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国权臣(校对)第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216

  今日的徐明远穿了件蓝白色的半旧道袍,坐在车辕上,微笑着和过往的数人打着招呼,出门在外,低调才是王道。当然更重要的原因也是他实在没有什么新衣裳,身上的那点银子还要当路费呢,买件新衣裳可是能抵好几顿饭了。
  当驴车驶到北城门,徐明远也是被眼前的一幕吓到了,黑压压的一片全是人,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明远来了!”人群呼的一下全围了过来,把北城门的大道给完完全全堵住了。
  凤鸣街的姑娘白天不用接客,今日听闻徐明远要去长安了,反正北城门又不远,不少姑娘都是早早起床来这,想来看看那个能够迷倒苏依梦的书生长得到底哪般俊俏。
  当然最多的还要数那些大婶、大娘了,还夹杂着一些大叔们,不少都是看着徐明远长大的,听说徐明远要去长安了,就像自己的孩子要远行了一般,皆是提着篮子带了些干粮和熟鸡蛋来送一送。
  徐明远心里一暖,微笑着叫着驴车旁的那些大婶、大娘,接过他们递来的烧饼和熟鸡蛋,都放到了车厢里。
  不过来的人实在太多了,徐明远只要一个人,就算干粮能放几天也吃不完,所以也是笑着朗声道:“各位叔、婶,大家的好意明远都知道,不过干粮已经不少了,我怕老黄拉不动了,所以剩下的大家带回去吧,心意明远都领了。”
  众人听着徐明远的话,皆是哄然一笑,不过还是有不少大娘从车窗塞两个鸡蛋进去,塞进去了的皆是一脸得意,像是做了件连不起的事情一般。
  “明远,你小子就这么去了长安,我家姑娘还念叨着说要非你不嫁呢,今天死活不肯吃饭了。”一个身材颇为高大健壮的大娘埋怨道,不过脸上还是有些笑意。
  “王大娘,青儿才六岁呢,那小妮子多半是自己不想吃饭,拿我当借口呢。”徐明远看着那大娘哭笑不得道。
  众人听此又是一阵哄笑。
  不时有大娘抹着眼泪走上前来说几句话,多半是让他路上小心,记得吃饱穿暖的话。徐明远经常出远门,不过这一次不太一样,说不定一走便是好几年。
  驴车被人群拥着如龟爬般向着北城门走去,柳三娘和郭采玲娘俩被周斌杰护着挤到前面来,白伶萱也来了。郭采玲的眼睛已经泛红了,只是强忍着没掉眼泪,抿着嘴巴看着徐明远。
  柳三娘把一个粗布包裹递给徐明远,欣慰地笑着说道:“明远,婶就知道你会有出息,去了长安也得堂堂正正地活着,要是受不了那的窝囊气,咱就回蜀州来,一样是个活。婶没啥好东西能给你的,这双布鞋平日里可以穿穿。”
  徐明远笑着接过包裹,伸手揉了揉郭采玲的头发,点了点头道:“婶,我记着呢。”
  白伶萱把手里的一个紫色包裹递了过去,笑盈盈地看着徐明远说道:“别误会,可不是我送的,谁送的你心里有数吧。”
  徐明远接过包裹,摸上去应该是间衣裳,目光在人群中扫过,却是没有见到曾清怡的身影,想到那日说的话,笑着摇了摇头。
  “借过一下!借过一下……”就在这时一道脆生生的声音在人群外响起,两道人影从人群外钻了进来,灵儿拉着苏依梦走到了驴车前,顿时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徐公子,依梦姐姐也有东西要给你呢,还有,你上次答应了要给我写的字还没写呢。”灵儿喘了口气,看着徐明远说道。
  被众人注视着,而且还多是一些大娘、大婶看儿媳妇的目光,苏依梦脸色也是微微泛红。不过她倒也没有怯场,将手中的蓝布包裹递向了徐明远,微笑着说道:“依梦一点心意,愿公子一路顺风。”
  “苏姑娘有心了。”徐明远接过包裹,入手柔软,应该也是一套衣裳。
  苏依梦微微一福,拉着灵儿的手向人群外走去。
  灵儿还念念不忘的扭头看着徐明远说道:“徐公子,我的字……”
  “字已经写了,在观里,晚些让你家少爷顺道带给你吧。”徐明远笑着说道。
  “真的?那就谢谢公子了。”灵儿雀跃道,这才挽着苏依梦的臂弯向着人群外走去。
  见众人都说得差不多了,周斌杰才是走上前来,凑过脑袋轻声揶揄道:“远哥,苏姑娘这是对你动心了吧,你放心,有我在一天,保管没人能动得了她。”
  徐明远笑着伸腿踹向周斌杰,却是被他灵活地避开了,往后退了两步,笑着说道:“远哥,你就放心去长安吧,道长他们有我呢。”
  徐明远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在车辕上站了起来,环视一圈,神色一正的,拳掌相搭,朗声道:“老少爷们,大娘婶儿,生分的话我就不说了。此去长安,要是不考个状元,让天下知道还有蜀州这么个好地方,我就不回来了。”
  眉目清朗的徐明远拳掌这么一搭,平添了几分英气,说出的话更是掷地有声,让人动容。
  守城的士卒最先叫了一声好,那些围观的民众也是齐声叫起好来,站在边上看着的青楼姑娘看着徐明远皆是有些倾慕。大婶、大娘们抹了眼泪,笑颜逐开。
  人群外还未走远的苏依梦呆呆地看着徐明远,眼中只有祝福。
  马车到了城门前,人群散开一条道,让驴车刚好能够通过。
  徐明远站在车辕上,没有回头,伸手冲着背后挥了挥,对着老黄轻声说了声:“走,老黄,咱们长安去!”
