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改大唐(校对)第5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9/610

  同时因为装甲机体足够厚重,足以容纳下各种复杂的维生系统,在太岁涡他们源自“机械教”的构装技术支持下,装甲甚至能够将热能转化为能量储备起来用于驱动机体,减少对机体内置星核晶能量源,以及操纵者的灵能消耗。
  这种转能、蓄能技术,甚至都用不上械虫一族的汲能符纹和蓄能符纹体系。
  一旦上了战场,装甲维生系统内置的营养液和各种医疗机制,足够保证战士们在不离开装甲的情况下生存一年以上的时间,吃喝拉撒睡都直接在这具铁棺材里解决了。
  甚至连操纵者战死,这具“保姆型”装甲也能替主人妥善处理身后事,包括但不限于超低温急冻保存尸体、自动定位返回己方阵营。
  甚至是在战场条件不允许又或者机体损坏严重的情况下,自行挖掘坟墓进行墓葬或是直接内部自燃进行火化之类的,连黑人抬棺送葬的流程和墓地、棺材都省了。
  操作更简单、更省力,这也是为什么“T型终结者”系列装甲,一经推出就立刻受到了灵能战士们亲睐的原因。
  灵能军团的行军速度,相对于死寂之巢辽阔的空域来说极为缓慢。
  毕竟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由数十颗主要行星,以及不计其数卫星、陨石带、小行星群,共同组成的星系。
  就在太岁涡都开始筹划一个研究项目,准备用来打发漫长枯燥的行军过程的时候,负责管理无极军团体系的“第一量子灵魂主体”女娲,突然向他汇报了一个异常现象。
  那就是泰拉文明的星舰舰队正在逐渐加速,目前已经达到了征服者星舰的最高速度,正在向突破第一宇宙速度(7.9km/秒)进发。
  这个异常现象让太岁涡一愣。
  因为用淘汰飞行器,改装而成的征服者星舰。
  原本是在大荒界的环境中使用的地内飞行器,平均巡航速度才3000多公里每小时。
  在全功率推进,进行高速和超高速冲锋的情况下。
  理论上能够达到的速度,分别是6120公里每小时和12240公里每小时。
  因为死寂之巢的环境跟大荒界极为类似,星球与星球之间的虚空内都充满了空气。
  所以太岁涡把这些淘汰掉的地内飞行器掏出来改装了一下,拆卸掉了上面的[大气之翼]、[高等大气之翼],以及[大气之跃]等加速、跃迁装置,直接卖给了泰拉文明。
  但这一次泰拉文明是去参加文明战争的,每一艘星舰上都拖家带口的把能带上的锅碗瓢盆都给带上了,全部都是重载甚至是超载状态。
  就算虚空天穹内的空气相对要稀薄一些,在空气阻力较小的情况下理论上能够飞的更快一些,但也达不到第一宇宙速度那么夸张。
  太岁涡连忙下令全军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除了泰拉文明的星舰,有异常加速的现象之外。
  连布置在死寂之巢中的无数虚空平台和天穹基地,也开始受到某种神秘引力的影响,在向虚空战场的方向移动。
  甚至连隐藏在X星系外围的赛博戴森分裂体基地,和远在文明坟场深处包裹着“古神之心”的赛博戴森本体战星,都受到这种神秘引力的牵引,不由自主的向死寂之巢的恒星方向滑动。
  太岁涡眉头一跳,这是“星灵”这个囚笼位面的位面意识,见无法通过法则手段阻止他们对囚徒文明的渗透,索性将他们也拖进跟其它“放逐者”的混战之中,通过战争来消耗他们的实力?
  命令X星系外围的赛博戴森分裂体基地试了一下,发现在自行驱动的时候其实是可以抵抗这股引力的。
  看来位面意识就算利用法则力量对现实进行影响,也得讲个基本法。
  那就是就算想用引力将他们拖进浑水之中,也得有个引力源才能对其进行增幅,而“星灵”所利用的正是死寂之巢的那颗太阳。
  可一颗恒星的引力就算再强,能对星系内的物质施加引力,它还能对远在文明坟场深处的赛博戴森施加引力?真当自己是黑洞了不成?
  也亏得“星灵”是这个囚笼位面的位面意识,能够操控这个位面内的法则力量为己所用,不然祂还真拿太岁涡他们这些意外进入的外来者没辙。
  经过光谱观测,太岁涡发现星灵就是通过法则力量,从死寂之巢的恒星上甩出一条条的“引力索”。
  连接上祂想拖进虚空战场的目标后,就像老奶奶缠毛线球一样,依靠恒星的自转一点一点的将其拽过来。
  如果是在没有被人察觉的情况下,一旦被祂拖进了恒星引力范围,还真不一定能够挣脱。
  可太岁涡他们又不傻,微弱的移动也许还会被忽略过去,赛博戴森要是被从文明坟场中拖到了死寂之巢,他们要是还发现不了,那得有多瞎啊?
  这也就是包裹着“古神之心”的赛博戴森本体约束了自身引力,不然谁拖谁还真不一定呢!
  赛博戴森本体好歹也是一颗千倍太阳体量级的构装天体,形成一层戴森壳覆盖在古神之心上后,怕不得有上万倍太阳体量级大小。
  死寂之巢的恒星,虽然比作为体积单位使用的“太阳”要巨大的多,但也比不上赛博戴森本体,顶多也就是比分裂体大点有限。
  所以了,太岁涡很好奇星灵打算怎么对付他们。
  决定先不挣脱对方的引力索,而是“半推半就”的让祂把赛博戴森分裂体基地,缓缓的拖进虚空战场之中。
  至于赛博戴森的本体,就让祂先慢慢拽着,发现情况不对再挣脱也不迟……真以为拖过来就好下手了?
