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3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5/1136

  “是,侯爷!”陆元激动地说道,如何便精神抖擞地跟着罗信走进了大门。
  时间很快就到了月底,吏部在衙门外的墙上悬挂起新科进士的分配名单,罗信看了一下,朝考之后的名次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看来会试的成绩真是代表了众人的学问。
  分配就是按照成绩来的,成绩分成了四等。第四等的进士将会被分配到各个地方省级的衙门观政,一旦有哪个县令或者同等级的官位有缺,便会被立刻分配。如此一个七品前程实际上也算是握在了手中,所差者不过需要等段时日。
  第三等的进士的待遇就要比第四等的进士强多了,他们不必被赶出京城去地方,而是被派到京城内的六部,通政司,等重要衙门观政,等着京城出缺之后,便随即补上,成为尊贵的京官。当然也有等不上出缺的,或者是没有那个耐心一直等下去,在等了几年之后便主动要求外放地方当七品县令。但是因为他们在京城呆了好几年,怎么也会积攒一些人脉,上任的地方怎么也比当初第四等进士上任的地方好,升迁的也要快一些。
  第二等的进士就能够进翰林院了,只不过他们不是去翰林院当官,而是学习,也就是继续深造。这段时间为三年,在这三年的时间内,会由翰林院内部拥有丰富经验的官员教导他们。三年后,再一次经过考试,成绩优秀的便会留在翰林院,和罗信,徐时行和周玉一样成为翰林院的官员。而其他的人则是会被派往六部,或者派往各地任地方官。
  第一等就只有三个人,就是三鼎甲的罗信,徐时行和周玉。他们三个今天去吏部注册,然后便可以直接去翰林院上班了。
  这一日。
  罗信和周玉离开家,在吏部衙门的大门前和徐时行汇合,然后要先去拜会吏部尚书郭朴。之前他们都对郭朴有了一番了解,知道郭朴是一个正直的人,而且还是去年冬季刚刚上任的礼部尚书。
  堂堂礼部尚书自然不会出来迎接他们三个小字辈,三个人进入大堂中,按照礼数拜见之后,便老老实实地站在那里,等待着郭朴开口。郭朴不苟言笑,声音中说不出是亲切还是冷淡,但是神色之间却有着高官的威严。
  “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知。前些日子在朝堂之上,本官已经向你们恭贺过了,所以今日也就不再恭贺你们了。”
  “学生不敢。”罗信三个人急忙施礼说道。
  郭朴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道:“从今日起你们就不应该再称呼自己为学生了,你们已经是官了。”
  三个人便再次施礼道:“多谢大人教诲。”
  “这不算是教诲,下面的才是教诲。”郭朴收敛了那一丝笑容,脸色又变得威严了起来:
  “你们从童生开始,一路过关到如今的进士,所依仗的就是学问,只要是学问到了,便能够取得今日的成就。但是,从今日起,想要在仕途上走得更远,或者是说不想被罢官黜落,看得就不仅仅是学问了,重要的是要看你们的能力和品德。而在能力和品德之间,尤为重要的是品德。”
  郭朴的目光威严的扫过站在他面前的三个人,声音有些冷然地说道:
  “一个人的学问再好,能力再强,如果品德不好,就算将来能够得到高官厚禄,最终却也只能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远的不说,就说严嵩,不说别的,就说他的学问,就是本官也深为佩服。他的能力也很强。如果是一个没有能力的庸才,陛下也不会让他坐在内阁首府的位置。但是,就是因为他的品德,最终的下场你们都知道,而且罗信你更应该清楚。”
第五百二十九章
翰林院
  郭朴的目光死死地盯住了罗信,罗信的心中便不由浮现出苦笑,自己斗倒严嵩的事情,恐怕朝堂的人没有不知道的。看来郭朴对自己斗倒严嵩的方法并不认同。果然,郭朴的声音再次响起。
  “我希望你们三个在未来的朝堂之上能够堂堂正正,少用一些阴谋。如果让我知道了你们中人任何一个人结党营私,别怪本官毁了你们的前程。”
  罗信等人心中悚然一惊,这个时候他们才记起来,郭朴除了是吏部尚书之外,爱是翰林学士,也就是翰林院的院长,如此一来,他们三个人将来的考评都是出于他之手,如果得罪了他,或者被他看不顺眼,给了他们一份恶评的话,他们可真就是前程尽毁。
  看到三个人微微色变,郭朴的目光又盯向了罗信冷然道:
  “我知道你们成立了一个中兴社,你罗信和周玉就是发起者,如今徐时行也加入了吧?”
