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锋(校对)第5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9/1006

  “你的怀疑有一定的道理,但并没有证据。而且,今天晚上抓捕的只是铁道破坏队,与军统古星区没有太大关系。至于地下党,最可疑的人员,不是已经被他关起来了么?”郑思远倒没有觉得特别失望,内奸如果这么容易挖出来,那还叫内奸么?
  “话说如此,但……局座。”张百朋正要说话的时候,看到李邦藩走了进来,连忙站起来说。
  “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工作呢。”李邦藩淡淡的说,晚上的行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如果再惊动了真正的内奸,以后再想挖出来就更难了。
  “局座,再盯一会吧,心里有鬼的人,可能会半夜三更出来。”郑思远说道。
  “明天才是真正的行动,抓捕行动就由行动队负责。张百朋只提供情报,务必将铁道破坏队一网打尽。”李邦藩说,手里没有真正的抗日分子,就像钓鱼的时候,没有鱼饵一样,是钓不到大鱼的。
  然而,天刚亮的时候,在办公室休息的李邦藩,被一阵紧急的敲门声给惊醒了。他翻身起来,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马上知道,发生了不同寻常的事情。
  “局座,有情况。”张百朋站在门外,兴奋的有些不知所措。
  “进来说。”李邦藩皱了皱眉头,就算再大的事情,也不用这么失态吧。作为情报处的处长,遇事没有静气,如何成大事?
  “半个小时前,有人溜出了家门。”张百朋激动的说,他并不是没有静气,而是因为最近遇到的挫折太多,已经很久没有尝过胜利的滋味了。
  “是谁?”李邦藩沉吟着问。
  “杜华山。”张百朋说。
  “他这么早出门干什么?”李邦藩惊讶的说,作为军统古星站曾经的行动队长,现在政保局一处的副处长,杜华山在政保局的表现可圈可点。上次为了审讯地下党,差点跟朱慕云闹了矛盾。这种积极的态度,怎么可能会是抗日分子呢?
  “他跑到中山大道的老通城吃了一碗豆皮。”张百朋说。
  “这么早就去吃早餐,确实有些不正常。但也不能说,他就有问题吧?”李邦藩说。
  “杜华山有没有问题我不知道,但在他吃早餐的那张桌子内侧,我的人找到了这张纸条。”张百朋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一组数字,这些数字四个一组,显然是一封情报。
  “确定是他放的?”李邦藩惊讶的说,其实,不管是不是杜华山放的,他坐这张桌子,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没办法确定,可是世上的事,没这么巧吧?纸条我让人放了回去,让人守在那里,等着人来取。”张百朋说,作为一名特工,他不会相信这样的巧合。
  杜华山天没亮就出门,本身就值得怀疑。要知道,昨天晚上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点多。就算他生活再有规律,今天早上也不该起这么早。为了一碗豆皮,连觉都不睡,不奇怪吗?
  “哟西,不管来取情报的是什么人,暂时都不要抓捕。我们的任务,是放长线钓大鱼。”李邦藩缓缓的说,他很担心张百朋会沉不住气,如果打草惊蛇,大鱼又得跑掉。
  “我会派人二十四小时监视那里。”张百朋郑重其事的说。
  “今天你的任务,是将铁道破坏队一个不漏的全部抓住。有了这些人在手里,杜华山有没有问题,很容易查清。甚至,局里的其他内奸,也可能会冒出头。”李邦藩说,昨天晚上他唱的是空城计,真要把铁道破坏队抓住,才能引军统的人上钩。
  朱慕云早上也醒来得挺早,他体内已经有了生物钟,不管什么时候睡的,一到时间就会醒来。朱慕云的习惯,洗漱后就向李邦藩汇报工作。下楼后,却见张百朋在散步。清晨的镇南五金厂,空气清新。
  “我说刚才树上怎么有喜鹊叫,原来是张处长在这里散步。”朱慕云看着张百朋,感觉他脸色很不错,笑吟吟的说。
  “昨天晚上你也没回去?”张百朋看了朱慕云一眼,淡淡的说。
  他在罗氏诊所住了几天院后,终于明白一个事实。皇军想要牢牢占领古星,必须依靠像朱慕云这样的中国人。换在以前,他对朱慕云肯定爱理不理。当然,这跟早上掌握了一条军统的重要线索,也有莫大的关系。此刻的张百朋,心情确实很不错。
  “我是懒得来回跑,张处长昨天晚上大获全胜,怎么还有时间在此散步?”朱慕云奇怪的问,其实他更像是调侃,昨天晚上抓的是什么人,大家心里都明白。
  “大获全胜就不能散步了?”张百朋反问。
  “张处长可是政保局最勤政之人,除了局座,就数你了。散步对你来说,是一种奢侈的活动。”朱慕云摇了摇头,一本正经的说。
  张百朋刚开始还有些自鸣得意,可是听到最后,发现朱慕云根本不是在恭维自己。他脸色一沉,不再理会朱慕云。
  “局座,什么时候押送犯人?”朱慕云见到李邦藩后,问。
  “上班之后吧,你也不用通知余国辉来接,让行动队送到码头就可以。”李邦藩说,昨天晚上的行动,虽然没有成功,但能发现老通城的线索,也算是意外之喜。
  最重要的是,董有初的事情,曾山再也不敢顶撞自己了。一旦查实杜华山有问题,孙明华也逃不了干系。一处和情报处,都是曾山分管的部门,两个部门接连出事,他这个副局长,是不是也应该解释一下?
