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福第1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476


若按他以往做过的那些混帐事,他真该强硬到底不去管他的死活。
可是他们到底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在各自成家之前,也曾那么长时间互亲互爱。如今他跟陈氏之间很难说清楚究竟是谁的错,但无论是谁的错都好,罪不及孩子,眼下看到他一个大老爷们儿带着俩孩子跟个鳏夫似的,也着实不是滋味。
他们四兄弟,沈宪已经死了,沈宦自己无心仕途,又因为刘氏拖累,好好的一个家如今残缺不堪。四房里长年没丝温暖气,长房和三房他都帮不上什么忙,眼下哪里忍心再眼睁睁看着四房败落下去,就是冲着孩子,他也只能再相信他一回。
他抬眼再瞪着面前垂手而立的他,沉声道:“明儿让他们过二房来。但若让我知道你再听信谗言胡乱怪人,若是再无故责备雁姐儿什么的,可莫怪我从今往后翻脸不认人!”
“二哥……”
沈宣又惊又喜,忽然又有些哽咽,更有些无地自容。但嗫嚅了半刻,却是满腔的话一句也说不出来。半日只得摆正身子,深作了一揖:“二哥的话我记住了。我先多谢二哥二嫂。”
沈宓望着他直到出门去,才又收回目光。
垂头对着地下凝神了半晌,遂下地趿了鞋子,从廊下折了朵开得正艳的蜀葵往华氏屋里去。
翌日正好已是中元节,沈宣一大早就把沈茗兄弟送到二房来了,华氏去祠堂摆完祭品回来,便当着沈宣的面交代了黄嬷嬷,让她好生照看着。沈宣知道沈宓是听华氏话的,起先还生怕过了沈宓这关,华氏这里兴许会有番脸色,见着华氏态度温和,不免也放了心。
沈茗要去国子监,吃了早饭就走了,沈葵却是要留下来,华氏让他在西厢房里呆着温书,然后派了扶桑过去侍侯他。
沈雁等沈葵出了门,遂笑着到了华氏跟前,“母亲真是越来越贤惠了。”
华氏没好气地瞪她,而后不由自主地拉了拉衣领。昨儿夜里听见沈宓答应了沈宣这要求她就气得火冒三丈,原是不理他的,谁知他不要脸地扑过来……她压了压那番脸红心跳,撇开了脸去,木着嗓子道:“你不是要去看孔明灯?究竟约了谁?”
沈雁连忙坐直:“舅母没空,晴姐儿她们去了庄子里,我约了大姐姐。”
沈弋很少出门,她对这些活动似乎并不大感兴趣,但是早上她却派了丫鬟过来传话,说是晚上与她一同去,并说到时候也去净水庵看看陈氏。每年放孔明灯的地方都在玉溪桥两侧,而净水庵就建在玉溪桥东畔,假如她们去放灯,不去寺里看看着实说不过去。
不过沈雁仍是觉得沈弋这是临时来的主意,毕竟她赶在这个时候才来通知她,难保不是因为沈宣把沈茗沈葵改放到了二房,季氏心里过意不去,怕落个冷漠势利的名声,这才吩咐沈弋顺便走上这么一趟,表表心意。
沈雁无所谓,去寺里便去寺里,反正得吃完晚饭好一会儿才能放灯,去寺里坐坐也好。
华氏道:“我就不去了。我嫌热。”
既是要去净水庵,她当然就不方便去了,难道她这个做嫂子还要掉头去劝弟媳妇回来不成?当然,本来是可以劝的,假如她跟陈氏的关系有跟季氏这么好的话,又或者陈氏跟沈宣之间并不曾僵到水火不容的地步的话。可他们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她白跑一趟还不如不去。
再说了,她顶着脖子上这么些红痕,也不好出门招摇过市吧?大热天的又不好围围脖。
总之听说沈雁已经找到了伴儿,她暗地里着实松了口气。
“到时候叫几个护院跟着,两姐妹别乱跑就是了。”说完她又还是补了句:“最好还是叫个大人去,就你们俩,我不放心。”
去放灯的淑媛贵女很多,就是他们不做防护,别的府上也会有人严加防护,想在这种时候闹事的基本上还是少有的,只是要注意勿被人冲散了,而且,放灯的时候也要注意莫下马车,到底是千金小姐,怎么能够随便让人看见。
沈雁对出行是很有经验的,毕竟前世嫁人之后,在外走动的机会多了很多,乘着有御使台府与通政使眷属标识的大马车出去,只要不遇上什么江洋大盗,基本不用担心。
可到底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倘若她们真出点事,那可真是后悔莫及了。
沈雁想了想,起身道:“我去看看葵哥儿在做什么?”