  三个人相互对视了一眼,俱都无奈地点头。这徐时行也是在殿试之后加入了中兴社,对于徐时行的加入,晋阳九杰自然热烈欢迎。见到三个人点头,郭朴的声音更加威严道:
  “你们晋阳九杰包揽了前十名,所以说你们这九个人将会全部进入到翰林院,我不希望看到你们只顾同乡私情,朋比为奸,而不念君恩,祸乱朝堂。如果让我看到,定会让你们身败名裂。”
  周玉和徐时行的脸上都现出了不忿之色,只是他们见到罗信依旧神色平静地站在那里,便强忍着心中的愤怒,一张脸已经沉了下来。罗信的心中也十分愤怒,只是他经历的太多,而且知道如今和对方的地位相差悬殊,这个时候反唇相讥,只能够是自寻欺辱。
  郭朴淡淡地说道:“不远心中怨恨本官,自古就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你们下去吧。”
  三个人从郭朴那里出来,一路也没有说话,匆匆到文选司核对了一下个人资料,签名摁手印,领取翰林官服,从此刻起终于当官了。只是三个人来时的喜悦却消去了大半,任是谁兴冲冲而来,却被人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心中也高兴不起来。
  看着周玉和徐时行两个人阴沉的脸,罗信苦笑道:
  “风评郭大人是一个正直的人,而且对于正直的人受到迫害从不坐视,就如同当初出手救海瑞一般。也许正直的人就是如此,远没有奸佞之人表面看起来亲热,我们不要放在心上。”
  这个时候天色已经近午,三个人也没有回家,而是直接找了一家饭馆简单地吃了一顿午饭,然后便在下午时分前往东长安街的翰林院。
  来到翰林院门口,向站在门口守卫的兵丁出示了吏部出具的堪合,便踏入了翰林院。
  穿过三重门,罗信的脸上终于现出了一丝笑容,因为他看到了张居正。张居正如今的日子好多了。自从严嵩倒台,徐阶成为内阁首府之后,就在加快提升张居正的步伐,如今的张居正已经是翰林院侍讲学士理事,也就是在郭朴不在翰林院的时候,这里基本上就由张居正做主,而郭朴几乎就不怎么来翰林院,所以说这里几乎就应该是张居正的天下。
  但是……
  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翰林院也是一个极为错综复杂的地方,这里不仅仅有徐阶的人,也有高拱的人,还有一些其他势力的人,张居正刚刚上任不久,还远远没有做到掌控翰林院的地步。
  更何况……
  在他的上面还有着郭朴!
  张居正没有像郭朴那样摆出威严的样子,而是非常客气地请罗信等三个人坐下,上茶。
  但是,已经经历了郭朴的下马威,三个人可不敢随意,哪怕张居正神色再亲热,他们也不敢随着张居正的话就坐下,就算是曾经和张居正喝过酒的罗信也是如此。
  此一时彼一时。
  那个时候罗信还不是官,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和张居正喝酒,完全可以放肆一些。但是如今既然已经做官,那就要按照做官的规矩行事。所以,罗信规规矩矩地朝着张居正施礼道:
  “张大人,不能够乱了规矩,我们还是站着吧。”
  张居正的眼中便现出了一丝赞赏之色,罗信也就算了,他不是第一次见到罗信了,虽然罗信已经是一代大儒,但是他从未在罗信的身上见到骄狂之色。但是见到周玉和徐时行也是如此,这让张居正也心生佩服。
  “那就言归正传!”张居正也没有强求三个人坐下,望着三个人温言说道:“我先给你们简单介绍一下翰林院的差事,日常的差事也就是论撰文史、纂修、编辑等史书,翰林院内的每个人都会分一块。也有外派的差事,不过那种差事基本上会大家轮流,每个人都有机会。”
  实际上,三个人对于翰林院早就有所了解,这里就是一个清贵的地方,每天上班干点儿手头上的活,大部分时间却是读自己喜欢的书,喝茶消磨时间,然后在下班的时候和几个好友相聚。
  这种日子说实话是有些消磨壮志,但是对于每个十年寒窗苦的进士来说,最起码在刚开始的感觉,那就是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这里就如同一个象牙塔,不问朝政,过得悠闲舒心。
  就这样过了七天,罗信他们三个接到了为官之后的第一项工作。那就是修编《元史》。
