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锋(校对)第6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7/1006

  野家茅屋附近,是古星区郊外组几位重要干部掩护行踪的地方。而且,郊外组至少有三人,知道邓湘涛在政保局有内线。
  “适合条件的人,是郊外组的组长陈则民、指导员董正和副组长刘澄宇三人。”井山很快冷静下来,缓缓的说。身为情报处长,他对古星区的情况也很熟悉。
  “这三个人,谁最可疑?”邓湘涛问,他在听到朱慕云说起野家茅屋的时候,脑海里也浮现出这三个名字。
  “如果他们之中有奸细,郊外组岂不危哉?”邓阳春惊讶的说。
  “如果不是及时将机场的破坏行动取消,你觉得现在郊外组还有可能存在么?”邓湘涛冷冷的说。
  “区座,我马上去调查。”井山忙不迭的说,这可是重要线索。
  听邓湘涛的语气,这是他从秘密渠道获得的,很有可能,还是从政保局的内线获得的。一直以来,井山都知道,邓湘涛还掌握着其他的秘密情报员。只不过邓湘涛没跟他说起,自然是不能主动问的。
  “还调查什么?先把这三人控制起来再说。”邓阳春说,他对内线也是恨之入骨。如果实在找不到内线,宁愿把这三人都当成内线。
  “糊涂!这三人虽然有嫌疑,但也仅仅是嫌疑罢了。如果内线另有其人呢?岂不正好中了他的圈套??”邓湘涛说道,所谓兔子不吃窝边草,郊外组就在野家茅屋一带活动,一般来说,不会在家门口与孙明华见面的。
  比如说,军统的内奸,如果是在城南这一块活动的话,如果与政保局的人接头,一般会选择城北,或者其他人口流动大的地方。
  “区座,是不是以开会的名义,把他们调进法租界,然后分别审查?”井山提议道。
  “董正和陈则民,以区里的名义发通知,让他们今天晚上赶过来。至于刘澄宇,等董正到了后,再由他下命令。”邓湘涛缓缓的说,刘澄宇只是副组长,平常是没资格参加区里会议的。
  “区座想得周全。”井山说。
  “具体的细节,还要你去安排,此次审查由你负责,邓阳春负责安全。”邓湘涛缓缓的说,井山考虑问题细致而精准,让他负责这次的审查,是很恰当的。至于邓阳春,长处是行动,如果让他审查的话,恐怕一上来就是用刑。
  “请区座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井山坚定的说。
  “内奸不除,古星区永无宁日。所有的计划,也无法实施,同志们的安全,更是得不到保障。”邓湘涛郑重其事的说。
  “我建议,在发通知之前,先将他们监视起来。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井山提议,这名孙明华的内线,他也找了很久。
  对郊外组的情况,井山也是比较了解的。刚开始得到消息的时候,他曾经有那么一会,也怀疑过郊外组。可是想着陈则民等人的履历,都算得上是老军统了,他就打消了怀疑。
  “我说过,一切由你负责,我只要结果。”邓湘涛说,他现在心里很矛盾,既希望内线就在这三人当中,又不希望自己的手下,真的当成叛徒。
  郊外组的工作,一直进行得有声有色,如果真的出了内奸,他会很失望。但是,要找不到内奸,恐怕他会更失望。
  朱慕云今天晚上,又认识了好几个新朋友。他出手豪绰,又愿意广交朋友,还披着日本人“北野哲也”的身份,一般的日本军官,都会将他视为日本人。
  今天晚上,朱慕云认识的几名日本军官,是从孝感过来的。他们接到命令,于昨天到古星集结。孝感距离古星六十公里,位于古星东北方位,将部队安顿好后,今天才有机会,见识古星的花花世界。
