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1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5/1136

  只有一个马将军!
  所以我说就算有千万雄兵也没有用,只要有着那些贪生怕死的将领,千万雄兵就会变成千万熊兵,狗熊的熊!”
  酒楼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陶兴彦的话令所有的书生无言以对。因为他的话正说出了所有考生心中所想。
  “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抵挡蒙古人吗?”云知秋长叹了一声。
  “我看不到希望!”陶兴彦冷冷地说道。
  此时罗信却是微微皱着眉头,按照历史记载,这次阿拉坦汗对大明用兵与往次不同,往次大多数时候都是将大军分开成无数股,在大明边境四处劫掠,让大明四处烽火连连。但是历史记载中这次不同。
  这次阿拉坦汗却是一反常态,集中兵力攻击大同。也正是马芳经过无数次推敲从斥候那里得到的消息,认定阿拉坦汗会集中兵力攻打大同,他才力排众议率军秘密前往大同突袭阿拉坦汗,拉开了阿拉坦汗一连串战败的序幕。
  但是……
  如今从陶兴彦那里得到的消息却是不同,大同那里未见一个蒙古骑兵,倒是在马芳镇守的宣府不时地出现蒙古骑兵。
  难道是因为自己的到来改变了历史?
  让阿拉坦汗改变了进攻的方向,选择与马芳硬战?
  不对!
  为什么阿拉坦汗只在宣府派出骑兵,而没有向大同,甚至晋阳派出小股骑兵劫掠?要知道大同距离宣府也就二百多公里,而晋阳距离大同也是二百多公里。没有道理只针对宣府,而放过大同和晋阳。
  这是声东击西!
  罗信的心就是一跳,阿拉坦汗真是想要让马芳产生错觉,让马芳认定阿拉坦汗这次用兵的主要战场就是宣府,让马芳不敢轻易率兵离开宣府,把马芳拖在了宣府,而他率领大军直攻大同,与历史上完全相同。
  “陶兄,大同没有见到一个蒙古骑兵?”罗信忍不住再次问道。
  “没有!”
  陶兴彦此时已经知道罗信是县试和府试双案首,所以并没有因为罗信的年龄小而有半点儿轻视,反而是认真地回答。
  罗信的眉头便又皱了起来,眼中流露出一丝担心。距离大同最近的就是宣府和晋阳,也就是说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对大同进行增援的也只有这两处大明军队。如果阿拉坦汗依旧是按照历史记载那样用兵,为了迷惑宣府和晋阳,势必会派出小股军队不断地骚扰宣府和晋阳,让宣府和晋阳认定阿拉坦汗会主攻他们这里,而不敢轻易派兵增援。
  如此看来,晋阳这边很快也就会有蒙古骑兵出现了。
  如此罗信也就放心了,在晋阳出现的只会是小股蒙古骑兵,也只会是劫掠没有城防的乡村,却无力攻打县城,阳林县应该是安全的。
  但是……
  罗信想要的不是仅仅安全,这一场北方战事是大明和蒙古的分水岭。在这之前,阿拉坦汗一直狠虐着大明,想要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想要怎么打,就这么打,大明只有挨打逃跑的份儿,阿拉坦汗都曾经兵临北京城下,可见大明被打成了什么样子?对阿拉坦汗恐惧成什么样子?
  但是,这次战争的结果却完全出乎任何人的预料,就是当初果断出兵的马芳也没有想到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
  在这场战争中,因为马芳的奇兵突至,便拉开了连续击败阿拉坦汗的序幕,实际上蒙古的衰落也就是从这一战开始,最后被女真所灭。
  在这个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罗信想要的是功绩和扬名,这是大明嘉靖年间难有的几次大胜之一,是扭转了大明和蒙古胜负局势的关键一战。如果在这一战中,罗信能够起到作用,将会获得巨大的好处。
第二百七十二章
道试
  要知道在这嘉靖四十年一开始,这一年就没有发生过好事,全都是坏事,而且这些坏事会在随后的日子里愈演愈烈,地震,洪水,流寇,倭寇,土着,甚至皇宫都着火了,整个大明朝堂可谓是乱成了一片,从嘉靖帝到百官一个个都是焦头烂额。
  据历史记载,当马芳意外地获得了这一场胜利之后,正处于悲观绝望,焦头烂额的嘉靖帝和百官欣喜若狂,马芳也正是因为这个机会一路高升,最后站在了武将的巅峰,因为他经过这一战之后,简在帝心!
