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福第1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476


而这边厢皇后也召了安宁侯进宫叙话。
“你这脑子真是白长了!好好的一件事,让你给弄的越来越不像话,你说说你还能干什么?!”
皇后将手头的《女训》甩到他脸上,忍不住激动地怒斥道。“那韩稷为什么会突然亲自前去?他必然是先跟兵部打过招呼的,你事先就不会去打听清楚吗?!还有那姓谢的,你花五千两银子,怎么就找来这么个软骨头?!”
安宁侯也气,他不光那五千两银子收不回来,自己还被罚了两个月俸禄,再被皇后这一打,他也跳脚了:“谁会想到韩稷突然会去?姓韩的本来手法就重,那姓谢的一把年纪扛不住也在情理之中。臣若是找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倒是不会那么容易被拿捏,可那样岂非更让人起疑?”
“你还有理了!”皇后瞪着他,气呼呼地在凤榻上坐下来。
安宁侯也知自己不该冲她发火,遂深吸了口气,走上前道:“这次若不是韩稷前来,只怕就得手了。”
皇后瞪着他:“你这意思,是让人本宫去找韩稷问罪?”
“那倒也不是。”安宁侯短了气势。韩稷虽说欺人太甚,但到底也没犯哪条规矩,他们私下里恨归恨,却是也拿他无可奈何。莫说皇后不会去皇帝面前吹耳边风,就是去了,皇帝多半还会斥责她几句。但他说的就是事实,如不是他,这次沈宓还想逃?
他说道:“臣只是觉得,平时勋贵们不大搭理安宁侯府也就算了,这韩稷是个小辈,也如此不把臣等放在眼里。实在有些可恨。”
“那你想怎么着?”皇后斜睨他,将手放下扶下,说道:“我可警告你,韩家老太爷跟高祖是异姓兄弟,他韩稷也等于皇上的侄儿。且如今魏国公还在西北守边,你要是动了他,给我捅出什么漏子,我可不会留什么情面。”
安宁侯面上一热,垂首道:“臣不敢。”
皇后深呼吸了口气,站起来。又道:“不过这小子不敲打敲打,只怕也长了他的气焰。”她转头望着他,幽幽道:“你让礼部的郭桀上个折子,表彰表彰韩稷这次在考场的表现,强调他不畏权势铁面无私这点。让皇上好好表扬表扬他。”
安宁侯微顿片刻,立时便颌首称是退了出去。
翌日下晌,二月的灿阳照亮了御书房的窗棂,午睡起来的皇帝也在看奏折。
程谓走进来给他添茶,他忽然涩哑地启了口,说道:“这个韩稷!郭桀倒是给他面子,说什么铁面无私,安宁侯虽是梁恩的上司。他却不曾参与此事,这韩稷连安宁侯的面子也不给,这岂非是挟主帅之威刻意打压皇亲国戚?”
程谓顿了下。说道:“韩小将军初出官场,身怀一腔热血,难免有些冲动。”
“哼!”皇帝将奏折拍在龙案上,拂袖起身:“什么一腔热血?军中热血的男儿这么多,独独他这么目中无人!朕本来还想借这次机会提提他的军职,授个实职予他。他既是这般张狂,朕还提他作甚?岂不助长了他的威风。”
程谓默语。
殿里正静默着。门外忽地走进来个小太监,禀道:“淑妃娘娘来了。”
皇帝顿了下。挥了挥手,小太监便就引着一身明艳的淑妃走了进来。
“陛下连日劳碌,臣妾熬了参茶,陛下趁热喝。”淑妃捧着参茶到了榻前,先自盈盈行了个礼,将茶含笑递与他,然后顺着他的坐势,温婉地在脚榻上坐下来。一面拿着美人捶替他轻捣着腿部,一面替他整理着衣摆,一切都自然极了。
程谓招呼太监们退下去,轻掩了殿门。
皇帝温和地望着她:“朕又没召你,你怎么自己跑来了?”
