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修仙(校对)第5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5/1955

  由于认知的原因,苏君宇并没有意识到,王崎和冯落衣,早就将这个证明的关键暗示给他了。
  “银翼刺客”,“自指”。
  最终,苏君宇也是深深叹息。
  ——靠,我居然追不上那小子的思路了。
  ……
  万仙幻境当中,冯落衣和若澈仙子全程围观了这一幕。
  若澈仙子语气之中带着一份讥讽,九分苦涩:“看起来,你和王崎的苦心白费了啊。没有一个人意识到,那一出蜃戏才是解出这一道谜题的关键……自指,自指……呵呵呵。”
  冯落衣语气平静:“终究是个好现象。”
  若澈仙子道:“接下来怎么办?要不要使用更加露骨的提示?”
  冯落衣摇摇头:“暂时不必了。我们最重要的是引导,观察这些人思维过程的转变。”他顿了一下,然后道:“再观察七日。如果这个怀疑没有被忽视、遗忘的迹象,那就让第一批元神修士加入这一场集训。”
  若澈仙子苦笑:“看着他们一个个明明已经掌握了最关键的钥匙却不得门而入,我就仿佛看到了自身……几百年来就像个无头苍蝇似的,什么都不清楚,乱闯乱撞,却不知道宝山就在身边。‘炼丹师悖论’,呵呵,多么古老的理论啊。自指……自指……”
  最终,所有的感慨都化作的一声叹息:“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一般人思考这个问题,只会陷入层层自我的迷宫当中,难以自拔。但是,有一种天才,他就偏偏能够斩破重重虚妄,看到最内核的东西。”冯落衣语气平静。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王氏不全律的证明,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同样需要经过曲折而艰难的思考。
  “王崎就是那个天才?”
  “他毫无疑问是天才。”见若澈仙子兴致不高,冯落衣换了个话题:“话说回来,希门主那边怎么样了?”
  “师父那一边……”若澈仙子苦笑:“大约是知见障太过可怕了吧。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而且……而且……”
  冯落衣皱眉:“而且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实际上,歌庭派内部还出现了一种思想。”若澈仙子有些耻于开口:“他们说,不全律的表述、证明,都太过武断了。‘算学不全’这个概念付诸文字只有短短的四个字,但是用算符……几乎表达不出来。他们觉得,只要抵死不承认这是算学,在心中将之视作‘文字游戏’,就可以……就可以避免道心动摇。”
  “呵呵。”冯落衣面露讥讽之色:“算君就是用这种方式鄙视我们的,现在我们还要用这种方式去鄙视别人?”
  若澈仙子感叹:“可是……它确实不是算学的陈述……或许,这个思想,可以用作保护老师……”
  冯落衣愤怒道:“你想让希门主当那种无胆鼠辈吗?”
  若澈仙子叹道:“不全律,说服力还是有些不足。”
  ……
  “看起来,不完备定律的说服力确实是有一些不足啊……”
  这是王崎第七次给陈由嘉发送灵讯未果之后,所想出来的。
  哥德尔不完备定律在地球的哲学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价值。它和量子力学的不可测原理一道,构成了新世纪人类认知观念的基础。但相对的,它在数学上的意义就没有那么巨大了。它是数学的里程碑,但是后面的领域却很少看到它的影子。
  因为,在偏向实际的人眼中,哥德尔不完备定律毫无意义。而在偏向理论的人眼中,哥德尔不完备定律不够数学。
  “我是不是应该再加一把火呢……”
  只要我再加一把火的话,老师推动这定理的阻力兴许会小很多……由嘉也不用再万法门滞留那么就……我的计划也能够更快的推行……
  王崎的心思,渐渐就转到这方面来。
  如果要说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我要不要,解决掉希门二十三问的第一问呢?”
  王崎恰好知道,如何增加自己这个理论体系的说服力。
第一百八十一章
真阐子的寻根之旅(上)
  希尔伯特二十三个问题当中的第一问,连续统基数问题。
  连续统问题,即“在可数集基数和实数集基数之间没有别的基数”的问题。
  所谓“基数”,便是指集合的“绝对测度”。一个集合里面有一个元素,那么这个集合的基数性就是一,有两个元素,基数性就是二。以此类推。
  而“所有整数”“所有自然数”这种无限可数集合,其基数性,就记做“阿列夫零”——神州称之为“道元零数”,最小的无限整数。
  神州的古人曾经认为,数字的总数、无限的大就是道的数字。
  阿列夫零加一还是阿列夫零。阿列夫零加阿列夫零还是阿列夫零。阿列夫零乘以阿列夫零还是阿列夫零。
  无限大、正无穷。普通的操作方式对于这个数字完全没有意义。
  那么,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无限大的数字更大的数码?
