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章(校对)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427

  从服饰之中,就可以看出森严的阶级,泾渭分明。
  而在这个时候,失礼就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丢官去职都是轻的,是以人人肃穆。
  段玉祭天之后,命郭百忍读着分封的旨意,大体就是将昨夜宣布的赏赐确定下来。
  旋即,大夫先上前,恭敬行礼,宣誓效忠。
  段玉授予用白茅包着的土壤,以示分封赐土之意。
  原本,还应该赐予青铜铸的大鼎,鼎上用铭文将分封的封邑正式确定下来,有的还会赐予铜钟。
  这就是‘裂土封茅’与‘钟鸣鼎食’等等典故的由来。
  不过铸造青铜大鼎太过费事,云中只是区区一岛,当可从简,因此段玉一律赐予丹书铁券,上面详细记述了每个封臣获得的封地位置、大小,还有一些重要的权力与义务,用丹书写在铁板上,再将铁券从中剖开,封君与封臣各持一半。
  几位大夫起身行礼,从此他们就是段玉的封臣,虽然也有对封君的义务,但就拥有很大的自由度。
  当然,封臣还是可以为封君服务,担任原本的官职,酬劳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
  大夫之后,就是士。
  等到他们一一起身,就彻底定下制度,纵然二代君主想改都是不可能。
  “封君授予封邑,封臣便对封君有着义务,此乃君臣契约之道!”
  段玉开宗明义,再次宣讲法度:“封臣者,每年需服两月之役,自备弓马、仆从……下士出武士一人,仆从二十……若不能,则以金帛、武器、粮草代之,若不能服役,又没有金帛代替,则削减封地……若士死,其地由嫡子继承,若无子,由其兄弟继承,若有女招赘,则优先继,凡领地继承,需贡金与封君,获得承认……各封邑内部之事,你等自理,外交与军事,必须获得封君同意,与封君一致。”
  总体而言,掌握力量者,必须掌握权势。
  是以段玉定下武士服役制度,就是要将真正的非凡者拉拢进自己阵营,逼迫手下不断进步。
  当然,作为第一批功臣,还是有着优待,可以用武徒、武生、金银代替。
  但二代三代之后,若是还如此不堪,领地内经济又发展不起来,无法以金代役的话,那就以地代之!
  将土地议价,按照原本应该付出的金钱价值予以减封!
  因为你作为封臣无法尽到自己的义务,所以要收回土地,交给真正能服役的人!
  虽然一开始可能有些阻力,但段玉还是决定坚持下去。
  如此,方能将一些蛀虫淘汰。
  话说自己已经很宽容了,纵然这些非凡世家断代,没有了武士或者法士,也可用金银粮草代之,纵然沦落到要削减封地领民的地步,也不是一下削去全部,若是家大业大,说不定能撑个数十上百年。
  有这么长的时间,足够培养出一个宗师或者能施法的炼气士了吧?
  纵然宗家不行,分家旁支之中,难道就没有人才?
