嫡女成长实录第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350


能引得舅舅这样失态的赞美,善桐心里也不是不得意的,她一翘嘴巴,不甘示弱,“可不是我自己想的?村子里的人吃饱了肚子就算数,还有谁没事琢磨这个!”
王大老爷仍有几分将信将疑,见王氏面上讪讪,略一思索,就觉出自己说错话了,忙道,“既然如此,舅舅索性告诉你。你猜得不错!就是今年四月里,你小四房大伯在江南就地免了浙江布政使刘徵的职务,摘了他的官帽,现场就锁起来送到京城去了……这位刘徵,就是个铁杆的皇长子党!”
这话说出来,连王氏都不免惊得变了颜色,颤声道,‘大哥,江南那边,到这个地步了?’倒是善榴多少有几分怡然自得。王大老爷也不理会妹妹,直盯着外甥女,又压低了声音,一字一句地问,“眼下看来,南边胜负已分,粮道打通,军粮是不日必到的。你说,舅舅该不该借这股东风,鼓翼而上呢?”
善桐心中悚然一惊,在这个绝对兴奋,又绝对紧张的时刻,她的脑子似乎也要比平时更灵醒得多了,几乎是立刻,她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这个看似已经无意仕途寄情山水的大舅舅,其实心中依然怀着勃勃雄心,正等待着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只是孤独的环境,似乎已经将他逼到了一个极寂寞的境地,他甚至已经徘徊彷徨到了一个地步,连自己这个孩子的意见,都不愿意放过。
话就像是有自己的意识一样,从她的嘴唇里溜了出来。
“我祖母常说,卖力气的活儿,即使只需要五分,也得出十分的力气。可要拿钱出去的生意,即使十拿九稳,也只能用五分的本去做。朝廷里的事,善桐不懂,可舅舅要是连九分主意都拿不稳,我看这门生意,风险还是大了一点!”
王大老爷不说话了,他沉默了很久,忽然又推开善桐,慎重地对王氏道,“妹子,这个小娃娃你要好好教,万不能耽误了。将来就算进宫做个娘娘,我看都很够格了!你的期望,十有八九是要落到她头上的,大哥这句话,你记在心里!”
竟是口齿分明,神色冷静,哪里又还有丝毫醉态。
不等王氏回话,他又站起身来,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长笑中,歪歪倒倒醉态可掬地出了屋子,隔着窗户,都能隐约听见他的长吟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
眼看王大老爷居然就这样拐出了院子,米氏无奈地叹了口气,歉然对王氏道,“你大哥这几年心里苦得很!家人跟前,更是放浪形骸……妹子别和他一般见识!”
王氏就算有千般思绪,又怎么会露出不快来?忙跟着叹了口气,“大哥心里苦,我也明白——时辰也晚了,明天还要上桂家去,我看,就散了吧?”
这一席接风宴于是曲终人散。
善桐牵着姐姐的手出了院子,走到一半,又忍不住仰望星空,只见满天星辰密密如织,一时不知为何,竟有了一丝惶然,忙调开了视线,又紧了紧姐姐的手。
60、初见
  第二日一大早,王氏果然吩咐贴身带着的媳妇,同王家大管家为伴,上门向桂太太问好。因两家虽然没有正式见面,但桂家、杨家都是陕西望族,彼此总是熟悉的。西北地界上,四品官也值钱得很,更别提二老爷怎么说也是粮道,这是当红实缺,谁见了都要给三分面子。桂太太也并不曾怠慢,上午才收了王氏的拜帖,下午就来人请王氏并米氏过府吃酒,“我们太太说,‘自从年前听说您回了西北,就一直惦记着,难得嫂夫人进西安省亲小住,务必要赏脸过来吃顿饭,因如今西北日子过得苦,并不曾预备下戏班子,请嫂夫人勿怪呢’。”
  这才是小五房熟悉的桂家作风:其实按照桂家家底,就是日日唱戏,又能怎么了?因桂老帅人在前线,西北今年又的确缺粮,桂太太是宁可事先道歉,这样低调朴素的做派,老九房是十多年未改了。
  若非如此,自己也不会将老九房目为良配……王氏一时倒有些出神,同那媳妇好言好语了几句,米氏自然命人将她带下去奉茶。因见小姑子走神,便笑道,“就是我们也吓了一跳,桂太太这几年来,很少有待人这样客气的。非但打发了手底下有脸面的媳妇来请,还纡尊降贵,叫了你一声嫂夫人。”
  “我们家那口子要比老帅年轻了几岁,这声嫂夫人,桂太太是真的客气了。”王氏倒不介意米氏话里微微的酸意,自觉面上也有些光辉,吃了几口茶,又不禁叹息,“在村子里住了半年多,几乎都把自己当个村妇了,哪里还记得身上是带诰命的。还是进了城里,才有了些往日的味道。”
  “你们老太太不忘本,发达了也还是老样子。”米氏不禁微笑,“我们在西安这三年,四时八节,都打发人送节礼来。倒是没甚好回送的,说来也有愧。”
  婆媳之间纵然不合,但当着娘家人,还是舍得为自己做面子的。王氏心头千般的苦,顿时又不愿往外说了,沉默了一会才道,“说起来,大郎、二郎也都到说亲的年纪了吧?”
