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电影时代(校对)第6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7/641


第809章
预测
  七月十六号,一场常规的电影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京城的未来科技城举办。
  正常来说,这种研讨会就是扯扯淡、吹吹牛、找找存在感偏偏又没有存在感的会议,可中午时间刚过,有已经提前抵达会场的记者就颇为纳闷的发现今天来的同行有点多。
  官方举办时间是三点钟,现在不到一点半,偌大的会场竟然都快满了。
  “刘哥,福来影业今天给的车马费是不是很大方啊?”小记者张灿因为家就在附近,所以吃过饭就来了,这会极其纳闷的凭借经验推断出一个合理的理由。
  记者刘虎凡刚坐下还没来得及擦汗,闻言惊愕道:“你不知道?阿甘下午会出席啊。”
  “啊?他不是才回来吗?”张灿同样惊愕,“不是,京城蓝光和福来影业没合作过啊,他怎么会来?”
  刘虎凡先“咕噜咕噜”喝了两大口矿泉水,然后才耸肩道:“是没听说有合作,但可能以后有合作,福来和新娱走的又不近,就算以前近,现在新娱这么走低,明眼人都知道该怎么选啦。”
  张灿觉得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虽然先前公布的嘉宾名单里没有这位大佬,可他们这种层次的人聊合作肯定都比较直接。
  就两位记者说话的一小会功夫,会场里完全坐满,彼此之间经过客套的招呼也渐渐变得有些喧哗起来。
  “这……得有一半的人是冲着阿甘来的吧!”张灿很熟悉这种拿车马费的存在感会议,扫了几眼,颇为感叹。
  刘虎凡这方面的经验也不遑多让,笑道:“怎么可能?得有八成。”
  张灿没对数字提出异议,只是感慨:“这就是阿甘。”
  “嘿,今天车马费估计会比较丰厚,我已经看到京城蓝光的人了。”刘虎凡愉快的笑了两声,京城蓝光在业内的优渥待遇不仅体现在他们公司内部,类似现在这种场合也往往比其他家多出三四成。
  张灿点点头,心里想着不光是车马费,今天第一手的照片和采访没准还能有笔小奖金。
  距离会议开始还有好一会,两位记者开始互通有无,考虑着会议中如果有机会应该提个什么样的好问题。
  会场从窃窃私语到喧哗热闹,等到嘉宾渐渐入场,声音又慢慢降低。
  下午三点钟,本次电影行业发展研讨会的最重磅嘉宾甘敬踩点进场。
  这位影帝和其他嘉宾不一样,他一路走上台伴随着闻声而来的同行、记者、粉丝们的招呼声,短短一段通道竟然有些声浪的趋势。
  甘敬虽然近期在忙着拍电影,可他对这种状况属实不陌生,轻车熟路又言简意赅的边走边回应——今天这趟纯属临时起意,正好京城有个劳什子产业研讨,那就让经纪人联络一下算是有个恰当的发声渠道。
  产业研讨会的主持人是电台影视节目主持人孙艺,嘉宾阵容包括赞助这次会议的福来影业副总裁陈培、知名影评人乔宜、著名制片人曹烈等等。
  不过这知名、那著名,甘敬着实一个都不认识,然后,他很快发现在座的水平只是尔尔。
  研讨会这种事情……听听就好。
  很快,轮到临时加入的重磅嘉宾发言,不论是主持人还是听众都期待已久。
  “甘总,请问您对目前的电影产业是怎么看?”主持人孙艺平时主持的电台节目是聊时下热门电影,他这两年提到最多的就是甘敬和京城蓝光,但真的第一次见到本人,心里还有些小激动。
  “刚才听陈总和曹制片聊了很多。”甘敬拿到话筒,语速放缓,生怕自己喊错名字,他的视线投向观众席,“当下的电影产业确实很红火,我所在的京城蓝光差不多是这两年产业高速发展最受益的一家公司,不过嘛……”
  “我说个数据,去年全国银幕总数有4.2万,相较于前年增长了30%。”
  “今年截止到六月份,这个数量变成5.16万。”
  甘敬因为今天要参加这个研讨会专门在昨晚看了下具体的数据:“我比较喜欢拿银幕数来比较,因为影院是电影产业链最一线的位置,他们对利润很敏感,不管是一线还是二三线,又或者所谓的下沉四五线,有钱赚,银幕数增长的就快,没钱赚就变慢或者减少。”
  “简单算一下,今年上半年的银幕增长是23%,而票房数字相较于去年同期是平稳增长。”
  “23%当然仍旧是个很高的数字,代表我们电影产业还在高速发展,但下半年没有特别刺激的话,今年一整年的增长率都不会比去年高。”
  甘敬喝了一口水,也让其他人有消化自己说话的时间。
  主持人孙艺过了几秒才接话道:“甘总您的意思是电影产业的发展在放缓?”
  “对。”甘敬没顾及什么业内大佬的身份,直接给出肯定的意见,“发展不可能一直高速下去,高速过后会是放缓期,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没有外来因素的影响,电影产业也不例外。”
  刚才发言过的两位嘉宾对视了一眼,稍微有些尴尬,虽然没有太过明显,但他们都是鼓吹的态度。
  主持人孙艺问道:“甘总觉得银幕数维持20%以上的增长还能多久?”
