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5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3/1136


第七百六十九章
奏章
  已经准备好的三十九人,左手同时捂住了死士的嘴,右手的匕首在咽喉处一割,然后慢慢地松开了手,悄无声息地聚集在王太行的身边,王太行打了几个手势,众人便悄悄地向着倭寇大营之外潜去。
  王太行的心中十分清楚,他们的任务也就只能够完成到这里,必须立刻离开这里。否则就有着暴露的危险。他们早就探好了路,大约两刻钟之后,他们已经到了大营的边缘,在那里只有一个倭寇在值哨,而且还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王太行朝着时运打了一个手势,时运就飘了出去,如同一片枯叶一般落在了那个倭寇的身后,那个倭寇竟然没有丝毫的发现。时运慢慢地取出了匕首,伸出左手一把捂住了那个人嘴,右手的匕首飞快地割开了那个倭寇的咽喉,然后慢慢地将那个倭寇放躺到地上。回过头,朝着王太行打了一个手势。
  王太行等人纷纷起身,蹑手蹑脚地离开了倭寇大营,然后向着杭州城的方向飞奔而去。
  天明。
  倭寇的大营猛然炸了起来,闹哄哄一片,四十个人悄无声息地死了,这让所有的倭寇都毛骨悚然。这要是自己晚上稀里煳涂的死了,也太吓人了。
  十几个倭寇头子也都暴怒异常,暴怒中还有着恐惧。他们也害怕自己在半夜被人割了咽喉。二虎望着躺在地上的那四十个死士,脸上倒是没有悲伤和愤怒,只是阴沉得可怕。
  这分明就是一个专门针对他们的行动,他相信,如果不是自己居住在马赞那里,昨夜自己也会死在这里。
  什么人干的?
  他立刻就想到了罗信,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刺杀罗信。如果是倭寇发现了他们的身份,绝对不会只杀这四十个人,而放过他。所以,一定是罗信的人。
  罗信应该是发现了胡宗宪派出死士的事情,然后也派出人针对他们。二虎深深地皱起了眉头,他来之前想到了这次任务的艰巨,也想到任务失败,更是有着死亡的心理准备,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会是这样的死法。还没有看到罗信的影子,就被人杀掉了四十个人。
  他抬起头望向了杭州的方向,在那里还有着另一批死士,也是五十一个人,由他的哥哥大虎率领。
  “难道是大哥失败被抓了?然后被问出了跟脚?不可能啊,我们是死士,是不会活着被抓的。”
  他的拳头紧紧地握着,死士就是送死也要完成任务。哪怕只是剩下了他们十一个人。
  一只手掌在拍在他的肩膀上,二虎面部肌肉瞬间僵硬,手指微动,但是随后又松弛了下来。便听到他身后传来了马赞的声音:
  “不要悲伤,我会为你报仇!”
  二虎回头看了马赞一眼,马赞的心脏不由一抖,在他的眼中并没有见到悲伤,见到的只有冰冷,一种死人般的冰冷。
  “谢谢!”
  二虎的嘴角抽搐了一下,说是笑,却给马赞一种僵尸的感觉,虽然他没有见过僵尸。
  “我去看看查的情况!”