  总之如今不比王家得意时,伤心话说多了也是无味,又没有多少喜事,说来说去,还是只好说西北的战况同粮况,米氏扳着手指头只是算,“都说江南鱼米之地,真是一点不错。咱们福建就是富庶,真到了荒年,地里没收成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怎么都能活,这边就不成了,你看看,就因为两年收成不好。你们什么样的人家,也这样苦起来。”
  其实杨家村放言西北,都是有数的村子里了。就是去年那样艰难的年景,村子里也都没有饿死人,只是住在村墙边上的下人们有些无法生活,收拾包袱外出谋生罢了。王氏想到诸家村不但在更贫瘠些的甘肃,而且还遭胡子抢了一把。女儿嫁过去,虽然不是宗妇,却也胜似宗妇。要是老人家脑筋死板一些,竟不愿意放嫡长孙外出,想必在西北战事出一个结果之前,都要费尽心思操持家务,对战事就格外多了几分抓心挠肺的关切。她就压低了声音问米氏,“说起来,你经常见桂太太的,怎么样,战事如何,有消息吗?”
  米氏的神色更阴沉了些,只是轻轻摇头不语,过了半晌才道,“其实三娘子说得一点错没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件事,根本来说还是看朝廷。我看……皇长子千岁这一次做得过分了,桂家本来立志明哲保身,这一年多的仗打下来,倒是有些心灰意冷的样子。和许元帅非但没有互相猜忌牵制,走动得还越发密切起来,互通有无,粮草都是一块用的。要不是许家只有几个庶女,身份低了不说,年纪也小了几岁,桂家又没有庶子,我看两家是大有结亲的意思了。”
  满朝文武,谁不知道许家是最铁杆的太子党?难怪会把主意打到小四房庶女头上,毕竟有个岳父在那里,小四房大爷不是东宫党也是东宫党。王氏不禁低眉不语,又多添了几分心事,慢慢地道。“怎么说都是嫡子,娶个庶女,又不是续弦呀、填房,说出去总有巴结的意思,也不大好听的。我看老九房行事,还不至于这么没有章法。”
  大凡天下的嫡太太,只要看着姨娘、庶子、庶女,天然都有三分的酸意。任是彼此再谈不上来的,一说起此事,顿时同病相怜,米氏叹了口气,想了想又道,“是这么个理,但天下事,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出来的。就是不合情理,我看西北也没人能给桂太太颜色看,还不是凭着她怎么喜欢怎么办了。”
  未进桂家门,王氏心中已经先凉了三分,她面色沉了片刻,见大嫂似乎发觉要问,几乎是立刻又转移了话题。“现在进来的粮食都在西安转运,恐怕各家各族都有人在西安常住吧?也不知道明日里席上会有哪些奶奶太太们,这里不像京城,送来的帖子上是要写全宾客的,倒要废点心思来猜。”
  米氏果然不疑有他,兴致勃勃地道,“少不了牛家四太太的,还有诸家姑奶奶,新出炉的慕容家亲家母、张家太太,大差不差这几户人家,关陇地方小,能做你陪客的,也就是这几户人家了。”
  的确,西北几家大户,慕容家不多说了,和自己也算是沾亲带故。牛家本家现在正是显赫的时候,皇后虽然无宠,但索性膝下有个太子,这么多年来和许家合力,也算是要捧出来了,还有诸家更不必多说。至于张家,倒要更东一些,虽然也算是关陇世家,但这些年来最出名的反而是那个名满天下的张唯亭。自己丈夫走的又不是文人领袖路子,倒是可惜了大哥没有女儿,要不然,现成就是鼓吹的好帮手……
  #
  王氏的心事,就一直重到了第二天上路去桂家。
