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福第3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6/476


慈安堂这边如同府里四处一样,红灯笼依然还高挂着,园里花木修整一新,一树黄粉相间的芙蓉正在枝头开得热闹,阳光透过参天的香樟树枝桠照进朱漆画廊的院子,进门一道寿姑献桃的浮雕影壁,而后是清静宁雅的穿堂,整个院子四处洋溢着安宁祥和的气息。
沈雁等人才绕过影壁,内院就由春梅打头,同迎出三四个笑微微的丫鬟来,距离还有一两丈便就深深弯了腰道:“奴婢给世子夫人请安。”
“快起来。”受过方才那一风波,沈雁见到她们心情格外畅快,笑眯眯地唤起,又眼神示意胭脂青黛打赏。说道:“老太太可用过早饭了?”
春梅上来搀着她往里走,笑着道:“早就用过了,老太太年纪大了,浅眠,早上通常卯正起来,天气好就沿着园子散散步,天气不好就在屋里翻翻牌子,到辰初就用饭了。
若是家里人都在,那么今儿敬茶可就得正正经经在正厅里进行了,这里鄂氏既然没去,老夫人又没料到沈雁竟会守时出来,因而就在院子里等。但听说新大奶奶到了二门,老夫人还是由侄媳妇们伴着到迎到门下来了。
沈雁见状连忙快走几步上去,先端端正正地行了礼,再直了身笑说道:“孙媳妇哪敢劳动老太太迎出门来,这折煞了孙媳事小,可要是世子回来,多半会要狠狠教训我不可了。”
老夫人哈哈笑起来:“没想到竟是个嘴甜的!”一面伸手牵了她,用着不怎么着痕迹,但是又细致的目光含笑打量着,挽着她一道往回走去。
第505章
叔嫂
沈雁前世里跟秦家老太太关系也还不错,眼下见老夫人爽朗,心下也觉亲近,一路搀着进了门,扶着她坐下,而后又跪下磕了头,奉了茶,奉上见面礼,又依次给堂伯母们行了礼,又收了赏,同时也正式受了韩耘的礼,给他与薛晶一人赏了礼物,才又坐下来正式说话。
华氏给沈雁备的见面礼极足,也算到韩家这两房堂亲会在座,因而不论礼面还是言谈,都从容而无丝毫失仪之处,这里不止是老夫人暗中点头,就连梅氏她们也对这看上去大方得体又开郎健谈的世子夫人好奇起来。
韩世充的夫人梅氏略略地打量了沈雁两眼,笑道:“我从前也是见过亲家太太的,如今看大奶奶这模样,不全像亲家太太,倒像是父母亲各占一半。”
老夫人笑着点点头,没说什么。想来也是做不出当着新大奶奶的面对人家的容貌品头论足的事。她说道:“你们从太太那边来?”
沈雁知道难免会遇上许多试探深浅的,但这也没事,一来她们无关紧要,二来毕竟你不能要求个个人都是端庄贤淑的贵妇,对这些一笑而过就好了。不过老夫人这话也不好立刻就回,因为韩家本家的矛盾理应是没让韩家旁支知道的,如果她要答没见,岂不平白地惹人猜疑?
她默了下,立刻微笑道:“是从正房过来呢。”
老夫人多精明的人儿,她又不是不知道鄂氏跟韩稷的矛盾,只她这一默便瞧出来了不对劲,自不再说下去了。转而又笑着问起薛晶来:“你们俩是怎么跟你雁婶撞在一处的?”
韩耘不免说起早上怎么去叨扰沈雁的事。
韩世磊的夫人乐氏笑道:“二爷跟世子兄弟情深,跟新嫂嫂也十分亲近。”
一句话说得老夫人面色有些凝滞起来。
韩耘再小如今也是沈雁的小叔。何况都已经九岁,当小叔的一大早跑到大嫂房里去蹭饭,而且韩稷还不在家,这传出去还了得?
她微微地扫了眼梅氏乐氏,笑说道:“家里总共只有他们两兄弟,自然是该亲近的,长嫂如母嘛。雁儿往后于耘哥儿也有管教之责。晶姐儿与雁儿也是要好的。耘哥儿顽皮,从前只服哥哥,如今又肯听嫂嫂教诲。我高兴还来不及!”
