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1136

  “爹!”兄弟两个喊道。
  罗信便从田埂上站了起来,向着小哥俩跑了过来,然后一手接过一个木桶,一边大步向着田地走去,一边看了一眼桶里的鱼苗,脸上就是一喜道:
  “没少抓啊!”
  “嗯,将近一千条呢!”罗信高兴地说道。
  父子三人大步走到了田里,罗平将两个木桶朝着田里一倒,数百条鱼苗就攒动着在垄沟内游去,钻进了地下的淤泥中消失不见。
  “有门!”罗平的脸上现出欣喜之色道:“信儿,你说我们养多少条?”
  罗信思索了一下道:“三千条吧,养多了恐怕就都死了。”
  “三千条啊!”罗平的眼睛就是一亮,一边算着一边说道:“就算三文钱一条,那也是九千文啊,就是九贯钱啊!”
  九贯钱在大明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小数目了,半贯钱就够罗信一年的束脩,九贯钱够罗信交十八年束脩的。
  “爹,买头牛吧!”罗信道:“将来这鲤鱼长大了,在村里根本就卖不出去,还是要运到县城里。而且大头都要卖给县城里的饭馆,我们需要一个牛车。”
  “嗯!”罗平点头道:“买头牛还能够耕地,不亏。”
  爷爷,大伯和堂兄站在自家的田地里冷眼旁观,眼中尽是一种看败家子的模样。周围的村邻也都在指指点点。但是罗信父子三人却全当没有看到。他们也不担心将来鱼长大了被村邻偷走,在这个时代,农家人还是非常纯良和讲究道德的,没有人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情,特别的一个村子里的人。
  罗青和罗信一连抓了三天鱼苗,大约抓了三千多条,这才作罢。然后罗信便不管了,开始专心地读书。
  家里买了牛,农活变得更加轻松。罗平和罗青倒是倒出来更多的时间练武,罗信也完全脱离了农活,因为家里根本就用不上他。他开始更加专心地读书,身上渐渐地多了书卷气,少了一份刚猛,多了一份儒雅。
  四月中休假的时候,罗信再次进城,换了一卷书,又在陆管家那里支了两锭银子,去城里的店铺买了一套茶具,买了一些龙井茶。只不过这茶不是新茶,让罗信感叹自己居住的地方还是太小。又买了一副围棋,买了两支毛笔,零零碎碎的东西,这才和大哥一起返回了上林村。
第五十三章
中秋
  时光在平静中流逝。
  罗平每日清晨依旧练武,练的并非关刀,而是太极拳和武当七星剑。
  也许是这个年代没有污染的原因,或者是这个时代没有后世那么浮躁,罗信的生活又非常简单,每日读书和练武,他的太极拳竟然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和大哥的切磋中,竟然让大哥非常地不适应,长长让年龄小的罗信占据了上风。但是,如果是罗信拿起了关刀,那一往无前的气势便让罗信不敌,这让罗信心中感叹,大哥还真是一员猛将的料子。
  练剑的时候他依旧手持洞箫,而且越加的顺手,也渐渐地领悟了一些武当七星剑的奥妙。
  学业也在飞速地精进之中,林秀才在吃惊之后,已经开始传授罗信四书五经的精义,和八股文制艺的方法。
  而且罗信的字已经显露出大成的境界,一手柳公的笔法令林秀才都不住地赞叹。
  “吾不如也!”
  洞箫的技艺也在增进,《苏武牧羊》《关山月》《阳关三叠》《平湖秋月》《葬花吟》《良宵梅花三弄》等等名曲罗信一一练习,每日午后,家里人聆听罗信吹箫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偶尔和张洵下下围棋,罗信已经开始展露自己的围棋水平,张洵已经不是对手。有了茶和茶具,罗信和张洵也经常品茶论道,友情日深。
  转眼到了秋季,庄稼开始丰收了。今年的雨水很好,村里的家家户户都获得了丰收,每个人的脸上都荡漾着喜悦的笑容。但是这种喜悦的笑容中还夹杂着对罗信一家的羡慕。
  罗信家丰收了!
  丰收的不仅仅是庄稼,还有养的鲤鱼。
  “真能够养活啊!我们明年也要试试!”
  这是每个村邻心中的想法,就是一向看不起罗平的爷爷,大伯眼中的目光也变得复杂。想起当初当着村邻的面对老二的斥责,而且还颇为绝情地告诉老二,到了秋季不要去家里借粮,爷爷的老脸就有些微红。
  而且罗平一家这几个月不仅仅是将房子重新修缮一新,而且在房后又围了一个院落,将养在前院的鸡鸭鹅都养在了后院,前院整理地清洁爽利,前院中一棵桃树硕果累累,桃树下罗平用心做的一张矮几铮明瓦亮,两边各自放着一个躺椅,罗信常在那里半躺读书,或者与张洵品茶下棋。
  这种变化村邻都看在眼里,一个个望着罗信一家田里的丰收,再看看旁边站在田里的爷爷和大伯,不仅指指点点,低声的议论。
  “罗老二一家自从分家之后,日子过得是越来越红火了!”
  “是啊!”