  天气炎热,车内实在是闷热难当,众位女眷们乘的都是街头巷尾雇来的小竹轿。一溜四乘轿子出了王府所在的街坊,又往南走了约一射之地,便可见到一条小巷内,诸官署匾额次第悬挂,轿子从巷中穿行而出,又走了不过一炷香时分,众人头顶一黑,已是又拐进了一条夹道。善桐心中好奇难当,见这夹道并不宽敞,恐怕轿边没有外人跟随,便微微掀起轿帘探看时,却只见两边已经是一色的白墙,下头是平整圆润的青石板,隐约可见夹道终点一扇垂花门……原来这夹道竟是桂家二门内女眷们专门出入的一条甬道,方才眼前一暗,已是穿过了桂家大门。
  按京城规矩,在大门前就有小厮换了轿夫,二门前便有婆子上前换下小厮们。只是西北毕竟不如京城讲究,这四顶轿子一路进到垂花门前才住了。众人次第下轿,倒也未曾刻意遮盖头脸:隔着墙头,还能隐约听见墙那边有弓马之声,并有女子隐隐娇喝声传来。善桐却只微微一偏头,便不动声色地跟在桂家人身后,随母亲、舅母、大姐一道,徐徐进了桂府后院。
  毕竟是武将人家,这院子里竟没有多少花草,反而处处都是松柏,偶然还有几个侍卫自后院匆匆穿行出来,男女交通竟不大避讳。善榴是要出嫁的人,不免有些避嫌,早扭过头去,不和这些年轻外男做视线接触。善桐年纪尚小,反而更放得开些,陪在舅母身边目不斜视,随舅母一道又过了几扇门,进了正房内室,屋内却空荡荡的,一时不见人影。就是米氏都有了几分纳闷,刚同王氏交换了一个眼色,屋外已传来笑声,“贵客临门,倒是我来迟了,杨太太别和我计较!”
  这是个高挑健美的妇人,尽管大儿子今年也有十七八岁了,但看着却仿佛才三十出头,虽说容色平常,但双颊嫣红,气色极佳,装束又甚利落,穿了一身窄袖袍子,看上去竟如同刚过门没多久的少奶奶一般,哪有当家主母那喜怒不形于色的威严。进得门来,人却是极热情的,和两位太太都见了礼,又笑道,“真是失礼了,家居无聊,这骑射又是一天不练就生的,索性每天早上起来演习演习,不想今日兴起,多射了一壶箭,倒险些怠慢了客人。”
  这样的待客之道,也委实令人绝倒。王氏嘴角勾勒出一抹笑来,才要让两个女儿拜见桂太太,桂太太又歉然一笑,“出了一身汗!两位容我再失陪片刻,换件衣服出来!”
  她额角颈边顿时有些汗迹,王氏同米氏还能说什么?两人只好都笑道,“桂太太尽管自便,不用着急。”目送桂太太进了屋子,便又坐下来喝茶。两姑嫂都很没兴致,相对默然无语,屋内的气氛,倒有了些滞涩。
  桂太太手脚却也利落,不多时便换了一身贡缎长衫出来,面上脂粉也重新匀过,也多插了几件头面,此时她面上红晕渐渐消退,善桐才觉出眼角眉梢,毕竟是有了纹路,又兼气息喘匀了,神色也深沉了几分,这一下,她才真正像个当家主母,像个长辈的样子了。
  “这就是两位千金吧?”一开口却还是高声大气,豪爽不减。“来来来,我看看,嗯,真是春兰秋菊,竟说不出谁更强些了!”
  善榴和善桐自然规矩拜见,众人这才算是全过礼了,各自落座了,又寒暄闲话起来。桂太太倒也直接,说不多几句话,问过老太太并杨家村好,便笑道,“杨太太这两位千金,都说了人家了?”
  多年来众星捧月,毕竟是将桂太太的脾气捧得古怪了起来。老九房行事大面不差,私底下谈吐就见了粗糙了。王氏自恃二老爷究竟是以文官身份行武事,且在西北做得也是有声有色,与仕途上并无求于桂家,一时间倒有些当不得桂太太的作风,只是想到大哥大嫂还要再西安住着,到底耐了下来,和颜悦色地道,“大的已是说了人家了,这一次来,也带她给婆家人看看。我们家说亲按序齿,小的这一位,家里排行第三,二姑娘还没说呢,轮不到她。”不免又解释一番,二姑娘善桃现在随父亲合家在任上云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3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