  当张居正把这个任务交给罗信的时候,眼睛中闪过了一丝歉疚被罗信敏锐地察觉到,心中便知道这一定是徐阶给张居正下达的命令。而张居正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如今还离不开徐阶的支持,也只能够牺牲罗信。
  这个消息很快在翰林院传开,翰林院中那些前辈望向三个人目光都是一种可怜的眼神,还有着一种疏远的目光。
  《元史》的问题翰林院中的每个人都十分清楚,当初朱元璋刚刚建立明朝的时候,第一件事情便下令撰写《元史》,因为这意味着元朝的结束,明朝的开始,通过《元史》告诉朝野上下,不要再幻想恢复元朝,进一步巩固了明朝的统治。
第五百三十章
徐阶的阴谋
  当时的《元史》是由宋濂为首撰写,只是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便撰写完毕,共计二百一十卷。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撰写了一个朝代,这就不是仓促了,而是非常的仓促,如此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太多的不足之处。
  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样?
  刚刚经历了战乱,天下刚刚平定下来,朝廷掌握的资料非常的不齐全,而且就算拥有的资料也有很多不统一的地方,同一地名,人名都有不统一的地方,时间仓促还造成了内容不全,内容重复等等缺点。
  总之,《元史》充满了问题。
  所有的翰林都知道《元史》应该重修,而且经过明朝二百年的收集,相应的资料已经十分齐全了,但是为什么一直没有重修呢?
  因为这是一个繁琐的工程,会耗时日久。没有个十年八年,别想把《元史》重修一遍。这就是把罗信摁在翰林院,不让他参与朝政,罗信心中非常明白徐阶的心理。
  周玉和徐时行也都是博学之人,自然是知道重修《元史》的难处,人生有几个十年?等十年过去,不知道会错过了多少机会,两个人心中布满了阴霾,只觉得日月无光,前途暗淡。周玉已经习惯地望向了罗信,徐时行虽然没有这个习惯,但是他的心中对罗信的学问却是十分钦佩,所以也不由自主地望向了罗信。
  罗信倒是神色平静地接下了这个任务,等着三个人离开了张居正的房间,走在回去的路上,徐时行欲言又止,而和罗信熟悉的周玉却已经忍不住了。
  “不器,你怎么能够接下这个任务?别说只有我们三个人,就是把整个翰林院的人全部都集中起来,没有三五年也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罗信沉吟了一下,对周玉和徐时行深施了一礼。周玉和徐时行连忙闪开道:
  “不器,你这是在做什么?”
  罗信轻声说道:“是我连累的二位兄长。”
  周玉和徐时行都知道罗信和徐阶之间的事情,实际上在朝堂之上也没有人不知道,此时听到罗信的话,两个如此聪明的人自然是瞬间就明白了前因后果。
  “那就更不应该答应了。”徐时行气愤地说道:“难道他徐阶就能够一手遮天?”
  “但是……”罗信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能够完成《元史》,可是一件莫大的荣耀,会青史留名的,难道二位兄长不想要这份荣耀?”
  “当然想要,但是……十年啊!不器,这最少需要十年啊!我们有几个十年?”
  “用不了那么久!”
  周玉和徐时行的脚步就是一顿,目光灼灼地望着罗信道:“不器,你……这是什么意思?”
  “先允许不器卖个关子。”罗信神秘地笑道:“到时候就知道了。”
  徐时行不够了解罗信,可是周玉却知道罗信从不虚言,目光放亮地问道:
  “不器,那你说我们需要多少时间?”
  “一年吧。”罗信自信地说道。
  “一年……”
  徐时行长大了嘴巴,眼中是完全的不可置信。但是周玉却是双目放光,他毫无怀疑地相信罗信,罗信说是一年,那就是一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5/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