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官场(校对)第5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4/908

  就在常委会召开后不久,市人大举行常务会议,已经免去了胡斌教育局副局长的职务。这些都是走正常的组织程序,胡斌由楚都调动木川,原本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一般的干部,哪怕不惊动常委会,可能走正常的组织程序,都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如果要上常委会讨论,那谁也不清楚最好的结果如何。
  对于这样的调动,如果常委会上一二个常委提出置疑,基本上调动的事就没戏。有的干部为了调动,可能要花费几年的时间。而胡斌从接到张津广的电话,到现在出现在市委书记的办公室里,还没有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就算是走正常的组织程序,这样的速度也是很惊人的。
  “刚才组织部已经到局里传达了市委的指示。”胡斌拘谨的点点头,刚才在局里召开了党组会议,当陆海峰说组织部的领导要传达市委决定的时候,他心里就已经有了底,应该是说自己的事。
  当时的他,兴奋的有些不知所措。当时陆海峰要让他讲几句话,他当时大脑一片空白,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讲了什么,只知道自己坐下后,会议室里暴发出热烈的掌声。会议还没有结束,他就提前离开了。从市委决议宣布之后,他就已经不再是市教育局的人了。何况市委书记召见,他就算不再是楚都市的干部了,也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赶过来。
  “胡斌同志,不要这么拘谨嘛,你现在可以说不是我们楚都市的干部了,没必要再敬畏我这个市委书记。来,抽支烟。”元骞振拿起桌上的烟,抽出一支,递给胡斌。
  “我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元书记的兵。”胡斌见元骞振已经把烟抽了出来,连忙站起来双手接过,又摸起桌上的打火机,等元骞振叼了一根烟在嘴边的时候,给他点上火。
  “你这口吻倒跟朱代东有些相似,怪不得他能看上你,可能你还不知道吧,木川市委已经作出决议,任命你为木川市教育局长了。在两个小时之前,你可是身兼两职。”元骞振微笑着说,当时胡斌的楚都教育局副局长还没有免去,可他木川教育局长的任命已经下达了。
  “这么快?”胡斌喜形于色,他对于市委今天的决议已经觉得快得有些不可思议,现在木川那边的决议,同样是迅雷不及掩耳。
  “胡斌同志,你在楚都教育局工作了几年,都从事了哪些工作?”元骞振问,不管哪个干部,听到自己被提拔,都会欣喜若狂。对于胡斌的异样,他没有见怪。听到这样的事,如果胡斌还能淡然处之的话,他倒会怀疑胡斌的心机了。
  面对市委书记的征询,虽然现在自己不再是楚都市的干部,可是胡斌还是很积极的向元骞振汇报了自己的工作。他跟朱代东一样,也是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起来的干部,只不过他的升迁速度,与朱代东就没有了可比性。到了教育局之后,他也一直从事基层工作。就算是他担任副局长,凭的也是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成绩。
  胡斌到现在能说出全市所有学校校长的名字,在教育局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他一个人。这个记录,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人打破。倒不是其他人的记忆力不好,而是用不用心的问题。
  当然,在说到最近几年自己在教育局的工作时,胡斌虽然极力掩饰自己的工作,可是他这几年的工作没有任何成绩,分管的工作又是工会,就算他再为陆海峰开脱,元骞振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呢。
