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官场(校对)第4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8/908

  “那是当然,小朱……朱市长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分配在我们树木岭乡,后来调到乡政府之后,帮我们村里建了一家豆腐厂,让我们村里的村民,因此而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不瞒你说,郑秘书,我们现在能有今天这样的日子,都亏了当初朱市长啊。可以说,我们一村人的命运,全部是朱市长改变的。”侯立华感激的说道。
  “其实不但是我们村里,我们乡、县,都是因为朱市长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现在,提起朱市长,我们县里的人,个个都是竖起大拇指的。”侯敢说道。
  “朱市长在群众中的威信,一向是非常高的。”郑阳松微笑着说道。
  “郑秘书,你在朱市长身边工作,能不能帮我们一个忙?”侯立华突然说道。
  “侯董事长,你也知道,朱市长是个原则性非常强的领导,你们既然哪他这么熟了,难道还不知道他的脾气?”郑阳松叹道,这些人可真是不讲客气,跟自己只是初次见面,竟然就要自己帮忙,难道朱市长认识的就是这样的人?
  “正是因为他原则性强,所以才要请你帮忙。你应该了知道,朱市长只要一下基层,就很喜欢跟群众打成一片。按说这是件好事,但是他做事一向追求完美,可是他现在的工作越来越重要,恐怕这样下去会影响他的身体健康。这就需要他身边的人多劝劝,群众很喜欢朱市长这样的领导,可也不希望,他太操劳过度。”侯立华叹了口气,说道。
  原来朱代东在芙蓉县的时候,侯立华有的时候就这样劝过他,可是朱代东嘴上答应得好好的,但是一背过头,马上就抛之脑后,根本没把这当成回事。
  听到侯立华的话,郑阳松脸上不由一红,他为自己刚才的想法而惭愧,同时也更加体会了,朱代东在雨花县群众中的威望到底是多高。
第909章
请朱市长做决定!
  侯立华对朱市长的印象,郑阳松深以为然,他为刚才自己小人之心而愧疚不已。在安排食宿的过程中,他完全放下架子,真心把侯立华父子当成尊贵的客人。
  “郑秘书,朱市长最近都在忙些什么工作?最近楚都的国有企业改制进行提如火如荼,这好像是他负责的吧?”侯立华问道,原本侯家塘村只订了古南日报,但是朱代东调到楚都市政府之后,他又订了份楚都日报,随时关注着朱代东的动向。
  “看来侯书记对朱市长的工作很了解,朱市长对自己提出要求,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些企业全部看一遍。”郑阳松说道,朱市长所说的国有企业,可不是那六百余家已经停产的企业,而是所有的全市三千二百一十六家国有企业。
  几千家企业,哪怕就是一天看一家,也得十年才能看完。郑阳松听到朱代东的想法之后,一开始并没有当真,朱市长就算能在楚都市工作十年,也不可能十年之内全部分管国有企业吧?他虽然对于机关里的有些规矩不是很熟悉,但他跟在朱代东身边之后,视野和眼界都提高了不少。以朱代东现在的发展趋势,怎么可能当十年的常务副市长呢?