  “是。”朱慕云没有多说什么,李邦藩显得有些疲惫,可精力却不错。朱慕云暗暗惊奇,李邦藩果真沉得住气,昨天晚上的行动,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心情。
  “你跟孙明华关系好像不错吧?”李邦藩突然问。
  “还算好啦,以前在特务处情报科的时候,我担任宪兵队的联络员,他是我的长官。”朱慕云解释着说。
  “对,我差点忘了。”李邦藩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局座,是不是关于董有初的事?”朱慕云问。
  “跟董有初没关系。”李邦藩摇了摇头,他在犹豫,要不要告诉朱慕云。以朱慕云和孙明华的关系,他去一处走动,是没有任何关系的。顺便,也能观察一下杜华山。
  但是,以朱慕云的能力,他能胜任么?李邦藩觉得,还是不要冒这个险为好。如果朱慕云情况没打探到,反而让杜华山有所察觉,反而不妙了。
  朱慕云很奇怪,李邦藩的意思,明显是让自己注意孙明华。既然与董有初没有过关系,那跟谁有关系?总不能说……朱慕云突然想到,不会跟杜华山有关系吧?
第960章
待命
  突如其来的这个想法,让朱慕云惊出一身冷汗。他突然想到,刚才张百朋那气定神闲的样子,李邦藩又提起了孙明华,虽然他们都没有谈到杜华山,可朱慕云反而更加担心。
  邓湘涛与杜华山的联络,朱慕云并不清楚。昨天的事情,他也没有及时汇报。看来,这个新情况,也得及时告诉邓湘涛才行。
  李邦藩对押送犯人不重视,朱慕云自然也没计较。毕竟,那些普通老百姓,哪怕用两个人护送都嫌多。
  而且,今天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张百朋要与真正的“猴子”接头。按照李邦藩的计划,今天无论如何也要打掉铁道破坏队这支抗日队伍。
  邓湘涛确实收到了情报,冯梓缘和杜华山都传出了情报。只是,朱慕云的情报最为准确。朱慕云的身份,再加上他缜密的逻辑思维,基本上将整个过程全部推断出来了。
  当然,关于杜华山的情况,朱慕云只是分析,不敢下结论。毕竟,李邦藩跟他连半句都没有说。李邦藩问的是孙明华,但又没关注董有初,让朱慕云起了疑心罢了。
  看到朱慕云的分析,邓湘涛因为没与他见面,也不好讨论。朱慕云将几乎所有的情况,全部预料到了。就好比一个人去外面,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朱慕云都估计到了。到时候不管那人怎么走,总会让他猜中。
  没有证据支持的猜测,邓湘涛自然不能支持。再说了,今天他的任务,是把铁道破坏队的“猴子”找出来。至于朱慕云的分析,没有证据支撑,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朱慕云虽然没有惊动余国辉,但还是给码头的赵平去了个电话,让他多注意今天码头的动静。局里的人犯到了后,一定要加强保卫工作,不能让抗日分子有机可乘。
  朱慕云到宪兵分队后,将昨天政保局的情况,向小野次郎汇报了。他有两层身份,宪兵分队的事情,会详细向李邦藩汇报。而政保局的事情,也会告诉小野次郎。
  “这么说,军统的铁道破坏队已经湮灭?”小野次郎惊讶的说,为了这支铁道破坏队,政保局可谓煞费苦心。上次在德明饭店,差一点就收拾了他们。还好,结果满意,铁道破坏队最终还是没能跑掉。
  “据说是全部抓到了,今天还会送到六水洲关押。”朱慕云说,他当然会跟小野次郎说起自己的推断,只能告诉他“官方消息”。
  “政保局最近接连破获大案,我们得努力了。”小野次郎惆怅的说。
  “有小野队长的英明领导,法租界的抗日分子必定无所遁形。”朱慕云恭维着说。
  “要剿灭所有抗日分子,还需要诸君努力。朱君,拜托了。”小野次郎脸皮很厚,但是听到朱慕云的恭维,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宪兵分队成立后,虽然方便了搜捕抗日分子。但是,宪兵分队真正抓捕的抗日分子并不多。政保局和宪兵总部,在法租界抓捕的抗日分子,是宪兵分队的数倍以上。