  马赞有一种逃离的感觉走了,大约半个时辰之后,马赞的一个手下给二虎带来了一个消息,沈龙的心腹王太行消失了,跟着他消失的还有五十个王太行的手下。
  当二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脸上并没有表情,只是平静地点点头。
  此时,在大帐之内。
  倭寇又聚在了一起,沈龙和马赞正在那里吵架。马赞指责沈龙为什么要派人杀他的手下,沈龙坚决不承认,脸上的神色极为郁闷。最终还是一个斥候带来的消息让双方停了下来。
  罗信的军队距离他们已经不远了,大约只有大半日的路程。
  大帐内的气氛一下子便凝重了起来,但是还没有寂静下来一刻钟的时间,便立刻吵闹了起来,大家提出来的方案慢慢地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案,猛烈攻城,争取用半天的时间将淳安县打下来。
  第二个方案,立刻离开淳安县,避开一条避开的路线逃走。
  第三个方案,迎着罗信上去,在旷野上和罗信决一死战,让罗信知道,他以前的胜利都是靠着高高的城墙,一旦轮到旷野之战,他罗信什么都不是。而且只要击败罗信,抓住罗信,他们这一潭死水就都活了。
  他们不是不知道如今的局势,他们已经看出来胡宗宪是有意将他们逼到了杭州府的地界。他们不知道胡宗宪和罗信有仇,只是以为胡宗宪要和罗信联手在这里将他们歼灭,所以他们一直很惶恐,这种惶恐便化作残暴,四处烧杀抢掠。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罗信这么早就出来了,而且似乎并没有得到胡宗宪的配合,这就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一个和罗信堂堂正正战上一场的机会,而且他们有着强大的自信,在旷野上作战,大明官兵不是他们的对手,罗信也不成。这是他们多年通过不断的胜利积累起来的信心。
  很明显,支持第三种方案的倭寇占据绝大多数。到了后来,不支持第三种方案的倭寇也意识到这是一个死中求活的唯一机会,只要他们能够击败罗信,抓住罗信。
  当即,整个倭寇大营都动了起来,气势高昂地迎着罗信而去。而罗信也正率领着军队向着倭寇的方向而来。戚继光也已经归队,跟着罗信一起行进。
  京城。
  俞大猷已经被打入了大牢,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只要俞大猷被押解进京,就一定会被嘉靖帝迅速地斩杀。
  但是……
  令他们奇怪的嘉靖帝却保持了沉默。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嘉靖帝面前摆着罗信的奏章,这份奏章他已经看了好几天了。嘉靖帝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他的主意很难有人能够改变。但是罗信的奏章中列举了几个建议令他深思。
  第一个就是俞大猷斩了徐海的头颅,有功。
  王直,徐海,叶麻和辛五郎是四大倭寇,俞大猷斩了徐海是大功,斩有大功之人,不详。
  第二个是此时正是国家用人之时,俞大猷是一个有能力的将领,甚至罗信毫不掩饰地提出,如今在东南能够对倭寇有威胁的,能够平定倭寇的将领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俞大猷,另一个是戚继光。奏章中根本就没有提胡宗宪。
  第三个提到了张道源,罗信认为张道源根本就不足惧,大明二百年,张士诚的后代不知道传了多少代,作为一代明君,根本就不用将目光和精力始终关注在张士诚的后代上,罗信自信地告诉嘉靖帝,他罗信能够抓住张道源一次,就能够抓到他第二次,除非他就此隐居,再不出世。如果张道源再不出世,那抓不抓也无所谓,他对大明形成不了威胁。
  当然,俞大猷丢掉了张道源还是有罪的,只是希望嘉靖帝从轻发落。
第七百七十章
救俞
  事情过了这么久,嘉靖帝已经不像之前那么暴怒了,已经能够冷静地思考此事。他如今也觉得罗信说的有道理,只是面子上还过不去,没有台阶可下。所以,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罗信的奏章。
  而且从罗信的奏章上,他想到了罗信。
  从张道源这件事情上,他看到了罗信的能力。他的心中十分清楚,大明需要一个定海神针,毫无疑问,罗信就是这个定海神针。
  从平定北方,再到经营市舶司,到如今平定东南倭寇。
  对于平定倭寇,有着锦衣卫,嘉靖帝不可能不知道几次歼灭倭寇是罗信率领的,和胡宗宪关系不大。但是,罗信不贪功,把功劳让给别人,嘉靖帝也乐于装煳涂。因为如果罗信不让出功劳,以他十七岁的年龄,已经贵为一品侯,嘉靖帝觉得对罗信已经赏无可赏,而且罗信的威望也会大增,不利于控制。所以,嘉靖帝才装煳涂,将封赏给了别人。
  既然知道了事实的真相,嘉靖帝在心里不可能不重视罗信。
  罗信有大功,但是却不张狂,内敛而谦虚。
  更为可贵的是,罗信还有理财之能。
  “国之栋梁啊!”
