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3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6/1136

  “嗯!”罗信点头道:“詹事府右中允,让我担任裕王的老师。”
  张居正思索了一会儿,也没有弄明白嘉靖帝这又是抽什么疯,不过还是端起酒杯道:
  “恭喜!”
  罗信也端起了酒杯和张居正碰了一下,一饮而尽,放下酒杯之后,脸上现出了苦涩道:
  “你也不用恭喜我,我的处境你不可能不明白。我正有些煳涂呢?还请太岳兄指点。”
  张居正又认真地思索了一会儿,继而摇头道:“不懂!”
  又看了一眼罗信道:“那你准备怎么做?”
  “先看看再说吧。”罗信叹息了一声道:“也许是甚至局中而不知吧,我准备过了年之后,便置身事外,也许到那个时候便看清了一切。”
  “置身事外?”张居正望着罗信道:“你……难道想要辞官?”
  “这倒不是!”罗信摇头道:“过了年我就十七岁了,而黛儿也十四岁了,我要回乡结婚。”
  张居正点点头,虽然如今罗信和陆如黛都在京城,但是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总要会祖地拜祖。就算徐阶想要继续打压罗信,就算嘉靖帝有着什么目的,但是也不可能不批罗信的婚假。
  “那婚假结束之后呢?”
  “到那个时候,也许我就想明白了,自然就会回来。”罗信淡淡地说道。
  “那如果你还没有想明白呢?”张居正问道。
  “那就继续休假呗!”罗信耸了耸肩道:“想出一个理由不回来,这对于我不算难吧?太岳,你有何打算?你是徐阶最得意的学生,恐怕高拱未必会放过你。”
  张居正沉吟了片刻道:“趋利避害,不是大丈夫所为。”
  罗信便叹息了一声,张居正就是这个性子,便也不再相劝,端起酒杯道:
  “那祝太岳兄平安无事!”
  “这话怎么听着这么别扭啊!”张居正瞪着罗信道。
  “忠言逆耳啊!”罗信叹息道。
  “去你的!”张居正笑骂道:“祝你早生贵子!”
  两个人喝了杯中酒,罗信放下酒杯道:“你不怪我趋利避害?”
  张居正摇了摇头道:“你和我不同,你的处境实在是……而且我相信你的为人,绝对不是一个趋利避害的人,否则你也就不会敢率领着两千人深入草原。你只是想要暂时摆脱这个漩涡,静静地将事情想明白。当你想明白之后,一定会回来。哪怕这个漩涡会把你绞得粉身碎骨。”
  两个人又喝了一会儿,心情都有些不好,最终都有些醉醺醺的离开了酒楼。罗信步行向着自己的府中行去。回到了自己的府中,蝶儿和春花见到罗信醉醺醺的模样,便急忙一边埋怨跟着罗信的鲁大庆没有看好罗信,一边烧水为罗信洗澡,喂了罗信一碗醒酒汤,然后又扶着罗信上床,为罗信盖好了被子,这才悄悄地退了出去。
  午夜。
  罗信从睡梦中醒来,喉咙干的很,便起身抓起桌子上的茶壶咕咚咕咚地喝了一个痛快,外间的蝶儿和春花听到内屋的声音,穿着小衣便急急忙忙地走了进来,看到罗信将一壶茶喝光,蝶儿便急忙端着茶壶出去,为罗信沏茶,而春花则是拿起了长袍为罗信披上。罗信坐在了椅子上摆摆手,让春花出去。不一会儿,蝶儿也泡了一壶茶,还拿来了一盘点心放在了桌子上,这才轻轻地退了出去。
  明日就要去裕王府了,罗信便在脑海中回忆着裕王的一声。
  历史上记载的嘉靖帝对于裕王很冷漠。按理说,裕王的两个哥哥先后死去,只余下了裕王和景王两个人,裕王年长,本应该立裕王为太子。但是嘉靖帝直到他死,也没有立太子。裕王和正常的亲王一样,生活在宫外的裕王府中,一边享受着和妻子的幸福生活,一边又生活在风言风语中。
  满朝文武都知道裕王是理所当然的储君,但是嘉靖帝却偏偏没有立裕王为太子,这便导致了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出现了非常大的猜测。朝堂中有坚守祖宗规矩的大臣,也就有想要火中取栗的大臣。所以裕王的一切都被这些人反复研究。
  裕王的母亲是杜康妃,嘉靖帝并不喜欢她。但是景王的母亲卢靖妃却是十分受嘉靖帝宠爱。这不禁让那些别有用心的大臣猜测,嘉靖帝是否有立景王为太子的意图?
