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10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3/1136

  徐阶也是一个果决之人,所以很干脆地开口道:
  “无论是我,还是内阁,从未有过这个想法。这就是一个谣言,而且是一个居心叵测的谣言。内阁一定会彻查此事,一旦查出来是谁造谣,必定严惩。”
  说到这里,徐阶有意无意地看了罗信一眼。
  在这件事发生以后,张居正立刻就找到了徐阶,徐阶见到张居正,劈头盖脸便问道:
  “太岳,新宝钞的事情,你还对谁说过?”
  “罗信!”
  “你……”徐阶伸出手指指了指张居正道:“你糊涂!”
  “学生想要得到他支持一条鞭!”张居正低着头说道。
  徐阶神色一滞,随后坐了下去,慢慢地恢复了平静。他此时能够理解张居正。当初张居正提出一条鞭的时候,便想要获得徐阶的支持。但是徐阶却反对一条鞭。如今想想,这是逼张居正去获取别人的支持。
  当罗信在朝堂上提出一条鞭的时候,徐阶就知道张居正和罗信合作了。他的心中有些恼怒,也有些欣慰。
  恼怒的是,张居正竟然背离了自己的意愿,欣慰的是,张居正有了自己的思想。
  一个内阁首辅,不可能是一个应声虫,必定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自己的手段。所以,最后徐阶也同意了一条鞭,并且为张居正争取了掌管试点,最后掌管南方的权力。也正是因为徐阶如此做,让张居正的心中生出了愧疚,对徐阶更加地尊重。
  “后来呢?怎么就扯到了新宝钞?”
  “我们……”张居正抬头看了一眼徐阶,然后又羞愧地低下头道:“然后我和罗信就辩证一条鞭,最后便预测到了钱荒,我便提出了新宝钞。”
  “罗信如何认为新宝钞?”
  “他坚决反对……”
  张居正将罗信当初说过的话,详细地说了一遍。徐阶叹息了一声道:
  “看来这个谣言是罗信传播出去的。”
  “他为什么要如此做?”
  “因为他预测到你我很可能会走宝钞这条路。”
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徐阶的阳谋
  张居正沉默了,片刻之后,站起来道:“我去问他。”
  徐阶微微摇头,随后又叹息一声道:“问不问不要紧,只是这条路走不通了,我们要赶紧想出新的办法。”
  张居正点点头,转身离去。回到了值房,推开门,便见到罗信正坐在那里看文案。将房门关上,坐在罗信的对面,望着罗信道:
  “不器,宝钞的事情是你做的吧?”
  “你在责怪我?”罗信抬起头,淡淡地问道。
  “你这样做,会让我很被动。”张居正有些生气了。
  “如果你没有想过要实施新宝钞的话,就根本不会被动。如果你准备实施了,你觉得我会同意?”
  “……”张居正沉默不语。
  罗信认真地说道:“凡是对大明不利的举措,我都不会同意。不能够因为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就毫无顾忌。你进入内阁,不是为了进入内阁,而是为了中兴大明,希望你不忘初心。”
  晚上。
  罗信回到了府中,他的心情也很不好。他对张居正一直很看重,也很敬重。但是今日这件事让罗信感觉到不舒服。张居正的心态已经变了,为了自己的位子,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出来,这让罗信很难接受。
  “不器!”
  他刚刚走进大门,便听到背后传来张洵的声音,停下脚步等了一会儿,然后和张洵并肩向着里面走。张洵压低了声音道:
  “不器,你猜我刚才看到了谁?”
  “谁?”
  “赵贞吉。”
  “他回来了?”罗信微微皱了一下眉头,神色更加的不好。
  “嗯。”张洵点头道:“这是不是预示着那些老家伙都要陆续回来了?”
  “是啊。不过这赵贞吉来的也太快了。”
  罗信眉头渐渐地紧锁了起来,改变了去花厅的方向,向着后园书房行去。进入到书房,将官服脱去,换上了便服,这个时候,已经有丫鬟将茶端了上来,然后退了出去。罗信坐在那里,依旧眉头紧锁。
  “怎么了?”张洵望着罗信道:“难道赵贞吉回京,有着什么特殊的目的?”
  “目的肯定有,否则不需要这么急着一个人回京,可以顺大流一起回来。”
  “说得也是。”张洵点点头,也慢慢地紧锁起了眉头。一边思索着一边说道:“不器,这赵贞吉是徐党吧?”
  “嗯!”
  “赵贞吉也是一方大儒,如果不是徐阶让他进京,他不会这么急着进京。好像他是个官迷似的,还不够他丢人的。”
  罗信脸上的神色一下子变得更加难看,张洵还在那里一边说,一边思索着,猛然看到罗信的脸色变得难看,便问道:
  “你想到什么了?”
