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1136

  罗信便笑道:“这件事情不能够隐瞒父母。”
  话落,罗信又将目光望向了周玉,张洵的目光也望了过来。周玉也笑道:
  “此时隐瞒他人,又怎么能够隐瞒父母?不过守秘这件事情就要劳烦我们各自回去告知各自父母了。”
  “好!”罗信点头道:“大哥,你先在这里陪伴两位兄长,我这就去和爹娘说。”
  “嗯!”罗青点头。
  罗信穿上衣服,下了火炕,推门走了出去。便见到娘已经在厨房烧水,见到罗信出来,便放低了声音道:
  “信儿,你随为娘来,爹娘和你有话说。”
  罗信的神色就是一愣,便点点头随着母亲走进了东厢。母亲将房门关好,便见到父亲也已经起来,见到罗信进来,便道:
  “信儿,过来坐下,爹和你有话说。”
  “是!”罗信在凳子上坐下,目光疑惑地望向了父母。
  “信儿!”罗平开口道:“如今你已经九岁了吧?”
  “是,父亲!”罗信的目光更加迷惑不解。
  “九岁了啊!”罗平欣慰地望着罗信道:“我儿九岁就有至交好友了,而且还是知县大人的公子,了不得啊!”
  罗信默然不语,等待着父亲说出正题。
  “信儿,以后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你和青儿再住在一间房间里已经不方便了。”
  说到这里,罗平摆摆手止住罗信道:“我知道你和青儿情谊深厚,但是你的那些朋友却未必看得起青儿,让青儿和你住在一起,你那些朋友不自在,青儿也会不自在。所以,我和你娘准备过几天给你单独盖一间房。作为你读书和招待客人的地方。”
  罗信默然,在他的心里他当然希望自己有一个单独居住的地方。但是这个打算是自己考中秀才之后,家里起一个大庄子,那个时候就不是单独一间房的问题了,而是单独一个院落。
  只是……
  此时就和大哥分开住,大哥如今也只有十二岁,心灵也并不成熟。恐怕会给大哥打击,让大哥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信轰然崩溃,会感觉周玉刚才的一番话都是欺骗他,会感觉罗信在嫌弃他,在罗信的想法中,等着再过三年,那个时候大哥已经十五岁了,说句大实话,在大明十五岁的男子都可以结婚生子了,那个时候家里起了庄子,再和大哥分开各自居住一个院子,大哥会感觉非常正常。
  看到罗信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样欣喜,而是一脸的沉思,不由让罗平夫妇奇怪,罗氏便轻声唤道:
  “信儿?”
  “哦!”罗信从沉思中清醒了过来,望着父母道:“爹,娘,信儿要和二老说一件事情……”
  当落罗信将事情说完之后,罗平夫妇完全呆滞在那里,心中有个声音在呐喊:
  “什么?知县大人的公子要和信儿,青儿结拜为兄弟?”
  “呼哧……呼哧……”
  罗平夫妇两个人的呼吸变得粗重,过了足足有十几息的时间,罗平才双目放光地问道:
  “真的?”
  “嗯!”罗信轻轻点头。
  “好!太好了!”
  罗平兴奋地一拍大腿,满面红光。在这个时代,结拜兄弟和亲兄弟没有什么不同,可以说结拜兄弟的父母就是自己的父母。
  “爹,娘,所以我不建议这个时候给我单独盖一间房……”
  听着罗信仔细地分析,罗平夫妇欣慰地望着坐在自己面前的小儿子,不过随后罗氏的脸色就变了。
  “信儿,你你你……你说你大哥想要从军?”
  “是!”
  “这不可以!”罗氏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反而是罗平默不作声。
  “娘……”罗信唤了一声娘之后,反倒不知道说什么。
  罗平叹息了一声道:“他娘,就随孩子的心意吧。”
  “不行,绝对不行!”罗氏瞪着眼睛说道。
  罗平看了一眼罗信,然后对罗氏道:“知子莫如父,我的儿子我了解。如今信儿出息了,作为大哥,青儿不会甘于务农的。信儿越出息,青儿就越不会甘于务农,到最后以他的性子一定会偷偷离家去从军。你……拦不住他。”
  “我……这可怎么好?呜呜呜……”罗氏一屁股坐在火炕上哭了起来。
  “哭什么?”罗平眼睛一瞪道:“大哥说的好,罗家枪如果就这样一直埋没下去,还不如断了传承。大哥的儿子能够去从军,争一个出身,我的儿子为什么就不能?”
  “那是会死人的!呜呜呜……”
  “人终究会死。到时候让青儿偷偷离家出走,还不如我从今天开始就好好操练他,只要本事强了,到了战场就会多一份保障。”
  “我……”
  罗氏的脸上尽是悲伤,她心里也知道丈夫说的对,就自己儿子那个闷闷的性子,将来肯定会偷偷离家出走,难道作娘的还能够打断他的腿?