  “这可不敢当,我只能说尽力而为,愿为皇军肝脑涂地。”朱慕云坚定不移的说。
  “你的忠诚,我当然是不怀疑的。”小野次郎点了点头。
  朱慕云对小野次郎的反应也很满意,他希望自己的“忠诚”,能成为最好的保护伞。事实上,他现在披的这层外衣,确实很坚韧,将敌人所有的矛头,全部挡在了外面。
  当然,朱慕云也必须时刻警惕,身处敌营,稍有疏忽,迎来的就是彻底的失败。宫崎良一没回来,朱慕云在宪兵分队很自在。小野次郎不会干涉宪佐班的工作,大泽谷次郎呢,对朱慕云言听计从。
  特高班虽然是大泽谷次郎当家,可实际上,是朱慕云在作主。就连宫崎良一,也被朱慕云支使得团团转。按估算,宫崎良一也应该快回来了。朱慕云到大泽谷次郎办公室一问,早上宫崎良一已经打来电话,晚上能到古星。
  “晚上回来?差不多了。”朱慕云点了点头,下午就是张百朋与“猴子”接头的时间,只要过了这个时间,宫崎良一什么时候回来都可以。
  上次,军统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了乔延智身上。乔延智身材矮小,外号猴子。而且,他又出现在电影院。当时正好被沈云浩看到,就算他不是猴子,也得被当成猴子。
  今天张百朋与真正的猴子接头,军统只要把铁道破坏队的所有人跟住,就一定能找出猴子。一旦内奸抓到,铁道破坏队就能发挥他们的优势,将整个古星闹个天翻地覆。
  “你上次让我做的事情,已经有眉目了。目前并没有什么宜昌作战计划,但是,驻守宜昌的十三师团,将由内山英太郎中将接任。”大泽谷次郎说。
  日本陆军根据任务的不同,组编有各种类型的师团,至1939年已有三种编制的师团,即甲、乙、丙师团。
  甲种师团系抗战前设置的“常设”师团,这种师团,采用四四制编制,设有两个旅团司令部,人员众多,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力强。卢沟桥事变爆发,入侵我国的即属于这类师团。其中以第三、第十三师团战斗力最强,称为日军王牌。
  其第3、第13师团在1939年时,都属中国派遣军第11军,可谓“王牌军”中的“王牌”,前者为甲种,后者为乙种,区别只是将骑兵联队减少为大队而已。
  而今年六月攻取宜昌的主力,也正是这两师团。随后,由第13师团驻守。这就是枣宜会战,日军并未能击溃第五战区主力,而日军伤亡过万。国军一直在谋求反攻宜昌,为此,正筹备组建第六战区。对宜昌方面的情报,自然非常关注。十三师团更换师团长,或许在他们看来,是日军准备对宜昌再度用兵。
  日军的十三师团,虽然是乙种师团,但总人数也超过了两万人。日军的师团编成一般是两个步兵旅团、一个骑兵大队,炮兵、工兵和辎重兵各一个联队,大约一万五千人至两万人左右。
  “内山英太郎?”朱慕云说,他对日本的高级将领,还是知道一些的。但这个内山英太郎,还不是很熟悉。
  内山英太郎,1909年自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为陆军少尉,1917年12月入日本陆军大学校深造三年,1936年8月充任陆军省整备局整备课长,1938年12月在中国任关东军炮兵司令官,1939年10月授陆军中将,近日,调11军13师团长。
  “是的,此人性格与你相似。办事沉稳,不打无把握之仗。”大泽谷次郎微笑着说。
  “你就别戏弄我了。”朱慕云的脸上,难得红了红。他脸皮虽然够厚,但还不能与日军的中将师团长相比。
  “我说的是真的,国军组建了第六战区,日军才换人的。”大泽谷次郎说。
  国军第六占区的防区为湘西、鄂西南,左接第五战区,右邻第九战区,重点在沿江方面,长官部设在恩施。第六占区司令长官,由军委会政治部长兼湖北省主席陈成担任。
  “你怎么对宜昌的情况,一下子掌握了这么多?”朱慕云诧异的说,大泽谷次郎掩护自己还行,但要让他搞情报,实在有些为难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9/1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