沈葵是个听话的孩子,上晌温了书,又写了几页大字,遂就规规矩矩坐在屋里吃点心,得到黄嬷嬷允许,又在院里玩了会儿秋千。沈雁来看他的时候带了一小钵酸辣凤爪,指点了一下他的字之后,便与他啃起那钵鸡爪来。
沈葵道:“二姐姐晚上要去放灯吗?”
沈雁看他两眼透着期翼,遂说道:“你也想去啊?”
沈葵连忙点头。
沈雁摸了把他脑袋,一面吮着手指:“你不能去,你太小了,我们照顾不过来。”
他要是去的话沈芮必然会要缠着去,到时候她跟沈弋还得照顾两个小家伙,指不定出篓子。再说就是不怕麻烦,她也还得顾忌着沈宣呢,回头若磕着碰着哪里,他又怪上她们怎么办?虽说自打沈璎自作孽之后他已然转变了些,但终归才半年而已,谁知道他是真变还是假变?
沈葵果然很失望,默默啃着鸡爪子,不再作声。
沈雁倒是有点不忍了。她把鸡爪放下来,擦了擦手,说道:“不如这样好了,傍晚你父亲回来,你可以直接回他,如果能够说动他跟我们一起去,那么你也就可以去了。”
“真的?”沈葵闻言抬起脸,总算是又恢复了精神气,拍着手跳起来:“太好了,那父亲回来我一定求他跟咱们一起去!”
沈宣很疼孩子,沈葵又听话,他这么一央求,肯定会的。
沈雁笑了笑,让他去寻沈芮玩,自己摇着扇子出来了。
有沈宣跟着去就不成问题了,虽然有可能除了沈葵,沈芮也很可能会去,再还有思念母亲的沈茗,但有沈宣在,他们就是磕着绊着也不关她们的事,她有把握能保护好自己,至于沈弋,她根本就不用她操心了好么?
正准备上沈弋屋里坐坐,顾颂却正在这个时候一脸晦气地走了进来。
沈雁见他眉头紧皱着,甩着两袖,气呼呼的样子,便不由笑道:“这是怎么了?”
顾颂咬了咬牙,指着外头道:“马槽里的伙计不知道给我的马喂了什么东西,拉了一天的肚子!”
沈雁哈哈笑起来:“这有什么,喂点草药过两天就好啦,也值得生气!”
顾颂怔住:“可是我的马要是出不了门,我就不能跟你去放孔明灯啊!”
第228章
心结
原来是为这个,沈雁闻言顿了顿。他之前是问过她去不去放灯,不过却没说跟她一起去,原来他已经打算去的。想了想,她就说道:“去放个灯而已,也不一定要好马,跑得快了反而容易撞到人。你随便弄匹马骑着去得了。”
顾颂默了下,问道:“你们是乘轿还是坐马车?”
“当然是马车。”沈雁耸肩,“乘轿又慢又不安全。”
“那好吧。”顾颂点了点头,转身出了去。
华氏因为不确定还有谁去,本是要打沈雁的退堂鼓的,听说顾颂也会去,这才放心了点,毕竟顾颂是男孩子,而且还会武功,有他在也多了几分安全感,于是准备了许多吃的喝的,让胭脂放在马车内,又放了些应急避暑之物。
到了傍晚,沈葵在二房吃过晚饭,听说沈宣回来了,便缠着嬷嬷带他回去。没片刻他又兴冲冲跑过来,说沈宣已经答应带他和沈茗同去。沈芮知道后则也在屋里缠着沈弋撒泼,于是季氏只好又把他送到二房来,知道沈宣也去,才不再说什么,只嘱着大伙当心。
本来冷冷清清两个人的队伍,一下子就壮大到七八个,眼见着坊门外行人络绎不绝往玉溪桥去,孩子们坐不住了,纷纷嚷着出发,沈雁便让福娘去传话给顾颂,然后拿了团扇,也与沈弋上了马车,随在沈宣马后,与坊门口等着的顾颂会合后出了坊。
一行才出了坊往东,坊内华表旁的丁香树后就立时跳出两道人影来,对了下眼色后他们随即尾随沈家马车而去。而当他们消失在街头,华表这边不远处的香樟树上却又悄无声息地跳下个人来,掠到街口望了望,而后回头冲树上打了个手势,掉头从另一个方向离开了麒麟坊。
中元节是个大节,原先百姓们都在这日祭祀祖先,朝廷也会选在这日祭奠战亡的将士英魂,后来人们在祭祀之余,兴许是觉得胸中意念抒发不够,便逐渐增加了燃放孔明灯的节目,作为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祈福。
时间延续得再长些,放孔明灯便渐渐成为了一种愉快的活动。
老人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年轻人们则祈愿能觅得如意伴侣并儿女双全,孩子们祈愿的方面就更广泛了,有的祈愿学业有成,有的祈愿官运亨通,有的祈愿来年得到多多的压岁钱,只要你愿意听,得到的答案绝对五花八门让人只有想不到没有听不到。
眼下才将近夜暮,玉溪桥畔人还不多,只有三三两两的货郎出了摊,更多的人们还在吃晚饭。
沈雁她们特意出来早些,过了桥头,到了桥东畔,队伍停下来,沈宣在最前头停了马,沈弋让丫鬟开了车门,问他道:“我们先进庵看看四婶,四叔与我们一道去罢?”
