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5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4/1136

  “俞将军,请坐。”罗信急忙站起来含笑招呼,贺年和王梓任也站了起来,和俞大猷互相见礼,随后四个人再度落座。罗信便凝声问道:
  “俞将军,你不在苏州,怎么来这里了?”
  “有一件事情想不明白,来向大人请教。”
  “什么事情?”不仅是罗信好奇,贺年和王梓任也好奇起来。
  “半个月前,水师那边出动了四十五艘海船。”
  “水师出动了?”贺年皱起了眉头道:“如今已经没有海盗了,水师出动做什么?”
  王梓任也皱着眉头问道:“难道胡宗宪得知了王直的下落,去追杀王直了?”
  “不知道!”俞大猷摇头道:“但是今日出去的水师回来了,只回来了两艘船。”
  贺年和王梓任脸色大变,贺年急声道:“什么意思?难道他们被王直给打败了?海船都被王直抢去了?”
  俞大猷脸上的神色愈加的奇怪道:“可是人却几乎没有什么损伤,但是他们的铠甲和兵刃都被抢去了。也就是说,有人在海上打败了水师,但是却没有杀大明官兵,只是将他们扒光了,然后还给了两艘船,让他们乘坐着回来。大人,末将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贺年和王梓任目瞪口呆地望着俞大猷,脸上是完全的不可置信。半响,王梓任思索着说道:
  “这会不会是又出现了一支海盗,而那支海盗并不想和大明作对,所以给大明官兵留下了余地?”
  俞大猷却没有理会贺年和王梓任两个人,只是直瞪瞪的盯着罗信,他发现从他讲述事情的时候,罗信的神色一直很平静,这不由让他佩服之余,也心生敬佩。
  “大人,还请内为末将解惑。”
  贺年和王梓任的目光也望了过来,罗信的嘴角泛起一丝讥讽道:“首先,我认为胡宗宪出兵只有两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罗信竖起了一根手指道:“追杀王直。”
  “第二个理由。”罗信再伸出一根手指道:“他们去抢劫藩国商人。”
  “抢劫……藩国商人……”
  俞大猷,贺年和王梓任的脸色都变了。罗信放下手,轻声道:
  “你们觉得胡宗宪用勇气去海上追杀王直吗?或者他有能力找到王直的藏身之所吗?”
  俞大猷,贺年和王梓任三个人对视了一眼,然后俱都摇头。罗信脸上的讥讽便放大。
  “如此,他便是去打劫藩国商人。一方面可以领他暴富,第二个方面,可以破坏我经营的市舶司。第三个方面,可以养寇自重。一石三鸟。”
  二堂之内一下子寂静了下来,俞大猷疑问道:“那怎么解释他们被扒个精光回来?”
  “让我们再分析一下,之前闻名东南的海盗只有王直,徐海,叶麻和辛五郎,余下的那些海盗都不成气候,对吧?”
  “对!”对于这一点,俞大猷三个人都十分清楚。
  “让我们回忆了一下,叶麻是怎么死的?如果当初没有人偷偷地将徐海和叶麻停在海边的船抢走,你们以为叶麻还会死吗?”
  “你是说……”俞大猷目光一亮道:“有一支我们和王直等人一直没有注意的海盗,就是那些不成气候的海盗,突然袭击了徐海和叶麻的海船,将他们的海船抢走?
  那么,之前抢走王直等人的海船,也是他们干的了?”
  “应该是!”罗信点头道:“如今的局面是,在海上的四大寇死了三个,王直也成了残兵败将。恐怕此时那支神秘的海盗已经成为了海上霸主,取代了王直。
  说实话,他们两次抢劫了徐海和王直的船只,是他们能够获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他们抢劫了徐海和王直的船只,王直他们早就撤回了海上,我们根本就没有几乎杀徐海,杀叶麻,杀辛五郎。歼灭倭寇。从这一点上,他们都是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样从这一点上看,他们从未蹬过岸,也从未干过烧杀抢掠的事情,这就证明他们没有和大明作对的心思。他们只想发财,于是他们只是抢了大明水师的海船和装备,而却将人放了回来,这也就不奇怪了。”
  俞大猷沉思了一下道:“胡宗宪当杀头,但是那支海盗也应该剿灭。”
  罗信摇了摇头道:“你我杀不了胡宗宪,因为他们只是推测,没有证据。那支海盗也杀不了,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在哪?”
  “砰!”俞大猷狠狠地一拳砸在桌子上,脸上现出愤怒之色。
  罗信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不用想那么多,丢失了这么多海船,胡宗宪有得忙了。只要他不给我添乱,我也不会搭理他。同样,只要海盗不来破坏市舶司,我也不会搭理他们。”
  “大人,如此放任下去,胡宗宪会很快将此事抹平,之后依旧会针对大人。那海盗不断壮大,也依旧会为祸东南。”俞大猷凝声道。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罗信叹息了一声道:“胡宗宪和徐阶联手,我拿他没有办法。就算我向陛下上奏,也只能够弹劾胡宗宪兵败,至于对之前那些没有证据的推测,却无法禀报。如此伤害不到胡宗宪,却会让陛下更担心东南倭寇,而让胡宗宪继续镇守东南。毕竟,胡宗宪在东南的时候,王直兵败,徐海,叶麻和辛五郎战死。”
  “可是……这些功绩与胡宗宪有什么关系?”
