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锋(校对)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1006

  “那倒不用,只要四爷能将他们留一个时辰就行。”邓阳春说,他还有个李邦藩在手里,怎么能让九头山知道呢?
  但宋三的话,提醒了他,将李邦藩带回古星,恐怕不可能。最安全的办法,是送到古春晖的十七支队,甚至送到更安全的后方。
  “这没问题。朱处长,你不是说有两瓶好酒么?能否请我喝一杯?”韩之风说,邓阳春是军统的人,自然有办法离开。一个时辰的时间,都够他到古江边了。
  “朱处长,后会有期。”邓阳春看了朱慕云一眼,意味深长的说。上次他让杜华山暗杀朱慕云,后来被邓湘涛取消了命令。如果杜华山能成功,也不会有今天的事情了。
  “邓阳春,你要是识相,赶紧向政府自首,这是你唯一的出路。”张百朋知道,在九头山上,他的话不太好使。也就不去跟韩之风争,毕竟,身上的伤口还隐隐作疼呢。
  “如果你们识相,最好把柏小毛和唐新送回来,否则的话,你们的李副局长,恐怕也回不来了。”邓阳春走远的时候,突然说道。
  听到邓阳春的话,朱慕云和张百朋都大吃一惊。李邦藩来河西的事,他们都是今天才知道。邓阳春竟然知道此事,只有一个可能,邓阳春碰到了李邦藩。李邦藩艺高人胆大,根本不需要别人保护,真要是碰到军统的人,会吃大亏的。
  “怎么办?”朱慕云紧张的问,他确实很紧张,李邦藩可是他在政保局的最大的靠山,如果李邦藩出了事,对别人来说没什么,但他在政保局的地位,就要受影响了。
  “先下山再说。”张百朋说,李邦藩的事情,自然不能在外人面前说起。
第441章
当然
  朱慕云下山的时候,已经快天黑了。原本,按照计划,他会第一时间回去。以他的身份,在河西这样的地方,是很危险的。况且,现在他与九头山,已经没有业务往来,九头山没有再提供保护的义务。
  但邓阳春临走的那番话,让他很是担忧。他与张百朋商量,由李军的那个警卫班,和宪兵分队,带着那八十四名人质回去。朱慕云带着剩下的三个警卫班,与郑思远带着二科的人,留在湘凤村支援李邦藩。
  幸好朱慕云来的时候,做足了准备。郭传儒也带足了三天的给养,就算在河西待三天,也不会有什么事。
  “找局座,还是要以你为主,朱处长的情况你也知道,只能做做后勤工作。”张百朋走的时候,将郑思远悄悄拉到一旁。朱慕云之所以不愿意回城,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勇敢,而是因为李邦藩是他的靠山。
  “朱处长未必会听我的。”郑思远苦笑着说,虽然朱慕云兼着二处的总务科长,但这个职务,并不被局里认可。朱慕云对外的职务,是经济处处长兼一科科长。人家一个处级干部,怎么可能听他这个科长指挥?
  “只要是为了营救局座,他会配合的。”张百朋说,朱慕云只对两件事感兴趣,第一是赚钱,第二就是拍李邦藩的马屁。如果李邦藩真的出了事,朱慕云以后拍谁的马屁?
