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2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9/1136

  “什么话?”陆庭芳心中一紧。
  “家父曾经给罗信一封信,信中叮嘱他用功学习,将来为大明做出一番事业。也就是说,家父十分看好他,希望他能够进入朝堂。”
  “嘶……”
  陆庭芳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严嵩付出的代价可不小啊!但是,这是为什么啊?深吸了一口气,陆庭芳今天也不知道都深吸了几口气了,神色也变得严肃道:
  “还请你告知我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也知道,除非你把我重新关进了天牢,只要我出去,便会立刻知道事情的真相,所以你在这里瞒着我,也没有丝毫意义。”
第四百五十章
闻名天下
  “原本就没有想瞒你!”严世番点点头道:“我们这就是一场交易,罗信一句公开的话,换来你们陆家的产业,一个美满的婚姻,罗信的一个前途,一个名满天下的机会。之所以我们为什么会这么做,那是因为罗信写的一本《孔孟合璧》已经风靡朝野。”
  严世番只是说了这么一句话,陆庭芳便都明白了,就是严世番没有说的,他也可能脑补啊!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分析不出来?
  于是,陆庭芳沉吟了下来,屋子里面寂静了下去。看着陆庭芳沉思的模样,严世番心中也紧张了起来。半响,陆庭芳淡淡地说道:
  “陆家的产业你归还,我就接着,这本来就是我们陆家的!”
  严世番点头,却并没有言语。陆庭芳便又继续说道:“重新让不器娶我女儿,这件事情原本是有些困难,我心中有着顾忌,不过如今却也没有了什么顾忌,只是无颜面对不器罢了。”
  严世番的眼中现出了兴趣道:“陆兄,你陆家和罗信退婚,还真是出乎我的预料啊!难道你心中就认定自己会牵连到罗信?我会借此对付罗信?”
  陆庭芳的眼中便现出了一丝恨意,此时他对于徐阶的恨意并不比对严嵩少。心中便暗道:
  “这严氏父子一直被徐阶蒙在鼓里,这次就揭破徐阶的真面目,让他们之间狗咬狗去。”
  于是便在脸上露出了一丝苦涩道:“我向不器退婚不是因为你们严氏父子,而是被徐阶所迫。他想要将他的孙女嫁给不器!”
  “徐阶?”严世番神色一愣,继而眼中现出了戾气。
  陆庭芳却收起了脸上的苦涩,淡淡地说道:“至于你说的给罗信补录,这件事情我做不了主,我这个老师已经亏欠不器太多,而且如今也不知道不器心中所想,如果不器至此对大明失望,甘心隐居,不愿出仕,也不愿补录,我便无可奈何。更别说让不器说出严嵩看好他的话来。这一切都要我见到不器的时候才能够说,至于他最终做出什么决定,却不是我能够决定的。”
  “好!”严世番点头道:“我所应承的一切都可以先做,我立刻便会安排交接你们陆家的产业,家父也会立刻上奏请陛下补录罗信,而且会大力赞扬罗信,令其名满天下。只要陆兄将我这些话带给罗信就行。我想他进入朝堂之后,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朋友,而我们严家愿意和他罗信联手,他是一个聪明人,想必不会拒绝。”
  陆庭芳离开了,严世番也来到了严嵩的书房。将和陆庭芳之间的谈话详细地说给了严嵩听。严嵩沉思了一会儿道:
  “就按照你和陆庭芳商议的结果去做吧。这几天陛下虽然一直保持沉默,但是为父却感觉到了异常,我们父子能否逃过这一劫,就看罗信如何做了。如果罗信能够按照约定去做,我们就有着可能逃过这一劫。如果罗信不肯,我们父子恐怕……所以,我们如今也没有什么可不舍的,有舍才有得,只要能够度过这一劫,以后这大明还是你我父子的。”
  罗信的声望每天都在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一本《孔孟合璧》的书,也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天下士林几乎人手一册。
  这本书之所以达到了如此声势,几乎被所有文人接受,书写的好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被众多士林前辈和大儒推崇。而这些士林前辈和大儒对罗信的推崇虽然有着本心在内,确实是认为这本书写得精妙,但是也有着心中的无奈,因为他们在不知道这本书是罗信写的之前,便已经大肆赞扬这本书,如今虽然知道了这本书是罗信所写,却也不能够再反悔。
  而天下士林子弟都有着跟风的习惯,实际上不仅仅是士林,就是老百姓都有着跟风的习惯,甚至更甚。见到如此多的士林前辈和大儒都如此推崇这本书,他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而且儒家将军等级森严,那些士林前辈和大儒都如此推崇这本书,他们这些小字辈哪里还敢放肆批判?而且他们的师长都看了,都推崇了,他们如何能够不看?
