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国权臣(校对)第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216

  徐明远在草稿纸上随便勾勒了一下第一篇策论的思路,在心里打了一遍稿子之后,便是拿出一张有红线画格的试纸,写下了论羁縻州之乱。下笔便如游龙走,遒劲健美的小楷飞跃纸上,毫不停歇。
  院试第二场,诸生一般会先将简单一些的诗赋先写完,然后再来写难一些的策问。策问题目涉及太广,寻常学生能够答出三道已是十分不错,能够答出四道更是难得,至于答出五道者,皆是诸生之中的佼佼者。
  所以策论五题,虽然占的比重较高,但诸生还是多将此当做可以舍弃一些的地方。毕竟平日里要熟记各种经书、经义,又有几人能够饱览群书而知天下事呢,当舍则舍。
  诗赋需要的是一时间的灵感,所以诸生还在细思苦想,左右找寻,想要找些灵感之时,却是看到徐明远提笔便是疾笔奋书,哪里像是细思之作,更像是在抄写书上之题,不禁都是露出几分不屑和鄙夷之色。
  在他们看来,徐明远连诗赋都这般随意对待,看来是真的对这次院试不做努力了,或者说是连挣扎都放弃了。
  谁也没有想到徐明远会先去做在他们看来最难的策问,如果在策问之上花了太多的时间,紧张之下,诗赋很有可能都写不出来,或是难得佳作。
  坐在前边的李川先对于徐明远的动作也是有些讶异,不过见过了徐明远昨日的试卷,他对徐明远还是有着不小的期许,不禁稍稍前倾了一些,看了一眼徐明远的试卷。
  当他看到徐明远试卷上最前边的论羁縻州之乱,也是不禁笑着摇了摇头,不过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忙是敛去了嘴角的笑容,稍稍端坐了一些。
  徐明远不按常理出牌,竟是先写策论,这样的情况倒不是没有,不过一般比较少见。而且徐明远看完策论题才一会,只是在草稿纸上写了几个词便开始动笔,却是文思如泉涌,下笔不停歇,着实让人惊奇。
  毕竟是在考堂之中,试卷又是倒置的,所以李川先也是不好多看徐明远的试卷,不过还是多瞄了两眼徐明远的试卷,想着晚上倒是可以去看看徐明远到底写了什么。
  在徐明远看来,羁縻州之乱,因由便在制度之上和军镇之上。减轻羁縻州之进贡,责查诸军镇强征羁縻州粮草,责令诸军镇在吐蕃和北黎来犯之时,及时出兵驰援羁縻州,这应该便能缓解羁縻州之乱。
  不过羁縻州之乱,已经积压了上百年,非一朝一夕可解决的,此策也只是治标之策。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大宛对于诸多羁縻州和藩属国低人一等的看法,如果能够一视同仁,宽以对待,诸藩属国和羁縻州或许能够成为大宛第一道强大的防线。
  半个时辰后,徐明远才是写完第一篇关于羁縻州的策论,转了转有些发酸的手腕,粗略的看了一遍自己所写,吹干了纸上的墨汁,徐明远开始思考第二篇策论。
  接下去,徐明远差不多以半个时辰一篇的速度将剩下的四篇策问都写了出来,中间还抽空吃了个烧饼,喝了几口水。
  最后一篇关于大宛各道藩镇的利弊,徐明远直言北方诸镇割据一方,如若不及时抑制此风,恐各道藩镇竞相效仿,藩镇割据,则朝廷再无权威可言。
  写完最后一篇策论,徐明远将毛笔轻轻搁在砚台之上,也是轻叹了一口气。大宛国势虽强,却也非举世无敌,便是在这五道策论之中,也可以看到大宛现今的局势不容乐观。
  徐明远自北黎归来之时,过道河朔诸镇,所见也是让他颇为吃惊。
  大宛藩镇制度施行已有数十年,为防止边倕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各藩镇原本只掌地区军政,但十几年前开始,权利逐渐变大,管民政、财政,掌握全部军政大权。
  可以说一方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独霸一方。
  剑南道也设立了节度使,不过相比之下,各族混杂的河朔诸镇已经是隐隐有抗拒朝廷的趋势,各项制度自立,一方节度使就如同割据一方的藩王,诸部敬节度使而不尊皇。
  北方诸藩镇因为抵挡北黎草原铁骑,各军镇已有数十万之重,而宿卫的长安的兵士却不足十万。如若北方诸镇生反叛之心,而其余诸镇来不及驰援,则长安危矣。
  当然,徐明远只是在心里想想,并未诉诸于纸上,反叛之言不可轻谈,徐明远也是知道轻重的。不过要是真有那么一天,吐蕃和北黎再趁势来袭的话,大宛危矣。