  驴车渐远,人群渐渐散去,无人注意到,北城门城楼之上,一道倩影立在城头,望着驿道的方向,久久不动。
  过了许久,隐约听到几个词:“长安,长安……一路顺风……”
第二卷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第八十四章
行在路上
  驴车离了蜀州城,沿着驿道渐渐走远,徐明远坐在车辕上,脚悬在半空,轻轻晃动着,微微眯着眼睛,秋日的阳光照在脸上,暖暖的。
  驴车走了一个时辰,渐渐没了城镇的影子,放眼望去是驿道两旁相近的景色,显得有些无聊。
  徐明远起身钻进了车厢,车厢不小,下面铺了一床薄棉被,以前他们师徒出去云游,要是碰到没有地方借宿的时候,两人挤挤也能睡得下。
  棉被下的竹席之下,还平铺了一层书,都是徐明远最喜欢的书,实在难以割舍,索性就都带上了。
  不过现在整个车厢一半多的地方被那些干粮、熟鸡蛋之类的东西挤满了,连立足之地都难找。徐明远笑着摇了摇头,开始动手整理。
  别的不说,光是熟鸡蛋就有六七十个,徐明远就是一天吃两个,吃到长安都不一定能够吃得完。
  至于烧饼、馒头之类的东西,也是垒了三个竹篮,要是这些东西不会坏掉的话,足够徐明远一路吃到长安了。
  不过现在还没到冬天,这些东西放着估计要不了几天就不能吃了,徐明远剥了一个鸡蛋放嘴里吃着,也是想着该怎么把这些东西处理掉了,等着坏掉还是怪可惜的。
  吃了鸡蛋,四顾野茫茫的徐明远暂时没有想到什么好的办法,把车厢两旁的车帘卷起,棉被卷了卷靠到车厢后,找个舒服的姿势躺了上去,顺手拿过了那三个包裹。
  三个包裹,一个是曾清怡送的,一个是苏依梦送的,还有一个则是柳三娘送的,应该是两件衣裳和一双鞋子。
  徐明远先把柳三娘送的那个包裹拆开了,是一双黑色的短布靴,比徐明远脚上那双已经磨得只剩一点底的旧靴子好了不知多少。
  除了靴子,包裹里还有个浅蓝色的香囊,一面绣着一把秀气小剑,看上去是青霜的样子,另一面则绣了一只毛笔,角落里还用红色细线绣了一个精巧的玲字。
  徐明远放在鼻子边闻了闻,是淡淡的薄荷清香,是他最喜欢的味道。不用想也知道这是玲玲那个小丫头绣的,绣工比起当初那只小鸡一样的鸳鸯确实好了不少。
  将香囊直接挂在了腰间,鞋子放在一边,徐明远拿过苏依梦送的蓝色包裹打开,入手的是一件质地上佳的蓝白色对襟长衫,样式宽松,应该要不少银子。
  苏依梦在忘忧筑倒是不缺银子,虽是清倌人,不过一首曲子收的银子可不少。现在在梅园,价格恐怕还要更高一些。
  徐明远收了衣服,不愿拂了苏依梦的心意,她活的太辛苦,为什么还要让她苦恼呢。
  把衣服重新叠好放回包裹,徐明远拿过曾清怡送的那个紫色包裹,里面是一件紫色窄袖长衫,袖口用金线绣着几朵祥云,摊出来只是看了一眼,他已经确定这件紫衫绝对合身。要说对徐明远身材的熟悉,除了他自己,接下来的恐怕就是曾清怡了。
  徐明远把衣服和鞋子重新包好,放到了车厢下面的隔层里面,路上还是穿着旧衣服合适,到时候入了长安再换上新衣,倒也能避免掉不少在书院时的那些麻烦。
  倚靠着被子,从竹席下抽了一本江湖趣闻录看了起来,蜀道虽难,路途虽远,要是就这么躺着就到了,想来也算不得什么难事。徐明远看着窗外慢慢倒退的景色,悠悠的想着,秋风拂面,好不自在。
  驴车在官道上不快不慢的前行着,离米苍山渐渐远去。
