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1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2/1136

  罗信翻了一个白眼道:“那你怎么在户部不动?也对啊,你原本就是户部侍郎,而且葛守礼也是你自己人。没有必要动。”
  “屁个自己人!”张居正脸上现出怒色道:“我也不比你好多少。”
  “怎么会?”罗信不信道:“徐阶,你,葛守礼分明就是三个人穿一条裤子的关系。”
  “你才三个人穿一条裤子。”张居正笑骂道:“我……就是一个摆设。我上面有恩师,下面有葛守礼,葛守礼是什么人?
  那是和恩师一个时代的人,而且在他的心中,起复之后,担任户部尚书,都是委屈的很,按照他的想法,他就应该是进入内阁,而我担任户部尚书。
  我不是一个心胸小的人,但是葛守礼总是摆着一个前辈的架子,根本就不理会我。我找他,他也总是哼哼哈哈的,一旦有什么事儿,根本就不找我,而是直接越过我,去找我恩师。
  你说,我不是一个摆设是什么?”
  罗信沉吟了片刻道:“太岳,事情没有你表面看得那么简单。葛守礼那么大岁数,又是被你恩师起复,不可能没有理由地就不搭理你。”
  “那我做错了什么?”张居正不忿道。
  “一条鞭!”罗信凝声道:“不管是徐阶也好,葛守礼也罢。他们都是守旧之人,喜欢安安稳稳。而你的一条鞭却是激进之法。当初徐阶就不同意,是被我和高拱联手所逼。
  你和葛守礼是政见上的不合。”
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苏州
  张居正默然沉思,半响叹息了一声道:“你说的对。但是我坚持我的理想。”
  “这就是问题所在!”罗信凝声道:“葛守礼也坚持他的理想。”
  “所以……”张居正苦涩道:“我在户部的麻烦还会持续,持续很久?”
  “应该吧。”罗信点头道。
  两个人都不再言语,各自思索着各自的事情。
  第二天。
  徐阶继续召开内阁会议,不过罗信就不参加了。而是开始准备动身前往南方的准备。他以钦差大臣和使臣的身份前往南方。
  钦差大臣的身份总督南方军政一切事宜,使臣的身份是要和藩国,华夏国接触。代国出使。
  第三天。
  罗信带着一千禁军,还有一百锦衣卫动身前往南方。
  五日后。
  罗信到达苏州,被苏州都督俞大猷迎进了都督府。
  酒宴之后,其他人俱都离去,酒席也撤了下去,大堂的房门关上,外面有着卫兵把手。大堂内便只剩下了罗信和俞大猷两个人。俞大猷面现忧虑地说道:
  “大人,如今局势堪忧啊!不管是西方藩国的舰队胜了,还是华夏国的舰队胜了,他们很可能膨胀起来,想要染指我们大明江山。”
  罗信摆摆手道:“俞将军,也不要将事情想得太严重。我们和华夏国一直有着往来,这些年关系也都非常友好。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种关系稳定住,继续下去。当然,经过了这次战争之后,我大明应该向水师有着一定的倾斜,将水师发展了起来。将来我们一定要走出去,扬帆大海,不可能一直在陆地上被动挨打。”
  俞大猷闻听罗信有着发现水师的想法,心中便不由大喜。要知道,罗信原来也有着发展水师的说法,而且如今水师能够发展到如此程度,也和罗信有着一定的关系。
  但是,那个时候的罗信,毕竟还没有入阁,只是一个小人物。
  如今却是不同了。
  罗信可是内阁大学士,在内阁六个人当中,还不是排名最后的一个,而是排名第五。俞大猷虽然远在苏州,但是对朝廷也十分关注。
  更何况……
  俞大猷虽然没有成为成为罗信的心腹,但是却也表态站在了罗信的阵营。怎么能不关心罗信在京城的一切?
  从他得到了消息情况,他能够分析出来,张居正和马芳都遇到了麻烦,这个钱荒可不是好解决的。如果解决不了,张居正便三年不能理政,虽然贵为内阁大学士,但是却只能够干司值郎的活。有着这三年的时间,罗信和张居正之间的差距就会变成鸿沟。也就是说,最起码,罗信在内阁的第五个位子是坐稳了。
  以内阁大学士的身份说出要对水师倾斜,想必罗信是能够做到的。而就在俞大猷兴奋的时候,罗信继续开口道:
  “但是,想要让朝廷有钱向着水师倾斜,就必须尽快解决市舶司的问题,而想要解决市舶司的问题,就必须先解决海上的战争。”
  “对啊!”俞大猷道:“大人,可是如何解决?”
  罗信含笑道:“我方才不是已经说过了吗?这些年我们大明和华夏国的关系一直维持的不错。便是海上的秩序也是我们大明水师和华夏国水师联合管理。想必俞将军能够联系到华夏国的人吧?”
  “这倒是能,大人想要做什么?”