  相比孝感,古星绝对是繁华之都。这里的清酒、艺妓,都能勾起他们思乡的愁绪。比如说,朱慕云今天晚上新认识的一名叫野本甚藏的中队长,就是从孝感来的。
  朱慕云并没有奢望,第一天就从他们身上,获得什么重要情报。他只希望,从这些日本军官的只言片语中,知道某些信息。回去之后,整理汇编,从中梳理有用的情报。
  “北野君,大日本皇军是战无不胜的,此次我们集合优势兵力,一定能把中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野本甚藏喝了酒后,更加狂妄。他拉着朱慕云的手,不断吹嘘自己的中队如何如何厉害。
  “孝感周围,是不是有中国军队?他们的战斗力如何?”朱慕云随口问。
  “正面战场的那些中国军队,都是一触即溃,敌后的游击队,能有什么战斗力?我一个中队,至少可以打败他们一个师。”野本甚藏得意的说。
  “此次阿南惟畿司令官将你的中队调来,就是要借重你的军事才能。此次长沙,正是一显身手的大好机会。”朱慕云微笑着说,他接触的日本军官多了,知道的信息也多了。这让他在与这些人交谈的时候,能更容易获得他们的信任。
  “等我回来的时候,或许就是大队长啦。”野本甚藏自得的说。
  “先恭喜了,喝了这杯酒,为你壮行。”朱慕云给野本甚藏倒了杯酒,微笑着说。
  其实,从朱慕云掌握的情况来看,此次阿南惟畿再次发动长沙战役,实则已经把所有能调动的日军,全部都调了过来。野本甚藏虽然一直自夸他的中队,战斗力如何惊人,中国军队如何的不堪一击。
  可是,有一个事实不容否认,在孝感周围,依然活跃着中国军队。或许,这些人的战斗力不高,但是,他们的存在,让日军不敢太过放肆。特别是到了晚上,他们只能龟缩在据点内。而在,孝感周围的农村,白天或许在日伪的统治下,可到了晚上,就是新四军游击队的天下了。
  此次野本甚藏接到命令后,迅速出动,据他所说,孝感的日军全部调到了古星。现在的孝感,除了一部分伪军和一个日军宣抚班外,就没有正规军了。
  而且,伪军人员也不多,只有一个连。这么大的一个县城,只驻着一个连的伪军,实在难以为继。如果之前日军在的话,哪怕只有一个班的伪军,也足够守卫县城了。但现在嘛,哪怕就是一个营,也会让孝感岌岌可危。
  至于那个日军宣抚班,只是一个宣传和带着特务性质的机构。虽然也有一定的战斗力,但也不足为虑。
  所谓宣抚,就是也是“宣传”和“安抚”的意思。“宣抚”这个词起源于唐朝的“宣抚使”,指的是从中央到地方进行地方安定工作的高级军官。
  现在日本使用“宣抚”这个词,是故意取唐朝的意味而用之,意味日本把中国沦陷区作为日本的“地方”,并加以巩固和安定,具有赤裸裸的殖民侵略的含义。
  宣抚班主要有五大种类:宣抚指挥班,受方面军的参谋主任指挥;一般宣抚班,受宣抚指挥班指挥,同时并受该部队长官的命令;随军宣抚班,紧随部队奔走于枪林弹雨之下,从事宣抚工作;固定宣抚班,继承宣抚班的工作,都逗留在某一地点作深入的宣抚,以确保占领地,有时部队离开也要留在原地工作;临时宣抚班,遇各种临时突发性事件,为了扩大宣传而组织之,如所谓的救国宣抚队。
  留在孝感的宣抚班是一支固定宣抚班,也是一般的宣抚班。宣抚班设正副班长各一人,均由日军充任。其下设有日籍宣抚官、宣抚员,中国籍宣抚官、宣抚员和情报员。宣抚官的级别有“部员”、“雇员”,部员高,雇员低,日本人都是部员,中国人大部分是雇员,个别也有部员。
  由于从事宣传活动的特殊需要,日本“宣抚官”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技能,有的会写会画,有的能言善讲,有的懂得医疗。