  嘉靖帝将奏章放在了桌子上,叹息了一声。同时在心中对罗信也忌惮不已。一时之间,他都不知道如何对待罗信。俞大猷的事情,反而成为了小事。
  陆府。
  陆炳也在反复看罗信给他的来信,信是罗信的书童鲁大庆几天前送来的。罗信在信中写得很直白,而且姿态放得很低,就是请求陆炳帮俞大猷一把,而且还送了五十万两银票。
  对于陆炳来说,罗信姿态低,还送礼,这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陆炳看好罗信的未来。虽然跟了嘉靖帝这么久,隐隐能够感觉到嘉靖帝对罗信的忌惮。但是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告诉他,罗信能够渡过这个难关,而且还会鹏程万里。所以,他必须交好罗信。此时帮了罗信,他相信在未来,罗信也一定会帮他。
  作为锦衣卫的大都督,可以说罗信的所作所为,几乎都在他的监视之下。罗信南征北战,以及市舶司敛财的能力,在陆炳看来就是神乎其技。罗信数次被逼到了绝境,其中就包括来自嘉靖帝的逼迫,但是都被罗信从容化解,这样的人,这样的手段,陆炳是非常乐意结盟。
  而且他的心中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要再结一个盟,鸡蛋不能够放在一个筐里,希望不能够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
  和谁结盟?
  当然是高拱和徐阶中的一个。
  那陆炳决定和哪一个结盟?徐阶?还是高拱?
  徐阶……
  这个人陆炳有些琢磨不透,当初严嵩还在的时候,徐阶给他的感觉就是一个跟屁虫。但是严嵩倒台之后,徐阶却异军突起,一些手段,杀人不见血。这种人,陆炳抱着很大的戒心,他觉得和徐阶结盟,无疑与虎谋皮。高拱虽然清高,但是最起码的信用还有。而且陆炳自问,自己的名声还不错,而且这次是为了俞大猷,想必以高拱清高的性格,也应该心中着急想要救俞大猷,自己送上门去,和他一起保俞大猷,应该能够赢得高拱初步的信任。于是,陆炳便登门拜访高拱。
  高拱对于陆炳前来拜访有些出乎预料,不过都是老谋深算之人,脸上带着自然的笑容,将陆炳迎了进来。当听到陆炳的来意之后,高拱心中一愣。他这些日子确实是在发愁怎么就俞大猷。也和徐阶在朝堂商议过,最后却是两个发生了争论。徐阶根本就不想管俞大猷,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陆炳会救俞大猷,没有听说过俞大猷和陆炳有关系啊?
  想不出陆炳和俞大猷有什么关系,他便从俞大猷的关系网上想,俞大猷最为直接的关系无疑就是胡宗宪。但是把责任都推到俞大猷身上的人正是胡宗宪,所以不可能是胡宗宪委托陆炳救俞大猷。
  那么,会是谁呢?
  罗信!
  他突然想到了罗信,俞大猷和罗信在一起围剿张道源,又一起闯驴头岭,结为杭州府,应该是在那个时候,罗信和俞大猷有了友谊,或者是惺惺相惜。这种关系下,罗信一定会帮助俞大猷。
  但是,陆炳和罗信有关系吗?
  应该是,听说罗信和陆鼎相处的不错。陆炳不可能不照顾本家,也就是通过陆炳的本家,罗信和陆炳结成了友谊。
  这罗信真是无孔不入啊!
  高拱以往对罗信就很重视了,但是那种重视也是前辈对后背的重视,而且曾经还把罗信当过棋子,比如将罗信赶到东南。但是,现在通过这件事,他对于罗信警惕了很多。虽然此时的罗信只是一个四品知府,但是却让高拱把罗信当成了能够和自己博弈的对手,而不再是棋子。
  弄清楚了程序,高拱只是略微思索了一下,便痛快地答应了下来。因为他也不想和罗信结仇,更想和罗信结好。如今他和徐阶斗得难分难解,如果通过此事,在外能够结好罗信,在内能够结好陆炳,便能够对徐阶形成合围之势。而且救俞大猷,又能够在士林赚取好名声,争取更多的人支持,何乐而不为呢?
  嘉靖帝原本就有不再追究俞大猷的意思,只是碍于脸面拖着,如今有了高拱和陆炳联手相保,嘉靖帝也就顺坡下驴,将俞大猷从大牢内放了出来,让他即日前往东南,该罪立功。
  俞大猷从大牢内出来了,他的心中自然是知道谁救了他。出狱的当日便前往罗府拜谢,随后便立刻离开了京城,披星戴月向着东南奔来。因为他知道此时东南正直战乱之时,而且在他出狱之后,陆炳派了一个锦衣卫给俞大猷送了一封信,心中告知他此时东南的局势。当他知道胡宗宪将倭寇都逼进了杭州府境内的时候,俞大猷急了。罗信有大恩于他,此时正是他报恩之时,只怕去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3/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