  “村里人谁不知道啊,罗家三兄弟,罗老二是最憨厚的,也是罗家最能干的。那罗家老大平时就知道习武,罗家老三就知道读书,罗家的大半农活都压在了罗家老二的身上,但是却偏偏不得他爹的心意,最后竟然被赶了出来。”
  “呵呵……这下子好了,你看罗老二家的日子?虽然当初罗恒吝啬地只是分给罗老二家三亩田,但是人家却偏偏想出了稻田养鱼的方法,这红火的日子是挡不住喽!”
  “还有啊,当初冤枉信哥儿,给信哥儿造谣的事情就是罗家老三媳妇搞出来的,信哥儿因为此事还受了他爷爷的打。啧啧……”
  “……”
  一阵阵议论声传到了罗恒,罗野和罗胜的耳中,罗胜和罗野父子两个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罗恒低喝道:
  “干活!”
  祖孙三人便抡起镰刀,埋头干活。
  罗平在罗信的提醒下早就联系好了县城的饭店,此时罗青在收割庄稼,而罗平则是赶着牛车,开始往县城里送鱼,母亲在家里欢快地忙乎着做饭,罗信倒是几次想要下田帮助大哥,却被父母和大哥严词拒绝。拗不过家里三个人,而且张洵也多次相劝,最终罗信还是无奈地接受了这个时代的规则。
  八月十五。
  中秋!
  学堂放假,罗信一早便去了林秀才家送了一盒月饼和一些水果。自从罗信家富裕了之后,倒是送给林秀才的礼越来越多,这让林秀才心中也高兴。
  从林秀才家里出来,罗信便要前往县城陆家,一是去换书,二是中秋拜访一下,这也是礼节。这次是父子三人一起进城,而且不用走,是乘坐着牛车。父亲在前面驾车,罗青和罗信坐在后面的车上。
  进入到县城,父子三人便直奔陆府。罗平也见过两次陆庭芳和陆庭江兄弟两个,既然是合伙人,罗信便让父亲和陆府两位老爷见过两次面。看在罗信的面子上,陆府两位老爷倒是脸上带着一丝客气,只是难免居高临下。即使是如此,罗平也是受宠若惊,倒是罗信冷眼旁观,心中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让父亲抬头做人,不被人小瞧,就是陆府也不可以。
  从陆府出来,父子三个人就赶着牛车去购买东西,如今家里日子好过了,中秋节自然要过得热闹一些。而且中秋节罗信一家也要去爷爷家团圆赏月,罗平夫妻两个不想丢份,自然要多买一些东西,在大伯和小叔的面前也好仰起头。
  在罗信一家离开陆府之后,客厅内,陆庭江望着大哥问道:
  “大哥,为什么不邀请罗信参加今年的中秋文会?”
  陆庭芳便摇头道:“他还是太小了,如今才八岁。”
  “大哥是怕罗信学识不够,在文会上丢脸?”
  “不是!”陆庭芳再次摇头道:“我反倒怕他在文会上崭露头角。”
  “为什么?”陆庭江诧异道:“罗信有了名声不好吗?这对他将来的路也有好处,踏入文人这个圈子,也多了一些朋友。”
  陆庭芳却是淡淡地说道:“少时成名不是什么好事!平白分了心思。”
  陆庭江神色一怔,便随即了然,大哥这是怕罗信少时成名,然后便迷失了自己。陆家可是在罗信身上押了大注,如果罗信迷失了自己,将来一事无成,吃亏的可不是仅仅罗信,还有他们陆家。心中不由愈加佩服自己的大哥,怪不得大哥能够做官,看得就是远。
第五十四章
桃园文会
  “信弟!”
  罗信正坐在牛车上,便听到有人在身后喊。回头一看,却是张洵。罗平便停下了牛车,罗信从牛车上跳了下来,朝着张洵作揖道:
  “张兄!”
  “信弟,你也来城里?”张洵含笑行了过来,已经接近十三岁的他开始有了潇洒的雏形。
  “嗯,和爹进城买些东西。”
  “信弟,遇到你正好。今日午后桃园举行中秋文会,我们一起去吧。”
  “文会?”
  罗信闻听,心中便了然,这是张洵明年要开始下场科考了,便参加一些这样的文会,一是结交一些读书人,二是扬名。
  “是啊!这次文会听说知县大人和陆大人都会光临。”
  罗信心中就是微楞,如果是陆庭芳参加文会,为什么会没有邀请自己?
  微微思索了一下,心中便明白,陆庭芳这是怕自己少时成名迷失了自己。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毕竟在他的眼里罗信只是一个八岁的孩子,并不知道这个幼小的身体里装着一个三十几岁的灵魂。
  洞悉了陆庭芳的心思,罗信便有些犹豫,自己究竟去不去桃园文会?
  去了,不知道陆庭芳会怎样想?
  不去,罗信心中还真是有些痒!
  他来大明已经一年了,还从来没有参加过这种文会,哪怕只是呆在旁边看看也好,能够让他尽快地融入这个时代,融入这个文人的圈子。
  每日呆在上林村里,闭塞得让罗信发慌。
  “信弟!”张洵再次唤道。
  “信儿,去吧!”
  罗平开口道,在他的心中,儿子就是一个读书人,读书人怎么能够不参加读书人的文会?更何况知县老爷都要参加的文会?至于陆庭芳为什么没有和自己的儿子说,他选择了忽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