  罗信点点头道:“我现在兼任着礼部尚书。”
  张洵脸色一变道:“徐阶是奔着礼部尚书去的?”
  “嗯,只要赵贞吉回来,于公于私,于情于理,他都应该接手礼部尚书。”
  张洵的脸色也变得难看道:“徐阶看中的不是这个礼部尚书,而是明年的大比。”
  “是啊!”罗信有些郁闷地喝了一口茶道:“大比的工作在二月就要正式开始了,一旦开始,便不会再换负责人。所以,到了那个时候,我作为礼部尚书,自然就是会试的主考官了。徐阶这么急着将赵贞吉找回来,应该是想摘了我的桃子,不让我染指明年的大比。”
  “好算计啊!”张洵的脸黑了下来:“这可是不器你扩大影响力的绝佳时机啊,不能够就这么放弃了。”
  “怪不得都管他叫徐老阴呢,还真是阴啊!不器,这个位子不能让啊,最起码这次大比不能让。徐阶借着起复老臣,已经凝聚了一批势力。可以说拥有了现在。如果再让赵贞吉当上了礼部尚书,主持这次大比,这次大比的进士便都是赵贞吉的学生,如此未来的官员也都尽入徐阶掌握,这些人一定会在徐阶的安排下,汇聚在张居正的周围。不器你举步维艰啊。”
  张洵神色凝重地望着罗信,一字一顿地说道:“所以,这次无论如何都不能够让。”
  “我知道!”罗信点头道:“只是此事非常难以操作。如今在内阁也就是我和张居正兼职,而内阁有着潜规则,是不许兼职的。所以于情于理我都难以提出反对意见。”
  “那张居正……”
  “张居正现在倒是巴不得辞去户部左侍郎,如此也可以把钱荒的事情甩出去。所以,不能那张居正说事。”
  两个人陷入了沉默。
  果然,第二天徐阶便上奏隆庆帝,要赵贞吉官复原职。隆庆帝还是心中想着罗信的。就算他再不着调,也知道大比之年对于礼部尚书意味着什么,所以便对徐阶说道:
  “现在户部尚书的职位空着,让赵贞吉去户部吧。”
  这徐阶哪里肯?
  那个位置他还留给张居正的呢,否则为什么一直让户部尚书空着?
  张居正的资历太浅,以户部左侍郎的身份进入内阁,而且还不是廷推进去的,是皇上特旨进入内阁的。想要张居正在将来走上内阁首辅的位置,必须一点一点地增加张居正的底蕴,补足他的短板。而提升张居正为户部尚书,便是增加他的底蕴,补足短板的措施。哪怕只是让张居正当一年户部尚书,然后再辞去户部尚书,专心内阁。
  也就是说,徐阶并不是让张居正霸占户部尚书的位置,而是要有这个过程。如果这个时候让赵贞吉当上了户部尚书,张居正怎么办?
  所以徐阶立刻便对隆庆帝说:“陛下,今年的礼部差事太重,作为礼部尚书,要筹备皇太子的册立大典,又逢大比之年,要主持国家的抡才大典,还要准备经筵大礼。罗大人如今已经入阁,内阁的事情也十分繁重,如此让罗大人两头跑,没有专职的礼部尚书的不行的。而赵贞吉原本就是礼部尚书,对礼部的各项差事轻车熟路,让他专心将礼部的事情抓起来,也能够给罗大人减轻负担。专心内阁。”
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礼部尚书
  隆庆帝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望向了高拱。高拱没有丝毫犹豫,赞同了徐阶。在这一点上,首辅和次辅非常的默契。
  实际上,高拱对罗信也是十分忌惮。罗信进入内阁之后,不管是内阁事务,还是礼部事务,到现在没有出丝毫差错。而且年前主持吏部考核,又做到了公正,实在是让罗信获得了很好的名声。让罗信在京城的实力得到了不小的增长。如果再让罗信主持抡才大典,成为了会试的主考官,成为新晋进士的座师,罗信的实力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有着一个飞跃。
  再看他和徐阶。
  徐阶费尽心力弄进来的张居正,如今正处于一条鞭引起的钱荒之乱中。而他高拱的阵营中,马芳也同样处于这个麻烦之中。最关键的是,不管是徐阶,还是高拱,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想出解决钱荒的办法。而这个麻烦正有着扩大加剧之势。
  如此一来,罗信成为会试进士的座师,而张居正和马芳一旦解决不了钱荒,这一上一下,罗信势必要前进一位。
  那个时候的排名,最好的结果便是:徐阶,严纳,马芳,罗信和张居正。
  马芳只是退了一位,严纳进一位,罗信和张居正不进不退,保持原位。但是,这对高拱和徐阶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打击。
  先说张居正,不可能马芳都退了一位,而张居正就一点儿处理都没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3/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