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锋(校对)第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1006

  “朱慕云,你在这里等一会,我去请父亲出来。”端木真作说,家大规矩多,虽然他父亲是白手起家,但却很传统。
  端木真作去报考日语专修学校,并不是为了毕业后,能在政府机关谋一份职。只是端木强想对日本这个国家,有更深的了解。他也知道,日本人来到古星后,以后打交道的机会就会多起来,先了解对手,总是好的。
  在后院,端木真作向父亲详细说明了朱慕云现在的职务,以及朱慕云想借款的想法。
  “胡闹!”端木强留着一字胡,身着丝绸白褂,又目炯炯有神。听到端木真作竟然要自己给朱慕云担保借钱,脸上露出不悦之情。
  “父亲,朱慕云现在是经济处的科长,以后咱们家的布匹,出城就方便多了。”端木真作说。
  “他那个科长是替日本人做事的,这样的人,有几个是好人?不要说他只是个科长,就算他是经济处的处长,我也不会担保。”端木强厉声说。
  “朱慕云是我的同学,为人还不错。现在我们帮他一把,以后他就能关照我们的货嘛。”端木真作说。
  “那好,先不说他为日本人卖命的事。我问你,他想要借贷多少?还要我端木家担保。另外,借款是为做什么?他只是个科长,如果是几百,上千元,你借给他就罢了。”端木强说。
  日本人占领古星后,布匹也被列入军需物质。如果是向西的布匹,基本上都被限制的数量。而西面的需求量,又非常大。如果限制向西卖布,今年端木家的生意,会差很多。
  “他要借款干什么,我还不知道。但他开了口,要借十万以上。”端木真作说。
  “什么?十万以上!他是办厂还是买船?”端木强说,这么大一笔钱,除了经商的富商外,很少会有人需要。遑论朱慕云只是一个小小的科长,根本就不需要借这么多钱。
  “我还真不知道。”端木真作原本觉得自己,毕业之后,就能独挡一面,为父亲解忧。可现在才发现,自己还嫩得很。
  “那就不用问了,你去回绝他吧,端木家绝对不会替他担保。”端木强沉吟着说。
  这么大一笔巨款,借款的人,一不经商,二没从政,只是一个小小的科长。如果被他挥霍一空,到时候还得端木替他还这笔钱。
  “人已经来了,你还是去见一面吧。”端木真作说。
  “不见!”端木强断然拒绝。
  “不见他是不会走的。”端木真作说。
  “真拿你没办法。”端木强无奈的说。
  “伯父好。”朱慕云见端木真作陪着一位中年人出来,猜到是端木真作的父亲,连忙起身躬了躬身,恭敬的说。
  “坐吧。”端木强对朱慕云有成见,不管对方如何有礼,他心里也极不舒服。
  “伯父,不知端木兄,是否已经将我的来意告之?”朱慕云说。端木强的态度冷淡,端木真作进去的时间,又似乎长了一些,他已经感觉到了,此行可能会不顺。
  “说了。但我有两个问题想知道,你借这么大一笔钱,是做什么用?钱庄借钱,一般是三分的息,十万借一年,就得三万的息,一年之后,你凭什么来还呢?”端木强问。
  “钱借来就是想生钱,总不能拿来挥霍吧。”朱慕云说,他的投资看似愚笨,可实际上,从去年到今年物价的变化,如果提前把钱换成美钞或金条,所产生的利润,远远超过了那三分的利息。
第72章
无奈
  端木强原本还想听朱慕云一番所谓的高谈阔论,但一听到他这番钱生钱的话,马上露出一个嗤之以鼻的神情。所谓的钱生钱,不用说他也知道,不就是借着三分的息,再去放高利贷么?
  “你的高论,我就不听了。担保之事,请恕端木家无能为力。”端木强端起茶几上的茶,喝了一口后,说道。
  “伯父既然为难,那不担保也无妨。”朱慕云起身说道,人家已经端茶送客,自己如果再不走的话,那就是不识趣了。
  “不送。”端木强微微颌首着说,朱慕云既然识趣,他也不会再使脸色。
  “我送送你。”端木真作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话,但人是他请来的,自然得送出门。
  “端木真作,你不用多少说,伯父拒绝也是情有可原。”朱慕云没等端木真作开口,摆了摆手,说。
  “多谢你能理解。”端木真作不好意思的说,原本他以为,父亲不应该拒绝。可是没想到,朱慕云的身份,反而让父亲厌恶。
  “告辞。”朱慕云拱了拱手。
  出门的时候,朱慕云见到一位身着长衫的男子,从侧门进入顾家大院。这位男子三十多岁,瘦削的脸刮的很干净,古铜色的肤色。两人目光对视了一眼,男子盯着朱慕云,目光锐利,像一把刀子。
  “父亲,周先生来了。”端木真作接到管家的禀报,马上通知了端木强。
  “请他到书房议事。”端木强惊喜的说,这与接待朱慕云,态度有天壤之别。
  “周先生。”端木强亲自在书房门口迎接。
  “端木先生,别来无恙?”周明拱了拱手,微笑着问。
  “一切都好,你的货已经备好了,随时可以运走。”端木强说,周明是新四军的人,这一点他已经猜到了。对方的量大,可价格却出的很低,但他很乐意做这样的生意。
  这个时代的商人,最悲哀的事情,不是生意惨淡,而是国家动荡不安。特别是外族入侵,让他觉得如此无力。他是白手起家,几十年下来,才有如此的身家。如果现在是太平年月,他能将自己的生意,做到全中国。可现在,端木家的布,连古星都很难出。
  “一百匹布不够,还得增加一百匹。”周明说,部队的规模越来越大,之前的一百匹布,不足以让所有战士都穿上军装。而且,冬季马上就要来了,得让战士们有足够的棉衣才行。
