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8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9/1136

  “但是,诸位如果是抱着各种心理,不进全力,我罗信又为什么一肩担子?”
  张居正五个人刚想要开口表示自己一直在尽力,一定会尽力。便听到罗信继续说道:
  “你们不会认为我傻到诸位有没有尽全力都分不清楚吧?”
  众人神色便是一滞,话都到嗓子眼里了,却硬生生地憋了回去,一副难受的模样。罗信的目光威严地扫过了众人道:
  “不说别的,我已经让你们派人下去将各地的卫所摸底,将各种账册封存,将卫所真正拥有的兵丁实数查出来,可是这都多久了?”
  众人的脸上都现出了尴尬之色,正如罗信所言,他们这些人在被选进这个小六部之后,他们的顶头上司,那些尚书们都找到了他们,让他们平时少说话,少做事,能够推的都推给罗信,而他们的亲朋好友也是如此。被大家劝着,他们也觉得这是一个坑,所以也就这样做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罗信今天会把盖子揭开了。这个时候,他们才恍然,罗信可不是一个软柿子,而且还是能够和徐阶争斗不落下风的人。
  最重要的是,罗信今天的一番话,让他们真正意识到了,背大黑锅的那些人就是他们。亲朋好友也许是因为见识浅,才那么劝他们。
  但是他们的顶头上司却绝对不是见识浅,他们之所以如此说,表面上是关心属下,实际上是害怕他们将麻烦引到了他们上司的身上。
  诸大绶叹息了一声道:“不器,我负责的那部分都已经严肃叮嘱过,估计也就这几日该回来了。”
  “我也是!”张居正也点头道。
  “我……”其他几个人也纷纷开口,却被罗信摆摆手止住道:“我希望大家能够为自己说的话负责。如果得到的不是真实在资料,将来必定会因为这些不真实的资料出事,那个时候,就不是你们背黑锅,而是你们应该负有的责任了。”
  那几个人立刻都闭上了嘴巴,脸上现出不安之色。他们虽然也都吩咐了下去,但是却真的不敢保证下面的人会不会煳弄他们,或者是敷衍过去。认为他们派人下去的时候,态度也很敷衍。
  而就在这个时候,便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然后门被推开,鲁大庆出现在门口,众人脸上现出惊讶之色,不是因为鲁大庆,而是因为在鲁大庆的背后还有着一个太监。
  “李公公!”罗信站了起来。
  那位李公公目光扫过众人,脸色便是一喜道:
  “你们都在,太好了,陛下宣你们入宫。”
  六个人目光都是一缩,这个时候召他们入宫,肯定是出事了。而且一定和他们有关的事情,和他们六个人都有关,那便一定是裁军的事情了。六个人交流了一下目光,神色都变得凝重,跟着李公公匆匆地向着皇宫行去。
  一进入到大殿,便见到内阁首辅和次辅,还有六部尚书都在。罗信六个人心中的不安更甚。
  这一定是出大事了!
  “拜见陛下!”罗信六个人跪倒。
  “啪!”
  便听到嘉靖帝狠狠地一拍桌子喝道:“让你们裁军你们都做什么了?说!”
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兵乱
  罗信等人都一声不语,实际上罗信六个人也都心中有气,这裁军是想裁军就裁军的吗?现在时机根本就不对,海瑞那个棒槌上书,你也不找大家商议,然后就定下来裁军。这个时候有呵斥我们?
  不过,罗信他们也不敢说什么。
  很明显,内阁首辅次辅和六部上书都已经被骂完了,只要一定嘉靖帝现在中气不足,骂得有气无力,就知道他已经骂累了。
  果然,嘉靖帝只是喝骂了一声,便没有了动静。大殿内十分寂静,只能够听到嘉靖帝粗重的呼吸声。
  半响,嘉靖帝的声音中充满了疲惫道:“起来吧。”
  罗信趁着起身,迅速地看了一眼嘉靖帝和高拱,徐阶,还有六部尚书。便见到嘉靖帝的脸上满是疲惫,而徐阶和高拱,还有六部尚书都低着头站在那里,罗信的心中便微微一松,看来是自己这六个人在贾家楼吃饭,没有让嘉靖帝派出来的那个太监立刻找到自己,这么一拖延的功夫,嘉靖帝一定一直在骂徐阶和高拱,还有六部尚书。这个时候,已经骂累了,没有了骂人的心情,这才让罗信等人躲过了被骂的一劫。
  “运气不错!”
  罗信暗道,然后老老实实地站在了一边,低着头,已经打定主意,只要嘉靖帝不问他,他就不说话。
  但是,他也知道这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嘉靖帝不可能不问他。罗信自从走进大明官场一来,所作所为,已经渐渐地让嘉靖帝对他有了依赖。
  果然,嘉靖帝的声音有些嘶哑问道:“罗信,裁军的事情你办的如何?”
