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都懂(校对)第3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5/1236

  再有就是之后的上映,要是有意想之中的效果,好爷怎么的都不会吝啬到一首歌都不给吧?
  如若好爷给的歌曲数量不够,沈欢只有横下一条心,把《七号房的礼物》的分成给捐出去,那么至少两首歌是稳当的。
  看起来很多是不是?
  但你要想一想,朕除了要给关义离三首歌之外,还有冬儿的下一张专辑,还有“流星女孩”的下一首单曲……哪一样不是需要歌曲类别的?
  甚至于小水水的古筝专辑,也是要在音乐类别里面分名额的。
  因此其实再给沈欢10首歌,都不一定够用。
  于是这么说起来,沈欢应该还要继续的开源啊!
  下一步,到底是做什么好呢?
  出了一大堆技能和符咒外,沈欢手里还有两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的回溯能力。
  好好的利用一下的话,再做出一部类似于《七号房的礼物》的作品来,可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呐。
  你看看《七号房的礼物》,从书籍到电影,给寡人带来多少好处了?
  文以致富,可真的不是一句虚话而已!!
第326章
小八
  《七号房的礼物》不仅仅是一个经典中的经典,更关键的是,它非常适合东方人的细腻和温情。
  这个故事放在东方最为适合,到了西方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像是这样的既温馨又充满着矛盾悲伤的电影,在整个亚洲的电影史上,都是很少见的。
  沈欢第一部写的小说能选中《七号房的礼物》,实在是他的运气。
  如果是寻常的人,再想要找一部和它差不多的电影,又不是那么的容易。
  但沈欢是什么人?
  气运之子!
  拥有系统的重生之人,怎么可能被这点事儿难倒?
  在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女孩子们都很喜欢看电影。
  沈欢就陪女朋友们看过很多的电影。
  大部分的电影都记不起来了,可那些经典之中的经典,肯定不会忘记。
  哪怕是忘记了不少具体的情节,一些难以忘怀的片段,还是存在沈欢的记忆深处。
  他最后选中了一部日苯的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
  沈欢还专门去查了一遍,发现这个世界的日苯,并没有这个故事的原型。
  在江户的涩谷站门口,也没有八公的铜像,一切关于这个故事的存在,都悄然无踪。
  这个故事说起来很简单。
  一位大学教授收养了一条流浪的秋田犬,并且给它取名叫做“八”。
  在被教授收养了之后,小八就天天陪伴教授去上班,到了下午五点,便会准时的在车站门口等待教授下班。
  这样的好日子过去了几年,在小八学会捡球的那一天,教授便因为忽然的心肌梗塞病故。
  从此教授的身影再也不会出现了,可小八还是每天坚持5点去等候教授从车站出来,风雨无阻,一直到9年之后它也离开这个世界。
  你要喊沈欢来描述这个故事,他肯定会。
  可是这种动物和人真挚朴素的情感,以及怎么的设定情节冲突,达到最好的情绪冲突,就必须要专业的才行了。
  这和《七号房的礼物》不同,《七号房的礼物》表现的是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沈欢又看了好几遍,所以能编得像模像样。
  《忠犬八公的故事》需要更多的是内敛的情感,语言反而不是重要的,沈欢年龄才17岁,又没有什么经验,当然不可能写得多么的娴熟。
  但有着好爷给的电影回溯就不一样了,沈欢可以反复的观看电影,观看里面的人物演技和导演表现出来的小八的气质跟表情动作。
  这样如果再写不好,那就有点扯淡了。
  在反复看了五遍过后,身边便提起了笔。
  “浙越大学的许明教授,是一个非常温和善良的人。在有一天早上,照例从沙湖地铁站乘坐地铁去上班的他,忽然在地铁站门口侧面,发现了一条脏兮兮又可怜巴巴的小狗……”
  沈欢一边写,一边回想着电影里的情节,不一会儿就写了一个章节。
  看着有些不满意,他又修改了两遍,才感觉把那种温馨隽永的味道写了出来。
  是的。
  沈欢可没有那么傻,去照搬原型的日苯八公,或者是理查德基尔的米国背景,要写肯定是放在咱们华国最好了。
  而且沈欢写的小八,也不是秋田犬,而是正宗的中华田园犬,也就是俗称的土狗。
  各人的喜好不同,沈欢觉得最出色又最忠心护主的,还就是在华国土生土长的土狗。
  这天晚上试着写了三个章节大约一万字之后,沈欢便停下了。
  虽然写新书会让他感觉亢奋,文思如泉,但一股脑的写完,对于情节架构并不是很好。
  所以沈欢准备花一个月时间来写作和打磨。
  毕竟沈欢对他准备取名的《小八的故事》很看重,希望它能成为第二部催泪神书呢。
  到了上午的时候,沈欢实在没有忍住,就给张鑫德打了个电话。
  “喂,张编辑?”
  “楚老师!!”
  正在忙碌的张鑫德精神一振,“您来电话,一定是有新作了吧?是吧?”
  沈欢吓了一跳。
  有这么饥渴吗?
  少年不是《钱塘晚报》的人,当然不知道楚留香对他们报纸意味着什么。
  去年10月开始连载《七号房的礼物》开始,就是《钱塘晚报》近十五年以来,最好过的一段日子。
  不但是《钱塘晚报》的订阅了节节攀升,足足突破了500万份,其中许多还被快递邮寄到了外地,广告商更是热情得像是送钱一样。
  在出版《七号房的礼物》的时候,负责出版的还是浙越报业集团旗下的出版社,结果《七号房的礼物》单行本在国内卖疯了,迄今为止都超过了1000万本,让浙越报业集团赚得是盆满钵满。
  可是这只是以前的辉煌。
  自从《七号房的礼物》春节连载完毕之后,《钱塘晚报》再次凉了下来。
  虽然那些订阅用户是一年期的,但可想而知,到了今年的10月过后,如果没有震撼人心的佳作出现,他们肯定会停止订阅。
  一想到马上又要回到以前的50万份的发行量生活,或者勉强好一点,到80万份,他们也觉得非常难受。
  张鑫德是文化人,不可能像是宁武、卫皙等人求歌那样,追求得很疯狂。
  他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给沈欢问候一声,顺带着询问一下有没有新作出来。
  每次楚留香老师的回复都是没有。
  这让张鑫德有些郁郁了。
  然而,今天沈欢主动的打电话来,却是今年以来的第一次!
  哪怕是之前结算稿费版税,也是张鑫德电话告知沈欢的,沈欢一点都不关心。
  那么,他打电话来,肯定是有事儿。
  听到电话那边,并没有回应,张鑫德心下一沉,“楚老师?”
  “哦,对不起!”沈欢回过神来,“你猜对了,我这里新写了一本书,等我写好了,还是在你们报纸上连载哈。”
  “当然可以!太好了!!”张鑫德拍案而起,“您的新书,我们是求之不得啊!”
  这让旁边已经走过来偷听的一群编辑们欢喜得挥舞起了拳头。
  过去一年的时间里,《钱塘晚报》日子非常好过,他们这个“都市情感”栏目得到的好处多不胜数。
  就拿过年奖金来说,他们每个人最少的也有20万,作为发掘楚留香老师的张鑫德多了5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5/12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