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9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2/1136

  进入庄园,罗信洗漱一番,吃完了午饭,便也准备睡一个午觉。约莫睡了一个多时辰,鲁大庆来报,说是郑若曾来了。
  罗信便起床,洗漱了一番,便和郑若曾向着杭州城行去,因为从这里到杭州城也需要近一个时辰的时间,所以到了杭州也就是黄昏十分了。
  当罗信和郑若曾来到罗园的时候,已经是近黄昏。罗信定了一座酒席,送到了罗园,加上罗信和郑若曾,总共十三个人,围着一张大座坐下,罗信说了一些欢迎的话,又将郑若曾介绍给那些西方学者,然后那些西方学者一个个向着罗信做详细的自我介绍。
  要知道,这些人在大明过得真的很艰难,而且他们来大明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像沙朗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想要将教义传播天下,还有的是在西方过不下去,或者是因为政治斗争各种原因被通缉。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当他们看到大明的富庶,看到大明的城池和人口数量,他们几乎惊为天国。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选择
  他们从没有见过如此大的城池,更是没有见过一个城池内有这么多的人口,这是让他们不可想象的。
  所以,他们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留下来,但是他们随后却发现,想要在这里留下来,过上幸福的生活并不容易,大明人并不接受他们,而且看他们的目光都是高高在上,哪怕的平民也是如此。
  这让有阅历的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强大的民族,这是一个自信的国家,否则不会拥有这种心态。
  这让他们更想留在这里,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当沙朗一个个取信找到他们,告诉他们自己抱上了一条大金腿的时候,那十个人立刻用尽了自己随后的盘缠,来到了京城。
  当落魄的他们,跟着沙朗进入到罗府之后,这十个人都蒙了。
  这里是什么地方?
  曾经是严嵩的府邸,里面占地广阔,美轮美奂,中国的建筑与西方的建筑不同,西方的建筑重仪式感,但是中国的建筑确实更贴近自然,讲究顺应自然,融于自然,令人看上去心中十分舒服,视觉上充满了美感。
  这就是天国!
  所以,当他们从沙朗那里得知,沙朗之所以能够留在这里,就是因为这里的主人,罗信,大明三品礼部侍郎,如今的南方经略,需要他们翻译西方的书籍。
  这些人立刻便开始了工作,没有人督促,完全是个人的积极,他们还没有见过罗信,因为他们来到京城的时候,罗信已经启程起了南方。他们希望能够用成果让罗信看到他们的努力。
  此时,在饭桌上,除了罗信已经了解的沙朗,其他的十个人,都极为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特别是自己掌握那些知识,最精通哪方面知识。
  罗信也不能够你说什么,就信什么。所以,每个人介绍我自己之后,罗信都会就他们精通的知识范围和他们聊上一聊。
  不错!
  论精通,罗信是不如他们,但是罗信毕竟来自后世,知识面很广,而且很多观点都是超越这个时代的。虽然罗信也知识记住一些观点,但是这也足以令那些西方人震惊了。他们发现,罗信说的很少,但是每一句话都说在关键上,发人深省。实际上是罗信不敢多说,害怕说多了就露馅了。
  如此,从第二个西方人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就老实了许多。实事求是地说着自己的能力,生怕夸大了自己,会被罗信认为自己不诚实,把他们赶了出去。
  郑若曾在一旁听的一头雾水,那十个人说的话,他都能够听懂,但是话中的内容却有些迷茫。比如他们在西方曾经拥有的地位,还有他们讲述的一些技术上的名称。罗信看出来郑若曾的窘迫,便低声地给郑若曾解释起来,郑若曾听得眼睛逐渐睁大,如果这是真的,眼前这十一个人可真是了不起,这十一个人在西方他们的国家,当初的地位也相当于中国这边的大儒啊。
  每一个人的自我介绍,罗信都会和他聊一聊,看似随意,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罗信的面试,十个人如此下来,等完全考核完,众人也都在不知不觉中吃饱了。
  罗信对这十个人很满意,当即举杯道:“各位,为了我们的事业,干杯。”
  “干杯!”
  沙朗十一个人也都十分兴奋,这说明罗信接纳了他们,从今晚过后,他们终于在这个神奇的土地上,有了自己的落脚之地。
  酒席撤下,送上了茶水。
  罗信将自己准备先推广一本书籍的事情和众人一说,众人都激动了起来。一方面这是传播他们引以为傲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
  “大人!”沙朗站了起来道:“我们带来了很多书籍,虽然在路上遗失了一部分,但是大部分还是让我们保存了下来。我们在京城的时候,已经整理出来一个目录,大人您稍等。”
  沙朗匆匆地离去,很快拿着一个册子又返回来,双手递给罗信道:
  “大人,这就是目录,您看我们先翻译那本书?”
  这个时候,就不能够和沙朗他们商议了,只能够和郑若曾商议,这也是他将郑若曾请来的原因。沙朗他们对大明的了解毕竟不深,他们也只能够起到翻译和传授知识的作用。罗信便将目光放在了自己和郑若曾的跟前,两个人一边看一边商议,而且罗信还就目录给郑若曾解释这本书大概的内容。
  目录上最先列出的一些书籍,都是沙朗等人认为最重要的知识,都是一些科技的书籍,包括物理化学机械建筑等。当罗信将这些书籍的内容大概做了一个解释后,郑若曾苦笑道:
  “大人,这些书籍的内容确实非常了不起,但是却不能够作为打开局面,率先推广的书籍。”
  “为什么?”