  看到元骞振的双眉紧紧的蹙在一起,胡斌心里暗暗高兴,他知道,只要管如实的向元骞振汇报自己这几年的工作情况,恐怕不管怎么样,都够陆海峰以后喝一壶的了。像元骞振这样的领导,不会因为只听信自己的一面之词,就大发雷霆。而这段时间差,也为胡斌作了掩护。
  “胡斌同志,你应该早点向市委反映这样的情况嘛。”元骞振听完胡斌的汇报之后,心情沉重。这个问题或许朱代东早就发现了,只是他因为突然调到了木川,而没有时间来解决。可是现在,却给自己出了个难题。对于陆海峰怎么处理?什么时候处理?都是一件棘手的事。
  “我一向就是坚决执行上级党委组织的决定。”胡斌坚定的说,如果没有朱代东,就算他向市委反映情况,会有效果吗?那个时候,他想见到元骞振,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就算真的见到了,恐怕元骞振也不会这么静静的坐着,听他不急不缓的汇报。
  “对于教育局今后的工作,你有什么想法?”元骞振问。
  “对于木川市教育局的工作规划与改革,朱市长已经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意见,我到木川,只需要坚决执行市政府的指示就可以了。”胡斌说道,他向元骞振介绍了朱代东的规划,虽然他只是听朱代东说起过只言片语,但是凭着他在教育系统内多年的工作经验,再加上对朱代东的了解,自然能推断出个八九不离十。
  而这次,元骞振听的更加认真,朱代东对教育的投资,可谓不遗余力,光是他敢对教师工资进行补贴,元骞振就自认为做不到。至少这两年,楚都市的财政支出中,不会有这么一项。另外对学校,甚至是教学方针,胡斌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也想做一些这方面的尝试。
  “胡斌同志,祝贺你到木川工作,希望你能更上一层楼。”元骞振跟胡斌握了握手,说道。如果说他让朱代东离开楚都,是一种遗憾的话,那现在让胡斌离开,这可能也是楚都教育工作的一种损失。
第1222章
汗颜
  就在胡斌离开楚都市委不久,朱代东的专车就到了。他来楚都,除了要当面向元骞振道谢之外,还是因为要向省审计厅汇报工作。虽然审计厅与木川市的行政级别一样,甚至论实权,朱代东比姜爱忠要大,可是按照惯例,省审计厅是木川的上级单位。
  而且这次朱代东也想让孙剑佛去木川督战,如果只让滕振南过来请示,好像对孙剑佛显得不太尊重。他在路上已经听说楚都市的常委会已经开完,就准备过来请元骞振一起吃个饭,下午再去省审计厅。
  “代东,你打个电话来就是嘛,何必亲自跑一趟呢。”元骞振看到朱代东后,笑吟吟的说。现在朱代东好歹也是木川的代理市长,已经享受正厅级干部待遇,只是吃个饭的问题,必须亲自跑到办公室来呢。
  “只是顺道拐个弯的事。”朱代东笑了笑,说。在电话里邀请与当面邀请,给人的感觉绝对是两回事。如果在电话里邀元骞振,他可能会去,但也有可能不去,毕竟每个领导的时间都很宝贵。但现在他亲自到了楚都市委,当面向元骞振发出邀请,哪怕元骞振已经与别人有约在选,恐怕都会推辞掉,而去赴朱代东的这个宴请。
  “骞振书记,楚都是省会,也是我们木川学习的对象。为了更好的拉近与楚都之间的距离,也为了让两地的经济更好的发展,完全有必要修建一条楚都至木川的高速公路。我们评估过,如果楚川高速能在两年之内通车,至少会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贡献两个点以上。”朱代东到香山俱乐部之后,拿出两份计划。
  这两份计划,一份是关于楚川高速的,另外一份是关于木川地下排水系统与楚都地下排水系统并网的。朱代东曾经与欧谱班沟通过,但没有形成文字性的东西。现在木川已经正式准备启动这两件事的进展,这两件事,说起来复杂,其实对朱代东来说,只需要一个字就能解决,那就是钱。
  只要资金到了位,不管什么样的项目,都能很快的立项并且运转起来。特别是木川地下排水系统,朱代东已经让布丽塔与木川市建设规划设计院一起合作,现在已经进入到了勘探阶段。布丽塔现在已经是一位国际上知名的地下排水系统设计专家,她的设计,中西结合,实用简单。
  现在楚都地下排水系统已经开工,如果木川地下排水系统也能赶在楚都地下排水系统完工之前动工,那两者的一些费用都能降下来。而且以后楚都与木川,在饮用水与净化水之间,又能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代东,修高速公路可是个烧钱的事,楚川高速是怎么个修法,你这里可没有明言?”元骞振翻了翻两件文件,木川地下排水系统要与楚都连接起来,他没有意见。这是两利的事,而且像这样的地下排水系统,一旦修好,能用几十甚至上百年。这样的事,只要稍具眼光的人,都能看得清楚。