  这种猜测对于国家的稳定是十分危险的,同样对于裕王也是十分危险的。自古便是一朝君王一朝臣,所以站队就非常重要。朝堂的大臣难免心中便会犹豫,究竟是支持谁?而在这样的局势下,原本对太子之位没有什么想法的景王,也不禁做起了太子梦。
第六百二十五章
见裕王
  这个时候,那些守制的大臣便极力想要立裕王为太子,但是嘉靖帝却迟迟没有反应,于是这些守制的大臣便想要把裕王表现成太子,便处处想要和嘉靖帝争上一争。当裕王的母亲杜康妃去世的时候,这些守制的大臣便想把葬礼办得隆重一些,是按照太子母亲去世的标准举办。但是嘉靖帝却否决了,下旨从简。一年以后,裕王的妻子生下了儿子,这是嘉靖帝的第一个孙子,按理说这是一件大喜事,但是坏就坏在裕王的这个儿子是在裕王为母亲守孝期间弄出来的,这不禁让嘉靖帝大怒,对这个孙子自然也就没有了好感,而这个孙子不久也就夭折了。
  悲哀的是,深陷于丧母丧子之痛的裕王很快又陷于丧妻之痛,他的妻子也许是因为承受不了丧子之痛,不久也病死了。这便又给了守制大臣一个机会,礼部为裕王妃安排了太子妃的葬礼,没有想到又被嘉靖帝给否决了。一切又是从简。裕王默默地承受着,他已经习惯了嘉靖帝的一切命令,不敢有半句反对之言。这也造成了裕王后来成为皇帝之后,也是逆来顺受的性格,让大明的文人从嘉靖帝的独裁阴影中挣脱了出来,甚至到了后来,致使大明皇权旁落。
  但是……
  嘉靖帝的做法有很矛盾,说他想要立裕王为太子吧,但是他给裕王和景王的待遇一模一样。说他想要立景王为太子吧,但是他给裕王安排的老师却明显地高出景王。裕王的老师都是些什么人?
  徐阶就曾经担任过裕王的老师,后来徐阶入内阁,嘉靖帝便免去了徐阶做裕王老师的职位,让徐阶一心在内阁做事。但是却相继给裕王安排了高拱,陈以勤,张居正,殷士儋为老师,这些人都是什么人?
  这些人都是一时名士,这里面的人大多后来都进入到了内阁,比如如今的高拱。这又很明显地表明嘉靖帝对裕王的重视。
  想着这些裕王的经历,罗信对嘉靖帝的举动也有些不解,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裕王此时的日子很不好过,每日过得如履薄冰,这个时候的裕王应该很好接触,也很好结交。
  但是……
  先后已经有了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和殷士儋为裕王的老师,这些人都是裕王的支持者,而且罗信知道裕王对这些人都十分尊敬。虽然如今徐阶和高拱都已经不再担任裕王的老师,但是裕王依旧以弟子之礼待之。
  这就给罗信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自己如何能够在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和殷士儋这些人中脱颖而出,让裕王更愿意和自己亲近?
  这就需要罗信以不同的方式和裕王相处。
  那么,要如何不同呢?徐阶,高拱这些人的授课方式和特点是什么?
