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1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1136

  一套太极拳和扇功答完,身上出了一层细汗,罗信神清气爽。
  月亮门处传来的谈笑声,便见到周玉和张洵联袂走了进来,见到神清气爽的罗信,张洵便笑道:
  “精力恢复了?”
  “嗯,神清气爽。”罗信笑道。
  “走,我们去城外踏青。”周玉含笑道。
  “也好,这几日真的不想读书。”罗信也笑道,三个人便吃了早饭结伴而去。
  接下来的几日,罗信每日与周玉和张洵游玩,抽空便会看周庭玉带回来的邸报,了解当下的局势。
  三日后。
  罗信坐在周庭玉的书房内,面沉似水。在他的面前放着一张邸报,虽然罗信的心中已经有了准备,但是上面的消息还是令他心中一沉。
  上面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嘉靖四月十一日,南赣叶槐、岑冈李文彪各率众万余人,分别围攻安远县和龙南县。
  历史果然没有改变它的脚步,依旧以固有的方向前进着,局势更加地糜烂。
  此时屋子里还坐着周庭玉父子和张洵三个人,他们三个的脸色同样不好。像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越多,朝廷越不可能在北方发生战事的时候,及时派兵增援。到阿拉坦汗开启战争的时候,北方局势堪忧。
  看到三个晚辈神色沉重,周庭玉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道:“你们也不必过于担心,只是万余人的骚乱,乌合之众,只要朝廷出兵围剿,必定在段时间内将其剿灭。”
  罗信点点头道:“义父说的是,李文彪之流不会牵扯到朝廷多少精力,所虑者还是东南的局势。”
  “啪!”周庭玉拍了一巴掌桌子,眼中露出怒火道:“我看那俞大猷就是养寇自重,那胡宗宪更是严嵩的走狗。”
  罗信默然,历史上俞大猷还真是有养寇自重的嫌疑,而胡宗宪也确实属于严党一脉。有这两个人在东南,倭寇只会越来越猖獗,局势只会越来越糜烂,虽然后来出现了戚继光,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轮到戚继光大展神威还要数年之后,北方等不及。
  “父亲,我大明疆域出现了这么多事情,想必那阿拉坦汗也会收到消息,这是不是会更加坚定他出兵的决心?”
  周庭玉沉默点头。周玉的脸色就是一变道:“这北方是一定要发生战事了?”
  周庭玉依旧没有言语,而是将目光望向了罗信,罗信轻声说道:
  “按照蒙古出兵的习惯,他们都是在草长马肥的时候出兵,如此算来,想必他们应该在八月份左右开启战事。”
  周庭玉便点头,目光中露出了赞许之色:“信儿你认为战局会如何?”
  罗信便摇头苦笑道:“义父认为北方守军能够抵挡得住阿拉坦汗吗?”
  “抵挡不住!”周庭玉叹息着说道。
  罗信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道:“信儿却能够料到北方有一处必定是安全的。最起码在战事初期,北方没有全县溃败,一发不可收拾之前,那处地方是安全的。”
  周庭玉目光一闪道:“宣府?”
  “是,若说阿拉坦汗对大明北方还有一个忌惮的人,那就是宣府的马芳马大人。蒙古人管他叫作马疯子。不仅仅是他一个人打起仗来疯,是他手下所有的兵都疯。所以信儿认为不管阿拉坦汗想要朝那个方向出兵,唯独不会去和马大人死磕。”
  周庭玉便愣愣出神,半响却是长叹了一声道:“可惜只有一个马芳,而且还不能够统领整个北方。”
  书房内一片默然,罗信将目光望向了窗外,心中浮现出一个声音。
  “历史依旧会按照固有的脚步前行吗?马芳依旧会走出自己的管辖之地,不顾违反朝廷规矩突袭阿拉坦汗吗?自己托徐先生传给马芳的话,他会传吗?”
第二百五十六章
府试案首
  就在他们四个人在书房内思虑北方局势的时候,主考官带着几名副考官已经将所有的考卷全部评判完毕。所差者只是确定府试案首这最后一环。
  府试也并非正规考试,只有到了院试的时候才会实行煳名制。所以此时五份筛选出来的,有资格竞争案首资格的考卷就放在几位考官的面前。
  这几位考官此时神色都有些纠结,因为不是煳名制,五份考卷的名字都显露在他们的面前。如果只是凭着文章的优劣,毫无疑问应该是罗信夺得案首。罗信的文章绝对符合阳林县神童之名。
  但是,如果不把罗信定为案首也属正常,也没有人能够挑出大毛病,毕竟剩下的四张考卷水平也不弱。虽有所差距,但是又不是将罗信落榜,想必罗信也不会闹事。
  那么,他们在纠结什么?
