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范第1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277

  论起宗妇,余氏才是。齐氏以宗妇规格大葬,那岂不是说三房承了宗?齐府这么一提,长房里不免有了意见,但是老太爷拍案发话,他们终归也因为心虚,而最终还是忍住了这口气,同意了齐府的要求。
  在琉璃看来,齐府别的要求不提,偏提出这要求,未必不是因为从下人口里听得了齐氏真正死因,但是他们拿不到证据,也奈何不了何府,于是只好退而求其次,出了这个主意。
  浣华作为嫡女,自然是要在灵前尽孝的。琉璃怕她被心里的压力拖垮,一有空就在旁陪着,倒是让不知内情的何朴松感激不已。林府前来吊唁的时候,林尉然就主动提出婚事往后延期三年,让浣华先尽了孝再说未迟。这番心意又令得浣华感动了一番,就连何朴松也对林府更添了几分敬意,翁婿之间倒是比从前更和谐了。
  ☆、210
要出嫁了
  齐氏的孩子取了名叫廷安,小名叫平哥儿,何朴松取的,说是只要他平平安安的长大成人就好。老太爷见何朴松自己还忙乎不过来,便暂时交由梁氏照顾着,柳姨娘则时常地去看看。因为二房离得近,琉璃也常去瞧瞧他,孩子长得很可爱,粉嘟嘟地,还不会笑,很安静。
  丧事办完后,琉璃让浣华在倚寿园住了几日。前后不过个把月,浣华已经瘦脱了形,每日里总是呆呆地看着窗外,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活泼爽朗的姑娘了。琉璃无事时,也拉着她去看平哥儿。巧的是,见了浣华,平哥儿就盯着她看,一开始浣华不忍见,扭头就掉眼泪。后来时日长了,平哥儿见了她哭,便也哭,浣华就只好抱他,才将他抱起来,他倒是冲她咧嘴笑了。
  浣华忍不住,放了他便冲回倚寿园大哭。
  琉璃追回来,等她哭够了,将她扶到榻上坐着,两厢无语了半日,她递了绢子给她擦眼泪,说道:“事已至此,哭也是没有用的。你要是个有担当的,就该在这个时候站起来,帮着三叔把三房打理好。你也知道宁姨娘那头是不省心的,平哥儿还小,往后要人照顾的日子还长,总不能一直让二婶看着。这府里安着心眼儿的人四处都是,将来若有个好歹,她也不敢担这个责任。三房的事,还得三房的人来。”
  浣华抽噎着,哑着嗓子道:“我能怎么做?我一看到他我心里就刀绞似的疼,就想到他娘是被我害死的——”
  琉璃迅速地伸手将她嘴捂住:“这样的话,往后再也不要说了!”
  浣华怔怔看了她片刻,点了点头。
  琉璃把手放了,沉下脸道:“人已经死了。我们都没有办法了。就算你不下手,齐氏也总要面对贪墨公中银子的事。我知道你不是个恶毒的人,只是方法错了,你要是还陷在这个泥坑里总不出来,那死的人会更多!你想害死你自己,再害死你亲娘吗?”
  浣华睁大眼睛,咬着下唇低了头下去。
  琉璃叹了口气,缓下神色来:“我知道你心里内疚。可是光自责是没有用的,你得想办法弥补。把你该承担的责任承担起来,既然你母亲泉下能安,也要让活着的人能够平安健康的活下去。如果你记着你母亲待你的好,那就坚强地站起来,把平哥儿照顾好。把他应得的关爱加倍的给他。而不是逃避,知道吗?”
