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之从新做人(校对)第4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7/957

  “好啊。”王语嫣也不懂得谦虚,她之前在乔峰和段誉说这些事的时候,她自己也在想,何邪一说,她就不加思索答应了,将心中想法托盘而出。
  “我觉得,五国之中,宋辽强,西夏次之,大理吐蕃再次。”她说。
  段誉听了,不禁苦笑连连。
  女神把大理说成“再次”了,偏偏他一点气都生不起来。
  “两强之间,必有一战。”王语嫣接着说,“然也必有一伤,届时得利的很可能就是西夏和吐蕃,而大理偏安一隅,只会隔岸观火,此时若有异军突起,只怕大宋会山河破碎,国将不国。”
  她虽说得含糊,但何邪知道她所谓的“异军”,指的就是慕容复。
  看来这姑娘不但在武功上要帮慕容复,在复国大计上,她也想过很多,不然不可能这般脱口而出。
  何邪微微沉吟,敲了敲桌子,缓缓开口:“二位贤弟和王姑娘所说都不无道理,不过你们只是凭时局而推测,未能触及根本。若想知五国国运终将走向何处,还需结合五国国本,来分别推测。”
  乔峰和段誉齐齐抱拳:“愿闻大哥高见。”
  何邪没有谦虚,而是直接道:“大宋自太祖以来,便崇文抑武,自澶渊之盟后,历真宗、仁宗、英宗三朝而忘战去兵,可用之兵少之又少,且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可谓是武备皆废,自此,大宋贪图苟安,岁岁纳贡。偌大辽当真决心攻宋,只怕宋廷只有南迁一条路!”
  何邪说到这里,话锋陡然一转:“然即便没有外族入侵,大宋国运只怕也维持不久。太祖杯酒释兵权,以田宅金银安抚兵将,使其解甲归田,还定下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国策,百年以来,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为俗,只怕要不了几年,便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了!”
  这一番话,说的段誉和乔峰心头沉重,却不知如何反驳。他们也都是懂史的,都知道自古以来,除了先秦,各朝各代之所以灭亡,土地兼并莫不是根本原因。
  其实大宋如今虽然富足,但有识之士都已看到了危机,自王荆公变法失败后,宋廷政局昏暗,党争不断,军备废弛,官场贪污成风,各地豪强士族横征暴敛,百姓早已民不聊生。
  若非大宋五行八作兴起,使得失去土地的农民不至于全都饿死,只怕早就遍地反旗了。
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翻一切
  “如今大宋的土地,只怕十之八九都落在了王公豪族手中,百姓无路可走,只好习武自强,导致武林兴起,武人不服官府管教,各自占山圈地,要么建立门派,自给自足,要么呼啸山林,为祸四方!”
  “但无论是门派还是山寨,都不纳税粮,其实于国无益,朝廷无力讨伐,只好各自相安。然国家积弱,已是大患,以我之见,大宋最多不过十年,要么北地皆被外族瓜分,宋廷南迁,要么,内忧外患并起,国祚彻底灭亡。”何邪最后道。
  何邪虽有些言过其实,但大宋再有三十四年,就会迎来靖康之耻,说起来,其实也不算太夸张。
  段誉和乔峰都没有反驳,只是面色都很凝重。
  宋廷朝堂如何,他们这些生于斯长于斯之人,最清楚不过。只是温水煮青蛙,生来便是这个环境,他们已经麻木了。
  古人很多时候不是没有见识,而是身处洪流之中,根本无力改变。
  “再说大辽,”何邪接着道,“大辽以武立国,自澶渊之盟后,也近百年无战,导致军制荒废,贵族享乐奢靡,偏偏大辽周边,黑鞑靼各部以及黑水女真厉兵秣马,已有崛起之势,且这些草原部落都仇视大辽,若此时大辽内部生乱,只怕有灭国之兆!”
  乔峰和段誉同时面色一凛,他们倒是头一次听说这种论调,历来,大辽都是其余四国头上的一座高山,很难想象大辽会突然灭亡。
  事实上,辽国比北宋灭亡还要早两年,完颜阿骨打此时已经拉起了一支千人的队伍,正在东征西战,扩大自己的部落版图,三十二年后,他的儿子接过战锤,亲手敲响了辽国的丧钟,又两年,女真人又把宋廷皇室也基本上一窝儿端了。
  “至于西夏,此国穷兵黩武,朝政向来混乱。”何邪摇头,“西夏与草原比邻,其国人人善战,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此国灭亡,也只是迟早之事。”
  其实西夏坚持了很久的,成吉思汗打了二十二年才彻底灭了西夏,自己都死在六盘山了。可见党项人真的是能征善战。
  而且西夏生命力也是很顽强的,西夏被灭后,一部分西夏人经过数千里跋涉,在蜀地定居下来,建立了一个小政权,叫做“西吴”,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被彻底消灭。
  “吐蕃诸部分裂已一百余年,如今密教盛行,各部势力均衡,只怕局势依旧会持续很久。”何邪接着说。
  此时的吐蕃,是很多部落的统称,其实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
  鸠三大老牛哄哄说自己是吐蕃国师,其实他只是其中一个小部落的“国师”,所谓“大轮明王”,也是这个部落的首领册封的。
  只不过这人太擅长自我包装了,一见人就说自己大,还是三大,久而久之,大家就都觉得他来头唬人了。
  “吐蕃自上而下人人事佛,百姓但有一金一银,乃至一针一线,都用来供奉僧侣,当真苦不堪言。一旦中原草原战局明朗,胜者不需耗费一兵一卒,就能召降吐蕃各部。”
  何邪说到这里,段誉却有些心虚,因为他大理国何尝不是过度崇佛?大理常年不知兵事,修生养息,但国库依然空虚,原因就是历代先祖均大建佛寺,把钱都花得差不多了。
  想想何邪之前去的身戒寺,那么偏僻的地方,却有那么豪华的佛寺,比起大宋,除了占地面积小,只怕论及奢华,连少林寺都比不上。
  至于大理天龙寺,要不是名声不显,天下第一寺的称号,还真没有少林什么事儿。
  接下来,何邪就说到大理了。
  “大理……”何邪看了眼段誉,“三弟,请恕为兄妄言,大宋山河破碎,大理势必再难保全国祚。”
  段誉苦笑:“大哥不必顾及,我大理依靠大宋而活,我岂能不知?”
