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半侠传(校对)第6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1/749

  方明顿首,突然话锋一转:“人说三峡峡谷与黄河相同、既有雄伟险峻的瞿塘峡、秀丽幽深的巫峡和川流不息的西陵峡,为长江之最,这只是无知者言。大河的周围奇景在前段金沙江内的虎跳峡,长达十数里,连续下跌几个陡坎,雪浪翻飞,水雾朦胧,两岸雪封千里,冰川垂挂、云缭雾绕,峡谷纵深万丈,几疑远世,才是长江之最!宋某人曾经很希望在虎跳峡与称心如意的对手来一次生死对决,可惜现在对手虽是称心如意,地点却选在了此处!”
  寇仲骤然抬头,只见水流湍急当中,三峡已经在望。
  方明与寇仲弃船上岸,边走边谈。
  他微笑道:“我曾对佛道两家的思想下过一番苦功,前者的最高境界是涅槃;后者是白日飞升。佛家重心,立地成佛;道家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把自身视为渡过苦海的宝筏,被佛家不明其义者讥为守尸鬼,事实上道家的白日飞升与佛门的即身成佛似异实一。道家修道的过程心身并重,宁道奇虽是道家代表,实具道佛两家之长,故其散手八扑讲求道意禅境,超越俗世一般武学。”
  方明登上悬崖之顶,止步道:“我当年虽未曾与宁道奇交锋,也必然知道与若是与他动手,整个过程便如在一个迷梦中,处处遇上道意禅境,精采纷呈!”
  又道:“宁道奇的肉身对他至为重要,是他成仙成圣的唯一凭借,若他肉身被破,将重陷轮回转世的循环,一切从头开始,所以他此战必全力出手,不会有丝毫保留。小仲明白我的意思吗?”
  寇仲苦笑道:“我明白!”
  方明淡然自若道:“所以我们一旦动手交锋,必以一方死亡始能终结此战,且必须心无旁骛,务要置对方于死地。不过如此一意要杀死对方,实落武道下乘,必须无生无死,无胜败之念,始是道禅至境、刀道之致,个中情况微妙异常,恐怕即使是宁道奇,亦难预见真正的情况。”
  寇仲愕然道:“这岂非矛盾非常?”
  方明仰天笑道:“有何矛盾之处?你难道忘记舍刀之外,再无他物吗?此时少帅虽然触摸到此境界,却仍有不及的地方,得刀后尚要忘刀,至于忘刀之后,还有天刀!”
  寇仲惊疑道:“天刀?”
  但方明已经不愿再说,扬声道:“宋缺在此,请道奇兄赐教!”
  声音远远传开,轰鸣于悬崖上方,震荡每一个角落,连滔滔江水都被盖了过去。
  “妃暄等王上久矣!”
  一朵青云彤彤飘来,露出师妃暄绝美的容颜,脸上带着苦涩的味道:“师尊一直以为能用此法逼迫王上退让,却没有想到,最后竟会是此结果!”
  “这个结果,早在三十年前,我与梵清惠道左相逢,纵论天下的时候便已经注定!”
  方明却是沉声道:“此前碍于声望、实力、宋某一直隐藏了自己真正的看法,而现在,似乎终于可以一抒胸意,不至于不吐不快了!”
  寇仲立即打起精神,知道宋缺即将露出自己最重要的观点。
  “实质上……慈航静斋选拔李世民为真命天子!的确是为天下万民着想!”
  方明开口第一句,便令寇仲目露讶色。
  “关中沃野千里,帝王之基,李家得此,必能以最快速度平定中原,给百姓带来最少的苦难,而李世民也是雄才大略之君主,必然能对胡汉一视同仁,有容乃大,开创盛世!”
  只有到了隋末,才知道李阀占据了多大的优势!
  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人口、军事,几乎都是压倒性的,而李阀乃是熟胡,突厥乃是生胡,虽然一时合作,但到了最后必然分道扬镳,互相攻讦。
  师妃暄美丽的眸子一亮:“还请王上继续!”