  而且,他们手里还握有大量物资。比如说,食盐、布匹。还有一些奶粉、糖果,甚至包括一些手电筒、大量书籍、报纸,还有电影器材和药品之类。
  古星也有宣抚班,而且还是宣抚指挥班。只是,朱慕云与他们平素交往不多。他们的物资运输,都有专门的通道。就算从经济处过关,都是属于免检的。以朱慕云对日军的态度,就算真要检查,也不会认真对待的。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过了十二点。虽然喝了不少酒,但朱慕云到家里后,还是很快就冷静下来了。不管头脑如何发昏,他都要把今天的情报,全部记载才会休息。
  今天与野本甚藏谈了半夜,朱慕云收获良多。虽然他更多的是听野本甚藏如何残害中国人,但是,孝感县城空虚,却是真实的。据野本甚藏所说,很快会有一支日军进驻孝感,但至少也得十天之后。
  也就是说,这十天时间,孝感并无正规日军驻守。如果新四军游击队能侵扰一下,将是再好不过的时机。
第1104章
三选一
  朱慕云虽然很想知道邓湘涛的调查情况,可是,早上他必须先去镇南五金厂。况且,就算见到了邓湘涛,他也未必会告诉自己真实情况。
  自己的岗位在政保局,将杜矶的情况摸清就可以了。古星区的内线,就算挖不出来,自己也无能为力。谁让邓湘涛对自己信息封锁,什么情况都不知道自己呢。古星区在野家茅屋肯定有秘密,但具体内容,自己还不知道。
  出门观天色,进门观脸色。朱慕云一进李邦藩的办公室,第一眼就会观察李邦藩的脸色。虽然李邦藩喜怒不形于色,但在朱慕云这个研究“李邦藩”的专家面前,他的任何细微表情,都逃不过朱慕云的法眼。
  其实,朱慕云早就注意到了李邦藩的一个秘密。如果李邦藩心情不好,到办公室后,会不停的抽烟,而不会先泡茶。如果他把茶自己泡好了,说明心情还是不错的。
  只有工作顺利,心情才会舒畅。自从沈雨珊离开李邦藩之后,他就很少再近女色。没有了生活的羁绊,李邦藩像个修道士一样,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工作中。
  “局座,咱们抓了军统的人,为何不能在报纸上宣传一下呢?如果孙明华不愿意上报纸的话,我可以替他分忧嘛。”朱慕云给李邦藩倒了杯茶,恬不知耻的说。
  “你倒还真不客气。”李邦藩看了朱慕云一眼,淡淡的说。
  “这是好事,我们打击了军统分子,当然要大肆报道。要让所有抗日分子都知道,与皇军作为,是没有好下场的。”朱慕云郑重其事的说。
  “知道吗,昨天情报处再去古昌,还是一无所获。军统的人很狡猾,早就转移了。杜矶带着我们的人,在古昌转了几圈,只抓了几名外围分子。”李邦藩叹息着说,现在,就算他想请记者报道,也拉不下这个脸了。
  “杜矶是不是假叛变?跟当初冯梓缘一样?”朱慕云突然说,这种事情,谁也不敢保证。就算杜矶以后依然与军统保持联系,但谁又敢相信他呢?
  “孙明华跟我汇报了,如果你愿意接收杜矶,可以把他让给你。但宋鹏,他想放在情报处,顶冯梓缘的位子。”李邦藩说,其实,就算朱慕云不说,他也有这样的顾虑。
  政保局出了一个冯梓缘,自然就会担心有第二个冯梓缘。杜矶虽然受了刑,可是他却撑过了头几个小时。这个时候杜矶的情报,几乎没有价值。
  没有价值的情报,相当于没有提供情报。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光是跑古昌,情报处就去了两趟。第一次赔了夫人又折兵,本是抓邓湘涛,顺便考验冯梓缘。结果邓湘涛没抓到,冯梓缘也逃了。
  第二次有杜矶带队,他倒是把上次邓湘涛出现的地方,全部给指了出来。事实证明,朱慕云的情报还是很准的。可是,古昌组的所有人员,全部撤离了,这样的情报还有什么用呢?
