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都懂(校对)第6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1/1236

  虽然是同一个话剧,而且是同一个编剧做出来的,但演员们不同,演出来的味道就不同。
  所以没看过C队表演的观众们,在春节期间算是过足了瘾。
  特别是一些文艺女青年们,看了5场的有,看了10场的也有,最夸张的一个记录是连看了20场。
  这就是真爱了啊!
  也托大家粉丝们的福,这么40场的演出又是场场爆满。
  要不是考虑到脸皮的问题,北话的大佬们差一点就决定要卖站票了。
  话题说回来。
  ABC三队人马,他们各自负责一个区域的二三十个城市,这一次直接下沉到了三线的重要地级市城市里面。
  本来北话的一些高层,还有点迟疑,觉得像是这种三线的地级市,会不会因为群众们的文艺修养不够,看不懂话剧,所以导致《七号房的礼物》受冷。
  可在提前实行了预售票制度之后,瞬间这些五十多个三线地级市城市,三场五场的门票全部售罄,这就让他们心头踏实了起来。
  只要有了基本盘,那么接下来要不要加演,要不要调整,都是次要的了。
  于是从春节后的3月份开始,《七号房的礼物》话剧版本ABC三队,再次踏上了自己的征程,并且在6月份圆满的回到了华京。
  期间他们一共演出了180场《七号房的礼物》,每个团队平均都是60场,而且是场场爆满。
  不管是新加入的三线地级市,还是之前去过的一二线城市,都是这么的供不应求。
  想想也是很自然的。
  一场演唱会通常都是1-3万人,多一点的比如唐元、苏墨这样的天王,至少都是5万起,10万人的场地都唱过。
  因此如果到一个城市去开演唱会,充其量就是2-3场而已,再多的话就没有足够的观众了。
  但是话剧不一样。
  好的话剧院通常是600-800左右最为合适,超过1000的效果就不会好。
  你想想看,哪怕是在一个地方开10场话剧,也最多就有不到10000个观众而已。
  相对于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相对于就有500万人口以上的二线省会城市,这样的1万观众很多吗?
  根本就不多!
  比如说在沪海这边,ABC队两年加起来都有30多场了,可他们还是嚷着不够,每次开票都要抢,黄牛更是赚得飞起。
  所以这才是北话一年之内出动了三次的最主要依仗。
  这一次的反响也很好。
  许多省会城市都引发了热烈的反响,许多之前没有看过话剧的观众,都第一次体验了这种艺术表达形式,并且交口称赞,纷纷期盼他们下次又来。
  平均只有两三场的《七号房的礼物》,远远不够他们解馋的。
  范丹请沈欢过来,也是带着沈欢去看一看演员们的排练和准备过程,顺带着也可以私下里提一提意见。
  为什么要说私下里呢?
  因为除了范丹,就连他们的大老板,也不知道楚留香就是沈欢。
  范丹把这事儿隐瞒得非常严实,当成了自己的最大秘密。
  不过陆小凤老师也是著名的艺术家,还是大数学家,和楚留香老师又是好朋友,当然也是有资格来观摩话剧院的演员们的排练准备的。
  6月份ABC三队先后的回到了华京,经过了或多或少的休息之后,他们又进行了新的排练准备。
  每年的每一个剧本,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一些改动,这也是增加观众们的新鲜感的手段。
  倒不是说这些队员们不懂得休息。
  实在是票友们太热情了,已经有超过80个城市的文化馆和票务演出商发出了邀请,保底给他们准备了200场的《七号房的礼物》的话剧演出。
  冬天更加适合室内观看节目一些。
  所以话剧在11-1月的这么三个月,同样都是旺季。
  话剧院的大佬们觉得,快速的下沉到四线城市去演出,或许有点不现实,但到所有的三线城市去,已经没有什么顾忌了。
  既然观众们喜欢看,又这么的受欢迎,那他们没有理由不去演出,不去扩大话剧演出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七号房的礼物》看得舒服了,那么接下来的经典戏目《雷雨》、《茶馆》等等,不也可以跟着去一趟嘛!
  一来二去之下,大家不也就熟悉了,从而新的观众群体就培养起来了吗?
  哪怕中途有失败和挫折,但能多培养一些新的观众群体,那就是好事儿。
  这个的意义,比起赚钱都还要大。
  因此他们才又开始积极的拍戏。
  虽然这样很累,多的才休息了十来天,少的才休息了一周左右。
  可现在大家都赚得很多,一个月随随便便一个打杂的幕后都能分到一万多的奖金,配角也能超过3万,主角更是有5万一个月。
  相对于娱乐圈的人,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片酬,这个数字看起来是很低了。
  但在话剧圈的话,这个奖金数目就很多了。
  更别说话剧院给大家都开了基本的工资,所以大家也都很满足。
  现在则是更好。
  沈欢还直接让辛长空在北话选人,用来在《樾狱》里面参与演出。
  这部男人的戏,需要的角色演员非常多。
  想要价格便宜、质量又好,那么话剧院绝对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拿个一二十万的片酬,就能请来一位演技不错的演员。
  即便是有三五十个演员过来,加起来也最多才1000万,这可比请明星要便宜多了。
  而这么庞大的需求量,也让话剧演员们有了找外快的机会。
  北话自己还能在中间抽一点成,真可谓是皆大欢喜!
第673章
拆穿身份
  沈欢在接完电话之后,并没有着急去山海网,而是应范丹的邀请,吃了顿午饭才离开。
  北话在沈欢的带动之下,有了这么好的发展,于情于理都应该感谢他。
  所以吃饭的时候,范丹请了A队的李成龙扮演者徐固老师作陪,另外还有几个北话非常突出的优秀青年演员。
  范丹肯定不会做出只让漂亮的女演员来陪吃饭的事儿。
  她的层次没有那么低,而沈欢也同样不会有什么兴趣。
  大家吃吃饭,谈论一下艺术,拉近一下感情,这样的饭局很纯粹,也最为人喜欢。
  至于那些有肉油荤的饭局,其实通常都上不了台面。
  徐固和沈欢是有共同话题的。
  他谈的就是李成龙的角色,以及自己在饰演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感悟。
  看得出来,他是想要让沈欢回去之后,传达给楚留香老师。
  或者说,也让沈欢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因为就在今年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放风出来说,《七号房的礼物》准备拍成一部30集左右的电视剧。
  电影徐固没能赶上,但电视剧他却是很有想法的。
  只不过他在问沈欢时,沈欢说自己不知道,他还以为沈欢在保密。
  范丹看得暗地里摇头,沈欢就是楚留香,连他都说不知道,那么传言就是假的了。
  但只要是有电视剧的打算,华京话剧院肯定是要进去插一脚的。
  不敢说全部包圆了,但主要角色肯定能拿下一个,甚至是两个。
  他们有三个李成龙、三个李忆媛,绝对是经验最为丰富的。
  其他的演员哪里有这么深的感悟和这么多的演出经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1/12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