淑妃伏在他膝上,半仰着脸,娇声道:“臣妾是陛下的妻,想念自己的丈夫了,便跑来瞧瞧岂不正常?陛下一忙起来便常常忘了臣妾,臣妾心里可时时装着陛下的。”说着她放下美人捶,轻轻执起他的手来,贴在自己胸口上。
她本就生的美艳,又因着深受娇宠而又多了几分娇痴,皇帝端详着她的雪肤花貌,倒真生出几分心旌神摇之意。顺手抚着她的脖颈,一手将她拉到榻上坐下,亲吻着她的脸颊樱唇,渐渐就有些把持不住,拉住她揉捏起来。
但到底手头有事,又是大白天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臣子进来。别的人还好,若是内阁那几个老家伙却是有些麻烦。
过了把干瘾他遂又整整衣裳坐直。
淑妃依过来,说道:“臣妾已有许久不曾承陛下雨露,陛下今日,看来心情极好。”
心情好也不能白送个把柄给那些人。
皇帝望着龙案,缓声道:“沈观裕递上来几份试卷,朕看了,的确是不错。这是朕登基以来第三次春闱,前两次皆由内阁主持,这次有了沈观裕相让柳亚泽这契机,才好歹让朕逮了个机会避开内阁,选上来的人,朕自是要斟酌录用的。”
第195章
腹黑
淑妃屈膝坐在丹樨上,望着皇帝,柔声道:“陛下知人善用,沈侍郎父子又这般尽心,我大周定会在陛下手上成为叱咤万里的强国,臣妾贺喜皇上。”
听到这番话,皇帝眼中顿时有了几分傲然之意,他偏头看向他,说道:“那是自然。朕虽然不比先帝,但统治江山的决心还是有的。再给朕二十年时间,朕定会成为汉武帝那样的旷世之君,让大周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淑妃仰望着他,眼波流转得愈发动人了,她说道:“这次沈侍郎父子功劳甚大,陛下定是会大加奖赏于他们的了。但想想开考那日,沈宓险些被那梁恩与谢满江反诬一口而获罪,他们五城营胆敢如此,也真是太大胆了些!
“沈宓是皇上倚重的才子,这岂非是不把皇上放在眼里么?连臣妾都替皇上感到气愤不已。”
说到这个,皇帝脸色也沉黯起来。他转过身去,说道:“梁恩他们都罚过了,此事就不必提了。”
淑妃跟着坐直,柔声道:“那是自然,不管怎么说,总还得顾着皇后娘娘的面子。只不过——”说到这里,她忽然顿了下,而后道:“要说起来,这次还真亏了韩稷,若不是他当机立断,只怕沈子砚还要在梁恩手下受些窝囊气。
“韩稷是魏国公的嫡长子,到如今也未被封世子,也不知道魏国公怎么搞的。这孩子也真是委屈,这次他立了功,陛下可要好好赏赐他,让他也好早日为国效劳。否则有罚无奖,岂不也挫了中军营将士的士气?”
皇帝听她提到韩稷,眉头凝了凝,缓声道:“那孩子是不错。”这次若非韩稷,沈宓还真没那么快把梁恩他们拿下。但是一想到手上那奏折,他眉头又还是锁紧了些:“少年人血气方刚,稍嫌轻浮了些,还得再磨练磨练。”
说完他又往她望来:“可是韩稷央你来说的?”
淑妃退坐在席上,涩然道:“陛下觉得可能吗?
“臣妾只是个嫔妃,魏国公府可是有着赫赫战功的功臣,陛下就是这次不赏韩稷,心里却未必不惦记着这个侄儿,魏国公离京这些日子来,陛下几时不是对魏国公府恩待有加?来日对韩稷恩赏封袭自是应有尽有的,他又何须求到臣妾这里来?
“臣妾之所以这么说,一则是替沈大人感到委屈,更替陛下委屈,二则是看到我大周后辈里又出了韩稷这样良材勇将,替陛下高兴罢了。陛下若是觉得臣妾说错了,臣妾从今往后改过便是。”
她微垂脸望着地下,从皇帝的角度望过去,实在是让人心下生怜。
皇帝心头蓦地一软,拉她到身侧道:“你一心为朕,朕又岂有责怪之理?只是你说的固然有理,但韩稷终究还年轻,再说安宁侯毕竟是长辈,又是国舅,他这么对待他,实在有些无礼。”
淑妃道:“臣妾倒觉得正是这点难得。不信的话,陛下可传皇后娘娘来问问,看看娘娘是什么态度?”
皇帝闻言凝目。眼下他不为难是假的,一个是宠妃,一个是正宫皇后,偏向谁都不是。想想若照她说的做也没什么不好,若是皇后当真有这么贤明豁达,那就依了淑妃的意思;或是皇后不松口,那么就还是暂不封赏。总之他并不落什么罪过。
想定了,便就立马传皇后。
皇后很快到来,见到淑妃居然也在,她面上那一脸贤淑的浅笑便就僵了僵。皇帝把叫她过来的意思简单说明白了,皇后听得是淑妃在提韩稷的事,而且还把她请过来当面问意见,便不由微微瞪了眼龙案侧首立着的她。
这件事论理韩稷并没有错,过错全在安宁侯与梁恩这方,这本没有疑义的,不过是她太了解皇帝,知道心胸狭隘的他在内阁压迫下最在乎那点尊严脸面,所以让郭桀故意上表夸赞了韩稷一番,于是早朝上他收到奏折时便变了脸色的消息早传进她的耳里。
本以为此事已成定局,却不想淑妃又来了这么一出,她能在这个时候说韩稷的不是吗?梁恩是五城营的人,韩稷莫说只踹了安宁侯一脚,就是打了他的耳光她也只能硬着头皮说安宁侯治下无方。倘若她真对韩稷半个字微词,那她的贤良名声何在?