  “我要和他们谈谈。既然他们华夏国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那就让我们大明也出一份力。”
  “大人的意思是……”俞大猷的眼睛立刻就放光了,随后又暗淡了下来道:“大人,您也许还不了解我们大明的水师,我们和他们比起来。有些落后了。”
  “我知道我们落后了,也正是因为我们落后了,才更要参与到这样一场战争之中,让我们的水师认识到差距,而且真正的战争才是我们了解对方和自己的最佳时机,也让我们知道应该努力的方向。”
  “可是……”俞大猷犹豫道:“人家未必愿意和我们联手,也许人家想的更是取得了这场胜利之后,染指大明。”
  “所以……”罗信屈起手指敲击着椅子扶手道:“要和他们谈谈,要争取到给我们大明水师发展的时间。你去联系他们一下,确定一个时间和地点。我亲自和他们谈谈。”
  “好!”俞大猷凝重点头。
  俞大猷需要时间去联系,罗信便闲了下来。实际上,罗信早已经通过王翠翘和罗胜取得了联系。如今等的不过是通过俞大猷走的表面程序。所以,罗信是真的闲了下来,有了时间,便召开了几个酒会,有和南方各方士林的文会,自然也有以陆家为首的商会方面的酒会。
  他在苏州这边每日迎来送往,过得逍遥,在京城却是起了波澜。
  内阁被弹劾了!
  而且罗信也在被弹劾之列。
  为什么?
  引子还是钱荒,由钱荒便引起了那些和徐阶一个想法的老顽固,徐阶原本就不同意一条鞭法,只是被张居正和罗信暗中商议,张居正将一条鞭交给了罗信,由罗信去说服高拱,最后由罗信冲锋,高拱拍板,整个高党都发起了进攻。在这种态势下,徐阶才不得不同意试点。随后试点成功了。
  但是……
  没有想到,全国推广的时候,便遇到了钱荒。随后钱荒引起的问题就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张居正想要出新宝钞的主意也被罗信扼杀在摇篮里面,随后南北出现战事的可能,互市和市舶司停止,大明财政出现了问题。
  这么多问题加在一起,造成的效果是巨大的。
  很多像徐阶那样的老思想官员坐不住了,在他们看来,这一切都是由一条鞭引起来的。所以他们开始疯狂地弹劾一条鞭。
  弹劾一条鞭,自然首当其冲的就是罗信和高拱,但是徐阶你是内阁首辅,自然也遭受同样的弹劾。而马芳和张居正是一条鞭的具体实施人,更是要遭受到弹劾。如此内阁就剩下了严纳,顺手也就弹劾了,反正你严纳当初也没有反对一条鞭,不是也同意了吗?
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风云
  不过严纳受到的压力要少很多,而罗信又不在京城,所有的压力便主要集中在徐阶和高拱的身上。
  而徐阶原本就是不同意一条鞭法的,所以他大多时候是保持沉默,如此绝大部分的压力都压在了高拱的身上,只是一天的功夫,高拱便满嘴燎泡。
  而且一条鞭法也不是万能的,自然有着它的缺陷,那些官员抓住那些缺陷弹劾,一弹一个准,完全都在道理上,而且弹劾的声势越来越大。因为很多官员观察了几天,发现徐阶的态度似乎就不支持一条鞭法,如此更加的不留情,弹劾如同雪片一般。将负责南方的张居正和负责北边的马芳推上了风口浪尖。虽然张居正和马芳也上书辩解,但是在大势之下,他们两个的话声太弱,完全被大浪淹没。
  马芳还好,毕竟是老兵部出身,即便是被猛烈的弹劾,对于兵部的掌控还在。即便是徐阶的人王国光是兵部尚书,但是却因为王崇古的不配合,让王国光对兵部的掌控力非常弱。
  但是,张居正的户部就不同了!
  葛守礼原本对张居正一个小年轻坐在自己头上就不满,只是碍于徐阶的面子,才无奈为之。如今更是不在乎张居正了,张居正几乎已经失去了对户部的掌控权。
  张居正现在非常的苦恼,而且他发现自己的苦闷无人诉说。不由想起了罗信。说来也奇怪,他和罗信分属两个阵营,而且是直接的竞争关系。但是他偏偏觉得罗信是他唯一的倾诉对象。只是如今罗信不在京城。
  张居正此时坐在自己的小院里,手中拿着酒壶,桌子上只有一个凉菜,吃了一半,醉眼朦胧,喝了一口酒,抬头望着空中的弦月,叹息了一声,自言自语道:
  “不器,你倒是躲开了旋涡。你说的对,别人给的东西都不是自己的,别人能够给你,就能够拿走。就像恩师,他如今沉默,那些弹劾我的人就更多了。还是你说的对,只有自己掌握的才是属于自己的。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苏州。
  罗信站在窗前,手中拿着一张纸,那是王翠翘通过秘密渠道送来的京城详细的消息。罗信将那张纸收进了怀里,抬头望着空中的弦月,低声自言自语道:
  “如今太岳和徐阶恐怕心生龌龊了。呵呵……”
  京城。
  张居正的嘴角向上弯起,露出了自嘲的笑容,口中喷着酒气道:
  “不器,你说我是不是太冲动了?是不是应该学学严纳?在内阁老老实实地当一个老好先生?可是……我不想……”
  张居正的声音猛然提高:“我不想一声碌碌无为,我挖空心思进入内阁,不是为了那个位子,而是为了真正地做点儿事儿。我不想像严纳那般混日子。”
  苏州。
  “太岳兄!”罗信站在窗前,悠悠地低语道:“如今内阁六人,只有严纳被弹劾的最少,你是不是对严纳心存鄙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2/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