  简在帝心!
  在封建时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罗信能够在这一战中脱颖而出,简在帝心,他那布满阴云的仕途就会明亮了许多。
  可以说这是他的一个机会,很可能是他唯一的机会。
  他必须把握!
  但是,此时他却毫无头绪。他不知道如何在这至关重要的一战中破囊而出,因为他手中无兵,只是一介儒生,去宣府找马芳?
  那最多也就是一个幕僚,他会被马芳的光芒完全遮盖,绝对不会简在帝心。
  “怎么办?”
  陶兴彦对罗信也极为感兴趣,只有十二岁却是一个双案首,这便让他在回答了罗信的问题之后,一直关注着罗信,见到罗信一直微微皱着眉头,他的心中便有些不解,难道大同没有出现蒙古骑兵有什么不妥?
  这应该是好事啊?
  “罗学弟,有何不妥?”
  罗信抬头发现周围很多人都在望着他,心中便有些犹豫,如今什么事情还都没有发生,他自然不能够将自己对阿拉坦汗的出兵推测说出来。如果他真的那样做了,只会得到周围众人的嘲笑,说自己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这要是传到主考官的耳中,说不定还会影响自己的仕途。更有甚者,如果传到了阿拉坦汗的耳中,说不定会让阿拉坦汗改变出兵的策略。所以他略微寻思了一下道:
  “各位同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晋阳府周围就会出现蒙古骑兵,所以各位同年在考完之后,最好能够结伴,再雇佣一些护卫结伴返家。”
  “不会吧?”陶兴彦神色一愣道:“如今只有在宣府出现蒙古骑兵,我看这次阿拉坦汗出兵的主攻方向就是宣府,我们这边应该没有什么战事,更何况战事还未开始,就会出现蒙古骑兵?
  再说,大同才是边关重镇,要是出现蒙古骑兵,也应该是他们那边先出现,而不会是我们这边,罗学弟多虑了。”
  “还是小心一些好。”罗信严肃地说道,他也只能够提醒到这个层度,之后便闭口不言。
  酒楼之内没有了之前的喧闹,气氛也不如之前热烈。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众考生便纷纷散去。
  道试终于来了。
  罗信已经有了经验,一大早,罗信和张洵便已经吃完了早餐,收拾妥当一切。在周玉的相送下离开了周府。
  依旧和上次府试一般,半道罗信和张洵便跳下了马车,各自带着书童向着前方挤。这四个人也顾不得身上的衣服,只要不被击散就行,反正他们都准备着一套新衣服。所以习武的罗信和鲁大庆便一头一尾,罗信走在前面,然后是张洵跟在后面,紧紧抓住罗信的衣服,在张洵的身后是他的书童,紧紧地抓住张洵的衣服,鲁大庆殿后,紧紧地抓住张洵书童的衣服,四个人便在罗信的带领下挤了进去。
  一切顺利,罗信和张洵换了衣服之后,便和阳林县的考生聚在了一起。相互祝福着,但是能够看出来大家的脸上都带着或多或少的紧张。有的考生是因为能否考中而紧张,有的考生则是因为能否取得一个好名次而紧张。
  依旧是按县点名,流程和府试一样,点名发号牌,然后按照号牌入座。进入到考场之后,罗信和张洵等阳林县的考生互相道了一声“好运”,便各自寻找自己的座位。
  罗信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心中便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的座位并不挨着茅厕。随着考生都已经入座,知府孙继先出现了,程序和府试没有什么不同,就是孙继先说的话也都是套话,然后便开始发卷子。
  时间依旧是三天,不过从道试开始就是煳名制了。
  罗信拿起考卷看了看,心情便已经完全平静了下来,这两个月他不停地撰写书稿,整理思想体系,最重要的是不时地和陆庭芳,林昌争论激辩,让他的学识突飞猛进。
  说实话,如今罗信的水平已经和考场内这些考生拉开了距离,他们已经和罗信不在一个层次上了。所以当罗信看了考题之后,心境没有半点儿波动,他知道自己考中秀才不会有半点儿问题。
