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锋(校对)第8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3/1006

  “五科的工作,我从来不过问。”朱慕云说,自从宋鹏调到二处后,他就只当四科和五科从二处分出去了。
  “你倒是想得通。”孙明华笑吟吟的说,换成自己,绝对不会像朱慕云这样。
  “想不通有什么办法。”朱慕云苦笑着说,他本就不是争强好胜之人。
  宋鹏有李邦藩支持,哪怕在二处当个科长,朱慕云也会尊重他。如果宋鹏没有背景,就算他是个副处长,在二处也会可有可无。就你之前的史希侠和程吉路一样,挂着副处长的名,实际上在二处的地位,连周志坚和诸峰都不如。
第1354章
改变
  朱慕云在政保局,其他东西可能没学到,但这种为人处世的生存法则,他已经深得其中三味。他之所以对四科和五科视而不见,并非真的想得通,而是因为李邦藩。
  这一点,孙明华其实都是无法理解的。如果他的情报处,有人如此夺权,肯定会用尽一切办法,将人挤走。在情报处,只能由他作主。
  “宋鹏现在没干出什么成绩,如果他立了功,怕是连你这个处长,都不会放在眼里。”孙明华提醒道。朱慕云是个老好人,但有的点,该强硬的时候,还是得强硬。
  “他没把我放在眼里不要紧,只要局座眼里有我就行。”朱慕云笑了笑,不以为然的说。
  整个政保局,朱慕云都只盯着李邦藩。至于其他人,朱慕云则会划分为对自己有用,还有无用。有用的,拉拢。无用的,远离。
  “局座对你,那真是没得说。局座安排在军统的内线,想必也是由你负责联系吧?”孙明华突然说。
  他跟过李邦藩几次,并没有发现特别的事情。李邦藩是政保局的局长,本身也是一名很优秀的特工,如果长时间跟着,一定会被发现。
  孙明华行事也很谨慎,他知道,如果自己被发现,将跌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所以,他只是偶尔,短时间的跟过李邦藩。而且,还是远距离的。
  孙明华每次远远的跟着李邦藩,都会提前想好几个合理的理由。他得作好,随时被发现的打算。如果让李邦藩知道,他竟然在查内线的事,搞不好把他当成“公鸡”。
  “明哥,这种事还是别讨论为好。虽然咱们是兄弟,可我不说,既是为你好,也是为我好。”朱慕云心里一动,孙明华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很快,朱慕云明白了,李邦藩一定是亲自掌握着军统的内线,就连孙明华也毫不知情。孙明华才会认为,李邦藩把联系内线的任务交给自己。
  毕竟,朱慕云每天要在镇南五金厂、宪兵分队和码头,三个地方奔波,让朱慕云联系内线,不会引起别人怀疑。
  虽然朱慕云还没摸清孙明华的意图,但他下意识的,没有把话说透。这也是他在政保局养成的习惯,只要是敏感的话题,说话都会留几分。
  “不说为好,不说为好。”孙明华尴尬的说。
  朱慕云的说辞模棱两可,他不知道朱慕云到底是什么意思。李邦藩的内线,真的由朱慕云联系?还是朱慕云故弄玄虚?
  “不是兄弟要为难,而是这个话题太敏感了。”朱慕云解释着说。
  虽然朱慕云看似解释了,可实际上,反而让孙明华更加迷糊。但他再迷糊,也不好问下去。朱慕云历来不喜欢情报和行动,或许朱慕云根本就不知道此事。
  把孙明华送走后,朱慕云毫不犹豫的向李邦藩汇报了此事。孙明华的问题,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朱慕云帮他隐瞒,都没有任何好处。而没有好处的事,朱慕云历来不喜欢干。
  而向李邦藩汇报,朱慕云的好处,就大大的有。
  李邦藩接到朱慕云的电话,也很是诧异。孙明华竟然向他打听军统内线的事,这让李邦藩很是愤怒。他马上让朱慕云过去当面汇报,此事他一定要严查到底。
  朱慕云当然很乐意,他对李邦藩安插在军统的内线,没有任何线索。孙明华话里话外,对李邦藩安插在军统的内线如此感兴趣。是职责使然?还是孙明华别有用心?
