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2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7/1136

  罗信落座后,脸上现出笑容道:“浩德兄不用担心,他是代表徐阶来给我道歉的。”
  他这么一说,周围的八个人脸上忧虑更甚。张洵凝声道:
  “仅是道歉?”
  “自然不是!”罗信摇头笑道:“还希望我和徐家将来在朝堂之上联手。”
  周围寂静了下来,秋风让人感觉到了一丝凉意。半响,罗智问道:
  “你答应了?”
  “嗯!”罗信轻轻点头。
  “不可!”海正凝声道:“如此你会成为无根飘萍,连带着我们中兴社也会成为徐阶的手中抢。我们的抱负根本就无法实现,他徐阶根本就不是一个中兴大明之人。”
  “不错!”黄生昂然道:“纵观历史,哪一个中兴之人不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可有徐阶这般隐忍之辈?”
  “勾践!”刘秀文轻声说道。
  “小小越国,如何与如今大明相比?”黄生怒道。
  罗信便摆摆手道:“那你们以为要如何做?大家畅所欲言,如今我们每个人都不再代表自己,而是代表着中兴社,所以我们有些行动方针,必须取得统一意见。”
  “不能够和这种人联手,徐阶就是一个真小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和这样的人联手,那就是与虎谋皮,最后我们会死得连渣都不剩。”
  黄生立刻言道,然后将目光扫向了众人。云知秋点头道:
  “不错,我觉得如果我们必须找一个盟友的话,高拱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陶兴彦苦笑了一声道:“那些大佬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不管我们和谁联盟,最终都会为人做嫁衣。”
  “所以,我们必须自立,形成一股属于我们自己的势力。”周玉拍案道:“我们为什么偏要成为他人的依附?”
  “对!我们谁也不理会,谁也不联手,我们自己来中兴大明!”
  罗信的脸上便露出了苦笑,众人见他如此,便俱都将目光望向了他,周玉沉声道:
  “不器,你有何见解?”
  罗信收敛了脸上的苦笑,认真地说道:“首先我们要认知一点,如今的我们和徐阶也好,高拱也罢,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徐鲁卿说和我们联手,那是给我们面子,实际上他联手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投靠他。如果,有一天高拱也如此和我们这样说,他的意思会和徐阶一样。如果我们拒绝,便会立刻迎来他们疯狂的打压,那个时候我们的遭遇恐怕就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众人都沉默了,他们知道罗信说得没有一点儿错误。如今他们还没有进入官场,正所谓无官一身轻,可以随意抨击当朝大员,但是一旦等到他们入朝为官,便会受到来自官场的束缚,如果再有来自徐阶和高拱的打压,他们的管路真的就是步步惊心。
  “但是……”陶兴彦吞咽了一口口水,艰涩地说道:“如果我们答应了,无论是投靠了哪一家,以后便会身不由己,成为别人棋子。成为别人棋子我们不怕,怕就怕被人卖了还不知道,做下了对不起大明,对不起天下百姓之事。”
  “陶师兄所言不错!”罗信点头赞道:“所以我们要守住自己的本心,不为高拱和徐阶所左右。”
第四百八十三章
雪兆丰年
  众人的眼睛都是一亮:“不器,你的意思是我们自成一股势力?”