  “那些读书人看完之后,虽然也会惊奇,但是更多的会把它们当作奇淫技巧,你也知道在我们大明,工匠的地位很低,如此这些涉猎工匠方面的书籍根本就很难得到推广。”
  罗信赞赏地点点头,果然选择郑若曾来帮自己没有错,这个人的大局观非常强。他的想法和罗信不谋而合。
  两个人又顺着目录看下去,第二个分类的目录是艺术诗歌美术等各方面的书籍,郑若曾的眼睛一亮,这可是读书人喜欢的事情,推广起来应该很容易。但是,等到罗信将这些书籍大概介绍了一下,郑若曾便感觉到无语,诗歌倒也罢了,虽然比大明的诗词差了很多档次,却也能够接受,当然因为档次差了一些,也就起不到推广的作用。但是,其余的艺术,比如美术,雕刻等等,竟然盛行裸体艺术,这在大明,你敢推广这些,会被打死。
  最重要是,两个人都认为,西方的这些艺术只重其形,而不重其神,在层次上就落了下乘,大明人只会喜欢一阵子,然后也就扔到了一边,起不到轰动,和让大明人重视,研究借鉴的程度。
  最后,两个人在目录上看到了哲学分类。
  这让两个人都眼睛一亮!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确定
  哲学在表面上,虽然在中西方是有着不同的,但是在本质上却是溯本求源,这本质上没有中西方之分,他们追求的都是天地本源和真理。
  就比方中国的哲学思想,也不是只有一家,更不是千篇一律,春秋之时,百家争鸣,而百家虽然争鸣,却也有很多汇通之处,这就是因为他们追求的本源和真理是一致的。
  老子讲道,直指本源,庄子讲玄,剥离本源面纱。孔子讲仁,孟子取义,墨子重实。
  而西方也有两大流派,一个流派是苏格拉底为代表的唯心派,一个流派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唯物派。
  实际上,中国绝大多数的学者都是唯心派,比如老子,庄子,孔子等等。但是墨子却是唯物派。
  在那个时代,也就是春秋时代,在中西方,同时出现了若干伟大的思想家,出现了璀璨的哲学思想,而且中西方的哲学思想的矛盾冲突不谋而合,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整个世界都在争论和研究唯心和唯物这两个概念,都希望从这两条路寻找到世界的本源和天地真理。所以,哲学的文明,竟然无视了东西方的差异。
  不过东西方对于哲学体系的选择出现了不同,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中国选择的唯心,这是因为董仲舒闭门造车,弄出来一个天人合一,迎合了汉武帝,继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中国踏上了唯心的道路。
  唯物的代表墨家更是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这造成的结果是什么?
  是科学技术的停滞不前!
  但是,西方却最终的唯物派占据了上风,他们的科学技术达到了空前的发展,或者说是在西方,唯心和唯物两种学说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才造成了如今西方的强大。
  这便是道路的选择不同,造成的结果不同。
  罗信如今也不知道选择那条路是对的,选择唯心,很明显如今大明的实力在减弱,西方的力量在增强,而且罗信知道后世的发展,知道唯心的中国最终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败。
  选择唯物,但是自从罗信穿越之后,他对于天道有了敬畏。
  如果把唯心当作阴,把唯物当作阳,那是不是也要追寻一种阴阳平衡,也就是说在唯心和唯物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西方的发展也在于他们的改变,想当初唯心是占据制高点的,其代表就是西方的教廷,但是教廷最后却承认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这让唯物派有了衣钵传承,发展到如今,这是不是意味着包容平衡,才是阴阳大道,才是唯心和唯物共同发展的方向?
  而如今的中国,已经独尊儒术,你想要发展墨家,那根本不可能,儒家会将你扼杀在摇篮里面。
  如此就需要外来的和尚念经。
  首先因为他们不了解,便不会有抵触之心,反而会有好奇之心,之后便会陷入思索之中,这便是一个接受的开始。而且罗信要的就是这个开始,想要大明有所改变,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这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
  但是,目录上这些的书籍也有很多种?
  选哪一个呢?
  罗信便将目录上的每一本哲学书籍的大概内容讲给郑若曾听。
  沙朗等十一个人都坐在那里听傻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罗信会对西方的哲学体系如此了解,要知道这些书,他们可是还没有翻译一本,罗信是从哪里知道的?
  罗信在他们的眼里变得神秘,他们望向罗信的目光变得敬畏。
  郑若曾更是眼中异彩连闪,心中对于罗信在如此年级便身居高位,再无一点儿对其能力上的怀疑。
  说实在的,他都有些听傻了。
  他没有想到罗信的知识竟然广博如斯。
  此时的时间已经到了午夜时分,罗信才将这些哲学书籍的简介完全给郑若曾讲述了一遍。郑若曾认真的思索着,他如今已经决定辞去官职,过来权利帮助罗信,他认为这在将来会是一个大事业,会名流千古。所以,他也知道这是罗信对他的一个考核,他便认真地回忆着方才罗信给他讲过的内容。大约过去了两刻多钟的时间,郑若曾将那本目录翻开,手指点在了一本书的书名上。
  “大人,这本!”
  “逻辑学!”罗信眼睛一亮,随后点头道:“不错,我们又不谋而合。”
  罗信抬头望向沙朗道:“你们现在就全力将这本书翻译出来。”
  “好!”
  这个时候,众人也都累了,纷纷散去,罗信和郑若曾也在后园找了一个房间住了,两个人洗漱完毕之后,躺在床上,罗信在夜色中问道:
  “开阳,怎么样?决定了吗?”
  “嗯,决定了!”黑暗中响起了郑若曾的声音:“我明日回去,就会辞去官职。然后就过来。大人,整个罗园可是都由我管?”
  “嗯,你就是总负责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2/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