  浣华呆呆地看着前方,眼泪又滚下来。谁也没有教过她要自己承担责任。她只知道如果不是她的冲动与冒失,齐氏也许不会死。因为这层内疚,她几乎有了削发出家的冲动,她甚至想不起可以做些什么,也不想去见平哥儿,平哥儿就像是齐氏留给她的一把刀,见她一回就扎她一次。
  眼下琉璃居然让她去照顾他!天知道,她根本就不敢靠近他,不敢看他的眼睛,那个看上去还很弱小的婴儿。却可以把她整个人击碎。
  可是琉璃的话又像鼓槌一样点醒了她,让她知道自己这辈子原来还有事可做。还可以把对齐氏的死的愧疚补偿到平哥儿身上,自己的生命还有意义!于是,她那即将被自责而摁压死的心又似乎有些活气儿了。
  与其自责而死,不如迎难而上!也许琉璃能走到今日,也是凭的这样的信念罢。
  她含泪转过头,看了眼对面的少女。
  琉璃知道她要时间缓冲。也没有催她,自顾自拿起一旁水壶放到小炉子上温着。
  “你说的对,我不该再这样下去了。”
浣华盯着冒着热气的水壶,幽幽吐了口气,擦干眼泪下了地,说道:“我拿那个去胁迫她,本就是为着保护我娘。如果我再这么消沉下去,反倒会便宜了别人。结果倒是得不偿失了。”
  琉璃抬起头来,看她一眼,有条不紊沏了两碗茶,递了碗过去给她,说道:“总算是想明白了。那么现在,你就听我的。”
  浣华嗯了声,重重点头。
  琉璃叹了口气,说道:“你先想办法让你娘把这孩子的养护权拿过来。三叔有情有义,他对齐氏感情极深,如今又漫延到孩子。你让你娘好好地照顾好孩子,纵使三叔将来要续弦,起码也要等这三年过去。有三年的时间,足够令三叔对真心关心这孩子的人关注起来了。将来就是有了新夫人来,凭着对孩子的好,柳姨娘也能够站得住脚。”
  浣华听完沉吟了会儿,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我都听你的。”顿了顿,又道:“可我要怎么做才能让我娘把养护权拿到手呢?这府里头防姨娘们防得跟什么似的,这孩子又是三房的命根子,再有宁姨娘在,我怕有些难办。”
  “这就看你的了!”琉璃板起脸来,“你是嫡女身份,宁姨娘再厉害又怎么着?她那两个儿子也是庶出!除了你和平哥儿,别人是没资格分齐氏的财产的。三叔要是瞧得起他们,到时就分点往后你还得帮着柳姨娘照平哥儿,总不能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
  浣华面上一赧,说道:“我知道了。”走到门口又回头道:“我知道你的意思,就是盼着我能成熟起来。放心吧,我会的。”
  翌日浣华便搬回了三房,她怎么做的琉璃不知道,只知道没过几日宁姨娘就被何朴松怒斥了一顿,然后被关进柴房呆了几天。而浣华则往梁氏屋里跑得勤了,每日里抱着平哥儿哄逗,没过多久梁氏正好犯了腰疼旧疾,浣华就把平哥儿带回房了。如此过了两月,何朴松就松了口,同意让柳姨娘来照顾平哥儿的起居饮食。
  与此同时,齐氏贪墨公中的那几千两银子之事就没有人再提了,但是琉璃从阮氏每每到正院来请安的时候却看得出来,这毒妇还是有些不甘心的。背地里让人查了查,原来齐氏死后,她还怂恿过何廷芳来向老太爷提过让何朴松将贪墨的银子交出来,但是被老太爷打了出去。
  而何朴松则将齐氏之死尽数算到了长房头上,如今不但与长房一众人形同陌路,更是委婉地与老太爷提出要分家另过的想法。当然,这也被老太爷打了回来。父在分家,乃败家之兆,老太爷怎能允许?
  不过同样是长房的人,何朴松对于琉璃的看法就不同得多了,不但因为她时常地过来瞧平哥儿,也因为齐氏死当日她曾经极力地拦阻阮氏等人问齐氏的罪,虽然琉璃当时那么做并非出于关心齐氏,甚至连出于人道都不是,但是这份情,不知情的何朴松倒是记着。
  浣华经过与平哥儿几个月的相处,如今已经完全接受了他。四月里琉璃满十五岁时,平哥儿也有七八个月了,已经可以在地上爬得飞快。琉璃在后园子水榭里摆了酒,只请府里的姐妹,浣华吃两口菜就要招呼奶妈仔细看着他,抿一口茶又要叫一句平哥儿。
  琉璃从来没见她这个样子,不过看平哥儿只爱赖在她身上撒娇的样子,倒是十分欣慰。
  府里如今就剩琉璃浣华与素华,浣华要守孝,三年才过了半年。素华刚刚也定了亲,明年初就要出嫁了。琉璃的婚期定在五月廿四,不够一个月。三姐妹看着愈来愈冷清的庭园,倒是又生了番感触。