本来没多大事,韩耘就是去了颐风堂也只在前院坐了会儿,当时辛乙他们全部都在的,这会儿也听出这妯娌俩虽是一副关切的模样。但又话里话外地透着几分挑拨,便愈发不肯让她们知道鄂氏与韩稷不睦的事情。
因听出老夫人这是堵她们嘴的意思。顿时乖觉地起身:“雁儿谨遵老太太教诲。”
韩耘道:“老太太,我去大嫂屋里吃饭,是大哥早就答应过我,说只要我听大嫂的话。就没问题的。”
老夫人笑道:“原来还有这层,那自是更好了。”把乐氏一张嘴堵个严严实实。
乐氏自觉没趣,也只有僵硬地陪着笑。岔开了话题。
这里闲话了一阵,老夫人到了礼佛的时间。沈雁起身告退,梅氏乐氏也随着告辞出来。
到了廊下,双方也没再多话,沈雁往颐风堂走,梅氏乐氏往府里东角门走。
走出国公府大门往北的第一条巷子便是韩家兄弟府上。
韩世充与弟弟韩世磊并没有严格分府,两座四进的宅子是并排与魏国公府背靠背的,三家韩姓于是在坊中形成品字形的布局。两府依旧各自为政,只是中间巷子打通,两边门不设锁,往来便如一府似的亲近。
韩家兄弟的父母早亡,当时与妹妹三人都是仰仗老魏国公夫妇存活下来的,一起打仗建功,论起功绩自不比国公府,但如今一个在中军营任参将,一个在天津卫任守备,也算是京中有头有脸的人物。
妯娌俩进了大门,乐氏便缓下脚步,试着与梅氏笑道:“这新过门的世子夫人,瞧着倒不像是个软柿子。”
梅氏微哼:“人家可是诗礼传家的沈家出来的姑娘,身份不知多清贵,若是个软柿子倒是奇了。”
“说的是啊。”乐氏笑叹,“只不过才不过十四的姑娘,就已经这么硬气,又懂得讨太婆婆欢心,来日也不会比三弟妹差。”
梅氏斟酌道:“照我看,恐怕这机灵二字上,还要强过几分。”
乐氏与她抬脚缓步往二门走,又叹道:“如此一来,国公府是愈发兴旺了。”
“兴旺不好么?”梅氏回头,“国公府兴旺了,才能带挈咱们兴旺,不管这世子夫人是不是软柿子,以她的家世,都不是我们能招惹得起的,你我往后还是莫要再寻些无聊的事撩拨她才是。否则的话到时自找了没趣不说,恐怕还引得伯母和三弟妹不悦。”
这自是说起先前乐氏提到韩耘那事来。
乐氏嘟囔道:“我看伯母倒罢了,三弟妹恐怕不会不悦罢?”说完她恍觉失言,又连忙改口点头:“大嫂说的是,我自是知道这层的。”
梅氏却没打算放过,“你说三弟妹不会不悦是什么意思?”
乐氏有些迟疑。
半日后挥退了左右下人,才说道:“前些日子咱们不都在前边儿帮着世子娶亲这事儿么,那日我正好急着寻三弟妹,左找右找也找不见,后来在正房仓房下经过,倒是听荣熙堂的丫鬟在墙根下议论,说是三弟妹与世子之间有矛盾很久了,三弟妹当初也极力反对过这门婚事来着。”
梅氏吃惊道:“还有这事?我怎么不知道?”
“我不是也不知道么?”乐氏轻声道,“国公府上下把这事瞒得死紧死紧,你没见方才来上房也是大奶奶一个人过来,三弟妹的影儿也没见着?按理说,这种时候就算不必正经磕头敬茶,那当婆婆也该领着新媳妇走动的不是么?”
梅氏立时恍然。
她历来没乐氏这么多心眼儿,当时见着沈雁独自来上房她也没多想什么,满副心思只在她本人身上去了,她和乐氏膝下各有两子,而且也都已经成了亲或订了亲,可就没有一个能跟沈雁这样家世好模样好而且又嘴甜的儿媳妇,因而先前也忍不住拿她容貌说了句嘴。
但当知道老夫人袒护,沈雁自己又不是个糊涂人,便也就绝了这份探究的心思。
因而乐氏所说的鄂氏乃是故意不待见沈雁,她竟是真没看出来。
“你确定没听错?”她问。她实在难以理解鄂氏为什么会与韩稷产生不可化解的矛盾,又怎么会拒绝沈家这样一门好亲事。
“大嫂莫非要我对天发誓?”乐氏道,“我也是不相信,所以一直藏在心里没说。若不是方才见三弟妹当真没来,才忍不住告诉你的。我猜大奶奶去正房,恐怕也是没见着人的。不信的话,大嫂这会儿让人去打听打听便是。”
国公府的这些是非她们素日极少打听,这是为了避嫌,他们两家本就是靠着国公府才有如今这身份地位,若是还去打听这些个,难免不识好歹。但眼下梅氏却有些心动,倘若鄂氏当真不待见沈雁,又与韩稷不睦,那么日后与沈雁打交道就必须注意分寸了。
她想了想,还是使眼色唤来丫鬟:“去前面府里悄声问问,今儿世子夫人给太太奉过茶了不曾?”
