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为悦己者(校对)第1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183

  师霁瞪了她一眼,又抿了一下唇角,她猜,也有点笑意在里面。
  有一秒,他们两人都没说话,而是注视着前方,都在忍着笑,那莫名其妙,从心底冒上泡来的笑意,让最无聊的笑话都可捧腹,就是,说不清为什么,只是坐在车里,都情不自禁有点想笑。
  但这笑也是危险的,就像是被纸包着的火,他们都有太多理由不让它烫破那层薄薄的遮挡——总有那么多顾虑,承担不起燃烧的后果,胡悦清了清嗓子,几乎是有些逃避地赶紧托出正题,“手术是很简单,但是……”
  她比平时更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弱点,“不知该怎么说,有点怕给她做手术。”
  “为什么?”师霁当然是不放过她的,他这人的性格就是这样,总是要逼得她有点难堪,才肯给她想要的东西。
  如果是技术上的考量,她没怕过,也从不会随便示弱,但现在,胡悦没了这份心气,她没有会被嘲笑的耻辱感,而是有点茫然地说,“我不知道,总觉得……要上镜头的脸,需要更高的……”
  “更高的手术水平?”师霁不以为然,“只是一个小手术而已,再惊喜也不可能多缝几针。换做任何人来都一样的。”
  “也不是水平,就是……”胡悦难以描述心里的感觉,她对这手术发自内心地抗拒,“可能是我还没做好准备吧,不知道怎么说——”
  她叹了口气,“可能还是不喜欢这种……违心的感觉。”
  “违心?”师霁冷笑了下,“你是对自己的审美没自信吧。”
  他停好车,他们走进餐馆——还是师霁第一次带她来的那间,老板迎上来招呼,“胡小姐,好久没看到你了。”
  “你还记得我呀?”胡悦不免有点分心和惊讶。
  老板笑了,“怎么能不记得呢,师先生是常客——可只带过一个女孩子来吃饭啊。”
  这一次见面,他像是看出两人的关系已有所不同,打趣的态度比上次更明显,胡悦有点吃不住,求助地望向师霁,师霁瞪了老板一眼,老板笑笑,举手做投降状,问胡悦,“胡小姐今天想吃什么?”
  这一餐是师霁付钱,他不说话,胡悦不好开口,便又请示地看他,师霁还是那满不高兴的样子,微微点点头。“你点菜。”
  “噢,那我想吃龙井虾仁,有藕吗,我想吃莼菜藕圆汤——我记得你挺喜欢莲藕的对不对,上次我们在晶采轩,你还叫了个水牌上没有的糖醋藕片。”
  “随便。”
  “哎呀,怎么能随便呢。”说到吃的,中国人永远有无限精神,胡悦翻着大众点评,“茶干好不好吃啊?火腿豆腐呢?老板,师主任爱吃火腿豆腐还是腌笃鲜?”
  “现在是冬天,怎么会有腌笃鲜,腌笃鲜要春笋才好吃。”师霁再想摆架子也不禁出口反驳,胡悦笑眯眯。“那就是爱吃喽?”
  不知怎么,说这些家长里短,她心情是真的不错,想也不想,一句话脱口而出,“那等明年春笋上市,我烧给你吃。”
  这句话,在这样的气氛下太过亲昵,老板笑成掩口葫芦,师霁也微微一怔,两个人目光相对,都看出彼此的情绪——但当着老板,好像展露太多他们的尴尬关系,也不妥当。
  “嗯呣。”最终,他用两个单音节带过,并未驳斥或同意,胡悦松一口气,快速点了几道菜,已失去期待美食的心情。拿筷子戳着瓜子,“不是对审美没自信……唉。”
  她烦躁地叹口气,说了实话,“只能说,这手术并不符合我的审美,可能是我心里始终过不去吧,想到要亲手把朱小姐那样的漂亮姑娘整成那样……”
  这是个她应该早就解决的问题,现在还拿出来说,会显得她有点优柔寡断,这么久了还不能做好心理建设,跨过这么初级的障碍——又不肯从整形美容这一行转开,胡悦知道自己会被师霁鄙视,她也果然等来了一声哼。
  “你就继续自我欺骗吧。”只是理由却和胡悦想得不同,师霁并不认可她的理由,“你不是跨不过自己的审美,就是对审美没自信——不忍心的手术,你做得已经够多了,早已习惯。”
  是吗?