  朱慕云赶到李邦藩的办公室,向他详细汇报了他与孙明华在码头的谈话。孙明华用意其实只有两个:阻止罗泽谦进政保局、打探军统内线的消息。
  当然,孙明华的主要任务,是想与朱慕云联手,合理而巧妙的,将罗泽谦挡在政保局的大门外。至于打探军统内线,或许只是孙明华的下意识行为。
  但就是这个下意识的行为,也让朱慕云嗅出了很多东西。首先,孙明华对这些安插在军统的内线,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其次,孙明华感兴趣的时间很长了,而且颇有研究。要不然,他不会问这样的问题。
  “你觉得孙明华是什么意思?”李邦藩听完后,问朱慕云。
  “他担心局座重用罗泽谦,进而威胁到他的地位。就像当初,局座安排宋鹏到情报处一样,孙明华整天坐立不安。至于打听军统内线的事,是不是因为好奇?”朱慕云说。
  这个时候,他给孙明华辩解,其实显得苍白无力。而且,还会越描越黑。每一个情报员,都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可孙明华作为情报处长,他的好奇心必须深深地埋在心底。否则,就是别有用心。
  “前一点你说得不错,但后一点,怕是没这么简单吧。你把孙明华的档案调来,我要好好看看。”李邦藩说。
  “孙明华的档案,没有局座的条子,我可领不出来。”朱慕云说,局里这些处长的档案都是机密,没有李邦藩的批准,他无权查看。
  孙明华的档案,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异常。古星没被日军占领前,他就已经是警察局特务处情报科的科长。
  可是,军统在古星的活动很早,早在军统特务处时期,古星就有军统人员的影子。1932年7月,驻古星的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内设第三科,专职情报特务工作。同年,湖北省保安处设置谍报股,负责古星及鄂境的情报特务工作。
  1933年5月,南昌行营调查科在古星设湖北站,以湖北省保安处谍报股作为掩护机构;1934年8月改为南昌行营特务处湖北站,全站的外勤人员40余人。
  1937年9月朱育鲁升任站长,以湖北省保安处第四科作为掩护机构,在鄂西设分站。在巴东设办事处,在鄂中、鄂南有行动队,在古星设有古星一组、古星二组、古昌组、古阳组。1938年古星沦陷前夕迁往恩施。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特务机构外,军统还有很多秘密人员。比如说,警察局、城防司令部、警备司令部,都有军统的人。
  那么,孙明华会不会是军统的人呢?孙明华的档案上显示,他一直在警察局任职。从30年开始,刚开始搞侦缉,后来才专职情报。1932年,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三科设立时,孙明华曾经有段时间与三科来往密切。
  还有曾山,他为何总能第一时间知道新四军的消息?是因为早在“剿匪”时期,曾山就派人打入过共产党的部队。那么,曾山是不是军统的人?孙明华作为他的亲信,是不是也替军统服务?一直到现在,孙明华是不是依然如故。
  李邦藩马上把曾山的档案也调了出来,曾山的档案比较简单。借调到政保局后就不说了,在此之前,曾山也一直在警察局任职,长达十二年之久。但是,在档案上,曾山与古星的特务机构,没有任何关系。
  显然,这是不正常的。曾山能派人打入共产党内部,如果跟特务机构没关系,打死他也不相信。况且,曾山一直是警察局的特务处长。
  “‘公鸡’、‘公鸡’。”李邦藩望着曾山的档案,喃喃的说着。
  “局座,你的意思,曾山是‘公鸡’?”朱慕云诧异的说,他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
  朱慕云觉得,如果一定要给“公鸡”找个替死鬼的话,孙明华是最合适的人选。但他现在才知道,自己想错了。
  朱慕云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考虑的,“公鸡”参加军统才几年时间,还有邓湘涛发展的。可是,这些情况,李邦藩并不知道啊。他只知道,“公鸡”是潜伏在内部的军统高级情报员。
  “公鸡”能潜伏这么久,靠的是什么?一定是有一个完美无缺的掩护身份。能让所有人对他都不会产生怀疑,这样的人,政保局适合条件的有多少?孙明华当然符合,可是,曾山似乎也有可能。
  “谁都有可能。”李邦藩看了朱慕云一眼,或许,整个政保局除了自己之外,就只有朱慕云是值得信任的。包括曾山和武尚天,他们作为政保局的副局长,也可能有二心。甚至,他们一直就在为重庆服务。
  “这太不可思议了。”朱慕云毫不掩饰他的惊讶,朱慕云从来没听说过,曾山可能是军统的人。当然,曾山肯定不是“公鸡”。