  “其实我也没打算让他配合,有二科的人手,已经足够了。”郑思远自信的说,二科的人,都是专业情报员,他们面对中国人的时候,不说以一当十,以一当三还是没有问题的。
  “有些事情,中国人出面还是方便些。”张百朋提醒着说。朱慕云留在这里,只是想传达一个信号,他依然是最忠诚于李邦藩的。
  郑思远并没有把张百朋的话放在心上,或许朱慕云唯一可以做的事,就是能让他的人,饱饱的吃一顿。
  “朱处长,你就在湘凤村安营扎寨,寻找局座,有我们二科就可以了。”郑思远等张百朋走后,对朱慕云说。
  “这是你们的专长,交给二科,我很放心。”朱慕云恬不知耻的说。
  “我们可能要几天才会回来,能否让厨子给我们准备点干粮?”郑思远说。
  “没有问题,原本给宪兵队准备了些寿司,要不你们就将就一下?”朱慕云说。
  “只要有口吃的就行。”郑思远点了点头,郭传儒的寿司做得很地道,而且这东西便于携带,边吃边走,丝毫不影响他们的速度。
  二科的人一走,朱慕云就搬进了村子。余国辉带领三个警卫班,依然待在村外。不管外面的帐蓬再好,也不如住在别人家里。湘凤村是九头山罩着的,如果换在其他地方,朱慕云会让所有警卫,全部住进民宅了,而且吃喝都得由当地负责。
  朱慕云住到村子里,除了因为条件更加舒适外,更重要的是,他可以跟九头山的人再见个面。他的住房,是宋三安排的。这是湘凤村最大的一户地主,因为朱慕云要住进来,把东厢房全部腾了出来。
  朱慕云住进来不多久,朱加和和韩之风就来了。既是给朱慕云送金条,还是想跟朱慕云谈事。在山上的时候,朱慕云答应朱加和,可以给九头山搞点药品。但当时朱加和喝高了,没有细说这件事。酒醒之后,朱加和想起此事,特意下了趟山。
  “朱兄弟,五十根金条,一根也不少。”朱加和把装着金条的布袋,放到桌子上,微笑着说。
  “多谢加哥。”朱慕云没有去数,只是把布袋接过来,扔到了床上。
  “朱兄弟,中午你说,能搞到西药?”朱加和问。一直以来,九头山上的人,受了伤都是由郎中用中药治疗。可是,治外伤,西药的效果显著。特别是消炎类药物,简直有起死回生之效。
  “不错。”朱慕云点了点头,九头山可有几百土匪,每年受伤的人不在少数,如果有西药的话,以后战斗减员会大大减少。
  “能搞到多少?”韩之风兴奋的说,九头山最近发了大财,说话底气也足得多。
  “这得看朱大当家的,想要多少了。”朱慕云微笑着说。
  “越多越好。”朱加和沉吟着说,昨天边明泽到山上,他还跟边明泽说起药品的事。只是新四军也很困难,但边明泽还是答应,会给九头山挤一些药品出来。虽然不算多,但也是新四军的一片心意。
  如果能从朱慕云这里搞到药品,就解决他的大问题了。到时候,不但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甚至还能给新四军解决一部分。
  “药品不是问题,但你们也知道,现在的西药,特别是消炎类,比如说磺胺,价格跟黄金差不多。”朱慕云说。
  “钱不是问题,这是一百根金条。”朱加和又拿出一个布袋,这次九头山做了客轮的这笔生意,实在是赚了不少。不说客轮上的抢到的钱财,就说人质的赎金,就已经在两百根金条以上了。
  “九头山果然财大气粗。”朱慕云笑了笑,将布袋打开,当着他们的面,点了点头。自己的金条,朱慕云可以不点,那是因为相信朱加和。就算他没给足,朱慕云也不会计较。但这笔钱不一样,是用来买药的。
  “药品不是我的,按照规矩,我抽三成。”朱慕云点好金条后,对朱加和说。三成的佣金,实在不算什么。毕竟药品生意,风险很大,这可是绝对的军事物质。
  “这是应该的。”朱加和没有异议,朱慕云虽然贪婪,但做事还是很讲规矩。要不然的话,好相聚早在刚进古星,韩之风等人,就会被端掉。
  “有件事,还得麻烦大当家的。”朱慕云突然说,他今天没回古星,不知道邓阳春的情况。如果李邦藩真的出事,自己得想办法补救才行。
