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都懂(校对)第7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0/1236

  阮嘉豪看到他脸上没有笑容,不觉一愣,心下莫名其妙的一沉。
  燕致善没有看他,而是转向了沈欢:“小沈啊,你说小阮说得对不对呢?”
  “当然不对。”沈欢毫不犹豫的道。
  “你胡说!”阮嘉豪怒道,“你这明明就是假的!”
  “是不是假的,要专家们鉴定过后再说。”沈欢整好以暇的问燕致善,“燕老,你们怎么看呢?”
  “我们……”
  燕致善再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道:“我们认为是真的。”
  “啊!?”
  底下一片骚动。
  阮嘉豪露出了不敢相信的神色,“不可能!燕老,你们是不是看错了,我……”
  “小阮,你先别说话,听我们说,行不行?”燕致善再怎么的脾气好,连续两次被打断,也露出了一丝恼怒之色。
  阮嘉豪见状只能悻悻的闭嘴,准备看燕致善怎么说。
  他抽空望向了那位请来字画的大师,却发现他也是一脸的愕然。
  燕致善拿着话筒道:“刚才小阮讲的三点,的确是很大的疑问。但是我们三人在国家博物馆和皇宫里干了这么多年,对于董其昌的字是非常了解的,这个字肯定是董其昌的,形神都是,不会错!
  而且还有一点更重要的佐证,恰好就是小阮讲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御笔……它们都是真的。
  小阮没有去皇宫呆过,所以不知道,但我们是长年接触三位皇帝的御笔的,那是闭着眼睛都不可能认错。
  这幅《后出师表》,虽然有着诸多的疑问,可董其昌和三位皇帝的字迹都是真迹,所以我们最后判断为,它是真品。
  毕竟三位皇帝都在这上面留下墨宝了,你说一位皇帝有可能看走眼,但三位皇帝都看走眼的几率,真是小之又小,基本上不存在。”
  “哗……”
  底下的人都听懵了,怎么又反转了呢?
  这幅字帖,真是太怪异了啊!
第771章
楚留香怎么可能不会编故事?
  眼看着形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阮嘉豪大声的质问道:“那为什么印章没有?收藏的传承有序也没有?还没有任何人提及呢?”
  “我们也不知道,或许在三位皇帝的题跋上有点线索。”王腾接话道,“所以想问一问小沈,你知道原因不?说来大家听一听,也算能解开这个谜团。”
  “你放心,如果是不好说的就不说,只说能说的。”那边黄锋也笑道,“这件宝贝我们三个人都替你站台,肯定是真品!无论谁有疑问,都可以来查验。如果是假的,那证明我们三个人老眼昏花,没有本事。”
  他的话一出,阮嘉豪不觉是脸色马上苍白起来。
  这是三位鉴定和修复大家,已经做出了自己的结论力挺了啊!
  作为国内最知名的几位字画鉴定家,他们说了是真的,那就根本没有人怀疑了。
  至于说查验,那更是一个笑话!
  在华国购买古董的时候,尤其是字画这种东西,全凭眼力。
  你要是跟别人说,你卖给我可以,但是我需要去做碳14的年份测验,是真的我就买。
  那么人家肯定回答你,你有多远滚多远吧,不买拉倒!
  因为这种人都不懂什么是碳14检验。
  碳14检验只能是针对一种恒定的物质来检测,比如说一直烧制成功就不怎么变化的瓷器便可以。
  但饶是如此,碳14的坚定也只能是做一个基础的大致范围的鉴定。
  它并不能精确到哪一年,甚至精确度不可能达到50年以内,通常是100年左右的范围。
  连瓷器都如此,你就更别说是字画了。
  纸张和墨汁怎么做成的?用的什么材料?放置过程中空气对流吗?装裱对字画的影响怎么样?
  更重要的是,字画每隔一定的年份,都要进行各种各样的修补。
  修补之中渗入进去的颜料、材料等等,混合着最初的原材料,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
  太多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使得字画根本没有被碳14检测的可能。
  那些传说什么米国最先进的设备可以查到的,都是在胡乱吹牛比。
  甚至于他们都不知道,碳14的结果,在考古界只能作为一个参考,绝对不能拿来作为一个证据。
  阮嘉豪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才那么的恐慌。
  三位老师的判定结果拿出去,哪怕是最苛刻的国内收藏家,也会认账。
  因为这可是三位经常出没于国家博物馆和皇宫的字画行业大家!