  “谁能想得到呢。”李邦藩叹息着说,当然,这件事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否则,上海的特工总部不会认可,宪兵队的本清正雄,也不会支持自己的想法。
  “这段时间,你多与孙明华走动。他不是对罗泽谦的事感兴趣么,那就让罗泽谦到情报处。”李邦藩说,原本,他打算安排罗泽谦到绥靖公署,给罗泽谦找个闲职挂起来。
  至于熊秉厚和汪永华,按照李邦藩的打算,也要调离政保局。军统过来的人,可以用,但不能重用。留他们在古星,真的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冯梓缘或者杜华山,让他们去古昌或者古阳,是比较合适的。
  可朱慕云提供的消息,再加上看了他们的档案后,李邦藩改变了主意。
第1355章
疑点
  在朱慕云向李邦藩汇报工作的时候,孙明华也到了曾山的办公室。他在政保局,很少来曾山的办公室。可最近一段时间,他心情郁闷,与曾山见面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
  孙明华是曾山的人,这一点,所有人都知道。一旦他身上打上了这种烙印,再想改变,根本不可能。况且,孙明华也不想改变。
  “今天跟朱慕云见了面,感觉如何?”曾山问,在政保局,他与孙明华确实疏远了许多。可是在家里,他与孙明华反而更亲近。
  “朱慕云说话滴水不漏,没有表现出异常。”孙明华缓缓的说,他去见朱慕云,除了想借朱慕云之手,除掉罗泽谦外。也是想探测朱慕云,是不是军统的“公鸡”。
  自从罗泽谦承认,古星还潜伏着军统的王牌情报员“公鸡”后,孙明华就暗暗决定,一定要凭自己之力,揪出这个隐藏得最深的内鬼。他与曾山讨论后,两人都觉得,结合古星区之前的行为,“公鸡”最有可能潜伏在政保局。
  在此之前,政保局有好几次可以破获古星区的机会。但是,每次都因为情报失误,政保局连连受挫。
  张百朋在担任情报处长的时候,好几次手里明明拿着一手好牌,结果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孙明华回想自己的遭遇,也觉得有一只无形的手,似乎在暗中窥探着一切。
  孙明华除了自己和曾山外,不相信任何人。甚至,他连李邦藩都怀疑。孙明华对政保局的人,过了好几遍筛子。调查“野草”时,孙明华认真研究过政保局的每一个人。
  此次再查“公鸡”,其实没有必要再过筛子了。当时没有疑点的人,现在也不会出现新的疑点。再大规模的排查,没有任何效果。
  “公鸡”一定有一个很好的身份,好到没人会怀疑。因此,孙明华开始接触,这些没人会怀疑的人。比如说尹有海、聂俊卿,甚至是朱慕云。
  “朱慕云身上,确实找不到疑点。”曾山缓缓的说。
  应该说,朱慕云身上没有任何疑点。朱慕云刚到警察局当巡警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可以说是一张白纸。朱慕云又是从日语专修学校毕业,对日本人可谓感恩戴德。如果朱慕云没有考入日语专修学校,说不定早就饿死在街头上。
  古星自从粮食统制后,每天都有饿死的人。朱慕云在日语专修学校,又接受了日本文化的熏陶,还没毕业就当了巡警。毕业后,更是死心塌地为日本人服务。
  朱慕云身世清白,刚到古星的时候,什么都不懂。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公鸡”呢。而且,朱慕云进入政保局后,很快就与他们同流合污。朱慕云在古星,捞钱的名声大振。而且喜欢赌钱,经常与手下聚赌。
  “越是没有疑点的人,是不是越有可能是‘公鸡’?”孙明华说。
  “理论是这样的,但不绝对。我们现在没有证据证明,‘公鸡’就在政保局。而且,像朱慕云这种没有疑点的人,政保局应该还有不少吧。”曾山说。
  “或许是我最近太敏感了,总觉得所有人都像‘公鸡’。”孙明华苦笑着说。
  他以前从来没有怀疑过朱慕云,今天试探朱慕云,也确实没有发现他的疑点。可是,并不代表孙明华就完全相信了朱慕云。
  朱慕云离开政保局之前,去了趟总务处,拿了两部相机和十个胶卷。朱慕云要领东西,总务处的人自然不敢说什么。甚至,朱慕云连手续都没办。因为胶卷是消耗品,如果朱慕云用来干私活,以后不好交差。
  回家之前,去了趟四维路十二号,将相机和胶卷交给许值。之所以拿两台,是担心机器出故障。要不是怕吓着许值,他可能会拿更多。
  “这么多?”许值看到两部相机和十个胶卷,很是诧异的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3/1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