  胡悦本能地想反驳,可张开嘴,却又说不出话——师霁平时不声不响,对她的了解,却已经到这地步了吗?他的语气如此肯定,而她居然也不能反驳:是啊,不忍心的手术,哪一台不是不忍心的手术?整形美容科的手术,就没一台是必要的,她跟在师霁身边,开了多少台鼻综合?不是每个鼻子都符合她的审美,很多时候,手术效果在胡悦来看,甚至还不如不整,但她已渐渐习惯这样的生活,也已经学会接受审美的多样化,她最终甚至不是还为任小姐感到了一丝欣慰?在那一刻,她确实能理解那种感觉,不论别人看来如何,一个人能拥有自己心中认定的美丽,就已经足够,她其实已经学会不去评判,也就不会因为朱小姐的选择而惋惜到这程度。
  她内心中的种种纠结,其实……还是因为这是她设计的第一台综合性手术,对于最终朱小姐呈现出的效果,胡悦并没有那么有信心,技术上的事,她可以做到一丝不苟,甚至如果是李小姐那样的修复手术,她也有自信达成理想的修复效果。只是,对于朱小姐这种,精益求精,追逐着某个方向极致美丽的手术,她确实——
  “那,你觉得什么样的女孩子是美的。”最终,她没有否认师霁的指控,而是转而问,目光炯炯,盯着师霁,像是要抓住他的每一丝破绽,“你内心深处,真觉得周影后那样的长相是美的吗?”
  他们都见过素颜的周影后,她已不年轻了,经过多年的微整容,面部表情,总难免有细微的不自然,在大屏幕上,可以通过灯光和妆容、角度修饰,但在现实中,这种不自然会得到强调,再说,她的脸很上镜,也就意味着周影后的头特别的小,五官在现实中也说不上醒目,胡悦不信师霁会真的欣赏这样的脸,他自己平时在十六院,做出来的脸也并不是这样。
  师霁没有说话,但从表情来看,胡悦问到了点子上,她继续追问,“那你是怎么能肯定,这样的长相能上镜,会受到大众的喜欢……你是怎么去驾驭这种自己不能理解的美丽的?”
  “这倒有点像是整形医生该问的问题了。”
  菜还没上,茶先上来了,师霁举起空杯子——胡悦反应了一下,才为他斟茶,他的语气藏着一丝满意,“怎么驾驭美,这大概是整形医生的第二课吧。”
  “第一课是什么,怎么理解美?”胡悦敏锐地追问。
  “当然,”师霁说,“任何医生都可以掌握整形科的手术,这恐怕是手术难度最低的科室了——如果把整形修复剥离的话。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好的整形医生,大部分人都无法回答这两个问题,美是什么,怎么驾驭。”
  他瞟了胡悦一眼,意味深长地说,“以前,你甚至连问这句话的想法都没有,大部分人,都停留在你的阶段。”
  他说得有点玄乎,但胡悦能理解师霁的意思,她微皱着眉,有点感觉快想通了,却又还少了一点火候:大部分整形医生,可能从技术方面,可以头头是道地说出怎么开双眼皮,怎么做鼻综合……但他们并不能明确地指出,求美者需要哪种手术,怎么样才是美的,这种对美的设计与创造,正是一个整形医生从平庸蜕变为大师的关键点。之前两年的工作,仅仅是让她达到了问出这个问题的阶段,也许,获得解答,那又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
  “美究竟是什么,该怎么驾驭,这个问题,我也无法回答你,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师霁像是也从她的表情里看出了她的想法,这一刻,他的态度客观而严谨,又充满了科研工作者特有的耐心,就像是每一次他们在谈论公事时一样,所有的面具与伪装都消失不见,这一刻的师霁……有种难以言喻的魅力。“医疗这种事,有时候,玄之又玄,火候不到,可能就是不该去做,所以,这台手术,如果你不想做,我可以接手,我只能告诉你,你的方案,我觉得并没有太大的问题。选择权,我还是留给你。”
  会肯定她的方案,其实,已经等于是肯定了她的审美吧……师霁也觉得,朱小姐的脸,采取这样的手术方案,会变得比之前更美,是吗?
