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改大唐(校对)第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610

  只要能找到盐源和制盐之法,死几个跑山的泥腿子而已。
  在缓解盐荒的大功面前,哪怕就是陛下也不会在乎这点小事,又能算的了什么?
  在得知他们只是自作主张,出了长安城之后实际上连长平郡公府邸上,指使他们干这事的管事都不知道他们去那了。
  白玉琦便干脆的将这事暂时搁置,宣布他们罪无可赦,判处劳动改造终身,不是想知道盐源在那么?不是想知道制盐之法么?那行吧,都上苦泉盐场干活去!
  为了防止他们逃跑,系统还主动推荐了一个制约这帮身强体壮兵油子的办法,给他们打上[秘法印记]和强制签订[奴隶契约]就好。
  别说在直接作用于灵魂层面的[奴隶契约]约束下,他们无法反抗也无法威胁村民。
  甚至都不能跨出白玉琦划定的范围,就算他们跑了,有[秘法印记]定位,跑到天涯海角给能把他们找出来。
第055章
未来城市库峪城
  再说估计他们也不敢跑。
  被分成五人一组的他们但凡有一个人跑了。
  全组五人连坐再关一个星期小黑屋,让他们互相监督去!
  这帮兵油子估计是经历过这辈子最可怕的事情后把胆都给吓破了,一个个老实的不行。
  乖乖的在新上任的“苦水村劳改队”队长狗子的监督下,把自己打理干净上盐场干活去了。
  唯一有点不好的就是,狗子这个劳改队长老是以权谋私的,逮着机会就踹那个捅他肺的家伙,太不人道了。
  老村正本来还担心,如此得罪一个郡公的亲卫,会不会招来祸事。
  白玉琦就笑,问是得罪一个郡公可怕,还是郡公得罪他比较可怕?
  老村正想了想,觉得还是郡公得罪自家大老爷好像比较倒霉,便放下心来监督那帮劳改犯干活去了。
  这老头也蔫坏,在知道不用担心得罪郡公之后,为了报复他们打伤村民,愣是把一群劳改犯当牛使唤,还美其名曰替大老爷惩罚他们行凶伤人。
  白玉琦可不管这些鸡皮蒜毛的小事,把劳改犯们扔给狗子和老村正之后就没管了。
  这帮人有胆子出来劫掠山民,就得有付出代价的心理准备,至于人道什么的,在这存在奴隶制度的大唐,不存在的!
  杨铁牛带着苦水村商队的人马和孙老道,赶着大批驮满盐币箱子的骡马出山了,相信这次回来会带个好消息回来,毕竟孙老道的面子还是很管用的。
  闲不住的白玉琦就琢磨着,是不是在“库峪城”里修建一些公共设施,提前为即将到来的流民做准备。
  现在宿舍楼是有了。
  将整个苦谷围起来的宿舍楼兼城墙,高75米,厚30米。
  不算底部到时候准备作为公共场所的10米空间也有20层。
  按照10米×10米面积一间,分为城墙内开门和城墙外开门,内外两间背靠背的宿舍。
  每100米,内、外20间宿舍,除掉首尾10米的隔墙、楼梯、公共厕所和供水间等公共面积。
  长3000多米的一道城墙就是30个单元,12000间宿舍!
  两道城墙加上封住谷口的1500多米横墙,这就是整整30000间宿舍。
  按照一间宿舍里全给摆上高低床住20人计算,整个库峪城足以容纳下60万人的惊人数字!
  当然,这是理论数据,到时候不可能真的塞这么多人进来。
  这个时代也没那么多人可以给他祸祸,生活物资的供给、运输方面也跟不上。
  在白玉琦的预想之中,未来库峪城理论上会成为一座高度密集型工业化厂区……莫名有种后世血汗工厂的感jio。
  不过流民还想多好的居住条件?
  库峪城的宿舍可是通上了自来水和公共厕所的便利生活设施,怎么想也比住在长安城外的窝棚里强多了。
  至于弄这么些人来干什么,白玉琦也只是有一个模糊的设想。
  再说还得看大唐皇帝陛下李大大,允不允许他弄这么多人过来。
  既然到时候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供电是暂时不考虑了,供水得想办法跟上。
  还有这么多人吃喝拉撒产生的废物也得想办法处理,好在这时代也没什么塑料之类的不可降解化工产品,基本上都是纯天然的垃圾。
  白玉琦就琢磨着是不是在城外建个大型化粪池,到时候可以弄出沼气来作为燃料,剩下的沼渣还能用来做种田的肥料。
  不过沼气池怎么建来着?
