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8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0/1136

  “那你想怎么做?”
  “这得先看殿下想不想当这个皇帝,想不想拼命一搏?”
  “我当然想,也当然肯搏!”景王猛然坐直了身子道:“你也说了,一旦裕王登基,就算裕王肯放过我,罗信也不肯放过我。为了性命,我也得搏一下。如果搏成功了,我就算大明帝王。如果失败了,也不过早死几年。”
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礼部
  “好!”
  翟东让点头道:“我们不要在暗杀罗信了,就算是将他杀了,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那根本问题是什么?”
  “裕王。”
  “杀裕王?”景王的眼中现出了沉思之色。
  翟东让的眼中现出狠厉之色道:“杀裕王只是第一步,如果还不能够达成殿下的目标,便是陛下……”
  景王的神色一凛,猛然抬头望向了对面的翟东让。
  翟东让却没有躲避目光,而是直视着景王,继续说道:“我们要在京城拉拢一些人,特别是五军营,锦衣卫和东厂。”
  景王的目光渐渐地变得深邃道:“东厂就不用想了,黄锦不会被孤拉拢的。倒是陆柄死了,锦衣卫可以尝试一下,五军营也可以尝试一下。”
  “我们拉拢东厂,却未必是拉拢黄锦。这三方在下可以去京城尝试。”
  “好!”景王点头。
  “在封地,殿下要秘密招揽一些奇人异事。”
  “嗯!这个孤在行,这周边还有一些流寇山贼,孤都可以将他们收服,然后装备起来,成为孤的私君。”
  “在下这次去京城,也会游说一些官员,到我们需要的时候,能够为我们说话,让殿下会京城。”
  “会京城?”
  “是,我们不能够起兵造反,只能够宫廷政变,便如同当年李世民玄武门兵变一般,逼陛下让位。所以,殿下必须回到京城。”
  “这个……不太容易啊!”
  “也没有什么不容易的,比方说殿下病了,想要回京治疗。就算这些都不行,每年过年的时候,陛下却可以回京。”
  “也是!”景王的眼睛一亮:“先生何时启程?”
  “明日,殿下在这边也有很多事情要做,以后这酒……”
  “不喝了!”景王精神振奋。然后望着翟东让道:“你去了京城,顺便打听一下何先生的消息。”
  “是!”
  冬季的第一场雪在京城飞飞扬扬,今年的寒冬比往年来得要早,天气要比往年冷了太多。罗信乘轿前往礼部,坐在轿子里,手中捧着一个暖壶,身上依旧感觉到丝丝寒冷。他这是去礼部,自从成为了礼部侍郎,罗信悠闲的日子便消失了。每天在詹士府和翰林院点个卯就回家的日子没有了。
  不过罗信在礼部过得还算是舒服,和上司同僚都很融洽。
  礼部尚书严纳和左侍郎李春芳都是高拱的人,如今罗信和高拱的关系,大家心中都十分清楚,所以两个人对罗信也都非常客气,而且礼部这个地方,书生气更浓一些,对于罗信这个着书立传的大儒,李春芳和严纳还是非常钦佩的,这便造成三个人的关系非常融洽。
  还有就是礼部这个地方和其它五部不同,职责大体上分三个部分,一个是负责负责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第二个便是学问上的事情,负责科举。这是礼部最大一部分的职责,也是最荣耀的职责。正所谓桃李遍天下,说得便是礼部。第三个便是和外国之间的往来。
  这些工作都是清贵的事儿,就是再忙也要比其它五部轻松太多。比如管钱的户部,整天要钱的各个部门,就让他们心浮气躁,刑部,面对的是罪犯,更是整天阴着一张老脸。吏部,官吏升迁贬低任免,能不闹闹哄哄吗?倒是兵部最近战事没有,平静很多。还有都察院,专门管告状的,那能有好心态吗?
  所以,罗信对于在礼部,还是比较满意的,最关键的是,礼部是通往内阁的直通道。
  作为礼部尚书的严纳,自然是总览全局,另外主管礼仪这一块,礼乃立国之本,这一块自然要由一个部门的老大来管。
  但是,这一块实在是非常清闲,平时几乎是没有什么事儿,如同养老一般,每天严纳都是满脸笑眯眯,优哉游哉的。
  在礼部第二个清闲的工作就是负责与外国的交往,如今这个工作便交到了罗信的手中。理由是罗信有和外国人打交道的经验。想想也是,罗信创立市舶司和互市,这都是和外国人打交道的资历。
  余下的第三块工作在礼部内,相对来说是最忙的,比如管理包括国子监、庶常馆、各级州府县学在内的全国学校机构、各级科举考试。但是这些工作也是礼部最基础的工作,对大明官场影响最大的工作。
  这个工作便是管理着所有的读书人,也就意味着未来官场上的官员,提前和这些官员有了关系,这样一个重要的工作,就算是罗信和高拱如今属于联盟状态,高拱也不会将这样的工作交给罗信,让罗信培植实力。
  罗信自然也看出来高拱的心思,如今徐阶还没有被他们两个挤倒呢,高拱也就有了别样的心思。罗信可以肯定,一旦徐阶被挤倒,他们两个之间的联盟立刻就会破裂,这官场上立刻就会变成他们两个争斗的战场。
  卧虎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如今罗信的羽翼虽然渐渐丰满,已经渐渐地露出了一方巨头的峥嵘,但是和另外两个巨头高拱和徐阶比起来,还是相对弱小一些。
  记住!