  “这正是我要跟楚都方面商议的地方,一般的地方都采用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办法。还有一些地方干脆直接把高速公路当成一个招商引资的项目,但是我觉得,这是经济发展的通道,实在不宜制造一些人为的阻碍。既然其他地方都有收费站,我们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全部从财政预算支出呢?其实只要认真控制成本,修高速公路的费用也不高。”朱代东说道。
  “你所说的不高是多少?”元骞振问,朱代东到木川之后,令当地财政收入大增,又是电力机车出口,又是铟的价格爆涨,现在一吨铟折合成人民币就是好三千多万,木川市政府,已经悄然成为大财产。
  “总共投资十二个亿左右。”朱代东说道,楚都与木川之间的,没有什么丘陵,这有利于降低成本。按照城投公司给出的估价,一千万一公里就足够了。可是朱代东修路,对质量历来要求苛刻,他修县内公路都要超过国家一级公路标准,现在要修高速公路了,自然会以最高的标准来修建。
  “这么说咱们两家要各投六个亿?代东,楚都市的财政收入你也不是不清楚,三十个亿的地下排水系统,城市建设,这可都是大投入的项目。现在又修高速公路,恐怕是力不从心。”元骞振轻轻一叹,这其实是一个诱人的项目,但是楚都市的财政支出,也是逐年增加。而且增加的速度,现在隐隐有超过财政收入的增加速度。
  今年楚都市的财政收入超过四十个亿,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地下排水系统就占了十五个亿,这笔钱没有任何条件可讲。而剩下的二十五个亿,只是与去年二十二点四一亿元的财政收入持平。欧谱班准备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让楚都市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这些可是都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的。
  “楚都能在楚川高速里承担多少费用呢?”朱代东问,由地方政府独立投资修建高速公路,不是说没有,但就从全国范围来说,肯定是不多的。可是如果说,把高速公路修好之后,像普通公路那样,免费让所有车辆通行,全国肯定只有楚川高速可以做到。
  “这要回去研究之后才能答复你,代东,你总不能让我现在就回去开会讨论吧?”元骞振笑吟吟的说道,他是一把手,管人事,欧谱班是政府负责人,抓财政。但是一把手,要搞项目,市长也只能支持。
  可是这样的项目,对于元骞振来说,实际意义并不大。朱代东主抓的项目,油水不会很大,对工程的质量又控制得非常严,就拿现在的楚都地下排水系统来说,那六家中标公司,如今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按照朱代东当时制定的质量保障机制,到现在地下排水系统动工还没有半年,可是每家公司至少都被罚款一百万以上,最高的市政公司被罚了一千二百万元。
  现在如果再搞高速公路,恐怕楚都市的建筑公司,未必还敢去竞标。以朱代东一贯的工作认真,他绝对不会放松高速公路的质量。那样一来,楚都市的干部对此兴趣不大,就算元骞振支持,对整个高速公路来说,也不见得是件多好的事。
  这条高速公路对楚都来说,唯一的意义可能就是能让楚都在一段时间内,登上全国各大报纸杂志的头条。可是这样的意义有实际效果吗?中国人历来不愿意做出头鸟。当然,出头鸟说得好听一点,也可以说成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在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未必就会有好下场。
  “那倒不必,但是我希望木川能与楚都一起合作,共同把这条高速公路修建起来。”朱代东诚恳的说道。
  “代东,如果楚都不愿意出钱呢?”元骞振开玩笑的说。
  “哪怕就是由木川单独出资,也要修,但是修好的高速公路,不能再叫楚川高速,而应该是木川高速。”朱代东淡淡的说道,这样的情况他也考虑到了,楚都这两件的主要财政支出除了需要三十个亿的地下排水系统,恐怕就是旧城改造。
