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5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8/1136

  “不器!”宋大年风骚地说道:“虽然我们做官之后,便不好在逛青楼。但是唯有这花魁大赛是个例外。作为我们官员都被邀请,被视之为风雅之事。不器,后日我们一起去?我们可是贵宾,是坐在前面的,一定会让你看到和听到。”
  罗信的好奇心便也被勾了起来,不由点头道:“好,我就跟宋兄去见识一番。”
  “好!”宋大年伸手拍了一下罗信的肩膀道:“不器,人不风流枉少年啊!”
  八月十五。
  当天色近黄昏的时候,杭州已经彻底热闹了起来。几千盏大红灯笼将西湖照亮,西湖已经聚集了数万人,还有人在陆陆续续地向着西湖赶来。
  正中搭建了一桌高台,那座高台之上就是表演场所。此时还未到头牌出场的时候,但是却也没有空闲下来,上面有着乐师在弹奏,还有着不是头牌的一些刚刚出头的青楼女子在表演,这也是给她们一个机会,让大家认识她们,同样也是用她们暖场。
  在场下,还有无数的小商贩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胳膊上挽着一个筐,里面装着各种水果或者小食品四处兜售。
  这场盛会实际上是从下午就开始了,下午的时候,是各种杂耍在表演,到了黄昏时分,才开始有各个青楼出来暖场。所以很多看客这个时候早就饿了,这些小贩自然极受欢迎,纷纷花钱购买,台上台下,一片热闹。
  在西湖上停靠着一艘艘画舫,这里才是富贵之人的场所。岸上虽然热闹,却也只是老百姓热闹的地方,虽然热闹,却显得嘈杂和拥挤。
  而在西湖中却没有了那种拥挤。
  一艘艘画舫布满了西湖上,这里是青楼每年中的大事,也是杭州府每年中的盛世,更是杭州府那些富贵之人显摆的地方。
  在微波荡漾的西湖上,一艘艘画舫排列,在画舫之上的人非富即贵,在一艘画舫之上,带着全家老小,或是邀请亲朋好友,既能够体验到热闹,又不必拥挤出一身臭汗,更重要的是在数万拥挤的老百姓面前显示出自己的尊贵,让一个个处身画舫中的人都满脸得意的笑容。
  但是,商贩们同样不会放过这些画舫,便有商贩乘坐着小船,穿梭于一个个画舫之间,而且穿梭在画舫之间的这些商贩可不是什么小商贩,而是正经在杭州府有着门店的商铺人家,他们买的可不是简单的花生,瓜子之类的,而是正经的糕点,美酒,甚至饰品,珠宝之类的珍贵之物。
  富贵之人都有攀比之风,为了博得美人一笑,花费一些银钱对于这些富人真是不算什么。
  还有一些玩杂耍的人,在小船上一边表演,一边期待地望着一艘艘画舫,期待有人让他们上画舫表演,还有各个青楼内没有资格上花魁大赛上表演的青楼女子,也乘坐着小船穿梭在画舫之间,推销着自己上画舫表演舞蹈。
  于是,不管是在岸上,还是在水中,都是一派热闹场景,仿佛大明朝的百年繁荣昌盛都浓缩在这小小的西湖时空之中。
  如此热闹的气氛,这还是在各个青楼的头牌没有露面之前,可以想象一旦花魁大赛开始,那气氛会热烈到什么程度。
  无论是画舫上的富贵之人,还是岸上的百姓,都不时地将目光望向西湖上的一排画舫上,那里的画舫没有像西湖上其它画舫那样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反而在这种热闹的气氛中显得静谧,在每艘画舫的船头都悬挂着一个大红灯笼,大红灯笼上写着青楼的名字。
  不仅是岸上的老百姓,就是画舫上的富贵之人,也不时地望向那些画舫,指指点点,有那眼神好的人,更是眯着眼睛辨认着画舫上那些打灯笼上的字迹,随后便呼道:
  “我看见了,左边数第三个画舫上是小凤仙。”
  “我也看到了,右边数第二个画舫上是红颜醉。”
  “……”
  正当这些人在那里纷纷辨认着那些青楼头牌的灯笼时候,从湖面驶来了一艘艘画舫,向着中央那个青楼女子表演的台子最近的位置驶去。
  西湖岸边虽然一直非常拥挤,但是那个位置却一直空的,没有一条船去那里停泊,原来是专门为这些船预留的位置。
  一艘艘巨大的画舫停泊下来之后,在画舫的甲板上摆放着酒席,有人正端坐在甲板上饮酒谈笑。便有眼神好使的人呼道:
  “那是五大世家的陆家!”
  “那是五大世家的王家!”
  “那是五大世家的……”
  “……”
  随着一艘艘画舫上的人亮相,气氛达到了高潮。不仅仅是五大世家来了,杭州周围的高门大户都来了,而且还有各地前来市舶司做生意,赚得满钵满盆的商人来也来,今天注定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日子,会是六十几年来,最为盛大的一次花魁大赛。
  因为从太祖建国以来,大明的商人还从来没有赚钱赚得这么痛快过,从来没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赚取如此多的金钱过。
  通过市舶司,通过大明海贸公司和藩国商人交易,让他们都产生了一个错觉。这根本就不是赚钱,分明就是在抢钱。这个钱赚得也太容易了,太多了。
  有着这种心理,试想一下,这次杭州花魁大赛,会送出多少金花?
  最起码,打破往年最高记录绝对没有问题,这将是一场大热闹,会流传千古。这如何不让数万人期待?
