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之从新做人(校对)第4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3/957

  何邪鄙视地看了眼段二,收回了目光。
第四百九十一章
叙平生志
  一路无话,顺利回到了都城。段正明直接带着众人来到了皇宫之中。
  他带着众人来到御书房中,将玄悲跟何邪二人让到上座,又唤内侍们端来茶点。
  等内侍退下后,他带着段家诸人,郑而重之一起向玄悲跟何邪二人行礼,感谢二人仗义相救之恩。
  接下来就是一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彩虹螺圈屁,虽然都只是废话,但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何邪经此万劫谷一行,已经成了大理段氏最尊贵的客人,从其和玄悲同坐上座,就可见一斑。
  换句话来说,就是何邪快把大理段氏的好感度点满了。
  彩虹屁放完,就该说正事了。
  当下,段正明将那四大恶人之首的青袍人会一阳指的事情讲了一遍。
  段家一阳指,截止目前为止,还一直都是世代相传的武功,传子不传女,传嫡不传不传庶,传长不传贤,所以外人肯定不可能学到这门武功。
  这个规矩直到后来段誉的孙子,段智兴一灯大师手中,为了要制住欧阳锋,才破了不传外人的祖规,将这门神功先传给全真派的王重阳,再传于渔樵耕读四大弟子。可是现在,青袍人既然会一阳指,就完全可以断定他是段氏的嫡系子孙了。
  段正明向段正淳道:“淳弟,你猜此人是谁?”
  段正淳摇头道:“我猜不出,难道是天龙寺中有人还俗改装?”
  大理天龙寺乃是皇家寺院,历代大理皇室中人到了晚年,几乎都到这座寺庙里出家为僧,可以看做是大理国的“长老院”。
  保定帝摇头道:“不是,是延庆太子!”
  此言一出,众人都大吃一惊,唯有何邪跟玄悲大师面不改色。
  保定帝看向何邪,解释道:“好叫何少侠知晓,十多年前的上德五年,大理国上德帝段廉义在位,朝中忽生大变,上德帝为奸臣杨义贞所杀,其后上德帝的侄子段寿辉得天龙寺中诸高僧相助,平灭杨义贞。”
  “段寿辉接帝位后,称为上明帝。上明帝不乐为帝,只在位一年,便赴天龙寺出家为僧,将帝位传给在下。当年上德帝本有一个亲子,朝中称为延庆太子,奸臣杨义贞谋朝篡位之际,举国大乱,延庆太子不知去向,人人都以为是给杨义贞杀了。”
  在座的除了玄悲,其余都是段家人,或者是和段家休戚相关的人,而玄悲年长,自然不会不知道这段往事,何邪之前说自己久居深山,这次才刚出世,保定帝这番话,自然是特意向何邪解释的,以示尊重。
  “原来如此,”何邪故作恍然,“这么看来,这四大恶人之首,便是当年的段延庆了?”
  段正淳面色沉重道:“延庆太子早已不在人世,此人多半是冒名招摇。”
  段正明道:“名字可以乱冒,一阳指的功夫却假冒不得。偷师学招之事,武林中原亦寻常,然而这等内功心法,又如何能偷?此人是延庆太子,绝无可疑。”
  段正淳沉思半晌,问道:“那么他是我段家佼佼的人物,何以反而要败坏我家的门风清誉?”
  保定帝叹道:“此人周身残疾,自是性情大异,一切不可以常理度之。何况大理国皇座即由我居之,他自必心怀愤懑,要害得我兄弟俩身败名裂而后快。”
  段正淳道:“大哥登位已久,臣民拥戴,四境升平,别说只是延庆太子出世,就算上德帝复生,也不能再居此位。”
  保定帝摇头道:“皇位本来是延庆太子的,当日只因以为他已身亡,国又不可一日无君,上明帝这才接位,后来又传位给我。延庆太子既然复出,我这皇位便该当还他。”
  此言一出,在座大理众臣面色纷纷大变,跪地苦谏,希望保定帝莫作此想。
  何邪跟玄悲而人对视一眼,然后都是眼观鼻口观心,暂时成了泥塑的菩萨。
  倒是段誉在一边直撇嘴摇头,似是对自己伯父、父亲和一干大臣的虚伪很不以为然。
  何邪看在眼里叹了口气,娃还是年轻啊,政治这玩意儿,就是皇帝的新衣,大家都看破不说破,你以为是众人皆醉你独醒?
  不,是大家在装傻叉,而你很不屑,却是真傻叉。
  最终,段正明在众臣苦谏之下,“勉强”同意再“窃居大宝”一段时日,若那延庆太子愿意改邪归正,并且却有帝王之姿,便还位于他,如若不是,为避免大理国家倾覆,社稷沦丧,他段正明就只好为大理百姓,“厚颜”继续做这个皇帝了。
  为防意外,段正明还当场宣布,封段正淳为皇太弟,他一旦有意外,段正淳立即可继承大宝。
  为感激何邪传功段誉,并且此番救下段誉,避免段氏声誉受损,段正明还要册封何邪为官,盛意拳拳,却被何邪当场拒绝。
  “在下此次出山,乃为解惑而入世,意在走遍河山,为天下苍生寻求一个答案。”何邪肃然道。
  他说得高大上,段正明等立刻不敢多劝。
  “为天下苍生寻求答案?”段誉疑惑道,“何兄,请恕小弟愚钝,你想寻求什么答案?”