  “回陛下!”罗信上前一步道:“还在调查阶段。”
  “调查!等你调查完了,大明已经不是大明了。”嘉靖帝暴怒喝道。
  罗信立刻闭上了嘴巴,半低着头站在了那里。嘉靖帝只是咆哮了三两句,便胸膛起伏,感觉气不够用了,咆哮不下去了,朝着徐阶喝道:
  “你喝他说。”
  罗信便抬头将目光望向了徐阶,徐阶的目光平静,仿佛根本就没有被嘉靖帝骂过,罗信看到徐阶的目光,心中便是一叹。实际上不用徐阶说,他也能够推测出来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罗信早就推测出来,这样的事情必定会发生。所以他相信徐阶也能够推测出来,说不定这背后还有他的推手。
  “广东的卫所造反了!”徐阶定定地望着罗信道:“他们打出来的口号是诛佞臣,清君侧。”
  徐阶看到罗信的眼睛古井不波,目光不由闪动了一下。听到这样的消息,罗信的情绪竟然没有丝毫的反应,这说明罗信早已经推测出来,心中不由一紧,不由暗道,不知道他有没有知道,这背后有着我的暗中推手?但是他口中并没有停下来,继续说道:
  “如今他们已经占领了两个县,聚集了十万人,广东已经乱成了一片。”
  话落,徐阶便不再言语。而此时嘉靖帝的声音传过来道:
  “罗信,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很难办。”罗信平静地说道:“如果这件事情放在没有裁军之前,这点儿叛乱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只要让驻扎在广东的军队剿灭了就是。但是,如今因为裁军,虽然说朝廷只是针对卫所,但是其它的军营也有唇亡齿寒的念,即便是让他们出兵,他们也会出工不出力。而且他们的心中都存着那些卫所将事情闹大,最终逼迫朝廷取消裁军。”
  “那……”嘉靖帝沉吟半响道:“朕是不是取消了裁军,就不会有这些麻烦?”
  罗信叹息了一声,却不再言语。这嘉靖真的是老了啊,越来越怕麻烦了!
  “不可!”这个时候高拱开口了:“陛下,裁军之事已经迫在眉睫,箭在弦上。这个时候如果陛下收回了裁军的命令,军方便会认为他们获得了胜利,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们都会来这么一下,从此武人乱国啊!”
  “陛下,军方会因此得寸进尺!”
  “陛下……”
  这次高拱,徐阶和六部尚书难得地联合一起,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是关乎到他们的身家性命,关乎到整个文官集团。
  如果这次向军方让步了,在军方面前退步了。便会给军方一个印象,文官集团就是一个纸老虎,就是一个嘴炮。只要他们硬起来,文官就是弱鸡。
  恐怕从此之后,文官集团和武官集团的地位就会调个个,这是文官集团不能够容忍的。所以,他们非常默契地联合了起来。
  嘉靖帝的神色更加地疲惫,也有些沮丧,他感觉到这个大明已经不再掌控在他的手中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开始偏离了方向,经过高拱和徐阶,还有六部尚书还在那里疯狂地喷口水,嘉靖帝已经反应了过来,这个步不能够退,一旦退了,国将不国。
  但是……
  如果不退,说不定就遍地烽火,这可不是流寇,而是军队。
  大明卫所可是有着二百七十万人,如果这二百七十万人都反了,再有哪个老朱家的王爷趁机造反,这二百七十万人就有了主心骨,到时候有着很大的可能,连中央军也反了。
  明朝军队分为京军(亦称京营)和地方军两大部分。京军为全国卫军的精锐,平时宿卫京师,战时为征战的主力。洪武初年,京军有48卫。成祖迁都北京,京师接近前线,京军多达72卫,并正式成立了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平时,五军营习营阵,三千营主巡哨,神机营掌火器,战时扈驾随征。以后,京军制度累有更易。此外,尚有拱卫皇帝的侍卫亲军,如锦衣卫和金吾、羽林、虎贲、府军等12卫军,以及隶属御马监的武骧、腾骧、左卫和右卫等卫营。
  这些军队便是中央军,但是地方军也分几个种类。
  地方军包括卫军、边兵和民兵。卫军配置于内地各军事重镇和东南海防要地。边兵是防御北方蒙古骑兵的戍守部队,配置于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9个军镇,史称“九边”。民兵是军籍之外、由官府佥点、用以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内地称民壮、义勇或弓兵、机兵、快手,西北边地称土兵,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苗兵、狼兵等土司兵。此外,还有不同行业和阶层组建的矿兵、盐兵、僧兵(少林兵、五台兵)等,遇有战争,常被召出征,战争结束仍回原址。
  所以,真正要裁军的是卫军。民兵这一块不用考虑。大明也没有想过对边兵裁军,想要裁掉的只有卫军这一块。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疾驰
  但是,卫军这一块的数量十分庞大,而且也属于大明的正规军。如今你都开始裁军卫所了,难道就不会对边军裁军?
  如今四海平静,正是马放南山之时,边军也不能没有这个想法和这个担心。总之,军心十分不稳。一旦边军也反了,大明就乱了。
  凭着中央军去平叛?
  呵呵……
  所以,此时的嘉靖帝也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半响,嘉靖帝望向了罗信,这个时候他能够信任的也只有被誉为大明军神的罗信,其它人在治国上也许可以比罗信强,但是打仗这样的事情,除了罗信,问别人也没有用。
  “罗信,你对此事如何看?”
  罗信叹息了一声道:“杀!”
  “杀?”
  “不错,陛下,此事必须雷霆手段,容不得半点儿迟疑。要让其它卫所看到朝廷的决心和强大,如此才能够让他们不敢随意响应广东。”
  “但是,如何平叛?”
  “臣去广东吧!”罗信无奈地说道。
  “你要带着京军去?”
  “不!”
  罗信摇头道:“带着京军去广东,千里迢迢,如今又大雪封路,等着到了广东,都不知道还有多少战斗力。再说了,如此远的距离,必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天气情况下,如何运送粮草?如此,等到去了广东,恐怕都得半年后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9/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