第七十六章
金兰
  “娘,我,周玉和张洵都会努力,只要我们通过科考为官,对大哥总会有所照顾。”
  罗氏听到这里,心里这才放松了一些。罗平也点点头道:“儿子大了,父母也管不了了。你们的道路你们自己走。”
  罗平看到了老爹眼中的纠结,心中叹息了一声。只是他也没有办法,大哥想要有一个出身,只有从军这一条路。默然片刻,罗信低声道:
  “爹,娘,我们四个人结拜之事不要让别人知道,只有父母知道就好!”
  “为什么?”罗氏一脸的惊异和不愿,她刚才还想着一会儿就到村子里显摆一番。
  “这和我们未来的官途有关,更与大哥有关……”
  罗信便将事情的缘由说了一遍,最后道:“只有如此,我们将来才能够多了一个腾挪的空间,而且将来周玉和张洵两位兄长帮助大哥的时候,也不会被皇帝忌惮。如果我这个亲兄弟伸手帮助大哥,会有很多麻烦。皇帝很忌惮文武之间亲密的关系。”
  “知道了!”罗平夫妇听说会影响到自己儿子的前程,立刻严肃地点头应承。
  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罗信父母也随之过来。周玉和张洵纷纷过来见礼,不过此时还没有结拜,他们口中还是称呼伯父伯母。
  此时外面的水已经烧开,虽然条件不能够沐浴更衣,周玉,张洵,罗青和罗信还是认真地洗漱了一遍。文人结拜与武人不同,不必三牲祭礼,也不必锸血为盟,周玉持笔画了一幅孔子肖像,一旁的张洵,罗青和罗信不由叫好。周玉的画技确实已经得其三味。
  义结金兰,这个说法来自《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这个说法大概来自于:《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朋友交情深厚,后来,根据这些个典故,朋友间情投意合,进而结为异生兄弟或姐妹,称结金兰(契若金兰)。
  恭恭敬敬地将那幅孔子肖像粘在了墙上,然后罗信,周玉和张洵便分别提起毛笔开始书写金兰谱,在各自的纸上写出各自的姓名,生日,时辰,籍贯以及父母,祖,曾祖三代姓名。然后交换谱帖。当然罗青的金兰谱就由罗信代写,望着罗信,张洵和周玉书写金兰谱,罗青第一次从心底萌生学字的想法。
  之后四个人便按照年龄大小,从左至右并排而立,上香,立誓,跪倒,拜孔子。
  之后四个人站起来拜见罗信夫妇,口称义父义母。随后张洵,罗青和罗信再拜周玉,口称大兄。然后罗青和罗信再拜张洵,口称二兄……
  吃完早饭,周玉,张洵,罗青和罗信一起离开家门,罗信先去见林秀才,言及周玉和张洵前来家中做客,请假几天。林昌听说是周玉和张洵便慨然允假。然后四兄弟又来到了张洵家。张洵将周玉,罗青和罗信请进了自己的书房,随后离去。
  大约三刻钟的模样,张洵返回,引领着周玉,罗青和罗信来到了父亲的书房。一进入书房,便见到张洵的母亲也在。周玉,罗青和罗信便上前拜倒,口称义父义母。
  张树揽须而笑,张母的脸上也露着慈祥的笑容。张树将三个人扶起,对周玉道:
  “浩德啊!这里你最年长,阅历也最丰富,以后你要多提点他们。”
  “是,义父!”
  “还有,你的提议非常好。你们兄弟四个之事只有我们这些做父母知道的就行了。人前依旧唤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为伯父伯母。”
  “是,义父!”周玉,罗青和罗信齐声道。
  “信儿,你的家里有些小,从今日你们兄弟几个就住在我这里吧。”
  罗信只是略微沉吟了一下,便点头答应。四兄弟先是再次回到了罗信的家里,因为几个人要拿书箱,罗信还带上了自己的洞箫,和父母打了招呼,便一起又回到了张家。而张洵父母此时却已经开始张罗丰盛的午饭。
  又抄写了一天的《五经传注》,终于将其抄完。兄弟四人坐在张家花园的草亭内聊天,罗信看到大哥有些插不上话,心中暗道:
  “该劝说大哥读书识字了!”
  “大哥!”
  罗信唤大哥,周玉自然知道唤的不是他,如果唤他,罗信会唤大兄。罗青闻听罗琴唤他,便抬头望向了罗信道:
  “小弟,何事?”
  “我来给你讲个故事!”
  罗青一听到罗信要讲故事,精神头就起来了。他可是没少听罗信讲故事,他心中常想,小弟从哪里看来的怎么多故事,而且还如此吸引人?
  罗信讲的是一个《三十六计》中的故事,声东击西。罗信这一年多来给黛儿讲故事,倒是把嘴皮子练了出来,不仅仅是罗青听得如痴如醉,就是周玉和张洵都听得双眼放光。当罗信讲完之时,罗青便急道:
  “小弟,再讲一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