  “由你们木川单独出资,保宁书记会同志?”元骞振笑了笑,说。
  “只要木川的财政收入足够应付这笔开支,我相信保宁书记不会反对的。”朱代东坚定的说道,周保宁的主要目光放在以木川机车车辆厂为首的动力机械企业上,对于民生、城建,只要朱代东能拿得出钱来,他一般不会反对。
  “看来保宁书记对你的工作也很支持,代东,说起来很汗颜,你在楚都的时候,我对你的工作支持力度不够。”元骞振有些惭愧的说,如果不是当初他的犹豫,朱代东就不会调到木川。看看现在没有束缚的朱代东,怎么样放开手脚准备大干一番吧。
  木川与楚都只有六十公里,两地的政府机关其实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木川市政府投资五个亿,成立城投公司的事,元骞振是知道的。木川要建华中地区最大的批发市场,他也知道。按说楚都才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是现在最大的鞋帽、服装、百货批发市场竟然要在木川诞生,而且木川的财政收入很有可能在今年就要超过楚都,这已经让元骞振感觉到了来自木川的压力。
  如果楚都被木川赶超,他这个市委书记的脸,好像也没有地方放了。可是现在,朱代东正在一步一步的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幸好木川的城市发展规划,与楚都迥然不同,这让元骞振看到了一线希望。
  欧谱班的城市建设是采取中心开花,向外延伸的办法。而朱代东却反其道而行之,从外面包围城市中心。对于处在城市中心的那些老居民区和商业区,并没有大力改建。甚至朱代东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在现在的市中心,搞什么大型广场或者商业区什么的。
第1223章
辞职报告
  “周书记,这是我的辞职报告,请你批准!”冯长英冲到周保宁的办公室,把一份辞职报告放到对方的办公桌上,义愤填膺的说道。
  “怎么,谁得罪你了?”周保宁把冯长英的辞职报告放到一旁,微笑着说。冯长英是他担任市委副书记的时候,提拔上来的干部。之所以会让冯长英担任市民政局的局长,周保宁就是看中了他的公正廉明,而且也很关心群众。
  这么些年以来,市民政局的工作在冯长英的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说这全都是冯长英的功劳,可他身为民政局的一把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还能有谁?朱市长要对民政局搞审计风暴,他要立威,也没必要拿民政局来开刀吧?”冯长英愤愤不平的说,市里要对全市低保资金的管理和发放进行审计,事先跟他这个民政局长招呼也没打一个,就向省审计厅提出申请,如果不是省民政厅的人告诉他,恐怕连审计局的人到了单位上,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件事你向代东同志反映了吗?”周保宁说道,朱代东准备对全市的低保资金的发放和管理进行审计,他是知道的。木川市的低保户评定和低保金发放,是从去年就开始的,一直到今年朱代东上任之后,才基本上完成。
  “朱代东人都不在市里,我想反映也要找得到人才行。”冯长英悻悻的说。他倒是给朱代东打过电话,询问市里是不是准备对民政局进行审计,朱代东告诉他,只是针对低保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并不是完全针对民政局。这让冯长英气得差点吐血,这还不是针对民政局?回到局里后,他召开局党委会,在会上,局里的干部纷纷愤然而起,市政府这样的做法,完全就是不相信民政局。既然这样,自己还有什么干头呢,干脆辞职算了。
  冯长英头脑一发热,让办公室也给自己准备了一份辞职报告,就冲到了周保宁的办公室。周保宁是木川的老干部,冯长英当初就是他提拔上来的,而且对于木川的干部,周保宁也是比较爱护的。冯长英当然不是脑子进了水,拿着自己的官位去开玩笑。他只是以退为进而已,以他对周保宁的了解,这样辞职报告,是绝对不会被批准的。