  至于道试的案首,罗信根本就没有去想过。正所谓中榜靠实力,案首靠运气。这次的主考官是孙继先,罗信相信如果自己当初在孙府答应了孙继先加入心学,那么这次的案首一定会是自己的。
  但是……
  罗信拒绝了,虽然是婉言拒绝,那么就一切都不好说了。如果在这些考生中也有心学弟子,而且学识也不太差的话,孙继先将这个道试案首点给那个人,罗信没有丝毫奇怪。
  罗信放下考卷,向着周围打量,便见到一个个考生都神色严肃,微微皱着眉头思索着考题。
  严格地说,只有从道试开始才是真正的科考。也只有秀才的身份才算是功名。而且一旦考中前前三十名,那就是拥有了廪生的资格,可以享受大明朝廷的福利。
  所以道试便是读书人的一道分水岭,一道独木桥。竞争尤为激烈,这才是踏上真正的科考之路,通往仕途的一道门槛。
  收回了目光,罗信知道第一天上午的时间最为宝贵,以为大家都刚刚进入到考场,还没有去如厕的,这个时候考场内的空气相对来说还是清新的,等到下午空气便会污浊起来,充满着粪尿的味道。所以罗信这次都没有去泡茶,而是抓紧时间没有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开始答卷。
第二百七十三章
交卷
  这个层次的题目对于罗信来说已经没有了难度,几息的时间便破题,随后便是按照八股撰写,很快便是一挥而就。不过罗信并没有立刻检查草稿,更是没有立刻誊写在真正的考卷上,而是立刻答其它的考卷。只是一上午的时间,罗信竟然将所有的考题都答完了。
  当然,这只是答在草稿上答完了,而且还没有进行检查和修改。将草稿收好放在一起,去茅房如厕之后,便回来烧水做饭泡茶,这个时候其他的考生也都在弄饭,只是绝大多数的考生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
  罗信在如厕的时候见到了张洵,只是旁边都有着兵丁监视,不允许相互说话。罗信便给了张洵一个询问的眼神,张洵含笑点头。罗信便放下心来。
  想想也是,这两年来,罗信,张洵和周玉的学识可是大增,张洵考中一个秀才不成问题。所差只是是否能够考中一个廪生。
  这廪生却不是那么容易考的,近四千考生只取三十名。上林村的三大秀才,张树,林昌和罗智没有一个是廪生。如果张洵能够考中廪生,绝对会成为上林村的风云人物,让张树高兴得在家里蹦几个高。
  罗信吃完了午饭,喝了一杯茶,便已经嗅到了考场内蔓延的粪尿味道,抬起双手用拇指揉了揉太阳穴,这半天的时间罗信答完了所有的考卷,可见他的脑力运用到什么程度,此时他的太阳穴都在一跳一跳的,脑子有些发胀,再加上粪尿味道这么一熏,便有些反应迟钝。
  罗信摇了摇头,苦笑了一声,便从茶壶内取出一些湿润的茶叶粘在鼻子下面,然后便索性睡觉去了。
  他如今只剩下了检查和修改,所以他完全不担心时间不够的问题,放心之下竟然在十几息之后便酣然入睡。
  当初进场的时候虽然是按县点名,但是发放的号牌却不是让每个县的考生坐在一起,而是打散落座。所以坐在罗信周围的考生并不都是阳林县的考生。
  这个时候午休的时间还没有结束,周围的考生发现罗信竟然在睡觉,几个阳林县的人眼中露出了敬佩之色,这是因为他们了解罗信。此时的罗信已经不是之前只是留下两首诗,却没有留下什么文章的人了,他的两场县试和府试的文章早已经流了出来,让阳林县的考生深为敬佩。而且当初他们也在县试和府试中看到过罗信老神在在的模样。
  但是,其它县的考生就不是那么了解罗信了,特别是和张洵那一届的考生,他们都没有参加罗信那一场府试,就更不了解罗信了,此时见到罗信酣睡的模样,什么样的神色都有。
  有的感慨罗信的心大,有的眼中露出了不屑,认为罗信这是江郎才尽,有的则是露出讥讽,认为罗信这是哗众取宠,有的露出怜悯之色,认为罗信是放弃了考试……
  距离罗信不远的陶兴彦眼中的目光饶有兴趣,心中暗道:“你究竟是一个天才,还是一个哗众取宠之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5/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