  “不错!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与高拱和徐阶合作。只要是利国利民之事,我们就可以与他们联手,徐阶做的对,我们就支持徐阶。高拱做的对,我们就支持高拱。一切以天下的利益为准绳。”
  “那……我们岂不是成了墙头草?”张洵有些犹豫不定地说道。
  “这不同!”罗信笑道:“墙头草是指没有立场的人,哪方面强就倒向谁。而我们是哪方面正确,我们支持哪方。如此就会给高拱和徐阶留下一个印象,我们是对事不对人,我们站的直,行的正。”
  “不错,自古邪不胜正。”刘秀文激昂地说道。
  “但是,我们也不能够直来直去,朝堂并不比军中和平,也布满陷阱。”罗信叹息了一声道:
  “所以,我们还是要谋划。正因为如此,我才答应了徐鲁卿。但是我只是答应和徐阶联手,却并没有说不和高拱联手。至于他把我当成依附徐家,那是他自作多情,与我没有半点儿关系。”
  “哈哈哈……”
  众人放声大笑。
  在从阳林县前往京城的路上,徐鲁卿坐在马车上,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
  “这罗信真是不简单啊!果然不是一个纯粹的大儒,差点儿忘记了他还是一代名将。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依附任何一个人的,回去一定要和父亲说,一定要竭尽全力打压他,不能够给他破囊而出的机会。”
  周玉等人在罗府又居住了几天,眼看着距离过年已经不远了,便纷纷告辞回家祭祖过年,相约正月十五去晋阳赏灯。过了十五之后,便启程前往京城,准备春闱会试。
  临近年关又下了几场大雪,整个北方一片雪白,如同一个冰雪王国。
  祭祖,守夜,拜年。
  罗信十五岁了,及冠成年了!
  初五那天,罗信前往陆府给老师拜年。陆庭芳告诉他,十五之后前往京城,不必去住客栈,陆家在京城有一处宅子,陆元知道在哪里,等着去京城赶考的时候,带着陆元前往就可以。
  罗信自然点头,然后又邀请老师十五前去晋阳看灯,陆庭芳便笑骂道:
  “你个臭小子,哪里是邀请我去看灯?是想着和黛儿去吧?”
  罗信便嘿嘿笑着不言语,陆庭芳便笑道:“老师年纪大了,这又天寒地冻的,就不去了。到时候你来接黛儿去吧。”
  罗信便喜形于色,离开了老师的书房,便跑到了陆如黛的绣楼,和陆如黛约好之后,便离开了陆府。
  罗信对于十五灯会也十分期待,他来到大明这么久,还从来没有看过灯会。以前他年纪小,乡村中就那么点人家,完全不能够体现出灯会的壮观,别说上林村了,就是阳林县也不行。
  但是,晋阳府就不同了!
  晋阳府可是北方一大州府,十五灯会在北方也十分出名,到了那一天,不管是寺庙还是道观,还是乡绅大族,官府衙门,寒门小户,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外悬挂灯笼,寒门小户只挂一个灯笼,那些大户会挂许多灯笼,还会有灯谜。
  总之,没有一家一户会不挂灯笼,而且这些灯笼都不是卖的,而是自己动手做的。小门小户动手做个灯笼为了喜庆和祈福。而大门大户就不单单是这些了,大户之间会比拼,比拼谁家的灯笼多,谁家的灯笼奇,美!
  今年北方格外喜庆,百姓也格外高兴,因为阿拉坦汗死了,北方边关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应该没有战事了。这绝对是一件值得大肆庆祝的事情。所以,官府不仅是每个衙门都发下了任务,要每个衙门都自己制作灯笼,而且官府还出钱评选今年晋阳府最佳灯笼作为奖金。所以,今年的十五还没有到,灯会就已经被炒作得厉害,家家户户都在做灯。可想而知,等到十五,整个晋阳府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
  罗青和罗胜也得了年假返回了家里,此时这两个人正在用木条打灯笼的架子。罗智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站在一旁,不时地训斥罗青和罗胜几句。原来是罗恒一家在做灯笼,罗胜嫌弃罗智灯面彩绘画的不好,说是罗信的画画的好,罗青都不止一次在他面前吹嘘了,便嚷着要去罗信的庄子里面一起制作灯笼。罗智也听说过罗信画的画别具一格,便也跟着来看,但是被两个侄子瞧不起,脸面便不好看,站在一旁吹毛求疵。
  罗青和罗胜也不说话,只是在那里忙乎着,罗恒那里用不了几个灯笼,但是罗信的庄子大啊,罗平如今过上了富家翁的生活,便也要大肆操办一番,告诉罗信自己家最好要六六三十六个灯笼。所以,距离十五还有好几天,罗胜和罗青便忙乎了起来。罗智的儿子和罗野的女儿围着罗青和罗胜转,满眼都是新奇地看着哥两个在那里忙乎。到了后来,罗野和罗恒也跑过来帮忙,奶奶,大伯母和小婶陪着罗信的母亲坐在堂屋里唠嗑,整个庄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罗信也在屋子里忙乎,他在做灯面,春花和蝶儿率领着几个丫鬟在帮忙,实际上就是帮忙递个笔,磨个染料,都是跑来看罗信画画!