  所以,他们便也去看,然后便被里面的精妙文章吸引,折服。
  产生的结果就是这本书火了,罗信也火了。
  “百年奇才”,“天资横溢”等名头被冠在了罗信的头上,与此同时,大明第一才子的名头也落在了罗信的身上,不说和那些前辈大儒相比,最起码罗信已经成为了青年一代的第一人。
  大明各州府的士林弟子纷纷动身,前往阳林县拜访罗信,一时之间,大明各地都有络绎不绝的书生向着阳林县汇聚。
  随着《孔孟合璧》的发酵,随着罗信名声的腾飞,罗信落榜的消息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天下不管什么时候,都有不满朝廷的人存在,如今罗信落榜之事便成了一个导火索,一场风暴正在成型,而且这场风暴在有人的引导之下,已经从开始针对赵文华,变成了直指当朝内阁首府严嵩。
  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就在这种矛头指向严嵩的情况下,严嵩和严世番父子二人却罕有地频繁地出现在一个个文会之上,甚至亲自举办文会。在每次文会之上,严嵩父子二人都会大加赞赏《孔孟合璧》,大加赞赏罗信,公开宣告,严嵩早就看好罗信,知道罗信是一个百年奇才,而且还曾经在很早的时候,给罗信写过信,勉励过罗信。
  如此,便把罗信的声望再度推到了一个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道折子放在了嘉靖帝的面前,上折子的是大明御使邹应龙。
  “秘查!”嘉靖帝看完折子,淡淡地说了两个字。
  但是,严嵩父子每次兴高采烈地参加完文会,回到家里之后,却是愁眉深锁,因为罗信失踪了。
第四百五十一章
压力
  这不是陆庭芳故作推辞,而是罗信真正的失踪了,没有人找得到他。
  他就仿佛是真的放弃了科考,放弃了出仕,而且……连家都不回,仿佛连爵位都放弃了,仿佛对朝堂失去了希望,真真正正的归隐了,归隐到了一个大家都不知道的地方。
  罗信在干什么?
  他在整理书稿。
  自从完结了《孔孟合璧》之后,罗信便又开始了整理后世的文章,撰写新的书籍。而当他知道了自己会被严嵩陷害的消息之后,便更加疯狂地整理书稿,因为他知道,只是凭借着一本《孔孟合璧》未必会把自己的名望提升到大儒的水平,就更不用说是宗师了。
  每一个大儒都是经过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先后出版书本书,才能够达到那个高度。他这本《孔孟合璧》会给他带来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却绝对达不到大儒的程度。
  实际上也确实是如此。
  罗平已经来来回回几次太行山,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个时候,罗信也感叹自己手下没有人,特别是没有文武双全的人。所以只好联系了自己的父亲,因为来回太行山,也许会遇到危险,因为太行山内是有着凶残的野兽,也只有罗平这样的武人才能够不怕这种危险。所以,罗信便让自己的父亲在外面收集各种消息,然后传回来。
  通过父亲传递回来的消息,罗信也得知如今大概的局势。正如他所预料的一般,他用尽办法,甚至都想到了在出售《孔孟合璧》的时候,都没有落款自己的真实名字,而是用了阳林居士这个名字,然后又利用自己落榜这个落差,才让自己成为了大明第一才子。
  听明白了吗?