  因为他们都知道罗信和周庭玉的关系,更是知道周庭玉和严党的关系。考官总共有五人,严嵩的势力绝大部分都分布在南方,北方这种苦寒之地,严嵩的党羽愿意来的并不多,所以这五人之中只有一个是严党。
  其余的四个人却有两个是徐阶的人,徐阶是个隐忍之人,所以在朝堂之内表面上就如同严嵩的一个跟屁虫,一切几乎都是圣上和严嵩商定,所以徐阶便只好争取严党不愿来的北方安插自己的人。
  如此还剩下两个人,这两个人就有意思了,一个是所谓的清流,他才不管什么严党和徐党,在清流看来,他们都是一路货色,只有他们清流才是大明的中流砥柱。最后一个却是王学传人。
  王学的创始人就是影响了中国数百年的心学鼻祖王守仁,王明阳。他的理论中心就是知行合一。这种思想与当时统一大明思想的理学有着严重的冲突,因为朱熹提出的理论是知难行易。所以在王守仁横空出世之前,大明的读书人便只是读书,其余的事情什么也不干。理学老祖都说了,知难行易,只要我悟道之后,岂不是治国平天下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但是理学却如同已经腐朽的枯木,那心学却如同吐绿的新芽朝气蓬勃。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大明刮起了狂潮。大量的读书人拜在了心学的门下,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如此一来理学门徒便对心学忌惮了起来,纵观历史,这信仰的信徒疯狂起来,比强盗还要凶残心狠。
  嘉靖初年,掌握朝堂的杨一清和桂萼等人拉开了打压心学的序幕。而嘉靖帝在一番权衡之下,也觉得理学更适合皇家统治,便毅然选择支持理学。
  于是朝野上下开始了对心学的清洗,在朝堂为官的心学门人纷纷罢官,心学建立的学院纷纷被勒令关闭,心学进入到低谷。
  但是,心学并没有消失,心学门人也没有消沉,只不过他们从明处转入暗处,隐瞒了自己的身份,重新在争取朝堂的权利。而此时这最后一个考官就是心学门人。
  所以,这五个人当中只有那一个严党门人是决心不让罗信夺得案首之人,但是他人单势孤,这也是他纠结的原因。
  而徐党中的那两个人并不知道陆庭芳已经得罪了徐阶,但是他们却知道陆庭芳拒绝了徐阶的好意没有出世,只是他们两个都在前些日子接到了徐阶的幕僚肖无谋的信,心中说如果能够将罗信落榜那是最好,如果阻止不了,那也不能够让罗信夺得案首。
  这两个人也在心中分析过,他们没有往徐阶怨恨陆庭芳那方面想,只是认为陆庭芳得罪了肖无谋。这才是他们两个纠结的原因。而且其中的一个人还是北方人,北方在大明历来没有出现过才子,而罗信的文章表明他很可能会成为和南方士子一争高地的才子,这更是让他心中纠结。
  而那个心学门人此时心中所想的却是能否将罗信纳入心学门下,唯有那个清流认为罗信当得案首。一方面是罗信的文章确实写的好,这是清流最爱。另一方面也是知道罗信在文斗争水中的表现,更是为罗信赢得了印象分。当然他的心中也在考虑找个机会将罗信拉入清流阵营之中。只是罗信从师陆庭芳,而在他和心学门人的心中将陆庭芳视为徐党,所以心中也在纠结。
  最终作为主考官,心学门人的杨颜清开口说道:“各位,这次晋阳府府试成绩最好的五份答卷就放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还是判定一个先后,定下名次吧。”
  看到四个副考官都不言语,杨颜清再次开口道:“无论从书法上,还是从文章的内容上,我认为罗信都应当定为案首,各位同僚如何看?”