  将思绪收回,徐明远拿起水囊喝了一大口水,晃了晃脑袋,将五篇策论按顺序整齐叠好,拿出诗赋的题目,开始看了起来。
  院试第二场的时间和第一场是一样的,也有四个半时辰,现在已经过去三个时辰了,还有一个半时辰。
  徐明远认真看了一遍诗赋的题目,这诗是要以刚刚过去的夏至节气为主题,而赋则是以边城为赋。
  科举之赋,是讲求对偶声律限韵的律赋,要有适度的声律之美、辞藻之丽,和诗的要求相近。
  可能是在那北黎草原之上受了李太白的影响,所以近来徐明远所写的诗赋,也是多为豪放之流,倒是颇为畅快。
  不过诗赋徐明远自小便写的不多,虽然从一个月前开始多加练习,还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写出来,便是一手托着下巴,看着屋顶发呆。
  徐明远开始准备写诗赋,而诸生此时多是在写策论。有些连大运河在何处,何时所开凿都不知,更别提什么写什么通济渠段漕运的建议了。
  不过诸生一看徐明远都罢笔托着下巴发呆了,又不禁觉得心里安慰了许多,在心里腹诽了徐明远一番之后,重新找回了些自信,开始继续往下写去。
  徐明远这发呆足足发了半个时辰,这才提笔在草稿纸上写了几个字,确定声韵没有问题之后,才是提笔开始写赋。
  边城乃国境边沿之城,徐明远走过许多边境雄城,不过让他记忆最为深刻的,却是那座屹立在东海之畔的云中城。虽在大宛境内,却已然立在云中,不是边城,更胜边城。
  所以徐明远提笔,以云中赋。
  东海畔独立一孤城,立于地名云中。
  ……
  沧浪汹汹撼东城,一人一刀立城头。
  寥寥百余字,道尽徐明远对于那座云中城的情感,有敬佩,也有向往。
  写完赋,徐明远开始写诗。以节气为题的诗作可谓是最常见的,其实之前徐明远便有尝试着写过几首节气的诗,只是没能够凑到夏至。
  徐明远对于自己的诗也不抱有多大的期待了,所以严格的按着《切韵》的要求,写了一篇还算能上口的《夏至咏荷》,便是结束了全部的题目。
  将毛笔放在砚台上,徐明远把几张试纸仔细翻看了一遍,确定没有遗漏之后,便是将所以试纸按着顺序叠好。
  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筋骨,徐明远便是开始收拾东西,今日依旧是他第一个写完。
  徐明远把笔墨纸砚都收拾到竹箱之中,叠整齐的试纸放在桌角,然后取出水囊和之前在门口郭叔拿给他的精致糕点吃了起来。算算时间应该还有半个多时辰,徐明远嚼着糕点,思量着要不要先睡一会呢。
  再看其他诸生,有的已经是罢笔放弃了,有的还在咬着笔头,面目狰狞的苦思冥想,有的连手中毛笔拿反了都不自知,下意识的往脸上一碰,给自己画成了个大花猫。
  诸生见徐明远已经收拾好笔墨,在那吃糕点,多是嗤之以鼻,坐在角落的钱庆福一边啃着鸡腿,一边冷笑着看着徐明远,不知在想些什么。
  徐明远吃了半包糕点,把剩下的仔细包了起来,拧开水囊喝了两口,然后和糕点一起放到竹箱之中。徐明远左右看了一眼,瞄见左右两边的学生都还在写策论,便是有些得意的趴下去睡觉了。
  李川先见徐明远又趴下睡觉,也是有些哭笑不得。一般学生便是提前做完了,也会花些时间去检查检查,查漏补缺,哪里会像徐明远这般直接倒头便睡的。
  其实这也不能怪徐明远,毕竟这可是他第一次参加这种考试。书院学生每个月末都会有一次月课,和科举考试有些相似,不过徐明远刚进书院,这还没等到月课呢,就直接来院试了。
  不过依着徐明远的性子,便是知道,估计也懒得回头检查了,对自己某些方面莫名的自信,也不知是从何时开始有了。
  半个时辰后,一声钟声响起,徐明远坐起身来,待那两个小吏将试卷都收走了,和那监考官员走出考堂之后,便是背着早已收拾好的竹箱向外走去。
  院试第二场结束,院试也结束了。
第四十六章
随你去长安,可好
  院试结束,诸生陆续走出考堂,有自觉考的不好垂头丧气的,有觉得自己能够上榜志得意满的,也有考完院试不用再来书院而欣喜不已的。
  徐明远神色淡然的走出考堂,就在隔壁考堂的周斌杰已是笑容满面的迎上前来,笑着说道:“远哥,我在醉霄楼定了包厢,这院试都考完了,今晚咱们不醉不休。”
  白墨楼和周斌杰同个考堂,此时也是拎着书箱走出门来,看着徐明远,像是在等徐明远决定。
  徐明远笑着摆了摆手道:“今天不去醉霄楼,我带你们去个地方,比醉霄楼还好吃。”
  “比醉霄楼还好?”周斌杰眼睛一瞪,有些疑惑的问道:“难不成哪里又新开了一家酒楼?”