  “布不是问题,问题是你们如何运出去?”端木强说,他突然想起朱慕云,如果刚才能给朱慕云担保,或许这批布就不成问题了。
  “问题总会解决。”周明缓缓的说,如果实在不行,就得借助地下党的力量。
  “老朽无能,没办法帮你们再多,你看看样布吧。”端木强拿出一块白布,无奈的说。
  “端木先生,不是要灰色么?”周明看到白布,一下子愣住了。
  “如果灰布,你觉得能运出城么?这样的布,只要你们拿回去加一下工,很快就能变成灰布。”端木强点上一个酒精炉,上面放了一小盆水,水开后,将布浸了进去。
  没多久,白布就成了灰色。周明脸上露出满意之色,端木强为了运输方便,煞费苦心。
  “这只是一方面,如果你们把水煮干,最终只会剩下盐。我听说你们那边物质紧张,盐也很紧缺。”端木强说。
  “端木先生,真是太感谢了。”周明激动的握着端木强的手,不但买了布,还解决了盐的问题,实在是一举两得。
  “你加的一百匹布,两天后就能交货,你是一次性拿走,还是分批拿?”端木强问。
  “分批拿吧,今天先拿五匹。”周明说。
  周明去端木家的仓库提货,才到仓库门口,突然听到天空传来轰隆隆的声音。抬头一看,天空飞来一片“乌云”。仔细一看,才发现那是飞机。
  “中国飞机!”有人兴奋的大喊了一声。
  所有人都放下了手头的事,全部抬起头,紧张的望着天空。有些人,甚至还爬到屋顶,想亲眼看看中国的飞机,是如何打败日军飞机的。自从国军撤离古星后,他们每一天,都在盼望着国军能打回来。
  期待的空战并没有出现,而且飞机也没有进入市区。此次国军的飞机,主要目标就是日军机场。因为有了精准的机场平面图,这次的空袭,不但飞机数量更多,而且轰炸时,分工明确,每一架飞机都有自己的目标。
  很快,机场方向传来爆炸声。不久后,一阵阵猛烈的爆炸声,更是震耳欲聋。可所有人眼中,只有喜悦之色。包括周明也是如此,日军每一次失败,都是中华民族的胜利。他们的力量减弱一分,中国军队的力量,相对就强了一分。
  空袭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损失,随之而来的,肯定是全城封锁。这个时候出城,肯定不是个好选择。
  很快,全城就开始戒严。而且,还有一个坏消息。因为经济处刚成立,正与以前的自卫军交接,这段时间的货物,全部不能进出。听说要三天后,才开始由经济处接手,那个时候,才能恢复货物通道。
  周明今天才进城,他的身份,自然不能住在旅馆。他现在,只能与古星地下党联系。
  可是端木强听说周明没有提货,也很担忧。国军轰炸日军机场,虽然是好事。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全城戒严。而且,就算周明提了货,也得三天后才能出城。端木强去打听了,现在全城的货物进出,都由警察局经济处查验。
  “真作,周先生有批货,要运到河西,你是不是去找一下朱慕云?”端木强在书房内思考了许久,他一直不屑跟警察局的人打交道。可现在周明的货,必须要有关系,才能运出去。
  “父亲,你刚把人家赶出去,现在又要我去求他办事,这恐怕不太好吧。”端木真作说。
  “只要他能让周先生的货顺利出城,我愿意给他担保。”端木强叹了口气,无奈的说。
第73章
战果不错
  当听到第一声爆炸时,朱慕云心里一喜。随后,接二连三的爆炸声,最终引爆了军火库,他坐在办公室,都感觉到了晃动。
  朱慕云心里很兴奋,但脸上一点也不敢表露出来。日本人此时就像死了亲娘一样,谁要是脸上有笑容,都会让他们怒不可遏。
  经济处正与自卫军在交接,朱慕云这个副科长,也开始履行职责。第一科负责城西,最重要的检查站,就是码头和渡口。相对来说,码头的货物,检查要松一些。而渡口的物质,随时有可能进入匪区,一点也不能松懈。
  国军轰炸后,古星全城戒严,与自卫军的交接,变得简单。所有货物都不能出城,只需要将文件交接就可以。
  下午,李邦藩召开经济处会议,但阳金曲在一一八团调查李华案,没有赶回来。第三科的马兴标和第四科的贾晓天,以及朱慕云参加了会议。
  “经济处的主要任务是查货,但在查货的同时,也要注意甄别抗日分子。最近军统活动猖狂,有必要狠狠打击一下他们的嚣张气焰。”李邦藩缓缓的说。
  他的目光从三人脸上扫过,朱慕云太年轻,马兴标和贾晓天,又是特工总部的人,经济处想要有所作为,还得亲自出马才行。
  马兴标和贾晓天都没有表态,他们与阳金曲都来自特工总部。到经济处后,也以阳金曲马首是瞻。现在阳金曲不在,他们最多也就是随声附和。
  “各位,说说想法吧。不要以为打击抗日分子,就是特务处和特高课的事情,我们经济处,处在第一线,有义务也是责任,大力打击抗日分子。”李邦藩说。
  “坚决支持处座决议。”朱慕云马上表态。
  “新四军游击队,忠义救国军,长期盘踞在古江西侧,打击抗日分子的重任,只能落到第一科头上了。”马兴标淡淡的说。
  “是啊,只要第一科把好了关,抓几个抗日分子,不在话下。”贾晓天附和着说。
  “第一科固然要把好关,但其他科同样也很重要。”李邦藩脸上露出不悦之情,马兴标和贾晓天一唱一和,看似顺从,其实是阳奉阴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1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