  饭后平哥儿要午睡,浣华带着他先回了。素华到了正院门口也分了道。琉璃一个人走到倚寿园,却是靠着门口桃花树,在太湖石上坐了下来。
  从进府到如今,已经有七个年头了,前后想来,竟然打心底里觉得累。一开始觉得为出身所累,人生路上必然要多不少坎坷,可是想想淑华毓华和燕华,都是正经的嫡女,可是也未必事事如意处处顺心。人要为自己争取,难免赔上许多心神,从翠蒙到李嬷嬷,从余氏到毓华,再到何苁立,她也说不上自己是胜了还是败了,只是觉得,即使是嬴,也有些得不偿失。便如脚下这落花,于这春风里开放了,却又谢了,不知是它嬴了季节,还是季节嬴了它。
  进了五月,定北王府的人就来得密切了,双方围绕着大婚的一切细节,做出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
  五月初琉璃行了及笄礼,正式束发插环。作为新人,当然不用参与各项决议,但是为了大婚典礼上的一些礼节,也还是被王府派过来的嬷嬷训练得脚都酸了。蕊儿看了心疼,要跟嬷嬷求情,琉璃不让。这点苦算什么?比起留在何府,为着脱离它再多的苦她就可以忍受。
  但是到底细皮嫩肉的捱不住,没两日脚上就被磨出了血泡,嬷嬷也吓得慌了,赶紧停止。这时候李行正好前来请安,听说琉璃脚伤了,立即从荷包里拿出些活血生肌的外用药来,活似他早就想到琉璃脚伤了似的。
  琉璃脚伤一好,便就到了五月下旬。廿三日夜里,琉璃去长房陪苏姨娘住了一夜。其实都没怎么睡,苏姨娘满腔的不舍,又满腔的欣慰,琉璃则是惦记着翌日的典礼,心想万不能出什么差错。到了五更,终于请的来梳头的六安夫人到了。蕊儿蘅薇赶紧地侍候琉璃起身穿衣,回到倚寿园。
  ☆、211
十里红妆
  按理发嫁的时候琉璃该从长房出,但是琉璃踏进这门槛便觉厌恶,自是不想再让自己一辈子的大事上再沾上长房的气息了,于是仍在倚寿园。
  因为黄昏时迎亲的队伍才来,所以规矩上与淑华她们差不多,都是早起去祠堂拜过祖先后,便给老太爷与何苁立请茶问安,早饭后再回房里梳妆更衣。
  到了午前,自然又有许多人前来添妆。而琉璃是不能出去的,由浣华素华陪着坐在房里。另有苏姨娘以母亲的身份在房里张罗。外间则有梁氏聂氏,老爷们自然也要在前院迎来送往。
  小戚妃与淳阳作为两边都要到的人物,用了午宴早早地就走了。陆沐阳也跟着一道来,因为有娄明芳等人在,倒是陪着坐到日斜时才走。聂氏娘家兄嫂都来了,余氏娘家没有来人,只让人送来了两付头面。梁氏娘家因在外地,也是让人捎来的礼,不过东西可比余府贵重得多。另外齐府因为妹丧,所以没来,也没有捎礼。
  蕊儿将这些告知琉璃,琉璃也就是听了而已。真要说起送礼,谁还在乎着那几个礼钱?只是这却代表着一种态度。也许齐府没曾来人,是因为憎乌及乌,因为齐氏被长房的人逼死,于是就连琉璃也成了拒绝往来户。
  至于余府的礼,琉璃是没有受的,让人换了张皮,让季小全又退了回去。
  王府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震动了半条街,月桂海棠作为陪房人员的首领,负责指引着下人前后里外的打听动静。做了几年跑腿的桔梗儿在这个时候就发挥了他特长,进出几趟的工夫,就把队伍的路线与进程摸了个一清二楚。
  琉璃也有些紧张。虽然上辈子也是在祈府呆过的,可那只是将军府,而不是定北王府,而且这次是以祈府长媳的身份嫁入,自己出身低,又坐了高位,凡事更与在何府规矩不同。到底应了那句话,这是新姑娘坐轿头一回。此去就跟她初入何府一样,完全陌生的环境,又不知有些什么在等待她了。
  但是该来的还是会来,苏姨娘正拉着她的手抹泪,叮嘱她万事当心的工夫,外头就鸣起了喜炮。然后就听一阵敲锣打鼓,炮声渐渐地近了正院。不一会儿就有两个作喜庆妆扮的嬷嬷领着八名侍女喜眯眯走了进来,唱了声吉赞。就一左一右站到了琉璃身侧。等喜娘将喜帕覆上琉璃头顶,面前终于被一片一望无尽的大红阻搁,她就只能任由身边人引导了。
  出了闺房,过了倚寿园,再过了正院,终于到达前院厅堂,府里所有人都齐聚在这里,准备与她做出嫁前的送别。她听到有人哽咽,声音嘶哑而充满着不舍,那是苏姨娘。有人在旁边端着长辈架子做例行训话。冠冕堂皇,那是何苁立。
