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为悦己者(校对)第1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183

  车内两个乘客的呼吸声都有些不均匀,但好在司机嗓门大,倒也方便他们不用连呼吸都掩饰,有那么一会儿,谁都没有接腔,他们都怔怔地透过前挡风玻璃,望着前方左侧的建筑物。
  “还有您看右边,a市商场,以前别提多气派了……”
  司机什么都不知道,大剌剌的倒是调节了气氛,胡悦和师霁不约而同地从思绪中清醒,他们对视一眼,同时收敛了过于私人的情绪,“你说得对,现在,至少要比十几年前下岗潮的时候好了。”
  “那是。”提到下岗潮,司机沉默了一会儿,这才露出笑脸,“你们本地人啊?”
  “我是我不是。”
  两人同时回答,司机看看胡悦,笑了,“和男朋友回家啊?叫他带你到处玩玩呗,咱们这一带还是挺多景点的。”
  “景点没什么意思,有空的话,带我到老医学院走走就行了。”胡悦看了师霁一眼,笑了,“他就是这附近长大的,人头熟。”
  师霁和她对了一眼,眼神澄澈,像是看穿了什么,怀疑什么,但终究什么都没说,这应该算是,师霁特色的默认。
  “这几年才搬过去的?”司机却像是什么也没察觉,还在兴致盎然地查户口。“豪庭可没几年吧,我记得最多六七年,好家伙,那时候能拿出那么多钱买房的,在本地真不多见——”
  他没说错,豪庭确实是a市最高档的小区,也确实是大户型豪装,200多米的大平层,随处可见为老年人贴心的细节设计:防滑地板,防摔扶手,还有卧室里的陪护床、心电仪,客厅角落里的氧气罐,比任何装修都能彰显到主人的经济实力。——虽然没去过师霁在s市的房子,但胡悦也觉得室内装修颇有点师霁的气质,并不是常见的乡村红木,也没有欧式古典,透着一股特有的冷清:采光这么好的房子,暖气也足,却让人觉得有点瘆,隔音好,实在是太安静了。里屋坐着三个人也和没人一样,就连呼吸声都几乎听不见。
  胡悦透过半开的门,望着卧室里的几个人:坐在床边的师霁,床上闭目沉睡的耄耋老人,还有坐在一边查看仪器的中年护工。她试着从老人脸上找到些许师霁的痕迹,但却不怎么成功。
  “老年痴呆。”刘阿姨在她身边放下一个果盘,压低了声音推心置腹地说,“五六年了,醒来也得看情况,不是每次都能说上话。”
  她比了一下脑袋,“还好,不难照顾,性格是一直很好,就是太伤心了,老醒着,日子过不下去。以前那些老下属来看他,勉强说几句话,情况好的时候,看看报纸。差的时候就不讲话——晚上做梦呢,说梦话,喊人。儿子、媳妇、老伴,两个孙子,都喊。”
  说着也去擦眼角,“照顾老人其实也伤心,一天比一天弱,但也不忍心,真的苦。要接他去南边,他又不去,老了都这样,死也要死在家里,就怕死在外面就回不来了——一家人都在这里呢。”
  刘阿姨倒也不是说假话,她在这里照顾老先生,虽然报酬拿得多,但和家人是异地的——师家说是亲戚都死绝了,其实老家还有那么一两个,只是相隔千里,以前通讯不便,很少来往而已。师霁南下发展以后,亲人逐渐去世,最后只剩下祖父在家,辗转请到刘阿姨这边,想来也是看她老实会照顾人,所以一用就是六七年。平时做做饭,照顾一下老人而已,护工都是医学院附属医院派的专业护工——周院人走了,可人脉还在,师霁在南边事业做得好,老先生自己也是多年的院长,桃李满天下,这点人脉还是有的。
  “怎么会忽然就……”
  说是老年痴呆,胡悦不这么认为,刘阿姨人好,但没有医学知识,从她说的表现,老院长并不是老年痴呆,最多是健忘、内向,有极轻微的症状,更多的,还像是家庭出了巨大变故以后导致性格变化。老年痴呆的病人如果有老院长这么照顾,那就好了。“听您这样说,老院长身体一直还算是稳定——”
  “唉,还不是黄主任,你也知道,师霁长期不在,他们几个老下属经常会来坐坐,反正也是退休了,房子都买在附近。他们来了,其实也说不了什么话,老院长就是醒着有时候也听不到,你说,他就躺着。就这样,他们嘴上就没个把门的了,从前我就说,别老提伤心事了——家里什么老照片都没有,全烧掉了,为什么?就是老院长听不了这个,真听不了,你看他和没听见一样,其实心里多少还是明白的。每次说到从前,说到师雩,他就吃不下东西——就比从前食量少,我说了他们不听罢了。”
  说到黄主任这群人,刘阿姨有点埋怨,“那天就是,几个人过来坐着,泡了茶就开始摆龙门阵了。黄主任说——老院长听了一定会高兴,是喜事,他也是局子里的老熟人告诉的,他们这些刚退休的都这样,就爱炫耀自己那点社会关系……说,十年前的案子,有进展了,凶手找到了,是个姓刘的,叫什么……刘宇!是个农民工!现在已经被抓起来了!老院长那天其实我看神智应该还好,没说话不是听不懂,是没力气,就闭着眼听,可他们分不出来,这样的话都说——老年人最忌讳这个,大悲大喜,会死人的!”
