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1136

第一百四十一章
计议
  “信儿,你刚才说只能够告诉爷爷买了五百斤,这是为什么?”罗平再次开口问道。
  “不患寡而患不均!”罗信轻声道。
  “什么意思?”罗平拧着眉头问道。
  “就是说不担心分的少,而担心分的不均匀。”罗信认真地说道:“爹,我们给爷爷家粮食不是不可以,但是总得赚个好吧?如果将来我们给了他们粮食,还落不下好,甚至留下骂名,那就不值得了。到时候不说我娘会被气到,就是您心里也会不舒服吧?而且这些都不重要,您不想因为此事和爷爷,大伯,小叔一家结仇吧?不想在村子里留下不孝的名声吧?”
  一旁罗氏的脸色就变了。
  怎么滴?
  白给他们粮食还会被骂?还会留下不孝的名声?那还不如不给!一想到自己很可能没有在家里获得地位,获得公公婆婆,妯娌之间尊敬,反而留下不孝的骂名,罗氏当时就不乐意了。
  罗平坐在那里拧着眉头思索着,他虽然憨厚却不蠢。听到罗信那句“不患寡而患不均”话,再琢磨了一会儿便明白了。不过他性子还是憨厚,依旧有着不解地问道:
  “信儿,我们家买了两千斤,到时候给你爷爷一千斤,这不是很均匀吗?如此总能够得个孝名吧?”
  罗信便摇头道:“不会!”
  “为什么?”
  “因为您账算的不对。”
  “怎么不对了?”
  “因为我们家只有四口人,而爷爷一家有九口人。他们会认为我们家留一千斤多了,应该按照人口分。”
  罗平的脸色当即就不好看了,他不是对罗信生气,而是想到了爷爷一家真的会这样。没有分家之前,欺负自己一家的事情就没少干,当欺负已经成了习惯,就形成了自然。自己一家留一千斤,他们的心里一定会不舒服,那个时候他们不会觉得这是救济他们的,反而会嫉妒恨自己一家。
  “好,就按信儿说的办。”
  “还有……”罗信的神色变得认真道:“一旦发生了粮荒,也不能够一下子给爷爷家二百五十斤粮。”
  这次罗平没有说话,只是将询问的目光望了过来。罗信经过后世的熏陶,太了解人性了,便淡淡地说道:
  “爷爷一家有九口人,而且有了粮,还知道我们家里有,他们便会放开肚皮吃,二百五十斤粮很快就会吃完,到那个时候他们便会理直气壮地朝我们继续要,我们给还是不给?而且一次性给他们,他们也只会感激一时,不能够把他们的感激养成习惯。爹,我们家里会越过越好,不说我们在陆伯伯那里的份子钱,等到我和大哥坐了官,我们家的生活也会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是我不孝顺爷爷奶奶,大伯和小叔,而是害怕他们成了喂不熟的白眼……”
  “咳咳……”罗平咳嗽了两声,罗平便也住口,不说那个“狼”字,而是继续说道:
  “到那个时候,他们还以为我们家像以前那样好欺负,习惯地让我们家做这做那,我和大哥一定不会做,如此便又结仇,难免大伯和小叔两家会在村子里说闲话,影响我们家的声誉。这还都是小事,将来如果大伯和小叔一家拿着我和大哥的名声出去做些欺人的事情,这就是给我们家招祸。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
  爹,娘,二老应该在罗家建立权威,让他们敬畏我们。爹,您要在罗家有着说一不二的地位,如此才能够避免将来招祸的事情发生。”
  罗平便皱起了眉头道:“信儿,我知道你说的对,但是要这么做?”
  “就从救济他们粮开始!”罗信认真地说道:“我们一次就救济他们十斤。”
  “十斤够他们吃几天的啊?”罗平的脸上有些不忍。
  罗信便笑道:“又不是不再救济他们,就是要他们不断地到咱们家里求粮,才会让他们不断地感激咱们一家,哪怕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也会磨去大伯和小叔的骄傲,让他们觉得在爹和娘的面前矮上一头,由感激变得尊敬。”
  罗氏此时已经眉飞色舞了,想到大嫂和弟媳在自己面前低头,恭维自己的模样,心中就是舒爽,别说一千斤粮,就是两千斤能够换到那个地位她也乐意。但是罗平想的就多了些。
  “信儿,如果他们来求一次粮,我们就能够拿出十斤粮,咱们当初可是就告诉你爷爷买了五百斤粮,两家加起来可是有十三口人,这根本就不够吃几个月的。到时候,我们还能够拿出来粮,这怎么解释?你爷爷便会认为我们家撒谎而记恨我们,我们一样留下不孝的骂名。”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畏!之前的举动只能够让他们尊敬我们一家,无论是我们家提前存粮显露出来的智慧,还是肯救济爷爷他们的孝心,都会让他们尊敬我们一家,但是却不能够让他们畏惧。
  爹,过些日子,你把家里的牛车改造一下,在牛车的底部做一个暗格。到时候五百斤粮吃完之后,就提前放一百斤粮在暗格里面,然后我和爹赶着牛车进县城,回来的时候就说是和陆伯伯借了一百斤粮。
  陆伯伯是什么人?
  当爷爷知道我们能够从陆伯伯家里借到粮,爷爷一家就会产生畏惧心理。嘿嘿……到时候我们还可以说是从知县大人家里借了点儿粮,我就不信爷爷一家还敢不高看我们家?