  这个时候,又有一条巨大的画舫停泊了下来,在这艘画舫上坐着杭州府最尊贵的一群人,也就是当官的那些人。
  杭州知府宋大年,杭州同知罗信等各级官员。
  身为杭州知府和同知,出席各种大型民间活动,这是大明朝官员的义务,所以宋大年当初对罗信说,这是风雅之事。
  这艘大船是杭州最大的一艘船,足足有三层高。船上不仅仅有杭州府城内的官员,就连杭州府管辖的那些县令也都纷纷赶来,观看这场盛会。
  只是无论是画舫上的富贵之人,还是岸上的百姓,他们关注的都不是杭州最高长官宋大年,反而都激动地望向了杭州同知罗信。
  “看,罗大人来了!”
  “罗大人真是风流潇洒啊!”
  “胡说什么?罗大人歼灭数万倭寇,那应该是英明神武。”
  “你才是胡说八道,罗大人是状元公,自然是风流潇洒。”
  “……”
  更有女子望着罗信,双手做西子捧心状,花痴般地望着罗信道:
  “好年轻啊!”
  “好英俊啊!”
  “爱是他了!”
  “……”
  罗信大模大样地坐在船头甲板上,如今在东南,他已经收服了五大世家,虽然没有平定倭寇,但是却也让倭寇不敢登岸。更何况,如今倭寇正在内讧,徐海和王直正打得不可开交,所以罗信的心中十分安定,最起码在目前,东南是安定的,东南是祥和的,东南是没有丝毫危险的。
  但是……
  真的是如此吗?
  在距离罗信那艘画舫不远处的一艘画舫中,一个青年坐在舷窗旁,饶有兴趣地望着罗信的那条船。这个人长得不仅是俊朗,而且身上有着一种贵气。在他的旁边还坐着一个四十许的中年人,也在望着甲板上的罗信。那个一身贵气的青年嘴角浮现着笑容道:
  “没有想到当初的一个小小秀才竟然成了气候。”
  那个中年人点头道:“主公,这罗信扫平北方蒙古草原势力,在北方拥有很高的威望。如今又在东南收服五大世家,杭州城外歼灭五万余倭寇,让倭寇不敢登岸。如此他在东南的声望不下于在北方。如果再给他几年功夫,他在大明的声望将会无人可及。那个时候,只要有他在,我们就别想成大事。”
  那俊朗男子也叹息道:“早知道他会如此成了气候,当初就应该杀了他。没有想到成为拦路虎的人,不是严嵩,不是徐阶,也不是高拱,更不是马芳和胡宗宪,而是他罗信。”
  “主公,有没有可能说动罗信加入我们?”那个中年人轻声道。
  那俊朗青年摇头笑道:“说动他加入我们?我们能够给他什么?只要他按部就班地在大明做事,早晚有他位居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时候。我们最多也只能够给他这个地位,难道让他们拥立他为主公?”
  那中年人神色一怔,低下了头道:“主公,是属下想差了。”
  俊朗青年摆摆手道:“无妨。只要把他杀了,也就没有威胁了。”
  中年人叹息了一声道:“可惜了。”
  “是啊!”俊朗青年也叹息了一声道:“是可惜了。但是他挡住了我的路。”
  “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
  “主公,安排妥当了。我们的人已经混进了杭州府,此时就在这附近。而且柳含烟那里已经做好了准备。”
  那俊朗青年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在大同,罗信遇到了张士诚的后代,张道源。此时张道源望着不远处罗信的身影,神色间有些发呆。半响,叹息了一声道:
  “这个罗信真是俊杰,大明朝原本已经到了没落之时,北方边关阿拉坦汗凶猛,东南倭寇猖獗,巴蜀土着不宁,天灾人祸致使流寇遍地。只要我们登高一呼,大明便岌岌可危。
  但是却没有想到,罗信竟然连续斩杀了阿拉坦汗和黄台吉,平定了草原,让北方进入了和平时期。如今有来到东南,如此下去,大明百姓安居乐业,大明衰落的趋势就会停下来,定还会再次中兴。”
第七百三十一章
斗金花
  说到这里,张道源的声音变得阴冷:“所以,他必须死。”
  中年人点头道:“只要他死了,市舶司也就开不下去了,别人没有罗信那个魄力和手腕。东南将会重归混乱,没有了罗信,倭寇也会再度登岸肆虐东南。而北方……听说草原上出现了一个叫作罗青的人,夺了钟金哈屯的权,而且收服了长白山的女真,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统一草原。如此便会对大明的北方再次形成威胁。没有了罗信,草原对大明将不会再忌惮,大明风云将起,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说到这里,张道源紧紧地握住了拳头,低声道:“老朱家欠我们张家的债,我要连本带利地讨回来。”
  中年人沉思了一下道:“我们是不是可以接触一下东南的徐海,辛五郎和王直?再接触一下北方的那位罗青?对了,主公,你说那罗青会不会是罗信的大哥?”
  “怎么会?”张道源不由失笑道:“老罗家是大明朝的新贵,只要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就会成为大明朝第一家族,怎么会做此等煳涂事?那个罗青绝无可能是罗信的大哥。”
  “那刚才属下的提议?”
  张道源的脸色就是一冷道:“记住,不要再和提和那些北方鞑子和倭寇,待我夺得了天下,必定剿灭鞑子和倭寇。大明皇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两个人,余下的都是废物。公明应该出场了吧?”
  “嗯!”中年人点头道:“我们的计划有些匆忙,公明千赶万赶,今日上午才赶回来。主公,既然公明已经将事情办妥,为什么今日上午不去拜见罗信?”
  张道源摇了摇头道:“以罗信的智慧,给他思索的时间,说不定就会有所怀疑。只有给他一个突然袭击,不给他思索的时间,又在众人的旁观下,不容他推辞,才能够进展顺利。来了。”
  两个人的目光向着河面上望去,便见到一条小船向着罗信的画舫摇了过去,待来到罗信的画舫前,小船上一个文士朝着画舫之上拱手为礼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8/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