  “这件事我们帮不上忙。”朱加和没等朱慕云说完,马上摇了摇头。李邦藩与朱慕云的关系,他很清楚。如果李邦藩真的栽在邓阳春手里,他们也不好去要人。不管怎么说,李邦藩都是政保局的副局长。这样的人,是九头山的对头。不帮着军统,对李邦藩赶尽杀绝,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是我唐突了。”朱慕云说,李邦藩的身份不一般,九头山不落井下石已经很不错了。
  朱慕云这次带了一百五十根金条出来。十根给了李军那个警卫班,四十根给了邓阳春,剩下的一百根,交给了九头山。但现在,一百五十根金条,又回来了。只不过,这其中有八十根金条是他的了,剩下的七十根,将用来支付药款。
  事实上,朱慕云只需要给邓湘涛三十根金条就可以了,毕竟他已经提前预支了四十根金条给邓阳春。
  第二天,郑思远回到了湘凤村。他已经打探清楚,李邦藩已经到了忠义救国军。邓阳春在九头山上,已经说了半句。把李邦藩押到忠义救国军后,自然可以公开消息了。这是邓阳春各邓湘涛请示之后,才作出的决定。就算郑思远不去打探消息,军统也会主动把消息放出来。
  能抓到政保局的副局长,这对军统来说,既是一个大功,同时对政保局也是一次严重打击。
  只要李邦藩没死,朱慕云就稍稍放心了。李邦藩在土匪手里,朱慕云可能还会担心。但他在忠义救国军手里,还是邓阳春亲自抓的,事情就麻烦解决了。现在,最要紧的是回去,看政保局是什么态度。是武力营救?还是妥协?甚至是放弃李邦藩。
  最后一条,基本上不可能的。李邦藩是日本人,他又知居要位,就算姜天明想放弃,特高课也不会同意。
  朱慕云到政保局后,下意识的去了李邦藩的办公室。但在快走到办公室外面时,他才猛然想起,李邦藩此时被关在忠义救国军。无奈之后,朱慕云去了姜天明的办公室。但尹有海告诉他,姜天明去了特高课。
  “小野老师,局里怎么还没有行动?”朱慕云直接打电话给小野次郎,以他跟李邦藩的关系,不管帮出什么样的举动,都能被理解。
  “你这么急干什么?先等着,不要轻举妄动。”小野次郎叮嘱着说,朱慕云对李邦藩的忠心,还真的不假。
  “局里如果还不行动,我就要想办法了。”朱慕云不满的说。
  “你能有什么办法?”小野次郎笑了笑,朱慕云在河西都没办法,现在回来了,就能想到办法了?
  “先礼后兵,跟忠义救国军谈,不管他们提了什么样的条件,我们都可以满足。如果不行,就清剿忠义救国军。”朱慕云说,他虽然只是个处长,但以他的关系,想要调两个团去围剿忠义救国军,问题不大。
  “如果让你去忠义救国军谈,你敢去么?”小野次郎问。
  “当然。”朱慕云斩钉截铁的说。
第442章
谈判
  朱慕云去特高课的路上,去取了军统的情报。他昨天晚上没有回来,想必军统方面,有最新指示。果然,到军统的情报点,看到了最新的标记。而且,标记有两个,说明里在有两份情报。
  邓阳春通过忠义救国军,昨天下午,已经将抓到李邦藩的消息传了回来。军统在古星接连失利,唐新、王志坚、柏小毛几位军统干将,一死两被俘。柏小毛老婆孩子被抓后,更是叛变投敌。邓湘涛的压力非常大,这次能抓到李邦藩,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不管怎么说,有了李邦藩在手里,他总算能向重庆交待了。收到邓阳春的消息,他马上就给重庆发了报。以古春晖的性格,恐怕早就向重庆请功。虽然人是邓阳春抓的,但现在李邦藩却关在忠义救国军里,古春晖要表功,他也没办法。
  邓湘涛也知道,朱慕云与李邦藩的关系。如果把李邦藩送到重庆,当然能振奋人心。但是,李邦藩离开政保局后,朱慕云在政保局的日子,就会很难过。这是他不想见到的,朱慕云的作用太重要,处理李邦藩必须要考虑到朱慕云。况且,这次能抓到李邦藩,也是因为朱慕云的情报。
