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改大唐(校对)第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610

  走的时候连吃带拿还打包,跟搬家一样使劲往自己家划拉库峪城出产的好东西。
  大罗玉宝要来几箱吧?各种竹制家具要来几套吧?聚光宝镜要来几面吧?
  天工玉竹纸要来几车吧?天工沐浴皂要来几箱吧?天工自行车要来几百辆吧?
  还有霓裳门的各种时尚衣饰要来个几百套吧?天工门的营造弟子要带几个回去,帮忙把府上重新装修成库峪风格吧?
  鼎俎门的厨门弟子要带几个回去,改善府上伙食吧?神农门的特产熏竹鼠、卤竹鼠、风干竹鼠、爆腌竹鼠……每种要来个几百上千只,带回去留着正旦过年的时候慢慢吃吧?
  结果这一想,卧槽好想把整个库峪城都搬回去啊?
  回去了没有库峪城的各种便利设施了,生活不习惯怎么办?突然不想走了肿么办?
  等皇帝和他手下群臣,一步三回头的依依不舍下山去了,白玉琦偷偷的松了口气,可特么走了!
  这特么大几千人跟吃大户一样在他这人吃马嚼的,走的时候还跟鬼子进村一样在他这使劲的搜刮。
  最主要的是他这个神仙,还不好意思找他们收钱,毕竟人家皇帝都给你封了这么大一片领地,到时候封地有所产出还不用交税,临走的时候你还找他饭钱和住宿费,是不是有点太抠了?
  所以白玉琦也只能摸着鼻子认了,总归只是一些库峪城的土特产,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满足了库峪城自身的需求后,本来就打算送到山下的库峪仙市里,大规模的投入市场换取所需物资的。
  而且他也不亏就是了,那帮子跟打劫一样往自己家划拉好东西的大臣勋贵,把自己家只要断奶了的小崽子都给送来了。
  为了让自家子弟能拜入无极门,拜师礼总得意思一下吧?
  身为大唐最顶级的一帮权臣和勋贵,他们总不能好意思真提着十条干肉来当束脩吧?
  大罗黄道宗万象无极门,那可是实打实的仙家宗门!
  送财帛珠玉之类的铜臭之物可就太俗气了,再说人家有“点卤成金”之术的无极帝君也不缺钱啊?
  那座“天罡至阳大阵”包围着的“九日太阳炉”,每日朝阳初升就会凝聚天上太阳之精化为“六丁神火”,自行炼制晶莹剔透的盐宝,那可都是成堆成堆的开元通宝啊?
  朝廷管控的铸币坊都没它造钱快的……你是没看见陛下一有空就站在无极宫墙头上,眺望九日太阳炉的渴望眼神!
  但是也不知道无极帝君跟皇帝陛下说了些什么,陛下居然没有找理由抢了他丫的,这很不瓦岗寨!
  连皇帝都不敢下手抢,他们这些勋贵阶层就更不敢动什么心思了。
  特别是他们走的时候,无极帝君还给陛下送来了四十五条白白嫩嫩,在苦泉盐场都吃胖了的府兵壮汉,说是养不起让陛下顺路带走之后,他们就知道有人要倒霉了。
  所以,他们就只能送别的东西来当束脩了。
  主要是地,这家一千亩,那家一万亩的,送给无极门当作宗门基业。
  也算是自家子弟在无极门求仙时的伙食费,还特地互相商议着置换成了与帝君的封地,蓝田县紧邻相连的田亩。
  其次是人,陛下虽然馈赠了无极帝君十万户邑民,可这天下初定,除了封地内本来就有的民户之外,一时之间还真就没法迁来那么多邑户,所以十万户的名额大半都还空着。
  终南周边蓝田数县,再加上数百家权臣勋贵赠予的那些地,大的都快没边了,这么大的地方总得有人来种吧?
  所以各家勋贵各显神通的,或是从自家庄子上抽调,或是从各地搜罗流离失所的流民,实在是没路子的干脆一掷千金的上人市买去。
  三五百的不嫌少,三五千的不嫌多。
  帝君仁善,手下明明有几万流民,可偌大的一座无极宫里,居然连个仆役婢女都没有。
  之前还有陛下身边的内侍、宫女帮着扫洒打理,陛下这一还朝整座无极宫空的一个人进去都有点害怕。
  所以权贵们尽量的搜罗些仆役婢女给送了去,充作是无极宫的仙仆,也算是送这帮子贱民一场仙缘了。
  别说是他们了,连陛下还朝之后,都给库峪城派来了大批内侍、宫女等侍奉之人,甚至连太子名下的东宫六率,都给派了过来护卫无极宫和库峪城。
  结果这就导致库峪城一下又多了好几万人,这么多人的吃喝用度总得消耗粮秣物资吧?
