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在上(校对)第4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8/477

  找到的疑似世界锁的地方,陆青将会亲自去探查一下。确定是世界锁了,那么记录下来就好。
  至于回收……那可以稍微等等看。
  最好,那个律神王的降临时间长一点、再长一点,让陆青安安稳稳的将实力,提升到神海期巅峰。
  到时候,他一口气回收一大堆世界锁之源,马上将世界力量的上限,往上拔高一大截,然后马上开始突破洞虚期。
  只要突破了洞虚,管你什么神王不神王的,大家比比看,谁更强就是了!
  抱着这样的心思,陆青努力的修行着。
  然而,事情的发展,总归不会像是想象之中的那么顺利。
  七年之后,陆青勉勉强强将自身的实力,提升到了神海后期,世界锁也就只确定了七个的时候,战争的压力,已经大到让人喘不过气来了。
  在四年前,秦国就已经加强了在晋梁楚三国边境的挑衅。燕国一次又一次的进行了直接的外交警告,但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
  两年前,秦国就已经有组织的派遣军队,开始进攻晋国。
  军队的规模数量,还不算大,并且法相期的修士也暂时还没有见到。
  然而,晋国的边境防线,仍然还是被打得节节败退。
  这几乎已经达到了燕国能够忍受的极限。
第四百六十六章
大战序幕
  如果可以的话,陆青最希望的,当然是能够等到自己正儿八经的突破到了洞虚层次,再来打。
  这样一来,把握当然是最大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态,秦国几乎是踩着大燕底线的行动,仍然是被容忍的。这些年来,燕国不断的加强了对于晋梁楚三国的支持,各种物资上的贸易,从未断过,反而再更进一步的加强。甚至,不断扩充人手的锦衣卫,也派出了相当一部分的力量,进入到战事最为激烈的晋国,直接参与秘密战线,与秦国人进行斗争。
  但是,秦国人仍然在不断的加强边境军事行动的力度。
  并且,通过对于秦国之内的、他们的战备情况的调查,也显露出了差不多类似的情况,他们已经差不多做好了开启全面战争的准备。
  当然,燕国这边也差不多。
  理性看待,燕秦这场大战,恐怕已经拖延不了太久的时间了。
  但还是尽量能往后拖就往后拖,毕竟,被当做战场的地方,不是自己家。
  然而,这个所谓的‘拖’,那也是有底线的。
  小规模的战争,暂时还可以接受。烈度还不算高,军队的规模也不算大,法相或者更高级别的修士,还没有出现。
  而一旦规模更进一步扩大,那燕国必插手。
  实际上,燕国的军团,都已经准备好了。
  而这个底线,燕国也已经明确无误的公告天下:
  一,晋梁楚三国,有任意一国,损失完整的一个州的领土。
  二,秦国出动正式的军事集团,或者所有侦查到的、侵入三国境内的秦国修士数量,超过万人。
  三,秦国法相出现在战场上。
  这三条底线,只要有任意一条被触碰,那么燕国就将会直接参战。
  同时,在这十几年、二十年的时间里面,中部三国,也逐渐在态度上倒向了燕国。
  这当然是有现实因素的。
  最起码,燕国一直以来,都没有在东部,给予他们什么军事压力。哪怕是双方之间有过战争、冲突的楚国,也是一样的。
  甚至,在秦国给予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燕国还在不断的给他们提供支援。
  他们当然知道这是为什么,燕国也未尝有什么好心眼,但他们又有什么选择?除非愿意像是蜀国一样,成为秦国的附庸,否则的话,那也就只能硬着头皮顶着了。
  一开始,他们其实还是对演过非常的警惕的,担心燕国在东边同时捅刀子,跟秦国一起将他们瓜分。但到了差不多现在的情形之下,这个担忧,基本上已经被放下了。
  不是什么觉得燕国可靠,而是实在没办法了。三国的使臣,尤其是被直接侵入得厉害的晋国使臣,不断的在燕都活动,希望能够说动燕皇陆朝熙,能够尽早直接出动军队,来参战。要不是他没有什么途径,去接触陆青的话,他们早能把陆青给烦死了。
  不过,现在谁都知道,距离真正开战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秦国踩在燕国的底线上,并且必然将会踏过,只是时间问题。
  但真当这一刻来临的时候,仍然还是显得非常突然。
  秦国,忽然动手了,而且这一动手,就是雷霆之势!
