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本天书(校对)第5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9/646

  玩家的任务也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那就是身为“平民”的他们,要在交战双方激烈的空袭、炮火,倾盆暴雨一般的流弹之中,坚持60分钟不挂掉就好。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然也不至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玩家通关了。
  目前的最高生存记录,是煌朝俱乐部的一名成员创下的,他运气很好的坚持到了33分46秒。
  剧情介绍结束后,画面上出现的正是张旭他们SWE俱乐部所在的建筑。
  虽然是在游戏中,但是只要佩戴着量子智脑,玩家现实中在那里,游戏里同样会出现在那里。
  不是没人想过,通过在现实中移动位置来寻找安全的地方躲藏起来,一直苟到游戏结束。
  可问题是,战场中根本就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
  如果游戏开始的时候,玩家不是躲在建筑物中而是身处野外,那绝对在第一波的空袭轰炸中必死无疑。
  可就算躲在建筑物中,在游戏开始后的空袭下,同样有可能因为建筑被炮弹命中而发生坍塌,又或者遭遇躲在建筑中规避轰炸的敌方士兵小队。
  就算熬过了空袭,以五分钟为一个阶段,玩家必然会遭遇一支出现在附近的敌军小队追杀他们。
  这就等于是说,在游戏中身份仅仅只是平民的玩家,不但得赤手空拳、手无寸铁的面对一支现代化军队,而且还得在这支武装到牙齿的军队攻击下,整整熬过十二波追杀!
  张旭他们的SWE战临先导战队,从资料片《逃生60′》开放以来,几乎每天超过12个小时,多的时候甚至超过16个小时都泡在其中。
  超高的真实度,都快让他们分不清现实和游戏了,恍惚间还真以为自己身处一个残酷的战争时代。
  可即便如此,以他们的游戏天赋和反应能力,依然每天都要挂掉一两百次……平均5分钟一次,绝大多数时候更是直接落地成盒,一进入游戏就看到一颗导弹穿透屋顶落在自己面前爆开的画面,你知道有多让人崩溃么?
  所以说,能不能在这款游戏里活下来,全得看命好不好!
  不亏是副标题被命名为“逃生”,被玩家们戏称为“上线就是地狱难度,输出全靠嘴,活命全靠腿”,至于能不能通关,那就只能随缘了的游戏。
  回放的游戏画面上,只见张旭一进入游戏,就看到满屋子乱窜和尖叫的人群……正是其他SWE俱乐部的电竞选手和工作人员,被量子智脑即时数据同步后,在游戏中模拟出来的NPC形象。
  说也神奇,《EO》这款虚拟实境游戏,在进入游戏之前会有一个“环境信息采集与即时数据同步”的免责申明。
  玩家可以拒绝签署该免责申明,但是那样的话他们自己也无法同步其他玩家,共享出来的环境信息和即时数据。
  可一旦同意该免责申明,他们佩戴的数据目镜就会同步采集周围环境,共享给其他在游戏中进入该区域的其他玩家。
  哪怕他们在现实中从未没有到过该区域,也能在游戏中像亲自抵达了该区域一样,接收到该区域的真实环境元素……哪怕事后下线了,在现实中亲自过来一趟,也会发现现场的人或物,跟他在游戏中所看到的一模一样!
  这个功能,就实现了玩家“足不出户,走遍天下”的可能性。
  至于那些通过数据采集获取的信息,量子智脑模拟出来的NPC,其实也是环境信息的一部分。
  象征的是当前环境中的人口密度,仅仅只是大致形象上与现实中的人相符,面容什么的完全是随机生成的。
  除了十分熟悉该形象的熟人在看到该NPC的时候,会觉得对方应该是自己认识的某某某,陌生人是绝对无法将该NPC与现实中的形象采集原型对上号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刚刚张旭一下线,就对号入座的把小K当成了在游戏中,害他挂掉的NPC的原因。
  混乱的人群,乱糟糟的环境,这是《逃生60′》最常见的开局场景。
  只见张旭他们几名SWE战临先导战队的成员,不约而同的启动,迅速往俱乐部外冲去,顺着消防通道就往下跑!
  挂掉过无数次了的张旭他们,已经总结出来了一定的经验,游戏开始后千万不能停留在原地,不然必死无疑!
  下楼的时候千万不能搭乘电梯,十次会有八次因为建筑受到轰炸断电被困在里面。
  选择进入游戏的场景时,既不能选择太高层的建筑,因为遇到袭击时往往来不及逃跑,也不能图方便选择建筑底层,因为很大几率会被经过的敌军士兵顺手干掉。
  但是通过官方论坛中其他玩家发布的一些“死亡心得”来看,这个规律好像不是绝对的?
第779章
《战火降临:逃生60′》(3)
  一些在现实中的真实活动区域,本身就位于底层建筑中的玩家,似乎并不会受到这一条约束。
  张旭他们推测,这可能是跟黑魔官方想要尽可能维持真实度,避免玩家通过转移环境来取巧,所以往《逃生60′》中导入了玩家日常活动范围的大数据信息有关。
  总之进入游戏的场景,最好就是玩家平时活动的区域为最佳.
  并不会因为你身处建筑高层而增加难度,也许反而避开了底层建筑存在的危险,说不上孰优孰劣。
  总之张旭他们一路冲出俱乐部所在的建筑后,一边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四周,一边迅速往他们挂了无数次之后,总结出来的最佳逃生路线移动,熟练的让人心疼!