第942章
星际版大逃杀(一)
  被困囚笼位面的太岁涡、白尼尔以及这一支无极军团,几乎占据了白玉琦麾下战力的绝大部分。
  但太岁涡倒是不用替本体担心,因为白玉琦哪怕是只剩下了孤家寡人一个,也随时能从无极晶壁系中,重新创造出一支庞大的无极军团。
  况且,以本体已经达到40阶以上神话级“多元至高永恒之神”的境界,又执掌着“多元大位面源质神器”《永恒无尽法典》和“先天至高源质重器”洪荒混沌炉这两件至高神器。
  即便是在多元晶壁系的层次之内,都已经属于是随心所欲无所畏惧的存在了。
  如果不是怕麻烦,足以实现“一念万物生,一念诸界灭”的他,根本就不需要部下的存在,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担心本体落单的问题。
  虽然与本体已经失联了上百年之久。
  但太岁涡和白尼尔也知道“时间”的概念,对于不同的位面来说根本毫无意义。
  他们在这边度过了漫长的一百年,也许本体那边只不过才过去了区区的一秒钟而已。
  而且同样已经具有了30阶以上史诗巅峰境界的他们,除了不具备本体各种神职位格的威能之外。
  同样已经超脱了生死的界限,达到了永恒不灭的境界,时间的流逝对他们来说同样毫无影响。
  况且,随着本体踏进了“多元至高永恒之神”的境界,无论是太岁涡这个本体的“复制灵魂”。
  还是白尼尔这个由“费米尼尔量子灵魂母体”为核心,母体级纳米战躯为载体创造出来的意识分体,实际上都已经属于是独立的生命体了,不需要再依赖本体的存在。
  所以他们并没有因为被困囚笼位面,本体迟迟没来救援而自怨自艾,而是展开了积极的自救。
  有一说一,就算真的被困在这里永远都出不去了。
  两人其实也能在这里过的很好,甚至逐渐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
  只不过以他们见识过多元晶壁系的境界,总是被困在一个位面之中多少有些憋屈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不断渗透各大囚徒文明,希望通过控制这些放逐者文明作为跳板,接触到位面意识的存在。
  囚笼位面的位面意识,为什么要引导这些放逐者自相残杀?仅仅只是作为高高在上的神明,看蚂蚁打架的恶趣味吗?
  太岁涡反而觉得,这反而是位面意识同样受到位面法则约束的实证!
  祂根本无法直接对这些囚徒文明施加影响,不然像本体那样一念之间湮灭掉这些放逐者文明的存在不就完事了?
  简单来说,这个被称之为“星灵”的位面意识,仅仅只是这个囚笼位面的“监管者”,而不是“掌控者”,祂没有干涉放逐者文明的权限!
  而很显然,放逐者文明之间近似于献祭的文明战争,肯定是对“星灵”有所好处的。
  这也是为什么祂在发现,太岁涡他们在对各大放逐者母星进行渗透,试图控制住这些囚徒文明的时候。
  会狗急跳墙的提前展开了所谓的“千年圣战”,并且黔驴技穷的试图将他们也拉进混战的浑水之中,实现对他们造成影响。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太岁涡他们在渗透了各大放逐者文明之后,为什么明明已经具有了覆灭他们的能力,却丝毫没有打算消灭他们使自己一家独大,占领这个囚笼位面的所有空间呢?
  不具备法则力量的太岁涡和白尼尔,在囚笼位面的环境下根本就触碰不到星灵的层面,自然也就无法对其造成威胁。
  消灭掉这些囚徒文明,反而会导致自身与星灵直接对线,既然星灵希望囚徒文明互相厮杀来从中获取好处,那他们反其道而行不让祂从中获取好处,自然也就能逼迫的星灵主动现身出来,这样他们就有了接触到对方的机会。
  既然囚笼位面严丝合缝,一点通往外界的缝隙都没有,那直接取代掉位面意识的存在,总能打开这座监狱的牢门了吧?
  被星灵施加了引力索的征服者星舰移动速度很快,近乎被拉扯着进入了虚空战场。
  短短几天时间,就跨越了原本预计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抵达的目的地,行程直接缩短了上百倍!
  泰拉文明的灵能战士们,似乎对这种现象见怪不怪,也难怪并不具备远程航行能力的他们,却能够展开星际战争。
  这就跟一帮原始人发动世界大战一样。
  要是没有外力的帮助,估计他们走到死也碰不到世界另一头的敌人。
  可要是有人弄一架运输机,帮他们进行远距离移动,那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各大放逐者文明的母星,位于死寂之巢的不同位置,间隔距离远近不一,但是却同一时间抵达了虚空战场。
  以至于刚一抵达就爆发了难以言喻的混战,大家一边拼命的攻击对方,一边尽可能的收拢自己的阵地,以形成稳定的落脚点,总之就是麻杆打狼两头都怕。
  泰拉文明因为拥有从赛博坦文明手中缴获的虚空平台作为落脚点,所以很快在虚空战场中站稳了脚跟。
  并迅速组织起大股战力,向临近的放逐者文明发起了疯狂的进攻,以求在对方还陷入混乱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的战果。
  排除掉那些多文明混血种族,以及母星已经在过往的千年圣战之中毁灭,残余人口不得不依附其它强大势力的附庸文明不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9/6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