  事实上,大理比南宋灭得还早。
  只不过段氏却保留下来,被蒙古人封为大理总管,一直到朱元璋时期,才结束了段氏对大理的统治。
  何邪最终叹了口气,总结道:“其实为兄所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千余年来哪个王朝不是如此灭亡?自夏以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王朝大多长则数百年,短则数十年而终,循环往复,又何曾停息过?”
  “各族之间,不是你杀我,就是我杀你,从来都是彼此仇视,彼此斗争,自古多少民族因战乱而泯灭于岁月?我大宋,会不会有朝一日也如此呢?”
  这句话说得乔峰等三人不寒而栗,他们实难想象何邪描绘出的这般末日景象。
  “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何邪悲悯道,“只可惜,数千年来,人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根本不会从历史中得到教训!若是再来一次五胡乱华,只怕这片山河每一寸,都是亡者冤魂血肉。”
  三人沉默,久久不语。
  王语嫣脑补到何邪所说的场景,不禁紧咬双唇,脸色发白。
  她在想,彼时山河破碎,无数冤魂哀嚎,这其中,会不会就有表哥浑身浴血而笑呢?
  “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段誉品着这句话,越觉越有味道,不禁叹道,“大哥真是菩萨心肠。”
  而乔峰更欣赏的却是那句拗口的“千年来,人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根本不会从历史中得到教训”。
  他沉默良久,看着何邪缓缓问道:“大哥,你莫非已想到了如何万世太平的办法?”
  这句话一出,段誉和王语嫣顿时齐齐一震,看向何邪。
  “不错!”何邪神色肃然,缓缓道,“数千年的历史告诉我,皇权王朝,并不能让万世太平,更不能让百姓安康,若想长治久安,唯有推翻这世间一切!”
  这句话,犹如一道炸雷,顿时让面前三人面色大变,悚然而惊。
  “大哥,你……”段誉骇然道,声音都有些发颤。
  然而乔峰却面色凝重,一伸手,阻止段誉,他盯着何邪,缓缓问道:“如何推翻?”
第五百六十五章
文武论
  怎么推翻这个世界现有的一切?
  这是个大难题。
  这不是后世民国那个特殊时期,思想百花齐放,哪怕你嚷嚷着要建乌托邦都会有市场。
  而且尽管何邪说得严重,好像天下五国明天就要灭亡了似的,但这并不是山河破碎的乱世,相反,五国现在都相对平稳,大部分百姓还是勉强活得下去的。
  只要能活下去,百姓们就不会造反。
  更况且,这是一个儒学高度发达的时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在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包括眼前的乔峰和段誉,都是这套理论的拥护者。
  何邪现在要造的不是一国的反,而是五国的反,且他要推翻的不光是国家,而且还有现有道德体系中什么“三纲、三从、名教”这类在人心中根深蒂固的糟粕。
  他是想从物质、结构、人心等方方面面,彻底推翻改造这个世界,这个难度比起他在绣春刀里做皇帝,唐探里做黑手,要难一万倍!
  难到什么程度?
  难到他连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都不敢。
  他今天的想法要是敢宣扬出去,何邪只能做一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异端,最终只能成为一个与天下为敌的绝世大魔头。
  他现在也只敢给乔峰和段誉说说,毕竟他在这两个人身上把好感度已经刷满了,也建立起了仁爱的逼格,而且有了结义兄弟的关系,他倒也不用担心,他刚说完,这两人一人用六脉神剑,一人用降龙十八掌,立马把他拍死当场。
  至于王语嫣——
  这姑娘是傻的嘛,再说了,她也跑不掉。
  何邪为了今天劝服这两人,可以说是从见到这两人的第一面开始,就已经做准备了。
  段誉暂且不说,他已经把段誉变成了小迷弟,他只要能说服乔峰,段誉无论是出于认同还是从众,甚至是甘于牺牲的“奉献”心态,他都不会再拒绝何邪。
  所以何邪的关键就是说服乔峰。
  前期何邪建立的一系列印象,都是为了让乔峰有个“不忍反驳”、“大哥做什么都是出于仁爱”以及“大哥说的我不懂只是因为我笨”等等这样的心理反应。
  甚至他选择谈话的时机,脱掉外套的铺垫,选择这样一个舒适的环境,让阳光刚好撒在他身上以及刚好站在窗户跟前等等一系列的小动作,都是为了增加说服率的小技巧。
  而且从离开大理的那他天就开始打腹稿,酝酿说辞,搜肠刮肚完善自己的理论,逐词逐句删改,甚至说什么话,用什么语气,语速语调该怎么掌握,什么时候又要用什么样的肢体语言配合,他都在心里一一演练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7/9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