  “可是与我也没有关系。那么,既然不是我做的,又是谁做的?是你,还是戚继光?不管是你们两个人中的哪一个,你们都是在胡宗宪的统领下,这个功劳自然有胡宗宪的份儿。”
  “这……就拿他没有办法了?”俞大猷不甘地说道。
第七百八十七章
王翠翘归来
  罗信耸了耸肩,不言语。实际上,罗信也不想胡宗宪离开。他现在对于胡宗宪已经十分了解了,他自信可以不让胡宗宪伤害到自己。胡宗宪虽然统领东南军队,但是自己是文官,而且经营着陛下重视的市舶司,他在明面上的文官领域内,并没有什么办法制衡罗信。而在海上,有着罗胜,更不由担忧。所以,罗信如今反倒是不希望胡宗宪离开东南,如果换一个人来统领东南,局势未必就比如今好。所以,他不会主动去对付胡宗宪,而且罗信心中十分清楚,嘉靖帝心中对胡宗宪早已经不满了。等到过些时日,见到东南再无倭寇,嘉靖帝就会对付胡宗宪,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动手,自己有何必做恶人?让军中诸将对自己有看法?
  “大人,那海盗呢?”俞大猷不死心地问道。
  罗信双手一摊道:“海盗如果不上岸,我没有丝毫的办法。能够出海征伐海盗的人只有胡宗宪,只有大明水师。”
  看到俞大猷不甘的神色,罗信劝慰道:“俞将军,一切都等等看吧。如今王直兵败,徐海,叶麻和辛五郎已经死了。倭寇十成去掉了九成。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胡宗宪还没有作为,又让大海之上出现了新的倭寇,你觉得陛下会怎么想?”
  俞大猷思索了一会儿,试探地问道:“陛下会认为他养寇自重?”
  罗信笑道:“就算陛下没有认为他养寇自重,也会认为他是一个无能之辈。”
  “这么说……”俞大猷的眼睛一亮:“陛下会处罚胡宗宪?”
  “会,但是短时间内不会。”
  “为什么?”俞大猷不解地问道。
  “因为陛下……”罗信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说道:“因为胡宗宪任东南总督是陛下钦点的。”
  这不就是说陛下刚愎自用吗?说陛下需要一个台阶吗?
  别说是俞大猷,就是贺年和王梓任也听明白了罗信话中的意思。罗信看了他们一眼,继续说道:
  “但是,没有人给陛下梯子。所以,这件事情必定会拖下来,直到陛下自己都觉得拖不下去。”
  “怎么会没有人给陛下梯子?”俞大猷不服道:“朝中那些大臣都是瞎子?就任由胡宗宪在东南为祸?”
  “谁给?徐阶吗?他们两个已经联盟,徐阶只会给陛下撤梯子,让陛下更不好开口。”
  “那高拱呢?”
  罗信叹息了一声,认真地望着俞大猷道:“如果你是高拱,你弹劾胡宗宪,但是作为内阁,你弹劾了胡宗宪,总得给东南推荐一个新的部堂吧?”
  “这有什么难的?”俞大猷不假思索地说道:“大人您就可以啊!”
  罗信摇了摇头道:“你只要知道,高拱一定不会推荐我,而我也不愿意担任这个东南部堂,不要问原因。”
  俞大猷便傻了,他原本认为胡宗宪倒台之后,罗信是众望所归,一定会担任东南总督,此时却听罗信说,高拱根本就不会推荐他。虽然他不知道原因,但是却相信罗信。他皱着眉头思索了半响道:
  “那马芳,马大人呢?”
  “这也许会是陛下的最后的选择,但是他需要台阶。”
  俞大猷的脸上写满了失望,半响,喟然长叹道:“这国家……”
  罗信抬手拍了拍俞大猷的肩膀道:“俞将军,静下心来,权当这段时间修养了。不过……在我看来,以后也不会有什么战争了。北方已经平定,东南倭寇也就这样了。”
  俞大猷失魂落魄地离开了,他对这个国家已经极度的失望。眼看着就要进入苏州,这才从失落中清醒了过来,抬头看了一眼苏州的城门,叹息了一声。
  “养老吧!”
  第二日。
  罗信心情大好,因为王翠翘回来了,王翠翘已经听说罗信的两位夫人此时都在后衙,所以她的心中也充满了紧张。她的城府很深,知道如今的自己根本就没有竞争力,自己的身份和背景,如果被陆如黛知道,陆如黛一定会容得下自己,在陆如黛的坚持下,恐怕就算是罗信也只好将自己送回台湾,以后不管不问。
  但是……
  这不是她王翠翘要的生活,而且罗信的身影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里,挥之不去。王翠翘也是一个果敢的人,不让须眉。既然挥之不去,那就要将自己牢牢地靠在罗信的身上。自己的身份背景不行,但是自己有能力,可以帮助罗信,成为罗信最有力的臂膀。
  所以,王翠翘回到杭州后,并没有立刻去见罗信。而是先住进了客栈,然后梳洗了一番,又女扮男装,这才来到了罗信的跟前。
  对于王翠翘的装扮,这个时代的装扮就是那么一会儿事,这个时代的人也许认不出眼前的人是女扮男装,但是罗信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
  别说,王翠翘这么一装扮,倒是别有一番风味,让罗信的心都痒痒了起来,挥手将万大全打发走,将书房的门关上,罗信便展开双臂,将王翠翘抱在了怀里。王翠翘也紧紧地抱着罗信,感觉到罗信身上的气味,这一刻,她感觉自己安全了许多。
  “这么就,想老爷没有?”
  “想,天天想!”王翠翘腻声道。不过一想到自己的目的,王翠翘忍着胸部的酥痒道:
  “老爷,奴家给您说说海上的情况。”
  “嗯,你说!”
  “如此说来,那些藩国的货物你们都带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4/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