  说起来她还来气,气咻咻的,“当时就高兴得晕过去了,受不了这个刺激,这不是,从那天起,就一直昏睡,醒来的时间很少,醒来了,就使劲流眼泪,念师雩的名字……”
  她一边说一边又去按眼角,“我赶紧给师霁打电话,说让他回来——要是有人,也带回来,老人家最遗憾的就是没看到第四代……”
  说到这里,倒是不哭了,有点明显地扫了胡悦的肚子一眼,胡悦啼笑皆非,“阿姨,我没有——”
  她却没有否认自己和师霁的关系:在这样的时机登门拜访,只可能是一个动机,那就是让老人安心的走,她来了,那就没必要在师家矫情。
  “我也就是这么一说。”刘阿姨笑着按按她的手,“好孩子,老院长肯定一眼就喜欢你——我清楚着呢。”
  算起来,她很快就是师霁在这世上唯一的长辈了,照顾了几年老院长,也有点香火情分,刘阿姨也不是摆谱,就是好心以师霁长辈问,“他对你挺好的吧?是个好小伙,应该差不了。”
  “……挺好的。”胡悦比了一下箱子,“箱子里都是他给买的衣服。”
  包也带来了,只是没背,坐飞机还穿的是自己的运动服。不过还好,刘阿姨不在意,她一个人照顾老院长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家里来了女性客人,天谈起来就没完,拉着她把音量压得极低,絮絮叨叨地说话,更显得屋子里一片凄清。胡悦半听半不听,一半心思放在师霁身上——他就那样坐在床边看着祖父,表情静若深潭,悲痛、惋惜、不舍……这些感情一点都看不出来。
  “刘阿姨,我……进去看看……”
  其实,气氛还算好,但胡悦不愿听了,她走进去,慢慢地,有些犹豫地将手放到师霁肩膀上。师霁动了一下,回头看她,两人对视了一会,胡悦有点征询的味道,师霁摇摇头,像是在示意她自己没事。
  “就这样了。”他说,站起来带胡悦走到客厅。“让他睡吧。”
  “你没事吧?”胡悦其实已用眼神问过一次,但还是忍不住多嘴。
  “迟早的事。”师霁说,语气古井不波,好像躺在床上的是个陌生人——他当时乍然接到电话时掩不住的凝重,这会好像全都消失了,挠了一下头,拉开冰箱门检查起来,“刘姨,家里有剩菜吗?”
  “啊,这。”刘阿姨被问住了——老院长吃病号餐,她一个人吃饭,剩菜怎么够两人分吃?“你们路上没吃吗?哎,我这脑子,也没想到——家里现成的肉和大白菜,我给你们做去,一会就好。”
  他们一路飞来,确实错过了饭点——在飞机上是有餐食的,但师霁没吃,说没胃口。其实他的情绪,你也不能看他怎么说,得看他怎么做——
  胡悦想到师霁好像在候机厅也粒米未进,忽然有点愧疚,她一路心也乱,竟都没注意到。
  “没事,我来做就行了,您去照顾老爷子吧。”她把刘姨推出厨房,刘姨自然不答应——远来是客,没有让头次登门的大姑娘做饭的道理——推让间,她只得祭出大招,“师霁就喜欢吃我做的饭,别人的他不爱吃。”
  小两口感情好,这话说得刘姨也不好反驳了,胡悦看看师霁,师霁也看着她,倒是没和以往一样,仿佛透着点嘲笑,她对他笑笑,“想吃什么?”