  只有这样,一方面我们救济了爷爷一家,尽了孝心。另一方面,我们一家也赢得了地位。以后少了很多麻烦。”
  “太好了,就按照信儿说的办法去做。”罗氏眉飞色舞。
  罗平思索了一下,最终也点头。
  “爹,买粮的事情先不要和爷爷说。我们先偷偷买回来一千五百斤,然后再和爷爷说买粮的事情。如果爷爷同意,我们两家就一起去县里买粮。如果爷爷不同意,我们再自己去,那个时候爷爷一家只会知道我们买了五百斤粮回来。”
  “那我们前三次?”
第一百四十二章
进城
  “也别三次了!”罗信思索着道:“爹,一辆牛车能够一下子拉一千五百斤粮吧?”
  “能!最多能够拉两千斤粮,而且县城距离我们村也就不到二十里,没有问题。”
  “那就好!爹,我们今天就走,下午我们爷三个就去县城,一次买一千五百斤粮。等到离开仙城的时候,也差不多日落时分了。我们慢点儿走,等到回到村子里也差不多是午夜了,没有人会发现我们回来,这个季节村子里的人早就睡熟了,而且以我们爷三个的武艺也不怕半道出事。”
  “好!”这次罗平倒是没有丝毫犹豫,站起来道:“青儿,我们两个赶紧去地里把干出来,中午吃完饭,我们爷三个进城。”
  “哎!”
  下午。
  罗平赶着牛车,罗信坐在牛车上,罗青骑着马,爷三个进城了。路上有村邻问道:
  “二哥,这一家子进城?”
  “嗯!信儿进城有事,我和青儿顺道去县城访友。”
  爷三个进城之后,罗信没有去拜访陆庭芳,也没有去见周玉和张洵。直接去购买了一千五百斤粮,然后爷三个便离开了县城。
  临近午夜时分,爷三个赶着牛车悄无声息地进了村,回到了家里,将一千五百斤粮食暂时放进了地窖里,在接下来的几天,罗平和罗青又悄悄地挖了一个地窖,将粮食放进了新挖的地窖,这个地窖就挖在东厢房里,然后上面铺上青砖,没有人看得出来。
  这一日。
  罗信正在屋里读书,便见到大哥气哼哼地走了进来。罗信便笑,他知道今天老爹会提醒爷爷买粮的事情,看大哥那个模样应该是老爹被骂了。
  “怎么了,大哥?”
  “还能够怎么了?”罗青气哼哼地说道:“爹在田里提醒爷爷买粮的事情,爷爷说今年根本不会粮荒,只不过收成会少一些,买那么多粮放在家里,纯粹的败家。有几个钱就不知道怎么过日子了。”
  罗信便笑:“爹怎么说?”
  “爹什么也没有说,便回咱家地里干活了,不过脸色也不好看。”罗青闷闷地说道。
  “哼,看他们到时候来咱们家求粮的时候怎么说!”东厢房内传来了母亲的气愤声。
  罗青和罗信哥两个便相视而笑。罗信放下书站了起来道:“大哥,我去老师那里一趟。”
  “哎!”
  罗信之所以去林昌的家里,就是将旱情的事情和老师说一声,让老师也准备一些粮。来到老师家将自己的建议说了出来,并告知老师明天自己家里准备去县城购买五百斤粮,林昌思索了一下,便取了银两交给罗信,让罗信一家给他捎带二百斤粮回来。
  从老师家里出来,罗信又前往张树的家里,他来张树的家里倒不是让张树一家也买粮,张树家属于富有阶层,只要秋收的时候不大量卖粮就饿不死,他去的目的就是提醒张树秋收的时候不要像之前那样卖粮,要留下足够的粮食。
  这对于张树来说就是小事,很痛快地感谢罗信,又留罗信吃饭,想到那天在张树家喝醉,罗信心中就是一抖,连忙推辞离开。
  第二天。
  罗平爷三个又启程前往县城,这次他们没有隐瞒自己的目的,有人问起,罗平便做出担忧状道:
  “看这个光景,秋收的的收成未必好啊,去县城购买点儿粮食备着。”
  村里人都像看傻子似的看着罗平一家三口,这不是有钱烧的吗?这个光景不至于旱灾吧?罗恒听说罗平一家真的去买粮食了,将烟袋往桌子上一敲道:
  “败家玩意儿!”
  再说罗平一家行走在去县城的路上,罗平的脸上现出了担忧之色道:
  “信儿,如果今年收成不错,我们家可就是村里丢人了,你爷爷现在都骂我败家玩意儿了,到时候还不知道怎么骂我,你大伯和小叔两家还不知道会怎么挤兑我们家。”
  罗信便笑:“爹,不用担心。我们不能够为了面子就不准备。如果我们不准备,一旦旱情来了,到时候恐怕就是有钱都买不到粮。就算是没有旱情,我们可以留着吃,或者再卖掉就是了。我们现在去县城买粮不会贵,到明年就算是再卖掉也不会赔多少。不要管别人说什么,我们过自己的日子。”
  “好,爹听你的。”
  距离中午还有一个多时辰,爷三个已经进入到县城,罗信跳下牛车对罗平道:
  “爹,你们先去买粮,我去陆伯伯家和义父家一趟,既然我有了这个推测,总要告知他们一声。”
  “对,信儿你去吧!”
  看着父亲和大哥的身影渐行渐远,罗信转身向着陆庭芳的家里走去。站在陆府的门前,一种幽静的感觉便袭来,上前握住门环,轻轻敲击三下,门内便传来了脚步声。
  “吱呀”一声,院门打开,露出了老苍头的脸。神色就是一愣,罗信已经有日子没来了。因为罗信已经将陆庭芳书房内的书都读过了!不过还是客气地说道:
  “罗公子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