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都懂(校对)第9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2/1236

  而且区域还是分成一块一块的。
  比如华国区最前面一批古董是铜像,那么对面日苯的肯定也是铜像。
  书法对应的也是书法,瓷器对应的也是瓷器。
  这么一来,倒是让大家看得方便清楚,不至于转来转去找不到地方。
  只不过呢,每一排都站着有好几个保安,而且每一个架子都是固定死了的,并且宝贝全都放在了防弹玻璃柜子里面,寻常人拿石头都砸不开。
  四周也特意的安排了上百个摄像头,保证每一个角落都不可能有死角。
  甚至于在古堡的入口大门周围,比上次站的保安人数还要多,起码有上百个人。
  再出到外面的庄园,两百多个保安把四周围墙围得密密麻麻。
  这都算了,关键是还有十几辆的警车停在周围,警察们也出现在了古堡庄园的各个角落,帮忙监察着有没有动静。
  警察过来是应该的,这么大的古董交流会,还有不少外国人在场,除了展览古董的日苯人,太极国人、欧美人都有,出了什么岔子可不好办。
  如此严密的安保,能在这里面偷盗了东西出去的人,恐怕是还没有生出来。
  进门的地方,就摆有好几张的大桌子。
  这里坐了十来位华国著名的鉴定师。
  只要你的藏宝经过了他们的鉴定,那么就可以放到里面防弹玻璃柜子去展览——日苯区的早就已经放进去了,不过华国这边还有不少空位,民间的收藏家想要加入进去,那也是可以的。
  只不过有一点,如果你确认了要加入进去,便必须要一直放那里,等到交流会结束之后,才能取出来。
  目前来说,日苯收藏家一方的物品要少一些,不过任何东西都不会是以多取胜的,还是要看质量。
  日苯已经胜利了这么多次,他们拿出来的古董字画的质量,那是可想而知。
  关键人家还不是每次都拿同样的东西,他们没有一次是用了同样的藏品,由此也可以知道,当年他们从华国拿了多少好东西走。
  沈欢拿着手里的画卷筒,直接往专家们那边走过去。
  此时还有两个人正在鉴定自己的东西,不过专家比较多,而且都是很眼熟的、经常在电视节目中出现过的。
  所以他们就冲着沈欢招手,“陆老师,这边这边!”
  沈欢抬头一瞧,喊自己的还真是一位熟人。
  他就是上一次在这边主持自己和阮大少书法作品比拼的国家博物馆王腾老师。
  “王老师!”
  沈欢笑着走了过去。
  “你今天也带了字画来啊?”看着长长的画卷筒,王腾笑眯眯的道,“我还以为你会带着翡翠来呢……这一次听说你在缅甸很是开了一些好翡翠啊!”
  “我开翡翠厉害,能比得了翡翠公主?”沈欢也笑着回应道。
  “哈哈,那倒也是!”旁边一个胖胖的专家笑了出声。
  经过去参加缅甸公盘的华国玉石商人们的宣传,慕茹茹的名气可是完全打了出来。
  回到了家里之后,觉得女儿很争气的慕归书,特意的请了不少朋友到家里看看慕茹茹开出来的翡翠。
  各种精品迭出之下,着实是让人敬佩慕茹茹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本事。
  也多亏了慕茹茹是慕归书的女儿,区区几亿的翡翠比起人家的身家不是一个档次的,不然肯定都有人想要铤而走险来偷东西了。
  慕茹茹的这些成就,就压过了沈欢购买翡翠赌料的新闻。
  基本上除了慕茹茹之外,没有人知道沈欢到底买了多少,其中又有多少的真正极品翡翠。
第942章
天哪,这是真的吗!?
  说笑之间,沈欢已经把字帖给取了出来。
  这边的王腾赶紧双手接过,放在了桌子上,先戴上了手套,接着用镇尺放在了卷首,才慢慢的展开了字帖卷。
  出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一幅非常古朴的字帖。
  只是看这装裱的纸张,以及最初出现在大家面前的这么一点黄褐色的绢纸,就晓得这幅字画绝对不简单。
  “上次陆老师拿了两幅精品出来,不知道今天又有什么惊喜呢?”一位专家就小声的嘀咕道。
  他上一次也在,不过只是旁观者。
  今天有幸可以近距离的看一看,他感到很兴奋。
  既然沈欢敢拿出来,那么肯定是不逊色于上一次的作品,甚至是还要超出。
  包括王腾也是这么想的。
  “诗神词圣合奏,天下无双曲。”
  本来这句词没什么奇怪的,字也写得不算很好。
  不过落笔却是很有意思,盖的是“乾隆御笔”的钤记。
  看来这又是一个乾隆的收藏品。
  再往前面走,又有一句话“神韵天成”的评语,这个楷书就写得非常正规了。
  落款是明朝有名的皇帝“嘉靖”的印章。
  再稍微展开一点,却又看到了乾隆“三希堂”的钤记。
  然后又是一连串大大小小的红色印章,看得一群专家们是眼花缭乱。
  刚才这一截,显然是在原本的字帖之外,再另外外接的一截,方便收藏的人专门提拔。
  可这么多的印章,都只能盖在这接出来的一截上面,原因是什么?
  正常来说,原因就只有一个。
  正文能盖章的地方,都被印章盖满了,如果硬要去盖,只会破坏字画的整体性。
  所以他们只能在外面接出来的一截盖章。
  其中就包括了乾隆皇帝。
  想到了这个可能,大家的呼吸都紧促了起来。
  再展开的时候,就到了正文的地方。
  只见夹杂在七八个印章之中的,却是“后学苏东坡谨书”七个草书大字。
  “不是吧?”刚才那位胖胖的专家就惊呼了起来,“是……是苏轼的作品!?”
  一听到这个,周围一群人都竖起了耳朵。
  连通正在给别人讲解藏宝的三位专家,都说了声抱歉,直接围了过来。
  王腾屏住了呼吸,继续的把这幅字帖给打开。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只要看到这最后的一行诗词,所有人都看懂了。
  这是李白的《蜀道难》啊!
  因为是草书,所以字里行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合适的缝隙,可以供盖章。
  所以那些盖章的,只能是在上下两处才盖章,或者有稍微小一点的钤记,能见缝插针的盖下去。
  可饶是如此,人们的注意力也一点儿都不在这些名人的钤记上面。
  他们的目光都放在了这幅《蜀道难》的诗篇上面。
  苏轼的草书,和他的为人处世一样,非常的大气,虽然比不上草圣张旭,可是那股子豪迈的精神,却一点儿也不差。
  整篇的看下来,只觉得一股磅礴之气,跃然于纸上。
  而在字帖的最前面,却还是又被人接了一截出去。
  上面这一次就不是一句话了,而是一段上百字的漂亮楷书。
  写的人是按照大内的口吻来写的:“靖康劫难,神州浩劫,珍宝多有遗失。东坡真迹唯定国家中存有数件,此乃传世之精品,特存于廷内收藏……”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2/12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