  所以各家权臣勋贵又是各显神通的或卖或调,在这粮荒之年送来了大批粮食物资,弄的天工门弟子不得不紧急加建仓库妥善储存。
  被大唐君臣这么一通折腾,估计库峪城是贞观元年间最幸福,最不缺衣少吃的一个地方了。
  得了人家这么多好处,所以白玉琦这个无极帝君自然也不好意思啥表示都没有,只能由着勋贵们大包小包的往家划拉东西,也算是礼尚往来了。
  白玉琦对位处深山的库峪城未来的定位。
  是一座集人才培养、产品生产、设备加工,等综合性项目为一体的工业化城市。
  所以只要能够解决粮食物资,以及生产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来源,人口的高度集中其实是不成问题的。
  而且在度过了安置第一批流民的忙乱阶段之后,随着库峪城的各种部门、产业、制度都被逐渐建立了起来并被流民们所习惯和接受。
  接纳和安置更多的人口,对积累了足够管理经验的白玉琦来说,已经不算什么太大的难题了。
  他所要做的无非就是,不断建立起更多的工坊,“发明”出更多样化的“天工产品”,然后让天工门弟子带着新人投入生产就可以了。
  白玉琦也没指望能一下子把大唐推进到工业时代,所以现阶段“发明”的主要还是那些贴近生活方面的手工业和轻工业,例如说需求庞大、市场空白的牙刷、牙膏、肥皂之类的。
第127章
动物劳动力(上)
  有岐晖老道等一帮子会炼丹的道士在,又有系统搜索提供详细的技术资料和配方。
  研究一下简单的化工产品还是可以的,就算不能生产出跟后世一样的产品,最起码也能加工出效果近似的替代品来。
  所以白玉琦把各种穿越者敛财项目,像什么熬肥皂啊、烧水泥啊之类的都给“发明”了一遍,这要是有人在他后面穿越,看到一个堪比后世的“工业大唐”估计会绝望吧?
  同时,除了库峪城现有的各种产业之外。
  白玉琦之前带着门下弟子入山勘探出来的各种资源,也在逐渐根据需求被开发。
  天工门名下的大量矿场被建立起来,神农门名下的药材种植园、经济作物种植园也需要大量的人力。
  仅这两个领域就足以消耗掉新增的人口,到时候真要是将库峪城的潜力发挥出来,把库峪城所有的宿舍填满都不一定能满足白玉琦的需求。
  生产规模一扩大,库峪城新增的人口反而不够用了。
  白玉琦还不得不通过改善生产工具,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消耗。
  可是碰到一些暂时无法用工具提升效率的工作,就不得不另外想办法了,例如入秋之后开始成片成熟的果树采摘问题!
  之前搜山的时候,白玉琦可是把所有能找到的野生果树和各种经济作物。
  都通过打上[秘法印记]做好标记,然后用[召唤植物]、[置换植物]的方式给搜集了回来,种植在了库峪城周边。
  当这些野生果树上自带的果实都开始成片的成熟后,如何采摘就成了一项大工程。
  毕竟野生的果树可不像后世人工种植的,经过改良后的矮化植株,一棵棵长的是无比的自由奔放。
  虽然白玉琦已经有计划的安排神农门的弟子,学习如何修剪和嫁接果树,来改良植株、品种和果实口味了。
  但是受限于[学徒]子系统赋予他们的各种技能,等级较低而且提升艰难,对农业知识的学习受限于自身教育程度的限制,进度又十分缓慢。
  所以除非是白玉琦亲自出手,否则短时间内是看不到改良效果的,最起码今年是肯定来不及了。
  但成片果林上生长的那些,口感其实并不怎么样的野生果实也不能浪费了,白玉琦只能组织人力来进行采摘。
  以大唐的科技水平和工业基础还有人才储备。
  想要制造出白玉琦所描述的那种,能种万万亩地收万万石粮的联合收割机。
  在短时间内几乎是不可能,光是一个动力方面就解决不了,再说联合收割机貌似也收割不了果实类的作物。
  目前库峪城在“动力”方面,主要还停留在人力和畜力阶段,虽然水力和火力已经在投入研究了,但是暂时还没能得出成果。
  这也身为一个穿越者最大的痛苦,就算穿越者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哪怕脑子里掌握着各种后世的黑科技,可想要靠自己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发展起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来,实在是太难了!
  就连白玉琦这种开着不科学挂的挂哔想要做到这一点都不容易,更何况那些空手大巴掌甚至干脆就是魂穿的哥们了。
  因为就算他一个人能撸出一艘航空母舰来又有何用?
  难不成什么事都靠自己亲力亲为?那累死他也实现不了大唐的五个现代化啊?
  所以白玉琦只能耐下性子,转变掉自己在库峪城发展初期,急于“高大快”老想一步到位的行事风格。
  先沉下心来培养人才、建立基础,不再什么事都亲力亲为,更多的交给门下“弟子”在学习和积累过程之中去完成。
  自己则只在其中当一个策划者、引导者和人生导师的角色……嗯,这也很符合无极帝君的人设。
  在库峪城的工业基础,能够制造出代替人力的机械设备之前。
  白玉琦也只能另避蹊径的,先用各种系统所赋予的技能,小规模的生产设备用于库峪城的建设和发展。
  但系统技能毕竟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播,想要将后世科技在大唐普及开来,只能慢慢培养人才一点点的攀科技树。
  所以库峪城未来的发展道路,必然是“科技为基,法术为核”的魔改文明路线,大规模的基础工业留给大唐,而无极门则担当掌握核心科技研发机构的角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6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