  米苍山顶道观前,清玄负着双手,长须被风吹得微微拂动,倒是平添了几分仙风道骨。他双眼微眯着,看着东北方向。
  “破军妄动,紫微星暗,紫破再遇,这天下格局看来又要变幻了。”过了许久他才是摇头自语道。
  说完解下腰间的葫芦抿了一口美酒,转身向着道观中走去。没过多久,一只白鹤从天仓山上飞出,朝着东北方向飞去。
  天仓上清玄难得的正经模样徐明远是看不到了,驴车行了半天,天色也是渐渐暗了下来。在半道上经过一座小镇时,他把车里的那些鸡蛋和饼分给了那镇上的乞儿,只留下了够自己吃两三天的量,然后讨了一水囊的水。
  现在驴车停在了官道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不过有吃得、有喝的,倒也不至于太过难受。
  徐明远解了车辕,让老黄自己吃路边的草,然后拿着水囊到离官道不远的一条小河边上灌满。给老黄喝了些水,便是掀帘进了车厢。
  露宿荒野,徐明远虽称不上怡然自得,却也谈不上慌乱。
  小时候和师父下山云游,吐蕃的沙漠里过过夜,北黎的草原上挤过蛮人的帐篷,在南诏丛林里抓过鸟,甚至还在东海边上住了两个月,要不是没有合适的海船,他们师徒俩就出海去找那蓬莱仙岛了。
  所以说徐明远虽没独自出过远门,可要说出蜀的这条金牛道,他可是走了不下五回了。虽说还是记不得具体的道路,但是这一路下来到了哪,他心里还是有数的。
  至于在山上时和师父说的那拦路的贼人,徐明远也不怎担心。当今圣上是个贤明之君,二十年前平定天下纷乱,励精图治,西击吐蕃,北拒北黎,南降南诏,东灭吴越,大宛帝国已然是这世上第一帝国。
  若非吐蕃、北黎结盟,而圣上体恤民情,不愿百姓继续生活在战争之中,不再掀兵戎之争,大宛的疆土恐怕比现在还要大上不少。
  这些年朝廷轻徭薄役,百姓自给自足,蜀中自古便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虽称不上路不拾遗,但劫道山贼却也难得一见。
  而且就像他师父说的,真有劫道的,也看不上他这种穷酸书生,那些背囊鼓鼓的商人,哪个不比他油水足。
  要是真有三品以上的高手来拦他道,徐明远也只能认栽了,不过这世上哪有这么不开眼的高手呢。
  徐明远把水囊放在车厢外,在车厢里翻了翻,找出了一盏不知从何处得来的破旧的油灯点上,昏黄的灯光照亮了车厢。
  车厢木板下面有两个暗格,放了不少小物件,油、盐,刀具,一应俱全。他们师徒俩云游时这驴车可不单单是赶路的工具,还兼着房子的作用。当年八岁的徐明远在给吐蕃和尚介绍这驴车时,就给它取了个极为拉风的名字——“房车”。
  灯点上了,徐明远把被子收拾到角落里去,把竹箱拉过来,把里面的笔墨纸砚一一取了出来。
  将一张宣纸铺在竹箱上,用镇纸压住,研了墨,毛笔轻轻一蘸,端坐,低执,枕腕,便是直接在宣纸上写起了小楷。
  楷书、隶书徐明远自小练习,后练行书,最喜的还是豪放自在的狂草。这练字是自小就养下的习惯,每天天都要写一点,不然容易手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2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