  “只可惜,胡人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君!”
  方明下一句话,当即令师妃暄面色大变。
  但方明理也不理,径直对寇仲道:“少帅可知?现在的中华大地,正处在一个很危险的局面?”
  “自晋八王之乱与永嘉之乱以来,五胡入侵中原,而五胡乱华之前,北方迁入中原的胡人已高达百万,很多地方超过了当地汉人人口。五胡乱华中,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死者过一千万,而又有大量的西北诸胡和北方的鲜卑迁入中原。”
  “那时,北方一千二百万汉族,残余不过四百万,而胡人多达六百万,其羯族、白奴族、丁零族、铁弗族、卢水胡、鲜卑,都是金发碧眼之白人,其主策就是杀尽汉人,而给后世留一个干净的土地。”
  “随着外族胡人不断建立割据政权,中华大地正变得千疮百孔,几乎便如一个遍体鳞伤的少女,现在更是到了失、身的前一刻!”
  “失、身?”寇仲差点笑出来,师妃暄更是粉面飞红,一下子从仙子变成了普通少女。
  “就是失、身!”方明的神情却相当严肃:“之前胡人政权虽多,五胡十六国,尽皆割据一地,却还未能真正尽夺中原神器!篡夺气运!”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胡人政权虽多,但不论是西魏、北齐、北周之流,都未曾能渡过长江,尽占汉人之地。
  至于隋朝?杨坚自认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努力推行汉化,自然不算。
  “但若给李唐占据天下,因为得国之正,必能开启百年盛世!然而此也是我华夏气运沦落之始,又开启了外族入主中原神器的先河,我可以断言,若李唐得了天下,那中原从此以后,胡人气运增长,国朝必是一胡一汉,轮流之局!这正如一个少女对强梁张开第一次腿之后,自然便可再张开第二次、第三次……所以,我们现在,可谓是为了保护中原气运最后的贞操而战!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第五百五十一章
宁道奇
  “王上这比喻……”寇仲忍俊不禁,而师妃暄却是涨红了脸:“王上如此臆断,就不怕徒惹人笑么?”
  “臆断?”
  方明哑然失笑,作为后来者,穿越客,还有谁比他更清楚历史大势?
  自五胡乱华之后,唐、宋、元、明、清……一胡一汉之格局,当即形成,最开始的根子便是现在!
  胡教收中原气运,资助胡人崛起,手段当真思之不寒而栗。
  “我知道你慈航静斋悲天悯人,若能以李世民为帝,当可以最快速度一统中原,令黎民百姓少死上百万,功莫大焉……”
  方明的嘴角带起冷笑:“但这个活人百万,却是以日后胡祸再起,要我华夏汉族付出千万、乃至万万的人命来填补为代价!宋某万万不许!……此正如长痛与短痛之区别,宋某便是只要短痛,不要长痛!宁可现在南北大战,死伤百万,也要一举奠定汉人气数!”
  师妃暄反驳道:“宋缺你是否言过其实?中原地大物博,人才精英层出不穷,外夷又如何入主?”
  “这自然便是因为你选的李世民了!”
  方明冷然道:“此人乃是半胡半汉,自然对胡汉一视同仁!这便是最大的错误!此人若上位,开创盛世之后,必然是万邦来朝,各国使者云集的场面,但既然要推行胡汉一家,天可之汗,自然也得一视同仁,什么经济、技术手段都流落出去,外族饮我汉民之血、食我汉民之肉,又得了体制与技术,自然便可来篡夺我华夏神器!”
  万国派来遣唐使什么的,不就是从唐朝开始的么?
  李阀胡人作风,风气开放,不拘泥胡汉之别,导致的结果却是汉族文化、技术、经济、政治全盘向胡族外流,众所周知的日本大化改新,就是全盘吸取唐朝文化,奠定了日本的气数。
  至于草原上民族,甚至包括吐蕃,都受到了辐射,深刻的影响日后的历史,后来一千多年,从辽、金、蒙古、清等侵汉凄惨岁月,都无一附带着当年唐朝的影响。
  得中国之制,得中国之识,所以可篡中原神器!