  何邪笑了笑:“当今天下,山中禽兽尚可以终老,但身而为人,能得善终者却都算万幸之幸,百姓但求苟活都难以如愿,这难道正常吗?”
  “天下五国,数百年来征战不休,也唯有大理数十年不起兵戈,还算太平。”何邪长身而起,面带悲悯之色,侃侃而谈。“兵祸一起,立刻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此乃天下第一祸!”
  “武林中人不遵朝廷法度,不服官府管教,即便是正义人士,也时常以武犯禁,若只是匡扶正义则罢,但是事实上,江湖中人大多死于利益或者意气之争,更别提诸多邪魔外道肆无忌惮滥杀无辜,更有甚者便占山为王,口中说是劫富济贫其实就是谋财害命,此乃武祸,为天下第二祸!”
  “无论宋辽,吐蕃西夏,乃至大理,我云游四方,官府欺压百姓,已是寻常之事,为官者大都欺上瞒下,压榨百姓,百姓只好逆来顺受,艰苦度日,此乃官祸,为天下第三祸!”
  “在下此次入世,便是想要找到这三祸的根源所在,想出解决此三祸的方法。若只是在大理为官,只怕这一生都难如愿,此为在下生平之志,还望陛下成全!”
  何邪一番语罢,众人不禁肃然起敬!
  若是何邪在现代社会说这番话,只会招来嘲笑,可在古代,大家还就吃这套。
  “何兄志向高远,如横渠先生在世,必当引何兄为知己!”段誉少年热血,率先激动站了起来。
  横渠先生,就是喊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那位。
第四百九十二章
你是鸽子我是雄鹰你是我的小弟弟
  何邪提出的“三祸说”,既符合儒家、佛家和道家的济世思想,也符合武林侠义之辈匡扶正义、替天行道的主流价值观。
  可以说,何邪今日在大理皇宫喊出这么一句口号,便算是为他作为一方领袖,奠定了基础,也为他日后所要发展的组织,提出了最初的核心价值观和行动纲领。
  不但如此,无论段氏兄弟、玄悲亦或是在座的段家下属,都是知情识趣之辈,这个时代,口号喊得再响亮,也得有人给何邪背书才行。
  所以这些人都是“何邪思想”的宣传员,可以想象只要大理事毕,何邪的名声,势必会从这里开始迅速扩散,他两剑斩云中鹤的战绩,以及解决世间“三祸”的大志向,都会给何邪带来很大的声望。
  这件事的意义是很重大的,但也有利有弊。
  好的一方面是,从此何邪就是正义的代言人,随着他声望越来越高,战绩越来越漂亮,时机一到,他振臂一呼,不怕没有三山五岳的英雄豪杰来投。
  坏的一方面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以后何邪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人用放大镜来观察,他以“正义”之名起势,但他日一旦身败名裂,他所谋划的一切,就都会成为泡影。
  “看来,得开个专做坏事的马甲了……”
  何邪心里想着。
  好处很快就来了。
  段誉是个热血少年,虽然这个人看起来好像很佛系,不爱学武,不喜欢打打杀杀,但这并不代表他不想做出一番事业来。
  这个人其实自始至终都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在原剧情中,空有一身惊世骇俗的武功,却不知道该拿来做什么。
  可如今,不一样了。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何邪,就是段誉的榜样。
  在段誉眼中,何邪样样都比他强,而且对他既有传艺之德,又有救命之恩,还有规劝开导之义,总之,段誉现在对何邪,崇拜得简直五体投地。
  如今何邪表露出如此大志向,他段誉若不誓死追随,岂非白活这一世?
  于是,何邪享受了一次“王霸之气散发,主角纳头便拜”的高规格待遇。
  段誉慷慨激昂,当场立誓要追随何邪,帮他完成这毕生的大志愿,段大段二的脸当时就绿了,表情就跟一人吃了一个死孩子一样。
  段誉身为大理皇位的继承人,如今却要追随别人而去,这让他们怎么可能接受?
  可是段誉拜也拜了,誓也发了,他们却不好当场要段誉反悔,一时间,竟十分尴尬。
  好在何邪不是个不知道分寸的人,他笑呵呵扶起段誉,宽慰他几句,说连他自己现在都尚未摸索到前路,何必耽误你小段的前程?
  但段誉这娃怎么说呢?
  有点愣。
  他认准了何邪,何邪给他台阶他都不下,也彻底无视了段大段二隐晦的暗示,总之,就是要跟着何邪去扫除“三祸”,谁都不好使,爱咋咋地。
  何邪见此,干脆提议和段誉结拜为异性兄弟,如此一来,兄弟之间志同道合,也别提什么追随不追随了,大哥我先去探清前路,弟弟你在大理接着当你的大理世子,等将来哥哥需要你,你再力所能及帮哥哥一把。
  何邪话说的漂亮,事情也做得很有分寸,顿时皆大欢喜。
  就这样,何邪多了一个弟弟。
  两人义结金兰,当晚皇宫大宴,众人喝了个尽兴。
  席间,玄悲提起大轮明王鸠摩智身在大理之事,他怀疑此人悄然来大理,很可能是冲着段家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3/9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