  “我反对!”那个严党副考官立刻开口道:“我觉得这张朱记的文章并不比罗信的差。”
  “我同意定罗信为案首。”那个清流考官蒋睿开口道。
  “我也不同意定罗信为案首。”两个徐党之一的考官开口,他还是给了肖无谋一个面子。
  这个时候大家的目光便都望向了另一个徐党考官,就是那个是北方人的考官毛德。毛德的眼中闪过犹豫之色,最终对北方的感情战胜了和肖无谋的关系,开口说道:
  “我同意定罗信为案首。”
  府衙张榜,罗信等人便早早地来到了学宫前等候着张榜。这只是一个童试,过了之后也只是童生,属于读书人中的最底层,朝廷不会给童生任何福利,所以这还不算是有功名在身,自然也就没有报信恭贺的人,大家都是自己前往学宫前看榜。
  罗信心中并不紧张,他知道自己一定能够考中,所差者只是名次罢了。是否能够夺得案首那得看运气,更何况他的情况还要复杂一些。
  这个时候还没有开始张榜,学宫前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距离张榜还有两刻钟的时候,学宫之前已经人山人海,要知道来看榜的可不是只有考生,还有考生的亲朋好友,这加起来近两万人,来得稍晚一些,根本就挤不到前面。
第二百五十七章
张榜
  周玉早早地便在学宫对面的一家酒楼定了一个临窗的包间,此时不仅仅是罗信,周玉和张洵在,还有陆庭芳兄弟二人,罗信的启蒙老师林昌,罗信的父亲罗平也都在包厢内。众人一边喝着酒一边等待着张榜。只是每个人的心思都没有放在喝酒上,目光都不时地向着对面的学宫张望一眼,屋子里面的气氛显得沉闷。
  罗信见到气氛沉闷,看到老爹,陆庭芳兄弟二人,还有老师林昌的神色都有着一分焦躁,心中有着感动,他知道除了自己老爹之外,其余的人焦虑的不是自己能不能通过府试,他们焦虑的是自己能不能夺得案首。罗信也希望自己能够夺得案首,但是却知道这件事不是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他看得便很淡了,为了一旦自己没有夺得案首不让两位老师心里落差太大,罗信便含笑开口道:
  “爹,两位老师,陆二叔,信儿考中童生是没有问题的,榜上一定会有信儿的名字。”
  “这就好!”
  罗平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脸上现出了笑容。他才不管罗信是不是夺得案首,只要能够考中,罗平心中就高兴。
  案首那么好考吗?
  自己的小弟罗智考了多少年了,也没有见到他得过一次案首,现在不一样是村里牛逼哄哄的人物?
  所以只要罗信能够考中童生,他就满意了。
  他满意,但是陆庭芳和林昌不满意啊!他们两个可是深深知道案首和其他童生有着本质的区别。得到府试案首,可以说是一只半脚就已经迈进了秀才的门槛,而不是案首的考生便没有这个优势。而且夺得案首之后赢得的名声和人脉也绝不相同。一个府试案首的名声已经顶一个普通秀才的名声了。
  罗信如今前途布满荆棘,无论是提前迈入秀才的门槛,还是名声和人脉对于罗信都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别人有浪费名声和人脉的机会,罗信没有。他必须把握住任何一次机会。所以,听到罗平开心的话之后,陆庭芳和林昌相对无语。但是他们此时也不好说什么,避免给罗信增加压力,而且他们心中也知道罗信之所以这样说,是给他们宽心,也只好端起酒杯闷头喝了一杯。
  两刻钟的时间若是放在平时,众人吟诗作对会很快过去。但是今天的两刻钟却如同两年一般难熬。
  “张榜了!”
  楼下突然传来呼喊声,包间内的几个人几乎同时跳了起来,“呼啦”一声便挤到了窗口,向着对面望去。便见到有几个礼部书吏开始张贴榜单。一张一张的张贴,罗信此时心中也不是那么淡定了,紧张地注视着那些礼部书吏,在他的心中同样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案首。
  只是距离原,那榜单上的字又不大,根本就看不清榜单上写的什么。终于最后一张榜单张贴完毕,这最后一张榜单上面就是出现案首名字的榜单。罗信微微眯起了眼睛向着那张榜单看去。一旁的罗信,陆庭芳,陆庭江和林昌也都同时向着案首那张榜单望去,只是他们岁数摆在那里,就更加看不清楚了。周玉眯着眼睛道:
  “那最上方的两个大字就是‘案首’两个字。”
  “那案首下面就应该是案首的姓名!”张洵也眯着眼睛看着道:“那是一个两个字的名字。”
  “对,是两个字,应该是信弟吧?”周玉神色有些亢奋地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