  如果这四个人的字他们都认不了,那可就是笑话了!!
  看着阮嘉豪苍白的脸色,少年闻言笑着点了点头。
  这是寡人昨晚才想出的一个遮掩法子,你们能知道才怪。
  沈欢缓缓的说道:“我也是听买家说的一个故事,据说是当年乾隆退位后做太上皇的三年时间里,宫里处于两套系统的管理之下,就给了不少人钻空子的机会,其中最厉害的当然是和绅,他把宫里的宝贝不知道搬了多少回家。
  而其中的大小太监们,也都上下其手,拿了不少的宝贝出来卖。这一幅董其昌的精品《后出师表》,便是其中的一份。
  但是买了这幅字帖的富豪也不敢说话啊,不敢显摆啊,不然那可是杀头的重罪!所以他就一直保存着藏了起来。
  直到后来的不断战乱纷争,它也就没有了出世的机会。最后才在这几年,被这位富豪的子孙后代从老房子里面给找了出来,从而才流传到了外面。
  恰好这位富豪晚年回到了自己的临安老家,所以出世的地点也在我们临安,机缘巧合之下,也就被我给买到了。”
  底下的人听得连连点头,都沉浸到了故事里面。
  三位老师虽然保持一定的怀疑态度,但这种说法的确也是很靠谱的,不然就没办法解释为什么乾隆过后,就再也没见过踪迹的原因。
  “它是怎么从董其昌手里流传到清宫的呢?”王腾忍不住追问道。
  “这个我就不晓得了。”沈欢摊开了双手。
  说谎的原则就是,能不说的尽量少说,不然一定多说多错。
  “编故事谁不会啊?”阮大少冷哼了一声,显然不相信沈欢。
  “不过呢,我倒是听说过,当年拿出来卖的那位太监,讲过为什么没有钤记印章的缘故。”沈欢不理会他,继续的说道,“大家都知道康熙爷最喜欢的就是董其昌的字,所以在得到这件宝贝后,就第一时间写了那么70多个字在字帖的上方。
  或许是他激动之下忘记了用钤记印章,反正到了雍正皇帝的手上时,就是这样的。然后雍正因为康熙的缘故,自己写了两行字,同样没有用钤记印章。
  最后到了第三位皇帝乾隆,他看到如此珍宝,本来是很想用钤记的,可也是考虑到了自己的父亲和爷爷都没有用钤记印章,为了表示尊重自己的长辈,他也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
  而他的这个想法,其实在他的题跋上面也有显示,‘圣祖和世宗皆珍爱此宝,朕欲为而忍之,实乃甚憾’,写的就是关于这个的。”
  “你这么说起来,倒是能和那一句话相呼应。”燕致善微微颌首,对这个故事还算比较相信了。
  剩下的王腾和黄锋也是如此。
  既然乾隆这么说了,那肯定就是有这么一回事儿,就能前后呼应得上。
  至于说是不是太过巧合了,那也没什么关系。
  在历史上发生得更奇葩更不可思议的事情,多了去了。
  他们三个既然是搞文物字画的,当然也是历史学家,对那些更加荒诞离奇的事儿,听说了不知道多少。
  相比起那些,这幅字帖的故事它简直是不值一提。
  当然了,这全都建立在他们以为、那三段题跋都是三个皇帝所写的真迹的基础上。
  如果能证明这三位皇帝的字迹是假的,那么这个推论就完全破灭,沈欢的这幅董其昌《后出师表》便不能被认定是真的。
  阮嘉豪很想自己去证明,但他也明白,在皇帝字迹这方面,这三位老师绝对不可能出问题。
  所以在朱西瑞问了他之后,他铁青着脸选择了放弃质疑。
  那位字画专家脸色也很是难看,但却不觉得自己有错。
  因为三个皇帝的题跋那么小的字,他用手机放大来看,根本就看不清楚,怎么辨别真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0/12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