  “我这里也不是垃圾桶,不能什么货色都我这里塞吧?”朱慕云摇了摇头,他的三科,其实就是一个垃圾桶。
  “既然杜矶愿意投诚,不管是真是假,先收下再说。如果投诚的人,我们依然对他下手,岂不是让其他人断了投诚的念头?”李邦藩说,只有让军统的人知道,只要投诚就能过上好日子,才会有更多的,不坚定的抗日分子,愿意加入自己的队伍。
  “既然是局座的意思,我无条件执行。只是,安排在哪里比较好?”朱慕云问,杜矶毕竟是当过古昌行动大队长的人,级别不算太低。如果职务太低,会委屈了他。要是职务太高,别人又不会心服。
  “这种事你最拿手嘛。”李邦藩笑了笑,朱慕云对人情世故最是清楚,让他安排杜矶,应该不会出什么差错。
  “此事还得局座定夺。”朱慕云谦逊的说。
  “先说说你的想法吧。”李邦藩不置可否的说,朱慕云这一点比较好,不管什么事情,尽量不做决定,让自己来决策。
  “杜矶毕竟没立什么功,虽然投诚了,可谁知道是真心还是假意呢?所以,职务不宜不高,甚至最好不要给他具体工作。如果想让他成为一个标榜,放在缉查科就可以,正好渡口还缺人。工作轻松,待遇也好。如果想发挥他的余热,就放到周志坚的二科。如果他不能立功,让他一辈子待在二科。当然,局座要是想给他一个下马威,也可以安排在经济处当警卫。”朱慕云想了想,很快给出了三个方案。
  “放到二科吧。”李邦藩沉吟了一会,缓缓的说。朱慕云很快就给出了三个方案,其实就是上、中、下三种待遇。
  把杜矶放在经济处,待遇实在太好了。朱慕云中饱私囊不假,对手下也确实很好。经济处的待遇,好得让人流口水。就算是二处的待遇,其实也很不错。如果他们办了案子,甚至待遇不比经济处差。
  甚至,经济处的警卫,待遇也不会太差。当然,相比缉查科和宪佐班的人,警卫既辛苦,待遇也差得多。
  “局座对杜矶真是没话说。军统的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只要停止抵抗,就有大好前程,他们怎么就不知道珍惜呢。”朱慕云遗憾的说。
  “如果他们能有你这样的觉悟,何愁天下不太平?”李邦藩说,朱慕云的要求不高,对皇军也有感恩之情,如果其他人也这样的想法,皇军的阻力就会少很多。
  有了李邦藩的指示,朱慕云就能去情报处领人了。孙明华担任情报处长后,朱慕云来的次数不多。倒是他原来在一处当处长,朱慕云有事没事,就喜欢过去坐坐。
  “明哥,我是来领人的。”朱慕云说,其实,他觉得这件事,孙明华与自己商量就可以了。宋鹏其实来不来二处,他一点也不在意。像这样的忠实走狗,朱慕云心里很不喜欢。
  至于杜矶,到了二处后,有机会与军统重新接触。他以后的路如何选,别人无法作主。而最后决定杜矶命运的人,不是李邦藩,也不是朱慕云,而是邓湘涛。只要邓湘涛一声令下,杜矶就算是假投诚也是死。如果邓湘涛不下命令,就算杜矶是真投敌,也能活下去。
  “兄弟,不好意思啦。”孙明华一脸歉意的说,这件事他没跟朱慕云商量,是因为他觉得,宋鹏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虽然冯梓缘是军统的卧底,可宋鹏对政保局忠心耿耿。作为曾经的军统潜伏木组副组长,宋鹏的业务能力没话说。对军统的行事手法也非常熟悉,再加上他在宋记茶馆的这段时间,孙明华相信,宋鹏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惊喜。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咱们兄弟之间,什么话都不用说。”朱慕云微笑着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7/1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