  甘敬有些想笑,今年都23%了,这位主持人怎么还想着20%这个数字呢?
  他这次没有立即回答,考虑着怎么预测才能更委婉一些。
  这时,孙艺觉得自己一直问一个人在场面上有点不好看,他找补道:“陈总、曹制片,你们觉得呢?”
  制片人曹烈谨慎地说道:“我认为这个增长怎么也得有五年吧。”
  福来影业副总裁陈培赞同道:“差不多。”
  甘敬看了一眼说话的这俩人,觉得自己刚才的表态都白说了,你们乐观的还真超乎意料。
  “不应该用20%这个数字来作为基准,明年能不能达到这个数我都很怀疑。”甘敬决定更直白了,“行业的竞争是在加剧的,资本的进入和退出取决于他们对未来的预期,恐怕在接受20%这个数字后我们将很快面对10%的到来。”
  主持人孙艺震惊了,这位大佬言下之意明年银幕总数增长率在20%上下?后年或者大后年变成10%?
  这、这和当下影视圈里的主流意见偏差不少啊!
第810章
很有风度
  “我国去年城市影院观众人次达12.9亿,比14年增长53%。”
  “今年上半年票房同期增长48%,全年有望超55%。”
  “电影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三年内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
  京城未来科技城里举行的电影产业研讨会,甘敬在发言后耐心的听了听其他嘉宾发言的内容——就像他援引“银幕数”的数据来说明一样,别人也可以用认可的数据表明观点。
  但,他也就仅限于耐心的听听了。
  甘敬知道当下主流思想对于市场的分析比较乐观,不仅仅局限在同行公司之内,场外的资本愿意进入也是持看好的态度。
  主持人孙艺眼看其他嘉宾自甘敬发言后颇有不同见解,而这位影帝就是不显情绪的听着,他不禁在心里琢磨了一番,临时做出小小的改动。
  “今天嘉宾们已经就目前的电影产业聊了很多,甘总,您还有什么寄语吗?”孙艺把最后总结的时间留给甘敬,研讨会,研讨会,当然要给最专业的人士最多的展示。
  甘敬有拿到今天研讨会的流程表,他略有些意外又没太大的意外,举起话筒简短地说道:“刚才我听很多朋友也罗列了很多数据,事实上,我没有否定过电影产业过往的高速发展,只是对未来的3-5年有一些看法,权当是个人角度的观察,谢谢大家。”
  京城蓝光董事长、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著名出品人、资深制片人甘敬先生在带有总结意味的阶段仅仅说了一段话,但这段保持谦逊的话却让很多人犹疑了。
  如果说开始面对他“电影产业发展放缓”的判断是出于主流认知时的本能辩驳,那现在看他一脸平静的简短论述就有些不由自主的动摇立场。
  这个人可是甘敬啊!
  会场安静下来。
  但这种安静没有持续太久,心里早就长草的记者们或举手或拍照的提示着主持人赶快进行接下来的环节。
  孙艺缓过神,赶紧宣布电影产业研讨会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不出意料,刚刚宣布提问开始,记者们就喧闹着把问题指向了才放下话筒的甘敬,视其他嘉宾于无物。
  甘敬脸上微微带笑,等待着秩序自行恢复才拿起话筒表示继续。
  “阿甘,你的意思是不看好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吗?”第一个记者直截了当的问道。
  甘敬摇摇头:“我当然看好,但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不急于一两年,我只是觉得大家可能都太乐观,这不是一件好事。”
  第二名记者提问道:“那是不是意味着京城蓝光在未来数年内将会采取保守的发展战略?众所周知,京城蓝光制作电影的方式一直比较激进。”
  甘敬沉吟了一下,慢慢说道:“不会……”
  记者们有些喧哗,嘉宾们则是面色各异,你这老贼,刚才口口声声说未来发展会降速呢?!
  甘敬继续说道:“这真个有点尖锐的问题,嗯,产业的大环境并不直接套用在具体企业上,对于电影行业来说,它是京城蓝光啊。”
  他换了一口气,耸耸肩:“对于京城蓝光来说,它有我啊。”
  会场里响起一阵莫名而热烈的掌声。
  甘敬猜测这掌声也许送给自己的自信的……反正,比较奇怪就是了。
  “甘哥,请问您怎么看新娱顾安江董事长近期抵押豪宅用作资金周转?”早就来到会场的记者孙灿因为坐在前面终于捞到一个提问机会。
  甘敬听到这个新闻一愣,纳闷道:“呃,我不知道这个事。”
  记者孙灿连忙简短的分说了一下事情缘由,也不复杂,就是新娱董事长顾安江被人发现抵押了他在申城的豪宅。
  前面两个记者的问题还算正经的符合气氛的产业研讨,这个问题……
  甘敬坐在上面俯瞰全场,明显发现所有人的表情都变得更感兴趣,好吧,这种事不仅仅是看热闹的本性使然,也是记者们攥取流量的方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7/6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