  他是希望她能自己做这台手术的吧,所以才把选择权留给她,但,他也不会施压,就像是给出这个机会时一样,其实,在专业上的成长,他一直都是默默引导,从没有真的给她施加她承受不了的压力。
  而她……
  胡悦想了很久,也没有下定决心,她不知道自己还在犹豫什么,就只是踌躇着不知该不该迈出这一步——当她想要做一件事的时候,这世上没什么能阻止她,可当她心存抗拒时,就连自己也都勉强不了自己。
  “……师老师。”沉吟了许久,再开口时,她没有给答案,反而是在师霁微讶中,问了另一个问题,“你的第一台手术,是怎么样的?那时候,你也问了自己一样的问题吗?”
  这里的第一台手术,当然不是他作为副手、执行者所参与的手术,而是和朱小姐一样,第一次由师霁自己设计、主持、完成的完整手术,师霁自己的手术。
  每个医生都会记得自己的第一台手术,师霁当然也不例外,很多情绪,猝不及防之下,因这问题而涌动,让胡悦觑见了那追忆与酸楚,这个问题,似乎对他是个触动,这让她有些皱眉:师霁在十六院的手术,没有她没浏览过的,从记录来说,他真正独立上台的那一年,她不记得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案例。
  “想听鸡汤故事?”
  但,这失控也不过就是一瞬间,师霁很快就又回到了那似笑非笑、高高在上的样子,他有些挑衅地问,胡悦默认,“行啊,不过,故事不能白说的。”
  那你想吃什么?胡悦几乎已是条件反射地想用美食来交换,她没预料到师霁接下来的话。
  “你一直对我的事情这么好奇,东问西问,也说说你的事吧。”
  就像是一桶冷水兜头浇下,无数猜疑从心头涌起,胡悦一瞬间竟无法做出任何反应,只听师霁动听的声音,响在耳边。
  “说说你的童年……你的父母什么的好了。”他像是有点好奇地说,“问了这么多,我的事情,你都清楚了,我也想知道,胡悦——你是怎么长大的?”
第156章
往事(上)
  胡悦,你是怎么长大的?
  怎么长大的?
  他们坐在这间装修典雅的老洋房里,可她好像已经回到了那一年冬天,她从县城教学楼里出来,南方湿冷的风吹过,吹进骨头里,吹得好像她的棉衣只有两层,中间夹着的不是棉花,是又痛又痒的冻疮和凉意,那年冬天,全国都特别的冷。天像永远都是铁灰色,这里的冬天一向如此,多云少晴,衣服洗了永远都干不了,她们住宿生的手伸到冷水里去洗衣服,伸进去就是刺痛的疼,可有什么办法,那个时候,没有洗衣房,她们说不上贫困,但也没有宽裕到可以在外租房的地步,当然,钱不是太大的问题,安全才是,“悦悦,你在外面自己住的话,妈妈不放心。”
  这声音有点小,透过长途电话线,还带了一点回音,能传递到信息已经不易,情绪听不出来,遥远又空洞,从她有记忆以来,这就是妈妈的关心,总是隔得很远,“要好好念书,要听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话,生活费还够用吗?”
  生活费倒还是够用的,远在东北的妈妈会给,按月打入账户,在外跑车的爸爸也给,一个月能见一次面算不错,平时连电话都少有,见了面,他总觉得有点过意不去,掏个一两百,当是打发她。“悦悦,你要体谅爸爸,爸爸妈妈都不容易。”
  是不容易,他们其实尽力在供给她的生活,胡悦并没有多么自卑,她的情况在当地很普遍,小地方,没有太多工作机会,父母都要去外面跑,也没多的本事在城市里安家,小孩子当然顺理成章,留在家乡长大上学,生活费不会短少了她的,寒暑假对付一下,为了生活,夫妻都分隔两地,更何况孩子?