  后世都是用管道供应的天然气,沼气池他也没见过啊?
  想到沼气,他就联想到了大食堂和公共澡堂,然后又想到了医院、学校、托儿所、广场舞公园……等各种公共设施。
  白玉琦发现自己的脑洞一下就收不住了,莫名有了种玩《模拟城市》的建筑快感。
  当然,他想的倒是挺美滋滋的,想要实现他创造自己熟悉生活环境的梦想。
  不仅仅有各种技术难度上的问题,还需要无比漫长的时间去建设,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实现了。
  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总得干点什么才能安抚穿越之后对陌生环境的排斥感。
  就在白玉琦美滋滋的拿根小木棍,在地上划来划去的规划他设想之中的“未来城市”的时候。
  远在长安城的大唐帝国最高领导人李世民李大大。
  手里把玩着一枚晶莹剔透,如同水玉一般的“大罗天阙.盐宝一抄”,似乎在思虑着什么。
  近些时日,这所谓的“盐宝”,可是在长安城内搅和的风生水起,极受城中权贵阶层的追捧。
  勋贵家中的那些纨绔子弟,要是收罗不到几枚盐宝,都不好意思跟狐朋狗友出去花天酒地了。
  本来只是以为,这种精致的盐币只是那家盐贩,为了将手中数量稀少的盐晶卖出高价,而哗众取宠搞出的噱头。
  若只是如此的话也就算了。
  毕竟当下盐荒,连他堂堂的大唐皇帝都开始“淡食”以做表率,节省下食盐送入军中保证士卒的战力。
  商人都是逐利的,因为突厥封锁商道,山东海盐运不过来,关中缺盐已经缺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状态。
  那些盐贩能突破突厥大军的封锁,运进关中地区的食盐十分稀少。
  若是不能挣到丰厚的利润,盐贩又如何肯将脑袋栓在裤腰带上,铤而走险的去运盐呢?
  再加上流入西市的这种盐币数量不多,因为制作的十分精致美观的关系很受人追捧,主要落入了城中大户手中,区区几石盐晶还影响不到百姓生活。
  而且这盐品质的确精良出众,不含杂质异味咸味浓重。
  虽然比市间贩售的大盐稍贵了少许,折换下来反而还要划算不少,只能算是以市价贩售。
  在极度缺盐的情况下到也不是不能接受,有高价盐贩售总比无盐可食要强,最高领导人李大大无奈之下也只好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是不知。
  可没想到,谣传的那支“陇右贵人亲卫商队”,时隔不久居然再度运来了数十担盐币,这就足以引起李大大的关注了。
第056章
以盐冒币
  “陇右贵人亲卫商队”什么的。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只是为了遮掩身份打着的幌子。
  陇右那地方能称得上是贵人的,无非是军中的那几条牲口一样的粗汉。
  李大大自信手下那帮铁打一般的牲口,得了制盐之法绝不敢隐瞒肥私,所以说什么“贵人亲卫”纯属子虚乌有。
  而这些人能够在短短几天内再度运来大批食盐,显然绝不是往返于山东、关中之间。
  要么就是背后还有大批人马候在某处,等这一小撮人手带着少许盐币来长安投石问路,一探盐价和这种盐币的销路之后再大肆贩卖。
  要么干脆就是在距离长安不远的关中某处发现了盐源,第一次制盐来卖尝到甜头之后,回去又大肆制盐牟利,这才有了第二次进长安贩盐之事。
  而且这些贩盐的“贵人亲卫”,每次以盐当钱充作货资大肆采买的。
  都是粮食、牲畜、家禽、香料、铁料,各种药材之类的民生物资,除了极为庞杂之外也就是一个量大而已。
  这显然不可能是为了长途跋涉贩运到陇右去牟利的……谁听说过从长安,往被吐谷浑和突厥包夹的陇右,贩运牛马驴骡等牲口的?这不是跟后世那个笑话所说的,从平顶山往山西运煤卖一样么?
  所以英明神武的大唐帝国最高领导人李大大睿智的断定,这一伙盐贩的盐源、老巢,必然就在长安附近!
  而根据打探而来的情报,这支盐贩离开长安之后,也的确是往秦岭终南山的方向而去,甚至没有过多的遮掩行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6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