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星来自地球(校对)第5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3/881

第489章
  从美利坚回到华夏,韩觉是走不了大开大合把顶级节目全上一遍的宣传路子了。
  不过多亏了他在专注贩卖狗粮之余,还抽空唱了不少好歌,导了那么一部“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电影,在江湖上多少有了些名声。此次回国,向外界释放出【想要参加综艺节目】的信号之后,邀约纷至沓来。其中不乏有口碑有收视的优质综艺,来邀请韩觉去出演节目。
  《极限男人》级别最高,是靠裙带关系拿到的通告。
  韩觉工作室里的工作人员们都在赞叹张子商这徒弟收得实在是太好了,收一只张子商,就等于打通了《极限男人》的半扇门,以后若要出来宣传个什么东西,吸吸肚子就能挤进这全国顶尖的综艺节目。小周觉得大师兄地位受到威胁,咬牙切齿地回家把起床闹钟提前了半个小时,从此每天多出半小时来学习影视方面的内容。
  《华夏有嘻哈》对韩觉贼心不死。之前请韩觉参赛不得,现在就想让韩觉去总决赛舞台伴个唱。
  这一届《有嘻哈》的学员韩觉一个都不认识,但只要既能抒情又能说唱、实力极强的韩觉,愿意跟人合作,怕是大部分学员都无法拒绝。不过韩觉记仇,不去。
  《蒙面歌王》希望韩觉能过去玩一玩。
  韩觉本来想去,说他还有几种唱腔很愿意展现一番,保准人们猜不出来。但关溢他们预测了一下参加节目之后的情景,韩觉听完只能放弃。
  《蒙面歌王》是音乐竞技节目,规则是参赛歌手统统蒙着面具比唱歌,两两对决,输者揭面,赢者留下,一直赢就一直留下舞台上,最后站在舞台上的只有歌王,这个歌王不向《歌手》里的歌王一劳永逸,需要守擂,等着和下周决出的挑战者对决。
  韩觉工作室的人一致认为,韩觉如果要参加,以他的实力,想赢的话那一时半会儿肯定输不了,当了歌王守擂,每周要准备一首歌,改编,练习,都需要不少的时间。更重要的是,韩觉在两个国家满场跑宣传,每星期去一趟《蒙面歌王》,光是耗费在路上的时间就不少。而只唱一两场就主动淘汰,既没意义,也不符合韩觉的趣味,因此这个节目不适合在两个国家忙碌的韩觉,韩觉只能等以后有空了再去玩。
  其他诸如《好好学习》、《明星大神探》、《认识的转校生》节目组,也有发来邀约,韩觉工作室的员工们讨论,挑选,给韩觉安排了最合适的行程。
  来邀请韩觉的,还有一些网络综艺。它们算是来碰运气的。韩觉回绝了正常,万一答应了,那就是节目组赚翻了。
  其实韩觉倒真有几个网综想去玩一玩的。比如邀请几个明星一起打游戏开黑,比如明星凑一块儿玩桌游……
  但是在工作室众人的苦苦哀求下,韩觉只能遗憾放弃。
  随着韩觉的工作室规模越来越大,处理事情越来越专业,韩觉也越来越少地凭喜好、兴趣或酬劳,去选择要不要参加某个行程了。
  韩觉的工作室相比以前,从内到外,已经很不一样了。
  最初工作室规模小,创始人又都是野路子,身兼多职,人员配置不齐,扣扣搜搜,能省则省。管理、运营、财务、市场有关工作室发展的部分,全由秦晓彤负责。内容创作和公关由韩觉本人负责。行程的安排,就由关溢和韩觉商量着来。
  所谓【商量着来】,其实就是韩觉觉得累,想偷懒回家看电影看小说,关溢不让韩觉偷懒,韩觉拼命找理由偷懒,关溢就说这去一次能赚多少多少钱,反响好了,又有多少多少机会赚更多的钱,韩觉就去了。
  工作室从成立至今,其中明的暗的有过几次凶险,当时大家无论职位,聚在一起群策群力,化解危机,不得不说运气很好。