  而且就算是朱代东能当十年的常务副市长,他也很难把所有的国有企业全部都看一遍。看一家企业,就算是速度再快,也要二三个小时。听企业的领导汇报,跟基层职工座谈,发表讲话,视察工作,这都需要时间。而且朱市长深入基层,市报是会派记者陪同的,作为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之一,朱代东的言行必然受到别人的注目。
  但是郑阳松还是小看了朱代东的原则立场,朱市长抓住一切机会去视察企业,晚上的时候就看相关企业的材料,白天哪怕是如果能抽出十分钟的时候,他也愿意去国有企业看看。比如他到楚都大酒店开会,散会后回市政府的时候,如果顺路经过某家企业,就会拐进去看看。对于企业负责人的汇报,朱代东并不想听,他只是想听听基层职工的想法和看法,这是朱代东最愿意听,也是最难得听到的。至于其他的汇报、座谈、讲话,在他看来,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那些只是表面文章。
  其实他之所以要去各个企业看看,除了要跟企业职工直接交流之外,还想“听听”他们真实的想法。有的时候背后听到别人一句话,比当面听他一百句要强得多。现在的人,越来越熟悉如何跟领导谈话,想要听到他们的真心话,不是短短时间之内就能听到的。你也必须要拿出真心诚意,别人才会对你说内心话。
  “这像朱市长的风格,他为了让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真是呕心沥血。”侯立华感叹道,很多群众觉得领导干部下基层,大多时间都是作秀,可是朱代东的作派一向都是如此,从来就没有变过,他也从来没有怀疑过。
  “郑秘书,我听说楚都市国有企业的改制,主要是分成商贸、建筑、机械、化工、机电、服装、食品这七个类别?”侯敢问道。
  “是的,侯总,没想到你人在雨花县,可是对我们楚都市的情况倒是蛮清楚的。”郑阳松笑着说道,侯敢话不多,不说话的时候,感觉像个农民。但如果他一开口的话,就显得沉稳,冷静,让人觉得他每次说话的分量都很重。
  “虽然朱市长已经离开了雨花县,可是我们一直都很关注他。”侯立华笑呵呵的说。
  “爸,我们公司可是正经的食品公司,要不这次咱们再跟朱市长合作?”侯敢突然说道。
  “合作?怎么个合作法?”侯立华诧异的说,他现在虽然不再管公司的具体事务,但是公司在决策方面的事,还是需要他最后作主的。
  郑阳松在旁边也是听得大感兴趣,他们只不过是来自雨花县的乡镇企业家,朱市长可是省会的常务副市长,双方又该如何合作呢?
  “爸,你不是总觉得我们公司现在到了瓶颈吗?你不总觉得我们公司的产品,在省城没有占据市场份额吗?何不在楚都收购一家食品厂?既可以既然跟着朱市长,又能让我们公司真正面向全省的市场?”侯敢说道。
  “收购省里的食品厂?你是不是脑子糊涂了,省里的企业岂是我们能收购的?”侯立华怒目而视道。对于他而言,来自乡里的企业,到省城收购国有企业,根本就是不敢想像的事。
  “侯书记,谁也规定省里的企业就不能被收购啊?我看侯总的想法就很好,我市确实有一部分食品企业步履艰难,如果你们能收购市里的食品企业,也是对朱市长工作的大力支持!”郑阳松微笑着说。
  “爸,郑秘书说的就很有道理,我们又不是没有资金,怎么就不能收购省里的企业?”侯敢的想法得到了郑阳松的支持,底气十足。
  “有个屁……算了,这件事要请示朱市长,如果他说可以收购,我们就收购,如果他不同意,这件事你想都不用想。”侯立华对这方面的事情并不是很了解,但他马上想到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把问题推给朱代东。
  郑阳松一脸的无奈,他没想到侯立华一下子就找到了最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件事交给朱市长去处理,确实非常合适。
  “侯书记,企业的发展,怎么能让市领导来决定呢?这应该是你们这些企业负责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郑阳松无奈的说道。
  “郑秘书,如果是其他的领导,我当然不会麻烦他。可是朱市长不是外人,我们雨花县食品公司,可以说他就是创始人,这样的决定,必须要请他来做。”侯立华坚定的说,他对朱代东有一种超乎寻常的信任,只要是朱代东的选择,哪怕会导致公司亏损,他也不会有什么的怨言。
  “我也相信朱市长。”侯敢也说道,朱代东为了村里的豆腐厂能打进沙常市的市场,亲自带着他跟老爷子去市里的农贸市场联系批发商,这样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有这样的一心一意为群众服从的干部,他没有任何理由怀疑。
  “侯敢,你把我们公司的资料拿给郑秘书,请他转给朱市长。”侯立华吩咐道,原来朱代东在芙蓉县的时候,对雨花县食品公司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也经常会买一些自己公司出品的卤菜和熟食。对公司的情况,比较了解。但他现在调到省里也快十个月了,雨花县食品公司又取得了新的成绩。