  罗信闭目寻思了片刻,眼前仿佛出现了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的形象。这些人在裕王的面前一定是古板,讲究礼制,这不由让罗信想起了自己的启蒙老师林昌,实际上在那个时代的老师都是如此。
  “那就让我变得不同吧!”
  第二日。
  按照嘉靖帝的旨意,罗信上午依旧要做他的司值郎,所以他又跑去户部上班了,一进入户部尚书的房间,傅颐便拱手道:
  “恭喜不器!”
  罗信便摇头苦笑道:“傅大人,您就别取笑不器了。我都不知道陛下怎么就让我去当裕王的老师了。你看就我这个岁数,能当裕王的老师吗?”
  傅颐楞了一下,别说凭着罗信的战功,凭着罗信的学识,傅颐早就在潜意识中忽略了他的年龄,不自觉地把罗信当作了自己的同辈,如今听罗信这么说,才恍然罗信的年龄,不由也失笑不已。罗信便耸了耸肩道:
  “看吧,你也笑了!”
  “噗哈哈哈……”傅颐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罗信干脆懒得搭理他,自顾自地去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然后坐了下来道:
  “有钱不?”
  “没钱!”傅颐止住了笑道,然后也坐了下来,神色变得认真道:“不器,你不要妄自菲薄。说实话,今日若不是你提起你的年龄,我都忽略了你的年龄。在当朝,没有人的战功比得上你,也没有人在学识上比得上你。”
  “傅大人过誉了!”罗信急忙摆手。
  “并非过誉!”傅颐认真地说道:“只是凭着你的《孔孟合璧》就完全可以担任裕王的老师。”
  罗信便抓了抓脑袋道:“我看傅大人怎么比我还高兴?”
  “当然高兴!”傅颐的脸上现出了激动之色道:“陛下下旨让你担任裕王的老师,看来陛下还是想要立裕王为太子。”
  罗信便摸了摸鼻子道:“我有那么重要?”
  “当然!”傅颐重重点头道:“不可否认,你是大明的军神。有你在,大明就有底气。而在士林,你又是一代大儒。现有徐阶和高拱,中间有张居正,陈以勤和殷士儋,后有你罗信。想必朝中大臣此时都已经能够看清陛下的心意。”
  “未必!”罗信摇头道:“如果我在担任裕王老师的期间……”
  罗信的神色变得认真道:“一旦我被陛下责罚了呢?嗯,是很重的那种责罚?”
  傅颐的脸色就是一变,如果真如罗信所说,那嘉靖帝就是铁了心要立景王为太子了。实际上在朝堂之上每个大臣都知道罗信如今的处境很危险,功高盖主令嘉靖帝忌惮。
  之前嘉靖帝是极力打压罗信,但是罗信够隐忍。如今会不会是嘉靖帝准备捧杀罗信?让罗信得意忘形,给嘉靖帝处置他的把柄?
  如果真是这样,那嘉靖帝就是连带着裕王一起收拾了。想当年唐朝李世民的儿子李承干不就是被侯君集鼓动着造反?
  以罗信的战功却受到嘉靖帝不公的待遇,心中会没有怨气?
  裕王多年来屡次被嘉靖帝给予难看,心中会没有怨气?
  这两个心有怨气之人跑到了一起,谁知道会不会干出造反的事情?
  一旦做出这样的事情,成功了还好,如果失败了,那他们这些支持裕王的人俱都会受到牵连。想到这里,傅颐的脸色都白了。罗信莫名其妙地看着脸色苍白,甚至额头都渗出汗水的傅颐道:
  “傅大人,您病了?”
  “没!”傅颐摆手道:“不器,你不会害裕王吧?”
  “我?”罗信指着自己吃惊地道:“我害裕王?为什么?”
  傅颐纠结了好久,但是却不好说出口,看着傅颐在那里像是大便干燥似的,罗信不由开口道:
  “傅大人,你我也算是忘年交了吧?”
  “嗯!”傅颐点头道:“我以不器为知己!”
  “那还请傅大人直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6/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