  “梵清惠当年向我陈述胡汉大融合才是中华未来发展方向的观点,实质上便是为这种恶行而铺路!”
  “便是融合,也应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而现在北方汉民的被迫融合,就与汉人被吃有什么分别?”
  “因此,为了华夏汉民福祉,宋某的道,便是胡无人!汉道昌!!!!”
  方明一字一顿,掷地有声。
  而师妃暄娇躯一颤,脸上的血色却几乎褪尽,咬牙道:“宋缺你是要再起‘杀胡令’?灭尽胡人?与北方群雄、还有突厥、高丽、吐谷浑、铁勒为敌,必无胜算的……”
  寇仲也是身上一冷。
  胡无人!汉道昌!
  这六个字的打击层面太大了,不论高丽、突厥、特勒、吐谷浑……还是弈剑大师傅采林、武尊毕玄、从此都必将天刀宋缺视为毕生死敌!不死不休!
  “宋某只相信人定胜天!”
  方明此时已再无疑惑:“为开万事太平,避免日后再起胡祸,纵刀斧加身,亦百折不回!我自如此,妃暄也不必再劝,百年之后,是非功过,自有他人评说!”
  因为他熟知历史,自然知道唐朝之后发展,更知道安禄山是个什么东西。
  可以说,唐朝的胡化政策,给汉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百年之后便给应验,影响还一直绵延到千年以后!
  如此毒瘤,怎能不除?
  “道不同,不相为谋!”
  师妃暄再也不看方明一眼,转身而去。
  方明摆明车马地亮出立场之后,这次的天下大乱,已经变成了大道之争!
  甚至,是比慈航静斋与阴癸派道统争夺还要严酷的大道之辨!敌我之分!
  事关各自的成道之机,生死超脱,必然无所不用其极,绝无半点余地可言!
  “宁道奇,出来吧!”
  方明阐明自己的立场之后,当即邀战道。
  此时明月取代夕阳,升上灰蓝的夜空,三峡猿声悲啼,催人泪下,满地银辉月色,显得更为凄美。
  宁道奇的声音从远方遥传过来,不用吐气扬声,却字字清晰地在寇仲耳鼓响起,仿似被誉为中原第一人,三大宗师之一的盖代高手宁道奇,正在他耳边呢喃细语道:“我多么希望宋兄今夜来是找我喝酒谈心,分享对生命的体会。只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任我们沉沦颠倒,机心存于胸臆。今中原大祸迫于眉睫,累得我这早忘年月、乐不知返的大傻瓜,不得不厚颜请宋兄来指点两手天刀,却没计较过自己是否消受得起,请宋兄至紧要手下留情。”
  寇仲心中涌起无法控制的崇慕之情,宁道奇此番说话充分表现出了道门大宗师的身份气魄,并不讳言自己暗存机心,凭此破坏宋缺出师岭南的计划,且不说废话,以最谦虚的方式,向宋缺正面宣战。
  他向声音来处望去,旋即就是虎躯巨震,见到了一双清辉而晶亮的眸子。
  这是一对与世无争的眼神,瞧着它们,就像看时与这尘俗全没关系的另一天地去,仿佛能永恒地保持在某一神秘莫测的层次里,当中又蕴含一股庞大无匹的力量,从容飘逸的目光透出坦率、真诚。
  宁道奇负手走出,五缕长须随风轻拂,峨冠博带,身披锦袍,一股自然之气不住从周身溢出,从天灵与涌泉灌入,与天地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又似深邃而不可知的宇宙,令寇仲完全认识到他的大宗师气概。
  “好一个谦虚自守的心法,已臻浑然忘我的境界,深得道门致虚守静之旨……只可惜,你错过了三十年!”
  方明双目奇光大放,忽然对寇仲道:“舍刀之外、再无他物、得刀而忘刀,实际上都不是宋某的真功夫!我真正的心法,却是‘舍我之外,再无他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1/7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