  对侯立华父子的要求,朱代东并没有拒绝,雨花县食品公司想要做大,就必须要在楚都市设厂。食品公司都有一定的区域性限制,而且我国各个地方都有其传统小吃,在古南省很受欢迎的食品,到了其他省份,不一定就能被市场认可。如果要让全国各地的市场都能满意,那又失去了独特的风味。但古南省跟周边的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的等的口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果能在古南省战场市场,到其他省应该也会有一定的市场。
  因此,如果雨花县食品公司在省城要收购食品厂的话,规模不能太大,但是原来食品厂的产品,又要能跟雨花县食品公司能形成优势互补。朱代东对全市三千二百一十六家国有企业,了然于胸,很快他就有了想法。虽然侯立华请他作主,但最终收购还需要雨花县食品公司出钱,朱代东觉得还是有必要跟他们商量一下。
  如果雨花县食品公司真的能收购楚都市的国有企业,那既是对自己工作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能让楚都市的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获新生。
  正如侯立华不把朱代东当外人一样,朱代东也没有把他们当外人,如果是其他地方的企业家,要来楚都市投资,那朱代东如果有时间的话,一般都会亲自接见。但是雨花县食品公司的事,朱代东并没有在工作的时间跟他们交流,而是放到了晚上的饭局上。
  晚上的饭局只有四个人参加,除了朱代东与侯立华父子之外,就只有陈树立。当年陈树立是树木岭乡的党委书记,而朱代东是乡长,陈树立领导着朱代东。可是现在时过境迁,朱代东拚命成了陈树立的领导,这样的事如果放在其他人身上,恐怕会不自在。但是无论是陈树立,还是侯立华父子,都没有任何的尴尬。因为他们对的能力有着充分的认识,朱代东的上升势头,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阻遏得了的。
  如果要在饭局上谈事,朱代东喜欢一开始就说,要不然到了后面,除了他能保持清醒外,其他人都是满嘴胡言,谁知道他们酒醒后还会不会承认?
  “侯伯伯、敢哥,你们要来楚都市投资,我举双手造成。你们把挑选企业的任务交给我,很是惶恐。这是我给你们选的一家企业,你们看看满不满意?”朱代东递过一份材料给侯立华,白天的时候有外人,他跟侯立华父子是正常的交往,但现在是私人聚会,他又恢复了当初在侯立华家吃饭的称呼。
第910章
不能让品牌消失
  朱代东给雨花县食品公司挑选的是一家主要生产康惠牌酱油的康惠食品厂,酱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而雨花县食品公司凭借起家的豆腐的主要原料,也是大豆。而且朱代东看了雨花县食品公司的资料,因为要做卤食和熟食,雨花县食品公司每年需要购买以吨为计数的酱油。如果能收购一家主产酱油的食品厂,不但能解决自己原料采购的问题,也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朱代东一直提倡,企业的发展,要有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侯家塘豆腐厂原来的优势是什么?树木岭生产的优质大豆!正是基于这一点,侯家塘豆腐厂生产出来的豆腐,才会那么鲜嫩可口,一经上市,马上就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率求发展,如果雨花县食品公司没有牢记着这句话,也不可能发展从现在这样的。
  “康惠牌酱油好像是我们省里的老牌子,怎么现在倒闭了么?”侯立华诧异的说,记得以前在供销社买酱油的时候,经常买的就是酱油。这是本省的品牌,不但价格便宜,而且口感特别好。
  “现在只是停产,但跟倒闭也就一步之遥了。”朱代东叹了口气,如果不是因为康惠食品厂是国有企业,恐怕早就破产了。
  其实康惠酱油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解放初期,搞公私合营,后来又改制为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康惠食品厂一度发展成为上百人的企业,但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康惠食品厂像其他的国有企业那样,因为经营不善、市场竞争激烈,逐渐被淘汰。现在的康惠食品厂还有三十多名职工,平均年龄在四十五岁左右。这些人的安置,是个很棘手的问题。郭氏地产倒是看中了他们的那块地皮,愿意以一个合理的价格收购。
  现在楚都市的土地转让金,平均在六十万一亩左右。七十年的租期,约九百一平米。这样的价格,在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很多内陆省份的土地转让金,平均不超过五百一平米。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竟然以一元一平米的价格,出让土地的七十年的使用权。