  大儒画画啊!
  别人家有那个福气看到大儒亲手画画的过程吗?
  一个个丫鬟都满眼小星星地望着罗信,鲁大庆想要挤进来看看,便被几个丫鬟,你踩鲁大庆脚面一下,她拧鲁大庆一把,将鲁大庆排挤在外面。
  罗信先是用炭笔勾勒出图画,然后便进行彩绘,各种各样,惟妙惟肖的灯面就呈现在一众丫鬟的面前,直让那些丫鬟不住地惊叹,崇拜地望着罗信,一个个脸色潮红,目光如水。
  忙乎了几天,到了正月十三,所有的灯笼都制作完毕。将挂灯笼的活交给了长辈,正月十四那天,罗信,罗青,罗胜,罗智还有张洵便骑马前往阳林县。
第四百八十四章
再相聚
  来到了阳林县的陆府,接了陆如黛一起前往晋阳府。
  陆庭芳不放心,又给陆如黛安排了一个丫鬟和一个家丁。罗信,罗智,罗青,罗胜和那个家丁骑着马,陆如黛和那个丫鬟乘坐马车,向着晋阳府行去。
  别说如今北方已经安定,就是不安定的时候,就凭着罗信,罗青和罗胜在,安全就绝对没有问题。这三个人也都带着兵器,罗青和罗胜都带着一把短刀,而罗信则是挎着一把长剑。
  这柄长剑可不是那些秀才带的那种装样子的秀才剑,而是真正的杀人利器。
  天色近黄昏的时候,一行人总算来到了晋阳府,便直奔周府而去。进入到周府,拜见了周玉的父母,陆如黛被周玉的母亲带到了后面招待,那个家丁也被周府管家安排住下,然后罗信,罗智,罗青和罗胜四个人才在周玉的带领下来到了他所居住的院子。
  来到了院子里,便见到陶兴彦他们早就来了,相谈之下,才得知刘秀文,云知秋也带着未婚妻一起来了。被问到那些已经结婚的为什么没有带妻子来,罗智和陶兴彦便相视一笑道:
  “老夫老妻了!”
  周玉便斜着眼道:“怕是想要在灯会有艳遇被妻子看到吧?”
  众人便哄堂大笑,待笑声落尽,罗信便问周玉道:
  “浩德兄,你如今已经贵为举人,伯父就没有为你定一门亲?”
  “家父在京城有一个世交,好像现在是一个什么侍郎,说是过了十五,家父便亲自前往京城提亲,我也不是很清楚。”
  众人便笑嘻嘻地恭喜,胡扯八扯了起来。
  到了正月十四这一天,实际上各家各户都已经将灯笼挂了起来,只是还没有电灯。周玉便带领着兄弟几人逐个灯笼观赏,大家一边观赏一边点评,也同时说着自己家的灯是什么样子。
  周玉的家里也挂了三十六盏灯,每一盏灯的画景都不相同。有的吉祥的飞禽走兽,有的是风景画物,还有人物画。人物画有英雄人物,但是更多的却是仕女图。
  见到罗信一直在赏灯,而没有说话,周玉便问道:“不器,你家里挂了几盏灯?”
  “三十六盏灯!”罗信笑眯眯地说道。
  “不器家的彩灯别具一格,在上林村……不,应该是在整个大明都是一绝,如果非要找出一个能够相比的话,也就是他未婚妻陆小姐家的灯能够一比。”张洵眼中流露出羡慕之色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7/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