岂不知正是因为她这份“贤良”,才使得太子被废之后皇帝并未迁怒于她!
“梓童如何不说话?”皇帝蹙了眉头。
皇后回过神,微笑施了一礼,无奈道:“韩稷年少英勇,智勇双全,他能够如此铁面办案,足见是个人才,陛下是该对他有所肯定,如此方能慰中军营一众老小之心。”
皇帝看了眼淑妃,微笑唔了声,“皇后贤名果然名不虚传。”又道:“既然你们都觉得韩稷不错,那么,朕便好好赏赏他。韩稷如今应是武德将军的虚衔,朕便提他为广威将军,授守备之职,就当是犒赏他罢。”
守备是五品之职,武将虽不比文官,但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勋贵子弟来说,也不低了。
淑妃闻言笑起来:“那改日臣妾可得向韩老夫人讨彩头吃了!”
皇帝笑道:“就你淘气。”
皇后静笑不语,十根指甲却是几乎扎进了手心肉里。
授韩稷为广威将军并中军营守备的圣旨在翌日后下发,同时通报朝野。
安宁侯得报立时进宫面见皇后。
到得钟粹宫时宫女们正在打扫地上的瓷碎,皇后坐着凤榻上,脸色还是青的。安宁侯跳着脚绕过地上的碎片,到得她面前说道:“此事定是淑妃暗中挑唆的,也不知道这韩稷怎么会去找淑妃这条门路?”
“他得罪的是你,不去走淑妃的门路难道还来找我不成?!”皇后斜眼瞪着他,“听说楚王出宫之后与勋贵子弟走动甚勤,我估摸着这是他们在借着这件事卖人情给韩稷。
“你回去仔细打听着他们,看看韩稷被他拉拢了不曾?若是还没有,便就想法阻止。若是已经拉拢了,便就想个什么法子破坏。总而言之,不能让那贱人得逞!你也只能跟韩稷和沈宓缓和关系,再不能闹出纷争来!”
安宁侯凛然称是。
魏国公府又有喜事。
韩稷升了官,而且有了正经差事,上门道贺的人非常多。鄂氏接待了两日,索性放出消息去宴请宾客以作答谢,日子定在三月二十,刚好在春闱放榜之后。外人得知了准信,于是上门的人逐渐少了,皆都等到开宴那日同去道贺。
韩稷并没大管这些事。
圣旨上当然不会说皇帝是怎么想到升他官职的,但作为他,又怎可能猜不到。
楚王若要重用他,提高他的背景实力是必不可少的,虽说担着魏国公府大公子的名头同样可在中军营纵横,到底不如手上的兵权来得重要。有了这四品将军的头衔,他手上便有了五六千的兵力,有了这个,起码可与安宁侯手上的五城营抗衡了。
眼下皇后占着中宫之位,支持她的臣子不在少数,若是没闹到宫变那地步,他手上掌握的兵力除了跟安宁侯抗衡抗衡外,也没什么别的大作用,眼下对于楚王也好郑王也好,首先都是争取到内阁和文臣们的拥护才是要紧。
兵权当然是要,眼下却不是最重要的。
但郭桀那道奏折却下得太是时候,若没有皇后这番手笔,楚王恐怕并不会插手这件事,当然,也用不着他插手。这次淑妃出面替他争来这官衔,看上去是给了他个顺水人情,但实际上,却可证明楚王对他的信任在加强,否则的话他根本不必冒着暴露的风险来替他争官职。
“爷,请用瓜果。”
他在庭院里端着药碗冥想的时候,有声音在旁响起。
伸出手,捧着漆盘的却是个描眉画唇的丫鬟。他凝眉看了下四处,说道:“辛乙呢?”
丫鬟不知是紧张还是害怕,垂头怯怯地道:“辛管事刚才临时有事,吩咐奴婢端过来。”
颐沁堂从来没有丫鬟,或者说,近身侍候韩稷的大多时候都是颐沁堂的管事辛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4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