  老的国有企业,在当时建厂的时候,都是尽可能的多占地方。一般的食品厂,有一千平米就足够了,可是康惠食品厂却有近三千多平米,将近五亩。政府收到的土地转让金,已经足够安置所有的单位职工。可是这样的话,康惠食品厂就必然要破产,康惠牌酱油,也将从市场消失。
  朱代东下午的时候,特意抽了点时间去了趟康惠食品厂,厂里的职工虽然年纪都偏大,但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而且这些职工对工厂的感觉很深厚,虽然政府可以一次性补偿他们的安置金,但得知康惠酱油也要跟着消失之后,有些工人甚至当场就痛哭流涕。
  这让朱代东很感动,只要工人们还有这份激情,他相信,总有一天,康惠酱油一定还能出现在古南省的市场上。哪怕这次雨花县食品公司不能收购康惠食品厂,以后他也会想办法,给康惠食品厂引进新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设备。
  “侯敢,你怎么看?”侯立华把材料拿给侯敢,虽然他是公司的董事长,可是这次的收购,计划仓促,既没有开董事会,也没有开股东大会,他心里也不是很有底。虽然知道,这件事只要有朱代东插手,公司里就绝对不会有反对的声音,可是侯敢毕竟是总经理,这事必须充分征求他的意见。
  “朱市长,陈区长,收购康惠食品厂对我们公司来说,毕竟是大事,这些材料我们拿回去仔细研究,过几天再给准信,行不?”侯敢斟酌着词语,说道。
  雨花县食品公司主要是以豆制品和熟食为主打产品,而酱油则属于调味品,所谓隔行如隔山,对于能否把康惠食品厂搞好,他的信心不大。而且朱代东之所以会特意挑选康惠食品厂,肯定也是不想让康惠牌酱油这个品牌消失,这就意味着,雨花县食品公司以后将开始调味品的生产,再次跨入另外一个行业。这对于公司来说,既是机遇,但也有可能是危机。他身为雨花县食品公司的总经理,有责任有义务对公司负责,对股东负责。
  说到雨花县食品公司的股东,有必要再提一下。现在雨花县食品公司的股东,跟当初侯家塘豆腐厂时的股东是一样的。由侯家塘村的村民,以户入股。公司的股东,也就是村里几百户的户主。侯家塘豆腐厂当初成立的时候,侯立华亲自给每家每户做工作,让全村所有人都入了股。当时有些人只是看在侯立华的面子上,才勉强入股的。但是当年分红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后悔了。
  因为当年的分红,就已经是他们股金的好几倍。后来有人就想增持股份,可是侯立华又岂会同意。他在这件事上,做了硬性规定,任何人的股份不能转让和买卖,除非户主去世,才能继承。如果要买卖,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村民搬离出侯家塘。当初入股一百元的股东,现在每年都能分到几千元的红利,这样的股份,谁又舍得随便卖给别人呢?
  “代东,我对你的眼光一向是非常相信的,但是在这件事上,如果没有通过董事会的决议,我这个董事长现在也不能作主。但我要表明我的态度,我非常支持收购康惠食品厂!”侯立华坚定的说道。
  “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今天下午我特意去了趟康惠食品厂,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如果你们雨花县食品公司不能收购康惠食品厂,市里也会想办法让康惠食品厂恢复生产。如果没有外来资金,市里也打算再次给康惠食品厂扩资。”朱代东淡淡的说道,他知道侯立华父子的顾虑,可他同时也要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其实有的时候,朱代东觉得,只要改变国有企业的经营思想,特别是能换一个能开拓创新的企业责任人,很有可能就把陷入困境的企业,重新带上康庄大道。
  “代东,你能康惠食品厂也看好?”陈树立在旁边问道,朱代东抓企业,绝对是抓一家就活一家,他既然也认为康惠食品厂能投资,那绝对不会出问题。
  “我只是不希望康惠酱油从商店的货架上消失。”朱代东叹道,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多少民族品牌已经黯然离场?国有企业的产品,一直以来给人一种厚实、笨重、木讷的感觉。价格比市场上的同类产品要贵,而且不讲包装,只追求质量。也不注意自己的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很容易就被一些乡镇企业,甚至是私营企业打破。
  康惠食品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康惠酱油是个很好的牌子,但是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好几种其他的牌子。他们的包装比康惠酱油要好看,开口也设计得很有人性化,而且在色泽和口感上,也并不逊色。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很难区分两者的差别。最重要的是,人家的价格康惠酱油要便宜。