说罢妯娌二人也不曾挪窝,顺势就在廊椅上坐下来等待。
这种事情不难打听,很快丫鬟就回了来,禀道:“回太太的话,世子夫人早上去正房敬茶时,太太可巧不舒服,让世子夫人去房里相见,世子夫人说不敢惊扰太太,就直接去了慈安堂。”
梅氏闻言微惊,立刻往乐氏看去,鄂氏竟连见都没见,可见此言不虚了!
“我怎么说来着?”乐氏叹道,“这事他们瞒得紧,若不是我无意听见,还不知得被瞒到什么时候。”
梅氏心里也是郁闷的,一则想不通鄂氏母子到底怎么了,二则他们婆媳不睦,日后她们又要如何把握这分寸?按品阶来说沈雁虽是晚辈位份却高过她们,且她们又非嫡亲的伯母,因着少时所受的恩情,她们在国公府总还是要低着几分头的。
低头其实倒没什么,她们也不吃亏,只是往后不止是低头的事,而是谁都不好得罪。
她沉吟半日,遂也叹气道:“既然她们没公开,那咱们也只当不知便是。该怎么还怎么。”
“那咱们还请不请世子夫人过府认门?”乐氏紧跟着站起来说道。
新媳妇过门,男方近亲都得正式邀请上门吃顿饭,这是礼数,俗称认门。沈雁是正经的世子夫人,这饭当然是要请的,但怎么个请法,鄂氏那边会不会有什么意见,便又不得不花心思斟酌了。
梅氏听她提及这个,便凝眉道:“回头且等国公爷忙完了,我让我们老爷去问问他再定。”走了两步她又回头:“你也别尽琢磨这些事了,没事也少往颐风堂去,她跟咱们也没那么大关系,别露出马脚来让人瞧进眼里倒是不好了。”
乐氏忙道:“我晓得的。”
第506章
新婚
沈雁这里回了房,韩耘和薛晶也回正房去了,沈雁事多,他们也未能好好与她说话,只得迟点来。
韩稷还没有回来,在窗下坐了阵,福娘进来道:“方才后头大太太身边的丫鬟又到府里来过呢。”
梅氏乐氏与国公府亲近沈雁早就知道,这梅氏前脚刚走又派丫鬟进府,虽说难以琢磨究竟是不是有什么算计,但却还是让沈雁回想起先前在老夫人面前时这二人的做派来。梅氏倒也罢了,这乐氏独独挑起叔嫂的事来说,恐怕不是个安份的。
但她显然用不着在乎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的心思,乐氏就是想挑事,也得先掂量掂量成本利害。她总不会蠢到掺和到国公府的家事里掀起什么波澜。不过既然她提到了韩耘这事,又不能不放在心里了,回头等韩稷回来还是得跟他商量商量。
朝廷这边到辰时末百官已散得差不多了,京师外围方圆二十里内已被王儆刘猛带人巡查过一遍,羽林军也将宫城四面围得严严实实,但其实已经没有什么用,这一夜半日查下来,除了确定郑王已然出了北城门,其实他一骑四五十人连个影子也未曾见着。
晌午时骆威进了魏国公所在的五军都督府,与同在那里的魏国公、荣国公以及护国公世子董克礼,以及徐国公世子薛昌其说道:“王将军他们已然兵分三路分别从山路、驿道以及商道往北搜查而去,将会在搜寻过两百里之后停止搜索赶回来待命。”
魏国公凝眉:“昨夜即刻赶去追踪的人有没有消息回来?”
“暂且还无。”骆威神情也很凝重。
众人闻言皆为默语。一时荣国公道:“还是得加强前往辽东的必经之路的阻截。此外鲁亲王府这边必须盯住!”
董克礼点头道:“鲁亲王府看上去也是按捺不住性子了。咱们必须盯着,但是却不能够让他发觉,眼下这情况若是激怒了鲁亲王,他们就更有理由寻衅生事了。”
魏国公点头,站起来与荣国公道:“眼下暂时大约不会出什么事,稷儿才成亲,陡然出了这个事把稷儿叫出来,也挺对不住亲家。家里儿媳妇还等着敬茶,我便与他先回府去,劳烦大哥与几位贤侄多担待些。有什么事派人到府上寻我。”
荣国公忙说道:“有咱们几个在你还不放心么?快些回去吧。尤其是稷儿。”
一行人送着他到门口,便又回头商议起轮流在衙门当值的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6/4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