  她的日子过得不差,当所有人都匮乏的时候,你就不会那么容易不满足,生存是个沉重的词语,而胡悦也从来没有试着去思考过生活,她要做的事很多很多,“要努力读书,你考上哪里的大学,妈妈就去哪里找工作,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在一起生活了。”
  所以她一直努力读书,成绩,是母亲为数不多的骄傲。她也必须努力,成绩不够优秀的女孩子,在当地很多时候读完初中就不再上学,她爸爸倒是没说过什么,但胡悦能感觉得出来,女孩子读什么书?他是有点不以为然的,哪怕是去S市做个卖奶茶的小妹,一个月也有两三千——两三千,那时候就是妈妈在A市一个月的工资了。
  她努力读书,努力地去给舅舅帮忙,学校伙食不好,舅舅经营着餐馆,帮完忙总不会让她空手回来,炒的鸡丁装一罐,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胡悦总是算着吃的,一顿不吃多也不能吃少,宿舍没有冰箱,吃不完变质她会很心疼。
  努力地在学业外找时间洗洗衣服,找机会上上网,生活费有一点点结余的时候,她会去租两本小说来看,当然总不敢过分,一个月最多看一两次,但,女孩子也要有做梦的权利,也想知道大城市是什么样子,那时候,把台湾言情小说按在胸口,半懂不懂地想着台北的101大楼,还有什么华纳威秀,时代广场……这些意象,在她心里集合成了一个模糊的城市剪影,她一直在计算,自己的成绩能考上什么大学——最好是师范大学,铁饭碗,学费全免,还有补贴,到时候,就和妈妈在一个城市,在学校外面租个房子,每周,应该至少能见上两到三次。
  她连城市都想好了,就在省会——父亲正是跑着家乡到省会的货运车,大车司机总是在晚上出工,路上常出状况,所以行程不定,在省会有个家会方便得多,这向往不算太浓烈:每个人都渴望家的温情,但只有体验过,记得很清楚的人才会受不了失去,像是胡悦这样,一家三口的记忆已模糊的家庭,形容家人之间的感情,一个词是很好用的——淡漠。
  但再淡漠,那依然是她规划中的一部分,那天下午,胡悦走出教学楼的时候——所有的细节都记得很清楚,她还记得天边乌云镶的金边,很多年以后,她会从一部影片中学到,这又叫做乌云后的幸福线。但当时,她能记得的就是那无边无际的乌云,在乌云背后依然反常强烈的阳光,那夕阳刺得她睁不开眼,看不清舅舅的表情。
  “你妈妈出事了。”他是这样说的,声音到底也是悲痛的,反正感情又不用钱。“你请几天假吧——等你爸爸去东北把骨灰带回来,赶在年前就该把事情办了,丧事不过年!”
  就是这样,她第一次知道母亲死讯的时候,既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死的,也不知道她是因为什么去世,她什么也不知道,而她的亲人也什么都不在乎,他们甚至没有想到多问一问,只是简单又生硬地说,“反正人就是没了,这样的事情也很常见,你小孩子不知道——好好读书就是了。”
  “你多听舅舅的话,别找事就行了。”父亲在电话里疲倦地说,“是被人杀了——什么?照片?你要看照片?”
  她的想法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而这正是胡悦所不能容忍的:她甚至没有多余的情绪太过悲痛,母亲从她的生活中消失了,留下一个空洞,但并不会大到无法填补,因为和她有关的记忆本来也不多,也并不是那么的鲜明。但是,一个人就这样没有了,她总是要一个解释,总是要一些细节,总是要一个答案。
  “就是抢劫杀人,凶手,抓不到的,凭运气吧。”
  “出纳,说不定早就被盯上了……”
  “治安太乱……警察有什么用,你不懂就别管那么多!”
  她的想法当然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读书读傻了,少不更事,社会哪有她想得那么简单!警察怎么会搭理他们这样的平民百姓?父亲从公司老板那里要到了一笔赔偿款,不多,但也让他心满意足,可以支持他们办个还算体面的丧事,再在小城付一套新房的首付。他从A市带回的是一盒骨灰,还有一个小本子上写的手机号码,再也没有亲近过的父女关系……
  你是怎么长大的?
  她已不再记得童年时绕膝奔跑的欢笑,不再记得一家三口每年仅有的数日相处,那终究难免的客气与生疏,甚至也不再记得她和继母的关系,挣扎着上完医学院的痛苦,那些淡淡的疑惑——她父亲和继母是在母亲去世以后才认识的吗?一对夫妻分隔两地——
  童年的事已不复记忆,母亲去世以后的过往,她已经长成,你是怎么长大的?她的长大,固定在那个冬天,中南边陲小镇,吹入骨髓的冷风,又痒又痛,从未痊愈的冻疮——
  她的手下意识地掩在小指关节上,胡悦最终,淡笑着说,“就是那样长大的,好像说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的人生特别平淡,家里条件不好,和爸妈关系都挺冷淡的,因为他们很早就出去打工了,我是留守儿童。”
  “在我们当地,留守儿童挺多的,很多人的父母出去了就没回来过,家里人也没去找,就这样继续过日子,反正,找也是找不回来的。”
  她喝了一口水,笑着继续说,“我妈妈出去了就没有回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1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