  他的脸抽了一下,像是那张平静的面具有点戴不下去了,师霁别开眼,清了清嗓子,但声音还是有点哑。“你随便做。”
  过一会,也跟进厨房——“我给你打下手。”
第176章
孙媳妇
  胡悦在飞机上是要了饭的,但也没吃多少,师霁有心事,她心里事情也多。两个人都错过饭点,最便当就是下碗面,她打开冰箱看了一眼,拿出几个西红柿给师霁,“洗一下,打三个鸡蛋。”
  厨房不小,挤三个人也不算多,刘姨在门口闪了闪,想进来又改了主意,只帮胡悦拿了两袋面出来,胡悦烧上水,凑过去看师霁,“西红柿洗好没有?”
  师霁给她看,西红柿表面闪亮,水珠闪闪,蒂已经被摘掉了,“即不凝结成滴,也不成股下流,合格了吗?”
  这当然是开玩笑,但上过化学实验课的人都不禁会心一笑,从知道消息到现在,他的心情似乎到这一刻才好些,胡悦也有点苦中作乐的味道,这一刻真被逗笑了,好像忘记了那个近在咫尺的案子,“算你合格吧。”
  她拿过西红柿,“去打蛋吧——会吗?”
  西红柿人人都会洗,蛋就未必了,师霁取出两枚鸡蛋,托在手心凝视,胡悦干脆拿过来,“我来打蛋,你切菜——每个西红柿切成四等分,去皮。”
  没有医生不会切菜,师霁习惯性取出刀架上最小的刀具——其实应该是水果刀,手起刀落,分割果皮更不在话下,用的全是手术手法,胡悦一边打蛋一边问,“你一个人住,没有保姆的话,不会煎蛋那连早饭都没法做吧?”
  “我会用吐司机,”师霁说,情绪好转,他又开始淡讽的语气了,“超市也有卖沙拉,这是现代都市的便利,你可以试着了解一下。”
  想到超市那种包装沙拉的卫生情况,胡悦忍不住扮了个鬼脸,“至少以前也帮着家里人打过下手啊——这不会是你第一次进厨房帮人做菜吧?”
  “以前小的时候当然没有这个概念,家里多数都是吃食堂——我们全家都住在大学附近,这方面还是很便利的。”师霁已把西红柿切好,果皮、根部切掉,水开了,胡悦把面下进去。“后来,我多数时候都跟祖父母吃饭。”
  他顿了一下,“家里一直都有保姆,而且,我祖母的观念比较传统。”
  君子远庖厨?现在还有人是这样想的吗?
  胡悦怔了下,自嘲一笑,“是我这种平民不了解你们上层阶级的生活了。”
  师霁可以笑话她的出身,但是她这样自嘲兼嘲讽他,他听了是不怎么高兴的,拧眉瞪她一眼,把西红柿装盘往她手里一塞,“给。”
  他的动作再灵巧,也不如她利索,胡悦早就洗好了几根葱,葱白切碎了,起一个油锅葱白爆香,西红柿加进去翻炒,很快香味就溢了出来,胡悦端起蛋液要往里倒,看师霁盘着手在一边仔细地看,她心中一动,碗递过去,“要不,你来倒?”
  “怎么倒?”师霁有些犹豫,但看得出来是心动的,迟疑着接过碗,“就这样往下倒?”
  “你手低一点,不然溅出来,”胡悦指导不见效,干脆抓住他的手腕,“低一点,全部都倒下去,对,就这样。”
  蛋液倾入锅中,顿时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师霁鼻子抽了两下,脸上竟有点惊讶,像是不相信自己造成这样精密的化学变化,胡悦赶紧拿铲子翻炒几下,“别结底了——水又开了,你去看看面好了没有?”
  “怎么看?”
  师霁是很服从指挥的,合作度和胡悦在手术台上差不多,只是他零基础,却是比胡悦在手术室里拖后腿多了,胡悦一边炒菜一边还要教他,“你就夹一条起来观察性状啊,如果芯子还不透明,那就说明没全熟,看透明度,也不用全熟,八分就可以了。”
  “这样是八分吗?”