  “长英同志,你可不能有这样的想法。”周保宁说道,朱代东并不是一个不主进道理的领导,也不是一个任性的领导。相反,他到木川之后,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这次朱代东之所以要审计低保保障制度,自然也有他的道理。这件事涉及到全市那么多的群众,如果有问题,当然要审计。如果没有问题,也能给全市的低保户以及没有申请到低保资格的人一个交待。
  “周书记,市政府如果让审计局来审计我们的工作,那我毫无怨言,可是市里却让省审计厅派人下来,这不但是不相信我们民政局,甚至就连审计局,市政府也不相信啊。听到这个消息,局里的人都好像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似的。”冯长英说道,让省审计厅来审计局里的工作,跟直接让纪委来调查,没什么区别。
  “这件事你还是直接跟代东同志汇报吧,至于你的辞职报告,还是拿回去吧,如果你愿意,可以交给朱代东。”周保宁淡淡的说道,他参加工作这么多年,只听说过老一辈的干部有主动提出辞职的,至于现在的干部,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往上爬,至于主动辞职,只能出现在电视里。
  对于周保宁的态度,冯长英心里很高兴,他认为周保宁至少是支持自己的做法的。而且他也如自己所料般,没有接受自己的辞职报告。
  既然周保宁有指示,让他向朱代东汇报,冯长英当然不好再在市委待下去。他先跟伍成科联系,想约个时间向朱代东汇报工作。伍成科告诉他,下午朱市长恐怕没有时间,他们现在还在楚都,就算要回木川,恐怕也要到晚上。
  “是不是冯长英同志打来的电话?”朱代东却在旁边听到了,他轻轻碰了碰伍成科,问。
  伍成科连忙捂着手机话筒,轻轻点了点头,并且说道:“冯局长想向你汇报工作。”
  “你让他晚上来市政府吧,回去的时候你再联系他。”朱代东吩咐道,对于冯长英的工作,朱代东确实不是很满意,他原来听冯长英汇报过工作,当时听得他满耳都是耳鸣。
  朱代东可不是一般的领导,这样的汇报基本上就能判断一个干部的品德和能力,冯长英汇报民政局的工作,基本上通篇都有问题,不是数字有水分,就是在工作上夸大其词。而且朱代东从财政局了解到,每年拨给民政局的低保资金,都是以千万为单位。这么一大笔钱,如果出了问题,那得是多大的问题?
  可现在,朱代东还愿意给冯长英一个机会,一个向自己坦白,承认错误的机会。如果今天晚上,冯长英还不能抓住机会的话,明天省审计厅的下去,就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冯局长,朱市长指示,晚上回去之后可以听取你的汇报。”伍成科说道,他跟着朱代东到了楚都,也参与了朱代东宴请姜爱忠、孙剑佛等人的晚宴。对于民政局的工作,朱代东不是很满意。现在冯长英到了这个时候,才想起要找朱代东汇报工作,是不是太晚了些?
  “晚上?好吧。”冯长英无奈的说道,他可没有晚上还工作的习惯,这是汇报,又不是什么紧急的事,朱代东何必装模作样要安排在晚上呢?难道明天上午自己去市政府向他汇报,就耽搁他的时间了?
  “那就这样吧,到木川后我会联系你的。”伍成科说道。
  “伍秘书,朱市长今天是不是去了省审计厅?”冯长英问道。
  “是的。”伍成科说道,他虽然可以告诉冯长英这件事的结果,但是过程他是不会说出来的。朱代东与审计厅的孙剑佛副厅长关系很好,而且他听杜树军说起才知道,孙剑佛原来是楚都市的市长,那岂不是孙剑佛原来是朱市长的老领导?有了这一层关系,省审计厅对木川的支持力度,肯定是空前的。
第1224章
通讯繁忙
  因为晚上要向朱代东汇报工作,晚上这顿饭,冯长英吃的都不安稳,甚至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吃饭。现在他的心里,急如星火,既然下午朱代东到了审计厅,那让审计厅参与民政局的审计,已经不可改变。现在冯长英要考虑的是,民政局是否能经受住审计?对于这一点,冯长英心里没有底。
  虽然冯长英在周保宁面前一脸的激愤,可是这种激愤,他绝对不敢在朱代东面前表露出来的。朱代东刚来木川,对所有的干部,一开始肯定都是持怀疑的态度。而冯长英最担心的,其实就是朱代东的怀疑。民间有俗语,不查,所有的干部都是为人民服务,一查,全部是为人民币服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4/9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