  只是才子!
  哪怕是第一才子,那也只是才子,而不是大儒,更不是宗师。
  就连严嵩父子如今都在为他造势,他也只是大明青年一代的第一人,是青年一代的翘楚。而不是士林的翘楚。
  只是大明第一才子,只是青年一代的翘楚,实际上对罗信的帮助并不是很大。
  罗信想要搬到严嵩有两个最关键的地方,这两个地方不是心学,不是徐阶。就算是没有心学,就算是没有徐阶,罗信也坚信总会有投机分子看到了机会,会接借着自己的势头弹劾严嵩,而心学和徐阶也只能够起到这一点点作用,否则严嵩早就被他们弄倒台了,哪里还会像现在,徐阶只是严嵩的一个跟屁虫?
  第一个关键,就是嘉靖帝的态度,这个至关重要。
  历史上,也是嘉靖帝开始怀疑严嵩,然后秘查严嵩,随着秘查严嵩的消息放在了嘉靖帝的面前,才让嘉靖帝对严嵩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得到这个消息的徐阶立刻便命邹应龙弹劾严嵩,这才致使严嵩倒台。
  也就是说,历史上严嵩的倒台,徐阶的作用很小,真正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嘉靖帝。徐阶只是听到了消息之后,起到一个投机的作用。
  是嘉靖帝态度改变了,所以严嵩倒台了。如果此时嘉靖帝依旧是历史上那般态度,罗信便不需要再做什么,严嵩依旧会倒台。
  但是……
  如果这历史因为罗信的到来而改变了呢?
  嘉靖帝对严嵩的态度没有改变呢?
  那么……
  就算徐阶和心学孤注一掷,依旧没有用,严嵩依旧会稳如磐石。
  所以,罗信便需要第二个关键!
  这第二个关键就是他罗信的名望,他需要更大的名望,最少需要大儒级别的名望,只有这样的名望,才能够给嘉靖帝压力。
  如果只是一个才子落榜,嘉靖帝有一百种方法将此事轻描淡写。
  但是……
  如果是一个大儒落榜,就算嘉靖贵为皇帝,就能够轻描淡写得了吗?
  罗信需要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要成为一个下棋者,他不想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嘉靖帝对严嵩的态度上,所以他就需要名望,最少的大儒级别的名望。
  而且他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消息,令他的心狠不安。他敢肯定,这个时候徐阶一定开始动手了,他不会放弃这个投机的机会,但是嘉靖帝依旧没有丝毫的动作,朝堂似乎也很平静,严嵩地地位似乎也稳如磐石。
  所以,他只是在进入太行山的第一天,带领着大家游玩了一天之后,便将自己关在了房间里。
  这一日。
  在罗信的房间里坐着两个人,一个是罗信,一个是何心隐。
  罗信亲手为何心隐倒茶之后,淡淡地说道:“外面此时风起云涌了吧?”
  何心隐的脸上现出了一丝讥讽之色道:“那严嵩父子已经慌了,他们竟然开始为不器鼓吹《孔孟合璧》了。而且还说他们早就看好你是一个百年奇才,早就和你信件交流过,叮嘱你好好读书。也就是说,你罗信有今天的成就,都是他们父子的功劳,是他们父子将你从芸芸众生中挖掘了出来。”
  何心隐说完,便盯着罗信,眼中闪过一丝紧张。他沉浮数十年,非常了解人心,他害怕罗信接受严嵩的示好。一旦罗信接受了严嵩的示好,他们心学的一切努力就都白费了。而且他们心学和罗信之间如今只是合作关系,而且这个合作还不是罗信求着他们,是他们看到了机会主动贴上来的。
  如果罗信接受了严嵩的示好,那么罗信一定非常容易地得到举人的身份,如今朝堂人都知道,严嵩上奏要求补录罗信。如此罗信得到了举人身份,严嵩度过了劫难。
  但是……
  他们心学呢?
  徐阶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9/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