  “我看看……你这都快接近全熟了。”胡悦赶紧把火关了,鸡蛋也炒成块状,她加两勺水煮成汤。“漏勺拿来,把面盛入大碗。”
  师霁在厨房里叮叮当当的摸了好一会儿,摸出一个奇大无比的汤碗,面舀出来,他瞪着看,胡悦让他把面用冷水过一遍,“冲掉多余的淀粉,再用纯净水泡上——唉,你怎么这么笨啊。”
  等鸡蛋汤开的功夫,她取出冰箱里看到的韩国泡菜,拆袋随便切切,捏掉汁水就是一道小菜。面汤快开了,把面条捞出来投进去,加盐盖上焖一会,汤沸腾了关火,把师霁切好的葱花撒上去,“拿两个面碗来。”
  师家的餐具是齐全的,只是都很新,老院长和刘阿姨的饮食习惯似乎都用不上大面碗,师霁翻出两个碗,很自觉地去淘洗了一下才拿过来,胡悦盛好了,端到餐桌上,坐下来等了一会,见师霁也跟着坐下,浑然不知自己错在哪,她叹口气,“你不会还要我去拿筷子吧?”
  “我来拿我来拿。”刘阿姨人没进厨房,却处处留心厨房的动静,此时赶紧跑去拿了两套餐具,欣慰无比又极欣赏地抚了抚胡悦的肩膀,“好姑娘,真贤惠——难为你了,他们师家的男人就没一个会做家务的,还好,学习能力挺强。”
  不过,她到底和师霁不怎么熟,长辈谱摆摆也就够了,“我去给老人家翻身。”
  常年卧床,不定期翻身是要长褥疮的,现在陷入昏迷更要勤于保养,这是两个人的活,护工主力,但刘阿姨也要帮着打下手。她一离开,饭厅里就安静下来,刚才家常热闹的气氛,被她一打岔,好像都留在了厨房里。胡悦跟着看了卧室方向一眼,“吃吧,你自己辛苦做的面——这还是你第一次做饭呢。”
  “哦,谢谢你给我很‘美好’的第一次。”师霁随口回击,重音在‘美好’上。
  被呼来喝去的滋味,估计师主任是很久都没有尝过了,胡悦不禁一笑,“其实你挺有天分的,表现不错。”
  亲人就在隔邻,生命已走到尽头,不管再怎么有准备,再怎么寿终正寝,再怎么‘迟早的事’,心情仍是沉重的,这半荤不素的段子,其实都是有意在调节气氛,能换来一点笑容也就不算失败。师霁看着比刚才又好了点,他望了面碗一阵子——然后居然做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举起手机拍了张照片。
  这可是师霁,他们一起吃过不少饭,其中不乏山珍海味,但师霁从来都没有拍过照片,胡悦不禁绝倒,忍了又忍才没吐槽,师霁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他端起碗,先喝一口汤,眼神比之前亮,“真香。”
  一碗急就章的家常菜,怎么可能比得上馆子名点?胡悦说,“是你饿了。”
  她自己反而胃口不佳,迟迟没动筷子,看师霁吃得比想象快,知道自己错估了食量,又从自己碗里夹了一小半给他,“我还没吃呢,干净的,你别嫌弃。”
  一向有洁癖的师霁却没有嫌弃,他们的眼神在桌上碰了一下,又避开去,师霁吃完了面,调羹都没用,举起碗喝汤,稀里呼噜的,什么风度、精英美男,全都不存在的,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精英美男子吃不了这么一大盆的面,吃完饭还一点洗碗的意思都没有,很自觉地转移到沙发上去看手机。
  “去收碗。”胡悦毫不客气地差使他,“你不会还要我给你洗碗吧?——刘阿姨照料病人呢。”
  师霁看来是真的从小没做过任何家务,他不是逃避,是没这个意识,被提醒了才回过神,站起来跑到厨房,又看看餐桌,不禁面露难色,胡悦摇头叹口气,到底不忍心,还是去帮他,“真是个大少爷!”
  教他把桌子收了,刘阿姨已照料完老院长,出来不由分说把他们都赶出去,“远道而来的,都歇着去,不想睡就出去溜达溜达——别走远了就行,一会老人家醒了我给你打电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1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