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3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8/1136

  看到裕王眼中的那一丝戒备,罗信的脸上露出更加亲切的笑容道:
  “大兄,让我来为你分析一下。”
  裕王的眼睛就是一亮,渴望地望向了罗信。深陷于失落和始终没有被嘉靖帝承认中的惶然的日子中的裕王,没有人知道他的心中多么渴望听到好消息,哪怕是一点点好消息。
  “大兄,你想想景王的老师都有谁?再想想你的老师都有谁?”
  裕王的神色就是一呆,渐渐地双目中便泛起了希望的光彩,耳边听到罗信那如同天籁般的声音:
  “您的第一个老师是徐阶,如今徐阶是什么官位?内阁首辅!
  您的第二个老师是高拱,如今高拱是什么官位?内阁次辅!
  您的第三个老师是陈以勤,如今接替高拱领国子监!
  还有张居正和殷士儋,都是一时名士。不器坚信,这两个人在未来也必将进入内阁,成为大明的支柱。
  陛下将这样的一群人担任大兄的老师,您还不明白吗?”
  裕王的脸上现出了光辉,激动得脸色发红。这样的话从来没有人和他说过,如今听到罗信所言,认真想想,还真是如此。不由激动得连说话都变得结巴起来。
  “不不器……你你……你是说……父皇他看中我?”
  “是!”罗信肯定地点头。
  “那……为什么父皇他……”
  “不立你为太子?”
  裕王的眼中再次现出了一丝戒备,但是此时他心中的渴望战胜了一切,他迫切地想要知道父皇为什么不立他为太子,所以一咬牙,还是点头道:
  “是!”
  罗信微笑道:“这要问陶真人!”
  裕王神色就是一愣,继而小心翼翼地问道:“你是说……二龙不相见?”
  “不错!”罗信点头,压低了声音道:“陛下认为,如果将你立为太子,那么你就是龙!”
  对于二龙不相见的事情,裕王也非常清楚。
  嘉靖十三年八月,皇长子朱载基刚刚出生两个月就病死。当嘉靖还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时,陶仲文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告诉了他,“二龙不相见”,听到陶真人这么说,嘉靖帝顿时害怕了。当两年之后,他再次有了朱载壑、朱载垕、朱载圳时,欣喜之余,他再次想起了“二龙不相见”。长子夭折不过才三年,记忆犹新的他决定少见这几个孩子,而且也不封太子。
  嘉靖的母亲出面。老太太苦口婆心找儿子长谈,时间久了,嘉靖只得允许儿子出阁讲学。这一年,朱载壑已经14岁。太子出阁不同于凡人进学堂,有一套十分讲究且程序繁杂的礼节仪式,而且作为老子的嘉靖必须出场。
  就在仪式刚刚结束后,朱载壑即病倒,没多久就死了。嘉靖事痛定思痛,嘉靖从此严格遵守“二龙不相见”,对剩下的两个儿子裕王朱载垕和景王朱载圳长期漠不关心。
  “这是陛下对你的爱护!”罗信继续压低着声音道:“陛下乃修道之人,这二龙不相见只能够伤害到大兄你,而伤害不到陛下。这才是陛下迟迟不立你为太子的真正原因。”
  裕王的神色渐渐地变得激动起来,脸上的黯然和抑郁之色一扫而空,一股自信渐渐地从心中散发了出来。
  罗信看着渐渐恢复自信的裕王,心中暗自点头,不过罗信两世为人,深知御人知道,他知道不能够让裕王信心爆棚,如果裕王认定自己必将继承大统,对于自己的依赖必将减小,毕竟自己刚刚接触裕王,而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却与高拱相处日久,恐怕到了那个时候,裕王反而会更为亲近徐阶,高拱和张居正等人。
  “大兄,这些只是不器自己的推测。正所谓帝心难测,毕竟景王还在一旁虎视眈眈。如果大兄行事稍有差异,最终结果不可预料。”
  裕王的脸色就是巨变,那澎湃的自信便回落了下去,这大起大落之间,让他如同在坐过山车一般,心中难受异常。吞咽了一口口水,站起身形,朝着罗信深施一礼,诚恳地说道:
  “请不器教我。”
  罗信轻声道:“首先,今日你我之间的谈话要保密,不得让第二人知道。要知道陛下最看不得别人揣摩帝心。如果传出去,会影响陛下对你的观感。不器今日也是冒着风险为大兄解惑。”
  裕王的脸上便现出了感激之色,朝着罗信再度施礼道:
  “不器,为兄省得,为兄在这里发誓,不仅仅是今日你我之间的谈话不会泄露出去半句,就是以后我们之间的谈话也不会传出去半句。”
  “好!”罗信点头道:“若是别人问起,大兄就说我一直在给你讲解我写的《孔孟合璧》。”
  “好!”
  裕王欣然点头,眼中还有着一种兴奋。他在嘉靖帝的压制下,和几位老师的包夹下,几乎就没有什么秘密,如同一个透明的人一般,每日都过着胆战心惊,如履薄冰的日子。如今和罗信有了秘密,虽然这个秘密很小,但是却让从来没有此等经历的裕王兴奋了起来。
  当然,裕王不是愚蠢之人,他从这件事情上判断出罗信并不是父王拍了监视他的人。一个肯和你共同拥有秘密的人,怎么可能是父皇派来监视他的人?