  如此一来,就是逼着手下为了保住家业,而不断进步,到了后来,道武都可用之。
  ‘这就叫保持阶层流动性啊……’
  段玉若有所思。
  此时正式分封之后,识海之内,道印彻底大放光明。
  原本的云中之气运彻底稳定下来,显现出法相,乃是一只三首海龟,摇头摆尾,十分惬意。
  ‘看来……纵然分封了差不多七乡出去,我还是掌握了不少实力……也是,各乡新开,只有云城附近土地大熟,又有港口,再加上底下人的忠心,我此时依旧能掌握云中一半以上的实力,没有落到八歧大蛇那么悲惨的地步……’
  龙气贵在生杀予夺,专制从一。
  是以龙只有一头,多头不祥,寓意令出多门,互相内耗。
  而段玉细细分辨,就发现这三首海龟凤尾龙爪,三个头颅都各有气象,中间那个最大,其内隐约分散成数股,乃是代表自己与支持自己的一干封臣之气运。
  右边一个略有些道意,仔细一辨,却有些白毫山的味道,当是萧静风与于静白合力,段玉又特意将他们两乡连在一起的缘故。
  至于最后的一个带着海浪波涛汹涌之声,不用问必是蓬羽岛鲛人之气数。
  ‘这分出多头,并非说他们心有反意,只是略有内耗而已……纵然自己这一支,细看下去,气运也是隐隐分流,这就是分封制之弊端,怎么也改不了的。’
  纵然这三首海龟昭示日后或有分裂之祸,但如今好歹是一体,这就大可用之。
  螭吻将这股气运一吞,三转紫铜印轰鸣不断,隐约浮现出一丝亮银之白色。
  一股信息传来,令段玉知晓,他体内道印突破至四转银印已经没有丝毫瓶颈,甚至可不断用妖鲲灵丹增强元神,炼化普通煞气易如反掌。
  所欠缺的,就只有那一道白虎煞了。
第一百九十二章
领地
  云中四年,正月初五。
  虽然封赐仪式已经结束,但要一一确定封地,转交工作,还是废了幕府好大一番功夫。
  好在初五之时,一切已经齐备。
  于静白叫了一辆牛车,与萧静风两人一起巡视着未来的领地。
  “你我都是下大夫,领一乡之地为食邑,你是东林乡、我是金沙乡……共计有十六村,一千六百户,耕地三万余亩,主君真是好大的手笔!”萧静风感慨地说着。
  最关键是让两块乡土直接连在一起,实力就成倍增加了,真是好魄力。
  “地我都看过了,虽然新开,但若用重肥,过一年就可种植稻米与麦子……还有我的东林乡,因为靠海,有着一处天然避风港,日后或许可以修个小码头。”
  于静白微笑说着,显然很是喜欢。
  此时,就听前面赶车之人,也是之前代管的幕府小吏田老头说着:“两位大夫,东林乡庄子到了!”
  “哦!?”
  于静白与萧静风下了牛车,就见到一处占地极广的庄子。
  这是每一乡都有,作为乡主的治所,有二十多间屋子,外面种了一圈大树,将来或许可以成长为围墙,或者伐木建造栅栏。
  里面的房子都是用烧制的石砖与石头建造而成,并且还有箭塔。
  这是庄园中的防御建筑,可以居高临下地射击外来的敌人或者野兽,若是等到那一圈树墙长成,用精锐弓箭手防御,能挡百人之兵。
  同时,也是类似城堡一般,宣示封君主权之物。
  ‘只是……为何要修建成这模样?’于静白望着这形制,心里一凜:‘云中岛之上,并无外敌啊,难道是为了防止民乱?’
  这真是极有可能,但此时默然不语,继续看着。
  在这庄园之内,还有磨坊、酒窖、醋房、榨油坊、以及专门圈出来,预备着养鸡鸭与猪的场所。
  在庄子外面,则是连亩的耕地,专门划出了菜田、粮田、以及休耕之地。
  远远望去,还有一座小山,只有五十米高,不算奇险,却有一片坡地,种了果树与一些茶树。
  若是在领地边缘的海岸,甚至还可以开辟一些晒盐场,或者直接煮海水制盐。
  总体而言,就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庄园,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大体都能满足。
  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着围墙箭塔保护,不惧野兽与盗匪,帝力于我何有哉?
  “这真是……太完备了!太耗费了!每一乡都有么?”
  于静白一个个望过去,暗暗估量着需要耗费的财力与人力物力,不由问着。
  “每一乡大夫都有!至于村士,就要降低一个等级,但也有一座宅子!”
  田老头躬身说着。
  “难怪主君要劫掠出云,不如此,怎么建得起来啊?!”
  萧静风喃喃着。
  此句略有不敬之嫌,但田老头只当没听到:“接下来,请让我移交民籍!”
  这里是东林乡,自然是先向于静白交割,共计有民八百户,大致两千人。
  “其它村先不急,本地乡治在东林村,大夫可先见见!”
  当下,由田老头带着,来到一个打谷场,两三百人衣衫褴褛,目光或呆滞木然、或带着好奇仇恨,望着台上的于静白。
  “此乃本地封君,于大夫,日后便是你们的主人了!”
  田老头大声嘶吼着:“还不行礼?”
  因为多是出云人,所以他用的也是出云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