  刹那之间,五位法相高人,被集合起来,带领着一支数量在七八千左右、并不多但却非常精锐的部队,高速切入到晋国之内。
  大晋在两天之内,就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晋国之内,原本就仅仅只有两位法相层次的修士而已,这一战之中,直接损失了一个。
  死去的那位,在秦国刚刚动手的时候,就察觉到事情不对劲,然后马上就开始跑路了。
  这当然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他就算是留下来,哪怕靠着晋国的军队,还有灵脉的防御,也不太可能抵御得住五位秦国法相的进攻。与其在此死战,不如存留有用之身。
  然而,哪怕是他跑得已经算是比较快的了,然而,他还是没有能够跑掉。先是被缠住,然后遭受围攻,当场战死。
  而同时,晋国布置在前线,准备与秦国进行抗衡的一支包含了三万修士的大军,也在这一场战争之中,全军覆没。
  这一场战争,让晋国颇有些伤筋动骨。
  他们倒还不至于,因此就丧失抵抗能力了。晋国,多少也算是原先的九大仙国之中比较强的一个,并且在过去这些年间,局势本来就不怎么太平,他们当然也是在好好备战的,整个国家的战争潜力,已经尽量的被发掘了。战争继续打下去,他们召集起来一支数十万人的修士军团,也不成什么问题。
  然而,高级修士的数量,总归是有限的,并且也是没有办法在短期之内压榨出来太多的。
  战死一位法相,这样的损失,是极为巨大的。
  更何况,秦国集中如此之多的法相修士出现在战场上,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度危险的讯号,也给晋国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消息传回之后,晋国紧急调动所有能够调动的力量,放弃外围一切的领地,能撤回来的就撤回到晋都,以作防守;撤不回来的,接到的命令就是在原地,寻高级别的灵脉去集合,尽可能的战斗,尽可能的拖延秦国大军的前进,为后方纠集起更多的防守力量,来拖延时间。
  当然,晋国高层也非常清楚,这场战争,如果仅仅依靠自己的话,是绝无可能胜利的。
  他们也从来都没有抱有过这种天真的想法。
  晋国的外交大使,已经在各处尽力的活动了起来。
  梁国、楚国的反应也非常快。
  他们跟晋国之间,那可是真正的唇亡齿寒。早在几十年前,他们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互相之间已经签订了攻守同盟协约,并且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面,联系的越来越紧密。
  只不过,他们想要快速支援到晋国,其实很难。
  楚国是离得很远;梁国倒是比较近,然而,大梁的西部边境,可也是全线与秦国接壤的。如果他们派遣了太多的力量,支援到晋国,那或许确实能够给晋国大幅度缓解压力,然而,谁又敢保证,这不是秦国在声东击西?
  万一,调集走了太多的力量,去支援晋国,导致自身国内的防御陷入空虚的状态,然后秦国再次纠集力量,大举入侵,那梁国自己可也是扛不住的。
  实际上,至少十万秦国将士,这个时候,正囤积在梁国的西部边境上,并且也同样有高级别的法相修士率领。虽然不知道具体大秦安排了几个法相,然而,梁国一共也就三个而已,真不敢撤走太多。
  而在这种情形之下,晋国能够依靠的,显而易见的就只有一方了:燕国。
  大燕,也绝对不可能坐视晋国灭亡的。
  晋国的位置,就在燕国的西边。两个国家之间,就隔着北荒森。更何况,现在的北荒森,可不是过去的那妖族生存的荒蛮之地,北荒森的妖族被清扫过了一遍之后,晋国、燕国都大肆进入其中,开发这片地区。虽然,由于这片区域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人类用了上百年的时间,都没有能够完全的将这片地区给开发完全,但晋国、燕国之间,也勉勉强强可以算得上是接壤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晋国失守,丧失抵抗能力,那么秦国的大军,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入侵到燕国本土。到时候,飞云州、锦州、雪州、冀州,全部都会暴露在大秦的兵锋之下。
  这肯定是不可接受的。
  被入侵,那还不如主动出击。毕竟,拿别人的国土当做战场,总比自己的国家变成战场要好很多。
  不过,这件事情,燕国多少还是有所准备的。
  虽然,秦国的动作非常快,攻势如雷如火,但总归大晋是一个大国,面积很大,而且也并不是丝毫没有抵抗能力的。只要稍微多拖延一些时间,应该是能够拖延到燕国大军支援到位。
  第一批被派出的燕国军团,数量也不算太多。
  毕竟,秦国人突击的部队,数量同样也不多。秦国人的进攻,最可怕的地方,还是在于那五位法相修士。
  而这一次,大燕的支援部队,也直接派出了四位法相。
  惟云、陆茗朝、郑宇、蓝诺行。
  郑宇是原本魏国的宣武侯。他跟前魏国大将军夏沧的态度,还是有点不太一样的。夏沧是大魏皇族的忠诚臣子,在魏国皇室被降为王族,并且几乎丧失了一切的政治权力之后,夏沧虽然没有再继续跟陆氏作对,但也基本处于隐退的状态,不问世事了。
  他这种态度,陆家也基本上听之任之。虽然指使不动,但至少不捣乱。更何况,没事他偶尔还是会去解决一些太古时期遗留下来的时光碎片,对于陆青来说多少还是有一些用处的。
  不过,宣武侯郑宇,就不太一样了。虽然,他也有一段时间的纠结期,不过最后还是被劝服,愿意为燕国而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8/4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