  徐明远笑了笑,故作神秘道:“去了你们就知道了,今天我请客。”说完便是领头向着外面走去。
  白墨楼和周斌杰相视一眼,也是提步跟了上去。
  诸生涌出书院大门,三两成群,商量着去哪里醉上一场。更有风流之人,已是在商量着今晚要醉宿哪家院子,叫哪个花魁了。
  出了书院,徐明远左右看了看,没有看到郭东城的人影,应该是已经收队回去了。
  而周斌杰却是凑上前来,小声道:“远哥,要不要今日去我家院子里开开荤,你要什么样的花魁,尽管说。”说完还抛来一个你懂得的眼神。
  徐明远干笑了两声,有些尴尬道:“下次,下次再说。”
  周斌杰抚着肚子笑得身上肥肉直颤,白墨楼也是微微侧身,嘴角上翘。
  徐明远上了驴车,一脚踹下了想要爬上来的周斌杰,哭笑不得道:“小胖,你这体格上来,老黄可得趴下了。”老黄也是深以为然的抬头叫唤了两声,像是在应和着徐明远的话。
  周斌杰也不恼,一脸惊奇的看着老黄说道:“远哥,怎么你这驴都有灵性一般,还听得懂人话呢。”
  “那是当然,老黄可不一般,它可是走遍天下的。”徐明远牵了牵缰绳,让驴车换了个方向,冲着周斌杰和白墨楼说道:“我就先走了,老黄走得慢,你们要是嫌慢,可以先到东城门等我。”
  周斌杰应了一声,白墨楼则是点了点头,徐明远放了缰绳,冲着老黄说了一声:“老黄,去东城门。”驴车便是慢慢向前慢慢驶去。
  在身后,周斌杰看着咯吱作响的驴车慢慢离去,有些疑惑的说道:“东城还有什么好吃的酒楼吗?我记得那边应该是蜀州城最穷的地方吧。”
  白墨楼摇了摇头,一收玉扇,冷声道:“去了不就知道了。”说完便是向着自家马车走去。
  周斌杰挠了挠头,也是上了自家车夫牵到身旁的马车,吩咐那车夫跟着徐明远的驴车就好了。
  蜀州城说大不大,说小其实也不小,从南城直到东城门口,徐明远那慢悠悠的驴车也是费了半个时辰才到。
  白墨楼典雅华美的马车早已停在城门旁,白墨楼应该还在马车上。周斌杰的马车则是一直慢悠悠的跟在徐明远的驴车之后。
  徐明远把驴车停在一颗树下,下车给老黄喂了些水。刚从马车上下来的周斌杰走上前来,左右看了看,有些疑惑道:“远哥,你说比醉霄楼还要好吃的地方在哪里呢?这旁边连家酒楼都没有呢。”
  徐明远把水囊盖好,放到车厢里,指着那城门旁的面摊,笑着说道:“哪里不就是了吗?”
  周斌杰看着那简陋的面摊,眼睛一瞪,面色有些古怪的说道:“远哥,你不是认真的吧。”
  “你觉得我是在说笑吗。”徐明远笑着说道,径直向着那面摊走去,面摊里有几个客人,不过比起中午会少一些。
  “哎,远哥,你等等我。”周斌杰见此,也是连忙跟上。
  徐明远和周斌杰向着面摊走去,应该是卫佟看见了他们,白墨楼也是掀帘下了马车,看着徐明远进了面摊,迟疑了一下,也是向着面摊走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2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