  有人在门下高唱吉时已到。喜娘领着她往门外走去。手上的红绸很长,琉璃心里热流上涌,那一头牵着的是她这辈子的良人,不管怎么样,她总是经他的手出了何府了。
  二道门处门槛很高,她的裙子有点窄。需要抬很高才能跨出,红绸那头略等了半刻,直接弃了那红绸,不由分说伸出微有些粗糙但是温暖的手过来抱住她腰身,然后放下她,牵着她走下石阶,亲手将她扶上花轿。
  旁边有人开始了惊呼,但是没有人敢说什么,毕竟在亲眼见过他堂而皇之地领兵闯进府里内宅之后,人们的承受能力已经大大提升了,这已经是他大将军的老婆,别说他抱她过个门槛,就是直接抱回王府去,大概也没有敢放半个屁出来。
  琉璃进了花轿,花了好大会儿工夫才稳住了心跳。看来土匪就是土匪,并不会因为当了新郎官就变得斯文些。
  一路吹吹打打到了王府,下轿,跨火盆,进礼堂,拜天地,都没什么好说的。琉璃一向冷静,经过花轿上这么长时间的过渡,心里早已经平静下来。虽然有个何毓华在,琉璃倒也不怕她在这个时候捣鬼。凭她是什么出身,敢在王府迎亲的时候捣乱,就算琉璃不做声,也有的是人替她出气。
  祈允灏牵着她进了新房,就依着规矩出去敬酒了。
  原先淑华就说,做新嫁娘是最痛苦的,因为没有晚饭吃,得饿着肚子等新郎回房,喝了交杯酒后才能象征性地吃一点。而且不能多吃,因为接下来还要洞房,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给人生第一次留有不愉快的回忆不是?
  那时候琉璃听着脸红,说她不害臊,但如今自己真进了新房,坐在了喜床上,闻着门外四处传来的酒菜香,却只能低头看自己的脚尖,不由得不信服起她来。听说今儿连宫里头也有人来,府里连开几个院子开了百余桌,祈允灏应该是不到半夜不会回来的了。
  可是他早回来又有什么好处?琉璃想到接下来要做的事,心里又开始打鼓。苏姨娘昨天夜里跟她说了些,另外也找了些相关的书给她看,她多少也知道要面对什么了。但是她长这么大,当着女人面脱衣服的次数都少得可怜,就别说对着一个陌生男子了。
  琉璃觉得就算是从订亲到现在整整过了两年,她也还是没有准备好。她把这件事看成了一种仪式,虽然她说过不会希翼寻求到像浣华那样不食人间烟火的伴侣,可是也多么希望自己的身子能够交付一个能够护着他,真心地对待她的男子,哪怕他只是以夫妻之礼相待。可她如今连祈允灏为什么会娶她都不知道呢,叫她怎么甘心?
  当然,她也知道,不管她甘不甘心,愿不愿意,她已经与他拜了天地,他就已经有亲近她的权利了。作为妻子,她不但不能拒绝,还必须迎合,这就是她应尽的义务。
  她叹了口气,将弯下去的腰背挺直一些。
  席开百余桌,当然不必祈允灏一桌桌亲自敬到。事实上虽然京中的权贵几乎尽数到府,可是到底只占京官的极少数部分。剩下的都是品级比祈允灏低的官员,就由祈允靖与祈允恪兄弟代劳了。
  陆诏在书房坐了半日,见祈允灏出了大厅,便让黄安去将他请了过来。
  祈允灏吐了口酒气,往书案后椅上一躺,将身上喜服给脱了。
  陆诏皱眉道:“你什么时候也能守守规矩。”
  祈允灏不出声,接过丫李行倒来的茶喝了,又躺回椅子上。
  陆诏拿扇子拍他的肩膀:“你平时喝酒不是挺得瑟的么?怎么今儿倒怂了?”
  祈允灏还是不出声,微蹙着眉头盯着前方,倒是思索着什么似的。
  陆诏缓了口气,道:“好了好了,知道委屈了你。等事情了了,你看上谁家姑娘,我都给你弄来。”
  祈允灏瞟了他一眼,冷笑道:“你当我是什么?”
  陆诏哼了声,猛摇起扇子来。
  门下忽然走来个丫鬟,与李行说了句什么。李行走进来道:“将军,喜房那边来人说,大奶奶睡了。”
  祈允灏蓦地站起来,陆诏看了眼他,说道:“得了,回房去吧。”
  祈允灏拿起茶碗,将最后半口喝了,起身走到门口。忽地又倒回来,将落在椅上的喜服拿起来,李行过来替他认真穿上。陆诏睃了他一眼:“德行!”扇子摇得更猛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2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