  只是相对弱小,而不是弱小。如果抛开高拱和徐阶,罗信在官场上,如今也算是庞然大物了。
  “唉……看来还是不够强大啊!”
  罗信心中对于和心学的合作期待起来,他知道如今还真是不能够让徐阶彻底倒台,徐阶一旦彻底倒台,这擂台之上,便只剩下他和高拱,以罗信目前的实力,会应对得非常艰难。只有这种三国鼎立,罗信才有时间成长起来。
  总归来说,罗信还是太年轻了,成长得太快了!
  罗信掀开轿帘,走了出来,寒风裹挟着雪花扫过,罗信不由打了一个寒战。
  “小冰河时期的征兆已经显现出来了啊!”罗信的脸上现出了一丝凝重:“今年的寒冬比往年要早,天下又有很多地方遭灾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微微叹息了一声,罗信走进了礼部。
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卫所
  进入礼部,先去拜见了严纳,然后简单地处理了一下,几乎没有什么工作的工作,就熘熘达达地去了李春芳的值房。李春芳见到罗信进来,急忙站起来道:
  “不器来了,赶紧喝一杯热茶。”
  罗信搓着手,然后接过来茶杯,捧在手中暖和着,望着李春芳道:
  “李兄今日不忙啊!”
  “入冬了,我们礼部也就没什么忙的了。话说,今年原本没什么事儿的兵部,却是焦头烂额了。”
  “哦,你是说裁军的事情?”
  “嗯,不器怎么看此事?”
  罗信心中就叹息了一声,这件事情虽然和罗信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提起此议的人却和罗信有着一些关系。
  挑起此事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海瑞海笔架。
  如果没有罗信,此时的海瑞还呆在大牢内,一直等到嘉靖帝死了,裕王即位,海瑞才会被放出来。但是,在前年赈灾的时候,罗信把海瑞从大牢内捞了出来,并且任命他主管赈灾之事。当赈灾结束之后,自然论功行赏,海瑞便成了御使。
  如今大明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卫所制:皇帝独揽军事大权,全国要地设立卫所,军丁世代相继,给养仰赖屯田。此制在维护明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兵额二百七十多万。
  但是,这种卫所制如今已经糜烂了,这些所谓的兵丁哪里还有战力?都成了种田的农民,而且所屯的田,也都被官员瓜分,那些兵丁每天都食不果腹。
  可以说,这卫所制已经成为了大明的一颗毒瘤。
  海瑞在赈灾的过程中,因为那个时候,也是罗信在剿灭流寇的时候,他亲眼目睹了那些卫所兵丁的无能,贪婪和痞气。这样的兵丁根本就与国无利,而且那些官员吃空额严重。一个五千人的卫所,能够有一千人就不错了。
  每年耗费大明数百万银两,却让卫所越来越糜烂。
  海瑞早就看不惯,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如今他被提升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这便让他找到了机会。
  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写了一道裁军的奏章,这封奏章被嘉靖帝公开,瞬间便激起了轩然大波。
  这道奏章列数了如今卫所的糜烂,士兵无战力,武官吃空饷,建议大明裁军。
  实际上,大明的这些朝廷大老,谁不知道卫所如今的糜烂?
  都知道,甚至嘉靖帝也知道。
  但是却没有解决的办法,而且一个解决不好,便会引起大明动乱。不是说随便裁军就能够裁军的,裁下来的人,你总得给安置吧?如果你安置不好,这些人就很可能成为流寇,天下动乱便由此开始。
  海瑞奏章上提出了问题,提出了裁军的方案来解决卫所糜烂的问题,但是却没有给出安置裁下来的人,这个很严重的问题。而嘉靖帝也没有解决的方案,如果有,他早就裁军了。所以,他便将海瑞的奏章公开了,让满朝文武,共同想出一个解决的办法。
  像户部,是肯定支持裁军的。如此,便会给户部省下一大笔银子。但是,像兵部是肯定不愿意裁军的,这是在削弱兵部的权力,也是在从他们的手中夺银子。还有工部,他们也不支持裁军,裁军了,工部制作兵器的事情也就少了,自然户部拨款也就少了,但是这件事的风暴中心,自然是兵部,众人的目光都汇聚在兵部上。
  兵部如今便像是一个大市场,每天都闹哄哄的。各地的武官也纷纷派人来到京城哭诉,不能够裁军。兵部的官员也整日都在研究如何才能够让嘉靖帝收起裁军的想法。
  这件事和礼部没有什么关系,而且礼部这些人也都清闲惯了,自然是不会参与进去,只是坐在一旁看热闹。
  但是有些事情总是无形地会落在你的头上,你想躲都躲不过去。
  今天罗信在李春芳的值房内,两个人喝着茶,天南地北的聊着,还聊起了裁军的事情,不管两个人心中是怎么想的,但是表面上还是一副看热闹的样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0/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