  如今韩觉在两国的事业打开了局面,工作室磕磕绊绊也发展起来了。收益上升,不断扩张,很多职能都得完善起来。比如,需要公关人员消除不利舆论,扭转韩觉的负面形象,甚至还要主动出击,在流言还是个苗头的时候就把它掐死。需要策划,需要设计,还需要把学业繁忙的小周解放出来的互联网运营——不过在小周的苦苦哀求下,小周保留工作室微特号的密码,依然能上传他的搞笑视频和转发【哈哈哈】。
  这些专业人士,会告诉韩觉去什么节目收益大,去什么节目又会让观众潜意识里判定他咖位较低,连带着对他之后的作品产生偏见。这里面都是科学。
  不过像是《黎韵有约》这样的节目,工作室里无论哪个职位的工作人员,都觉得韩觉去出演,是一件好事。
  公关觉得能洗一洗过去,运营觉得可以圈高文化程度的粉丝,广告觉得这节目收视高,手表、眼镜、乃至保温杯赞助都可以去谈一谈赞助。
  但韩觉没想那么多,去只是因为朋友相邀。
  ……
  ……
  一小块舞台,两张呈【八】字对放的沙发在中央,后面是巨大的屏幕,四周灯光明亮,近三百位的观众呈扇面围住舞台一方。
  除了观众的脸,这里的一切都和半年前没什么差别。
  黎韵坐于其中一张单人沙发上,不急着介绍对面的韩觉,而是先用略微感慨的语气说:“很少有人能半年来两次这个节目。”
  《黎韵有约》作为访谈节目的翘楚,面向整个社会,嘉宾是各界名人,一个在文娱界咖位不那么大的韩觉,半年之内能够出演两次,这确实需要小小感慨一下。对黎韵来说,这里面虽然有人情的往来,但并不全是因为这个。
  对于黎韵的感慨,韩觉笑着答道:“能够表面上在夸嘉宾,但实际上是夸自己节目的主持人,我见得也不多。”
  黎韵眨眨眼,也笑:“你想多了,其实我表面上实际上都在夸我的节目。”
  “现在好了,你从一个稀有的冰雪聪明主持人,变成了随处可见的厚脸皮主持人。”
  “哈哈哈,你还是跟上一次一样聪明。”
  “谢谢,你倒是比上一次说话更好听了。”
  台下的观众轻笑声不断。韩觉和黎韵一来一往快速交锋的开场,让观众们竖起耳朵,集中精神,从第一秒开始就迅速进入了状态。
  黎韵看着韩觉,暗中点头。觉得这次又可以和韩觉聊出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了。
  韩觉看着黎韵,暗中松了一口气。他半年来大多数出演综艺都是跟章依曼在一起,他虽然也说话,但温温吞吞,收敛了所有的脾气,像一把归了鞘的刀,还是钝刀。如果不是前几天还跟夏原唠过嗑,算是把钝刀磨了磨,不然现在遇到智识对等的人,差点脑筋转不动,就要学章依曼傻笑蒙混了。
  “让我们欢迎今天的嘉宾,韩觉。”黎韵笑着带领观众一起鼓掌。
  观众跟韩觉就一起鼓掌。
  黎韵首先谈起了韩觉有关音乐的话题:“你的专辑我听了,很好听。”
  “谢谢。”
  “你的专辑好像卖得很好,美利坚那边都在说,你这张专辑代表了英文歌曲的最高水准。在华夏的【风云榜】也进到前四十了。这个成绩应该是英文专辑最好的成绩了吧?”
  “对。”韩觉点头。这件事小周每天都要跟他来讲一遍,所以韩觉知道自己是创了英文专辑历史的。
  “你觉得这个成绩和你的国籍有没有关系。”黎韵问。
  “这当然是有的,”韩觉大大方方地承认了,“他和我身上的一些都有关。”
  “你这半个多月都在美利坚宣传这张专辑?”
  “对,偶尔也宣传电影。”
  黎韵说:“你让我想起了之前有个美利坚的歌手,说是要进军华夏,也确实写了华夏歌,结果人就在美利坚的家里坐着,不来华夏上节目做宣传,不唱现场不打歌,只号召粉丝花钱刷榜。最后名次刷上去了,就当作是在华夏火了一圈,买热搜,【某某某新专辑火遍华夏】、【某某某创美利坚音乐人在华夏风云榜最好记录】、【老华都惊呆了】……”
  韩觉也笑:“现在所有国家卯足了劲把歌曲做得很【国际】,很【华夏】,不过他们怎么可能【华夏】得过我们华夏人?”