  “不器,那你准备教我些什么?”裕王此时心中也有些迷惑,既然罗信不准备教他四书五经,那准备交给他一些什么?
  “这正是我接下来要和你说的事情!”罗信神色淡淡地说道:“作为一个未来的帝王,您如今应该更加关心朝堂政事。”
  闻听到罗信的话,裕王的双肩就是一耷拉道:“不器,我哪里敢那么做啊?”
  罗信微笑道:“我没有让您发出属于您的声音,但是却不能够不关心朝堂政事。您只有通过不断地观察朝堂局势,才能够确定究竟有谁能够为您所用,有谁应该敬而远之。”
  裕王沉默了片刻道:“不器,其实我也在关注朝堂之事,有时候几位老师也和我说一些。”
  “那您对如今大明局势如何看?”
  裕王精神就是一振,他也是近三十岁的人了,连不是皇族的那些读书人整日都关心朝政,谈论朝政,他一个皇室弟子心中怎么可能不想关心朝政?只是他不敢显露出来,害怕被嘉靖帝得知,以为他想要抢班夺权。而他的那几位老师似乎也很忌惮这件事情,几乎不和他谈论朝政,只是让他读圣贤书。他又没有什么朋友,心里憋的难受,如今见到罗信以朝政相问,立刻兴奋了起来。
  “大明的局势不好!”裕王目光灼灼地望着罗信。
  罗信点点头,心中赞了一声,看来裕王只是性格懦弱,却并不愚笨。怪不得他登基之后,会支持张居正。
  “详细说说!”罗信的眼中充满了鼓励。
第六百二十七章
取得信任
  受到了罗信的鼓励,裕王更加自信了起来。凝声道:“边关的战事就不说了,东南的倭寇虽然闹的凶,但是大明真正的祸患却是北方草原。如今北方草原已经被不器评定,可以说大明最大的外部祸患已经消失,但是内部祸患却令人心忧。”
  罗信不言语,只是鼓励地望着裕王。裕王可真是憋了很久,此时遇到了肯倾听的人,那话便如同海水涨潮一般,哗啦啦的倒了出来。
  “大明的内部祸乱有两个,一个是严嵩……”
  说到这里,裕王望向罗信的目光充满了感激,因为严嵩并不支持裕王,反而更加倾向支持景王。所以裕王对严嵩非常憎恨。而严嵩正是罗信搬倒的。
  “但是这个内部祸乱也让不器你给清除了,所以不器你对大明功德无量。”
  罗信轻轻摇了摇头道:“说说内部的第二个祸患。”
  “这内部的第二个祸患就是朝中无钱,我听说朝堂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全了。这种局势如果持续下去,大明堪忧。”
  罗信点点头,对于裕王能够看到这几点,他并不意外。这些事情都是事实,普通人都能够看到,裕王会看不到?
  “大兄可有解决之策?”
  裕王神色便是一黯,摇了摇头道:“我每日过得谨小慎微,也只能够看到这几点。如果让我想出解决办法,首先得让我对朝野有着更多的了解,但是……”
  裕王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涩,望着罗信道:“不器,你可以有办法?”
  罗信思索了一下道:“大兄,如果想要找到解决大明财政的方法,我们就必须先找到引起财政问题的原因。”
  “不错!”裕王欣然点头道:“请不器指教。”
  “土地!”罗信的口中轻轻地吐出了两个字。
  “土地?”裕王愕然地望向了罗信。
  “不错!”罗信点头道:“如今土地的八成都掌握在士大夫的手中,大兄您知道,有着功名的读书人是不需要交税的。如此一来,大明的税收只能够从仅有的两成土地上获得。也就是说大明是在用两成的土地来养活整个大明的人,如此一来,朝堂怎么会有钱?”
  “怎么会这样?”裕王愕然相问。
  “一方面是制度使然!”罗信轻声道:“大明的读书人只要考中举人,朝堂不仅会发俸禄,还会对其免税,自然就会有很多人带着田契投奔举人,从而躲避朝堂征税。另一方面,便是贵族对百姓的巧取豪夺。”
  “这……如何解决?”裕王的眼中现出了迷茫。
  罗信的嘴角泛起了一丝冷笑道:“祖宗制定下来的制度你敢违背吗?比如废除身有功名的士林贵族可以免税的制度?所有的人,你拥有多少土地,就要上交多少税?”
  裕王脸色变得苍白,他可以想象一旦自己做出这样的举动,便会成为天下所有文人之敌。这样的决定根本就执行不下去。突然,他的眼睛一亮道:
  “我们可以增收商税!”
  “陛下曾经提议过,不过没有实行下去。”罗信淡淡地说道“大兄,您知道原因吗?”
  裕王一边思索着一边说道:“我曾经听说过,朝中大臣认为,一旦提高了商税,便会让商人认为他们的地位提高了,如此会伤害大明的根本。”
  “大兄信吗?”
  裕王神色犹豫了一下道:“商人逐利,如果他们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必定会争权夺利,如此说他们会动摇大明根本也不为过。”
  “这是你自己想的,还是?”
  裕王的脸色一红道:“是徐阁老和高阁老曾经和我说过的。”
  “他们那是放屁!”罗信气愤地说道。
  “不器你……”裕王脸色一变,他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这些一代名流的教导下,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如此粗俗之言,不由脸上现出惊讶之色。但是,罗信似乎骂了一句还嫌不过瘾,继续骂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8/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