  实际上是有的。
  那就是“幂集”的基数。
  如果一个集合有“1”这一个元素,那么它的幂集就有两个——“1”还有空集。
  如果一个集合有“1,2”两个元素,那么它就有四个幂集——空集,集合{1},集合{2},集合{1,2}。
  以此类推,当一个集合有三个元素,那么它就有八个幂集。当集合元素增加道了四个的时候,幂集就增加到了十六个。
  一个集合的幂集,永远比这个集合的元素要多。如果一个集合有N个元素,那么它就有2的N次方个幂集。
  无限可数集合的幂集,二的阿列夫零次方,就是人类发现的第二个无限大的数字——贝司一。
  而这个“beth1”除了是整数集的幂集之外,还是所有实数集合的基数。
  而连续统问题,也可以概括为“阿列夫零和贝司一之间,究竟存不存在另一个基数?”。
  有没有一个集合的基数,明确的大于一个无限大,小于另一个无限大?
  这就是二十三问当中的第一问。
  二十三问当中,第二问、第十问是关系到算学根基的,被认为是极端重要的。也正是因为算主那“完备性、一致性、可判定性”的思想,所以这两问素来被相提并论。但从“提问者”的思路来说,第一问和第二问的关系,反而更为紧密。第一问和第二问,连续统和完备性,根基上是相连的。
  第一问的问题引导出了第二问的问题,第二问的解答启发了第十问的解答。
  这几个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体系。
  当然,希门二十三问当中的每一问,都或多或少的与其他二十三当中的问题相关联,整个二十三问,隐隐是一个整体。而这一个整体,涵盖的算学的绝大部分方面,一题解出,算学整体就会展现出一个巨大的进步。而每一个算家的研究,或多或少都与二十三问当中的某一问相关。
  从来就没有算家能够做到这一点,从前没有,以后也不大可能会有。对于算学的历史来说,二十三问是一个及其壮阔的飞跃。
  而王崎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他已经解决了第二问、第十问。现在抛出第一问的解,实际上也不是什么特别惊世骇俗的事情。
  另外,连续统假设和完备性证明、可判定性证明差不多,都是那种拥有极端重要地位,但是本身相对独立的那一种。它们就像是一片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本身并不如何,但只要倒下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没并不需要多么深厚的积累。这些都问题都很偏重“巧思”。
  在地球,第二问、第十问的解答者都是相当年轻的天才学者。而第一问的解答者,甚至严格上来说并不懂得数学逻辑——P·J·科恩的专业领域是分析,他只不过是被这一个问题所吸引了,仅此而已。
  第一问的解答者P·J·科恩本人甚至不能理解自己发明的证明法在逻辑领域的应用。
  也就是说,这一项成果,同样可以推到“天才灵感的闪现”当中去。
  不过,最大的问题是……
  “我上辈子好像没有特别去将这个玩意背下来啊……”王崎又觉得有些头疼了。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现在是个中学生就会。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应该如何证明那个解法呢?
  “知道”和“证明”之间的距离,大概就相当于“修炼无上心法”和“自创无上心法”。后者的难度,是前者的无数倍。
  更何况王崎连第一问的解法“力迫法”本身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一个大致的方向。
  “现在的我,到底需要多久,才能够自己将第一问的证明过程来一边呢?”
  情不自禁的,王崎开始思考起这个问题。
  直到真阐子出身提醒:“喂,小子。”
  “想事情呢,别烦。”
  “我是想提醒你,到地方了。”真阐子长叹:“再不降落,你就飞过去了。”
  “哦哦。”王崎望向身下。那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平整的地面一直延伸到天际线那边,只有西面才隐约有崇山的阴影。那便是昆仑山的北段。王崎的南面,则有一条江流,缎子似的平铺于地,近乎笔直。那便是神州第二大河流大江。有民房聚集,以大江为中心,一路向着南北蔓延。而城镇之外,就是那一块块帕子一般的田地。如今新一季的小麦才刚刚发芽,从高空上望去绿茸茸的。
  绿色与褐色,就是这块地面的颜色。
  “江北城,到了。”王崎感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5/19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