  “华夏属于典型的高语境文化国家,美利坚英格兰属于低语境化国家。在低语境文化里,语言表达极其直接,并且高效。而在我们高语境文化里,表达间接而委婉。所以美利坚如果追求华夏语语境里的【意】,其实还挺难的。”
  “英格兰曾经是有一首歌叫作《伦敦风格》的歌,在【风云榜】进入过很前面的名次,它很不华夏,它之所以能够登顶,正是因为它让我们感到新鲜,这里面虽然有猎奇的意味,却是一次真真正正的文化输出。所以外国的电影也好,音乐也好,模仿华夏是永远无法超过华夏的,得找到自己的特色,文化才能被输出。”
  “你这是直接把黄金大道指出来了。”黎韵半真半假地说。
  韩觉笑笑,说:“不一定,也可能有人会怪我提出问题又不给解决方案,是在耍流氓。”
  “你的电影快上映了吧。”黎韵换了一个问题。
  “对,《时空恋旅人》,十二月八号。”
  黎韵对着观众说:“韩觉半年前第一次来的时候,他的电影已经杀青了,但他在整个采访中,对电影的名字只字不提,因为他说‘不在宣传期’,‘宣传了也没有钱拿’,那个时候我以为这是一种【电影不好看】的自知之明。但是我跟很多人一样,没想到第一部长篇处女作就惊艳了影视圈,有人说叙述技巧成熟的令人发指,在【藤蔓】达到了8.9分,并且马上就要上映了。”
  “你当时有想过这部电影会成功吗?”黎韵问。
  韩觉语出惊人,毫不谦虚:“有。”
  观众哗然。
  韩觉倒也不急,笑着解释:“当时拍这部电影,目标很明确。一是为了让制作人——也是我的好朋友,满足一次心愿,二就是为了纪念《我恋》一周年。这两个目标完成了,对我来说就是成功了。”
  “听起来很没有野心,所以你并不在意上映后的成绩?”
  “当然是在意的,票房当然是越高越好,”韩觉满脸认真,“我的剧组聚集了不少理想主义者和梦想家,他们是想真正拍好电影的纯粹的人,我希望这样的人能多赚点钱。”
  观众听得认真。
  黎韵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问:“这电影你有投资吗?”
  韩觉答:“有。”
  观众一阵大笑。
  “《时空恋旅人》,听起来像是科幻片。”电影在长安首映的时候,黎韵有被邀请,但她当时在忙工作,走不开,后来只能遗憾错过,等院线上映再看。
  “这其实并不是什么特别深奥的电影,就是一部轻喜剧,里面有爱情也有亲情,不要被【时空】两个字骗了。而且看电影如果只追求是否【看懂】,这等于首先就给电影强加了一种【故事逻辑】的概念,交流是否看懂就像是一场弱智之间的智力游戏,没多大意义。电影是感受的,不是用来看懂的。”
  “第一次当导演,有什么感觉吗?”
  “感觉……和想象中不同。”韩觉思索了一会儿。
  “怎么个不同?”
  “我在没当导演的时候,看别人的电影,会觉得导演这个职业里有很多蠢货。明明电影里有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在那里,只要不瞎的人都能发现,结果偏偏导演什么都看不到,这里那里都是问题。”
  “现在呢?”
  “我不是在为自己的立场辩护,而是说真心话——现在我自己是导演了,才知道处在导演这个位置的难处。”
  “我在写剧本的时候,有时写出了满意的场景,光是在脑海里想一想,就觉得美滋滋,厉害,完美了。我如果要当导演,只要按照脑海里想的拍出来,什么最佳导演,最佳剧本,简直唾手可得。
  然而等到真正开始拍摄了,问题就来了。我在不停地犯错误。我会忘这忘那,还会把摄像机放在错误的地方。很糟糕。
  然后是表演。我找的演员,他们虽然是很好的演员,但他们也是人,他们对剧本有自己的理解,最后的画面当然不可能和我脑海中的画面一模一样。我难过,却也没有用。
  然后一切就渐渐开始离当初写剧本时想象的画面越来越远,越来越不一样。当最后把电影素材都剪辑起来,我伤感地发现这完全比不上这电影,比不上那电影。我会觉得自己拍了一坨垃圾。等到电影上映了,看到评论里指出来的问题,我心里狂翻白眼——那些问题我当然是知道的,但最后呈现出来的,已是当时能鼓捣出来的最好的东西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3/8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