  真要是说到请功,邓湘涛觉得,朱慕云也是功不可没的。所以,如何处理李邦藩,邓湘涛想听朱慕云的意见。只不过,朱慕云为了表现,昨天晚上没有回来,他就没机会与朱慕云见面。
  重庆方面得到消息后,很快给邓湘涛回了电报。古春晖果然抢先一步,向重庆发了报。但重庆也知道,李邦藩是古星站抓到的,如何处理李邦藩,也会尊重邓湘涛的意见。重庆只有一个要求,必须确保锄奸小组的安全。
  而今天早上,邓湘涛又收到邓阳春发来的电话,九头山已经派人到了忠义救国军,让他们带四十根金条去赎人。邓湘涛大喜过望,九头山这么明目张胆的要四十根金条,重庆锄奸小组,很有可能就在九头山上。
  联想到昨天,朱慕云将那八十四名人质,一次性带走,邓湘涛推测,朱慕云可能早就知道这个消息了。否则的话,公鸡会将锄奸小组送到张百朋手中?不管朱慕云是否知道,今天早上,邓湘涛还是告诉把这个情报,告诉了朱慕云。
  邓湘涛还告诉朱慕云,军统已经向政保局发出消息,如果政保局想救回李邦藩的话,可以跟军统交换。军统的条件:施放所有在押的军统人员。至于地下党,邓湘涛只字没提。
  朱慕云看到最新的情报,默默的点了点头,朱加和还是识大体的。虽然还是要收钱,但至少没有讹诈军统。四十根金条,换回整个军统锄奸小组,朱慕云觉得还是很划算的。
  得跟邓湘涛见个面才行,朱慕云心想。只是他现在必须去特高课,根本没时间去见邓湘涛。朱慕云原本想直接去特高课,但想到昨天新四军的人到了九头山,还是从地下党的情报点绕了一下。隔着老远,他就看到了胡梦北留下的记号。朱慕云大喜,跟组织联系上,做什么事情,心里就有底了。
  胡梦北其实前天就回来了,当天就发出了情报。只不过朱慕云去了九头山,并没有来取罢了。朱慕云暗暗懊悔,以后不管什么情况,每天都得从情报点过一趟才行。一条情报能早一天拿到,意义完全不同。
  胡梦北告诉朱慕云,根据地已经制订了两个“营救”贾晓天的计划,根本上是按照朱慕云的方案来。但具体的细节,有所变动。朱慕云提供的客轮被九头山劫持一事,胡梦北也向家里汇报,昨天晚上,家里发回消息,已经派人去九头山,协助解救人质,并且营救军统锄奸小组。
  朱慕云划燃一根火柴,将情报烧掉。但他心里感慨万端,军统对地下党,只要有机会,就会落井下石。可共产党胸怀坦荡,为了军统锄奸小组,竟然还特意派人去九头山。
  姜天明和曾山,此时都在特高课。对李邦藩落入军统之手,他们也很惊讶。但是,两人的心境是不一样的。姜天明心中窃笑,李邦藩在政保局,一直与他作对,这次落到军统手里,恐怕是凶多吉少。如果李邦藩永远都回不来,正合他的心意。
  但曾山则不然,李邦藩落难,让他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虽然姜天明也表现得很愤怒,但曾山能感觉出来,姜天明心情愉悦。姜天明向本清正雄提出,让阳金曲带队,去营救李邦藩。但曾山明确反对,阳金曲恨不得李邦藩早点死,怎么可能真心救李邦藩呢。他觉得,用阳金曲,不如用张百朋。
  小野次郎接到朱慕云的电话后,提出一个新方案:让朱慕云去。李邦藩此时在古春晖部,用武力营救很难。日军现在战线拉得太长,主要兵力全部集中在长沙一线,很难抽出足够的兵力去对付忠义救国军。最好的办法,还是谈判。况且,军统也传来了消息,想与政保局谈。
  “朱慕云能力不足,他要去的话,肯定会坏事。”姜天明断然拒绝,整个政保局,对这件事最着急的,莫过于朱慕云了。如果让朱慕云去,肯定会使出千方百计把人救出来。这与他的初衷,是相悖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1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