  居家过日子,离不开油米盐醋酱,买酱油者,绝大多数都是家庭主妇。她们对手头上的钱,看得比男人还要紧,一种产品如果能便宜一分钱,可能都会让她们改变主意。就算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也足以影响到康惠酱油的销售了。一瓶酱油的使用时间并不短,如果有一半的人改变了主意,就算到时他们改变主意再次使用康惠酱油,也会让康惠食品厂至少有半年的时间,必须勒紧裤带过日子。据朱代东所知,康惠食品厂就是这样被活活给勒死的。
  侯立华感觉有些对不住朱代东,下午跟郑阳松说的时候,他说得你板上钉钉,一切都由朱代东作主。可是真正朱代东给他作了主,他却犹豫不决。毕竟这不是自己的企业,就算他知道侯家塘的村民,都会支持朱代东,但也必须要先跟村民们商量一下,哪怕就是在电话里商量一下,也行。做事公正、公道,这是侯立华才一直担任侯家塘村支书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在侯家塘村的威信,一直都是如日中天。
  “代东,你看这样好不好,我现在先给家里打个电话,把情况跟他们都说一下,让他们马上开会表决,不是有个啥电话会议吗?我们今天也整一下,同时也请你给乡亲们讲讲话,大家可都想你呢。还有陈书记,你是树木岭的老书记,只要一开口,我相信村里的人,都能听出你的声音来。”侯立华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侯伯伯,这件事你们无需这么急不可待,等你们回去之后再商议也不迟。”朱代东摆摆手,微笑着说道。他的心胸还没有狭窄到这个程度,收购康惠食品厂,或许只是侯立华父子的一时冲动,让他们多冷静一段时间也是好的。
  朱代东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件小事,雨花县食品公司跟康惠食品厂,现在都不是什么大型企业,这样的收购,甚至都无需他亲自出面。可是他没想到,没两天,市里却流传出,自己要把康惠食品厂白送给雨花县食品公司的消息。
第911章
没忍住
  在官场之中,有一种阿Q式的思想,比如下级干部在一起,评论上级领导的时候,总喜欢轻视或者调侃领导。认为当领导太累了,自己这样的级别正好,比不上足,比下有余。如果在饭局中,能聊一聊领导的糗事,那更能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说领导的密闻,听者无形之中,就像结成了某种同盟。
  这虽然是属于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的想法,但是他们自己是不会承认的。朱代东自从调到楚都市政府之后,受到的关注是超乎想像的。有想看他栽跟头的,也有想看他办事不力的,总而言之,如果朱代东能出点什么事,能让很多人心里舒坦。
  这次雨花县食品公司要收购康惠食品厂,并不是朱代东这边传出去的消息,陈树立也没有跟任何人说起过。这样的事,还没有签订合同,他就不会随便跟人说起。让外界知道的是因为侯立华父子,他们在雨花县乡镇企业局的有关同志带领下,参加了省里的乡镇企业大会。能来参加这样的会议,特别是还能现场听到省委书记和省长的讲话,这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
  杜邦俊在会间跟乡镇企业代表座谈的时候,侯立华一激动,就向杜邦俊表示,雨花县的乡镇企业,要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大力发展。雨花县食品公司已经有计划,准备收购楚都市的一家食品厂。
  杜邦俊一听很感兴趣,下面县里的乡镇企业,竟然要收购省城的企业,他就随口问了一句,是哪家食品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侯立华当然不会隐瞒,就说出了康惠食品厂的名字,并且还告诉杜邦俊,这是楚都市的朱代东市长从中穿针引线。雨花县食品公司能有现在的规模,跟朱市长也着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要说自己最感谢的人,除了党和政府之外,就是朱市长了。
  侯立华对朱代东赞不绝口,而且雨花县食品公司的前身,侯家塘豆腐厂,还曾经是朱代东一手创办的。这让一些有心人对朱代东跟侯立华的关系,浮想联翩。现在朱代东要让雨花县食品公司收购康惠食品厂,这其中会不会有猫腻呢?
  人的想像力是无穷的,特别是这是他们渴望已久的话题时,就更加如此。全省乡镇政府工作会议,楚都市当然也是要派代表的。而且楚都市的乡镇企业局也是有工作人员,参加这次会议的。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市政府,马上延伸出很多版本。最后朱市长将把康惠食品厂这个鸡肋,白送给雨花县食品公司占据了上风,这也是很多人都认可的一种说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8/9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