沈宣上次吃了个闭门羹,自然是不愿再去受陈氏的冷脸,撇开脸道:“我不去,你们去罢,我去泗洲阁找间雅室等你们。”说罢看着顾颂:“颂哥儿也随我一起去罢?我早让人订了靠河边的茶室,应是比别处凉快许多。”
顾颂无甚不可,反正他也不可能去净水庵。
沈雁知道是这个结果,因而一言未发,倒是沈弋默了默,转头去看向沈茗,沈茗迟疑未语,显然没有沈宣发话他也不敢造次,沈宣却冷着脸说道:“茗哥儿也随我去茶室。”说罢便不容拒绝地提了马头,往那头行去。
沈茗叹了口气,看了眼她们,只好命令车夫跟上。
沈弋坐回椅上,凝眉道:“四叔这个牛脾气,也不知道几时才能够回心转意?”
沈雁吐着瓜子壳儿,说道:“你操心他们做什么?他们还有一辈子的时间呢!”
沈弋待要再埋怨几句,忽听到她这“一辈子”三个字,倒是又幽幽发起怔来。
车进了庵门内,迎门的小比丘尼并不认得她们,但听说是来寻陈氏的,随便把她们带到了禅院。
陈氏正在翻阅经书,面前泡着一壶透着清香的大红袍,盘腿坐在禅床上,看起来很随意,但脸上却并未见着多少愉悦清闲。
沈弋唤了声“四婶”,含笑走上去。
陈氏从书里抬了头,也微微笑了下,望着她们:“来放灯?”
沈弋笑道:“当然是先来看四婶。你都不知道,这几日你不在府里,我母亲忙得两腿都要抽筋了,听说我们来放灯,硬要我把您给请回去呢!”
“哪有这么忙?”陈氏望着沈雁:“就是真有这么忙,不是还有你母亲帮着吗?”
沈雁摇扇笑道:“我母亲要替四婶照顾茗哥儿兄弟呀,这两日竟是哪里也不曾去。”
陈氏听得说华氏在照顾沈茗和沈葵,不由怔了怔,沈宣为着沈璎曾与二房闹得很僵,连与沈宓之间的关系都疏淡下来了,往日与华氏更是不相往来,怎么如今,他竟然会去托她照顾孩子了么?而华氏那臭脾气,居然也答应下来了?
她忽然觉得,这个家她是越来越看不懂了,那里头的人也同样看不懂。
沈弋见她沉默,遂解释道:“四叔白日里要去衙门,担心晚上回去晚了,茗哥儿他们孤零零地没人陪伴,所以就先嘱了我母亲照看,可府里那么多事儿四婶也是知道的,她平日里有二婶四婶帮着,还得我从旁打下手,哪里能那么仔细?
“所以四叔想来想去,就把茗哥儿和葵哥儿拜托给了二嫂,一来她有闲,二来二房里人也多也细心,我看茗哥儿他们倒是也很欢喜的。不过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四婶在庵里散散心消消暑未尝不可,不过为了茗哥儿着想,四婶还是早日回去的好。”
陈氏听到茗哥儿,才想起来道:“是了,茗哥儿今儿没来么?”
沈弋望了望沈雁,没说话。
沈雁默了片刻,却是道:“茗哥儿来了,四叔也来了,只是庵里不方便让男子进来,四婶要是有兴趣,这会儿与我们出去,还可以先去泗洲阁喝会茶。对了,四婶应该从来没带茗哥儿出来放过灯吧?假如四婶能陪茗哥儿放回灯,茗哥儿只怕这一辈子都会记得。”
陈氏很快地看向她,那眼神里亮光一闪,又随着她的垂眼黯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4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