  这就是这款游戏最让人蛋疼的地方了,任何状况都是随机的,除了一些固定剧情或是大方向发展趋势,玩家们每一次进入游戏会碰到的剧情,就从来没有一次是重复的!
  你永远也想不到在战争的混乱之中,会发生什么奇葩的事情……要不这款资料片为什么被命名为“逃生”呢?
  因为玩家在逃跑的过程中,随时有可能被高空坠物砸死,经过在轰炸中报废的汽车残骸时,被突然爆炸的汽车炸死,又或者莫名其妙就被不知道从那飞来的流弹干掉之类的!
  很多玩家都在吐槽,这款游戏不应该叫什么《战火降临》,而应该叫《一万种奇葩的死法》,官方论坛中有一个被人工置顶的帖子,就是玩家们用来吐槽自己经历的奇葩死法的。
  有被一只蹦蹦跳跳的轮胎撞飞摔死的,有被商店倒下来的广告牌拍死的,有被路过的惊恐妹子扑倒同归于尽的,还有被疯狂的女司机顶在车头上飙出去几十公里,然后跟一辆大货车迎面相撞挂掉的……
  但是这些玩家们发布的吐槽帖子,到也不是完全没有用处。
  最起码俱乐部的专业数据统计员,将这些信息导入计算机进行大数据分析之后,多少也整理出了一份周遭环境中遇敌几率最小,意外发生概率最低的逃生攻略。
  不过等张旭他们熟练了之后却发现,所谓的“逃生攻略”其实也只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心理安慰而已。
  真等熟练了,其实可以分辨什么地方有危险,什么地方在逃跑的时候最好不要去,而那些看似安全不会发生这些意外的地方,其实仅仅只是游戏场景之中缺乏发生这种意外的条件而已。
  这到挺符合真实性的,例如站在远离道路的公园里,一般不会碰到高空坠物和车祸……但是却可能被空袭的“天降正义”火焰轰上天!
  刚刚那一局,张旭他们像过街老鼠一样。
  连滚带爬的躲过了无数跟《死神来了》如出一辙的意外。
  又敏锐的远远避开了五支敌方士兵小队,眼看就要成功的“过半”。
  从俱乐部开始就一直跟在他们身后逃跑的NPC,也就是那个以小K为原型的家伙。
  不知道受到了什么刺激,突然脱离了队伍,像个神经病一样凄厉的惨叫着乱跑一气,结果引来了一支本来没发现他们的敌军小队,远远的扔过来一枚手雷,把大家都送上了天!
  这可把担任队长的张旭给气的啊!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NPC的智能行为模拟功能!
  那些被量子智脑当作游戏场景的一部分,所模拟出来的人型NPC。
  虽然不会主动跟玩家交流,但是却会模拟出一般人在遭遇意外时的反应,普遍表现为瞎跑一气外加凄厉的惨叫,来烘托恐怖的氛围什么的。
  最可恨的是那些注册了玩家身份,进入过《逃生60′》,并且跟随过玩家行动的NPC……是的,玩家本身如果没有进入游戏,同样会在作为人物原型游戏中留下一个NPC模板。
  它们甚至会因为之前玩家操控这个角色跟随逃生团队行动过,而在玩家们逃离初始场景时跟随他们一起行动,然后在逃生过程中闹出各种让人意想不到的幺蛾子来!
  看完游戏过程回放,张旭舒了一口气,开头道:“这一局成绩还不错,差一点就过半了……”
  他满是怨念的瞅了小K一眼,小K一脸无辜的耸了耸肩。
  “都说说有什么想法吧!”
  张旭吩咐道:“总结一下刚才这一趟的经验。”
  SWE战临先导战队的成员们面面相觑,但是却没人说话。
  能说的,他们之前挂过的那几百次早就说完了,各种办法都想尽了。
  能尝试的生存方法,他们也都尽可能的尝试了,但是然并卵……该死还是一样得死!唯一不同的就是好歹能死的体面一点!
  现在进行训练,他们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和本能反应。
  在遭遇危险的时候,有时候脑子还没反应过来,身体就已经本能的做出了规避动作,那还能找出什么合理建议?
  “我先说一个吧……我发现逃跑的时候,不能够在原地长时间停留,特别是一些密闭的空间!”
  “野外长时间停留超过1分钟,必然发生意外,而密闭空间虽然相对安全,但是一旦停留时间超过3分钟,必然会被敌方士兵瓮中捉鳖!”
  “所以咱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在周边挑选出足够多的‘安全点’,然后绕着这些循环点进行圆周运动,在每一个安全点都不停留超过两分半钟。”
  “虽然在安全点与安全点之间的行动路线上同样会遇到危险,但是最起码躲在安全点内的时候是相对安全的,只要每五分钟撑过两分半钟,就相当于将危险度降低了一半!”
  张旭自己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想了半天之后干巴巴的挤出了一条来:“这样我们的高度集中的精神将会得到舒缓和休息的喘息之机,集中到下一段的逃亡过程之中去,提高生存几率?”
  不过他说的这些,其实也并不是绝对的,敌方士兵发现玩家藏身的密室是概率性的,可能你刚进去他们就发现你了,并不一定非要等到三分钟才会来敲门查水表,所以所谓的安全性,其实也仅仅只是相对的!
第780章
《战火降临:逃生60′》(4)
  张旭的说法,还有待于验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9/6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